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初中地理笔记怎么做

初中地理笔记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3-06-14 14:08:19

‘壹’ 初中地理笔记 资料

初中地理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万门、学科、诸葛)合集。

‘贰’ 初中地理教学笔记怎么写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背景
二,课程性质
三,基本理念
四,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地球与地图
二,世界地理
三,中国地理
四,乡土地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背 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新世纪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地理课程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 "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二,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着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三,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 "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四,设计思路
1.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2.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以先教授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例如,本《标准》规定,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选择非洲(洲),南亚(地区),英国(国家)等,也可选择其他大洲,地区,国家.
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总体结构的说明如下:
(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地理课程(7~9年级)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一,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说明:
●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 地图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说明: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世界地理
(一) 海洋与陆地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着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说明: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二) 气候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说明:
●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 居民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人口与人种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 地区发展差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国际合作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认识区域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资料,并与所学大洲进行对比.
●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以极地科学考察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或者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或者观看录像片.
●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化.
●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例如,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着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选择某一主题,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制作计算机演示文稿,并在全班演讲.
说明:
●本单元通过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地区,国家,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洲-地区-国家"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标准";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不一定是一个区域对应一条"标准".
●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地理
(一) 疆域与人口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
●"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 经济与文化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叁’ 怎样快速背地理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
初中地理
没有认真学好,只能到高中再从头来学。其实我觉得,学
地理
是非常有用的,它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
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
地图
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着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
概况
、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
自然现象

成因

特征
,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
一不留神
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
笔记
。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
常识
我们不知要到
什么时候
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
张图
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
时间系统
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
书本
还重要。
山川

河流
、城市,把它们的
地理位置
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
记忆
。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
政治
、历史不同,
常识性
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
花时间
,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
自然地理
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
理科
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
人文地理
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
时间里
,主要是看提纲和
卷子
,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
时事
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
地区
,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
我想说
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
地学
,要特别留意这几科
中能
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
时事政治
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
基础
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
哪里
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
基础知识

重要性
。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
一步一步
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
过程
,仅
有方法
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
你的脚步
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肆’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笔记提纲

初中学好地理,要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它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 上册笔记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笔记提纲

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②_、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_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⑤_——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 捕鱼 、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怎样学好初中地理的 方法 技巧

1.学会概括

有的章节内容繁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四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我国季风气候的优点可概括为:预热同期。

2.要熟悉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学地理知识,必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么是地势、什么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了解后续所讲的知识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学好地理。

3.理清知识脉络

其实,地理难就难在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人文都不一样,需要同学们区别对待;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简单的一面,只要我们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理清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知识网。

4.与生活联系起来

地理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不会感到乏味了,"学习人口、粮食与环境"时,特别是农村学校,可结合当年大量开荒毁林而遗留下来的荒坡荒地的现象,让学生作为社会调查,了解当年开荒毁林的背景、原因及情景,以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乐于学地理的情操。

5.分析成因学习地理

如东西半球的划分初一学生学的比较艰难,但是如果搞清楚为什么不从0?和18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原因后,就会比较容易学懂了。很多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比如位置决定气候,气候决定植被,气候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经济的发展等。

初中地理怎么学才能学好

1.明确学习的内容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2.理清知识脉络

其实,地理难就难在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人文都不一样,需要同学们区别对待;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简单的一面,只要我们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理清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知识网。

3.形成地理思维能力

形成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认知地理、更快的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也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初中地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我们在某一章节中从中能找出一两个关键要素就基本上能串联整章内容。而初中地理主要侧重于区域地理,所以,思考问题时围绕地理位置这一关键因素,去分析其他地理要素的特征,这样学起来就会非常的轻松。

4.及时提问

如果老师在上面讲,讲的不是很清楚,或者是自己没有听懂,可以举手示意,让老师再讲详细一点。因为老师站在讲台上没办法清楚每一位同学对于新知识的接收程度,你不说,老师就不知道你没听懂,所以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提问,及时消除疑问,不要等到考试的时候才想起来,哦这里我都没听懂。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笔记提纲相关 文章 :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知识点

★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 七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课本知识点

★ 初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 湘教版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 七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书知识点

★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伍’ 地理读书笔记

地理读书笔记(精选8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着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地理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读书笔记 篇1

这是一本20xx年买的中英双语版《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初买的原因一是因为觉得想多了解这个世界一点,二是想通过这本书学英文。但是,正如我书橱中的大多数书一样,他始终未被我完整翻牌过。也许这里面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点太广博了,实在无法吸收,又可能是因为读书还未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实在打不起兴趣,又或者是因为当时的英语水平实在hold不住这本书。总之,结果就如所有人料想的一样,这本书一直被我放在橱里裱门面。

最近,忽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于是便想着拿基本厚点的书不辜负这段难得时间,于是便看到了这本书。

拿起来,读了几章,觉得对于一个地理小白来说,这是一本普及地理常识很好的书,也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需要好好记笔记,所以,想做个跟着房龙学地理的系列,内容包含书中提到的各种常识以及自己的手绘地图。

我想,经过这一轮,至少在地理这方面能成为入门级选手吧。

首先,作者简介。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国人,着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着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所以,他的特点在杂和通俗上面,并不在学术和精准上面,受众是普罗大众而非专业人士。这个特点,在本书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查了下豆瓣书评,有很多火眼晶晶的读者发现了书中的技术性问题。

但是,毕竟作者是20世纪早期的美国作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认识多少囿于当时的背景,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将这本书定义为通俗的地理读本,跟着房龙去构建一个基本的地理架构,忽略一些细节的东西。顺便学习一点地理英文,世界上那些着名城市、河流、山脉的英文,如果能做到这些,便足以。

所以,再接下去的日子,我会每天更新一篇读书笔记,从第八章希腊开始。

从第八章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前面几章都在重复一些初中高中地理物理知识,有些索然无味,所以,从第八章开始他会讲一个国家,这些东西对我比较有吸引力。如果有兴趣,也许会在通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去把前面几张读完求个心里完整吧。

最后,本书的翻译正如大多数人诟病的那样,完全属于直译。所以,直接通读中文版,基本会神游出去,最佳的阅读方法是读英文版,把中文版当做译文去寻找单词的意思,幸而,这样的版本比较适合我这种阅读方式。

地理读书笔记 篇2

你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样的国家?它们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我们不能一起去环游世界,但我们可以从《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本书中去了解那奇妙的世界地理。

这本书非常好看,一个个枯燥的地名、河流、山脉都融入在趣味盎然的旅游故事中,让我读来爱不释手。希利尔说:“欧洲就像一个矮小的婆婆,她有着大大的头,驼驼的背,伸出一条长长的腿,要把一只足球踢到海里去。”看得我捧腹大笑,又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查看世界地图。真像书中继续描述的那样:“老婆婆的头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比利牛斯山脉是她的衣领,法国在她的衣领下面,长长的脚是意大利。”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将这些地名和位置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并且让我想象成了一个个生动的童话故事。

这本书不仅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还讲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介绍了很多雄伟壮观的建筑。我一直以为美国的白宫就是白色的宫殿,但希利尔告诉我们:白宫原来是一栋灰色的建筑,1814年美国和英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白宫被烧了,后来为了掩盖烧焦的痕迹,就把它刷成白色的了。原来一个简单的名称包含了这么多的历史背景。还有那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巨人堤也十分神奇,让我连连赞叹,我真想到爱尔兰去看一看那连绵起伏的“巨人之路”啊!

看完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认识了华盛顿纪念碑、比萨斜塔、罗马斗兽场等令人赞叹的建筑,让我知道了北极光、肯塔基州猛犸洞、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壮观的自然景观,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我还明白了地球在远古的时候是个大火球,后来冷却后逐渐缩小并出现了山脉、河流,有时出现地震,是因为地下移动的岩石发生了剧烈地碰撞而产生的。我暗暗下定决心,现在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将来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去环游世界,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去体验旅途中那无尽的乐趣。

地理读书笔记 篇3

在这次为期20天的跟岗学习和上课过程中,我认真阅读和分析了《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的'教材内容,感触颇深:

1、《地理》七年级上(湘教版)对学生 和老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有两节公开课的任务,所以,在备课前认真拜读了这本教材。教材特色之处有两个:一、图片多文字少。这样的设计更加突出了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特色。这本教材如果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那学生一定需要阅读大量的图片,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但是,要掌握和了解更多的文字材料,则不容易,需要学生课外寻找了。对于自觉性高的学生来说,这种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对于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来说,这样可以更容易偷懒。对于教师来说,教材多图是优势,教师上课的自由度和发挥更大,思路更开阔。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图掌握知识点,而且不需要另外准备更多的图片,用图方面是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文字材料多,要传授更多的知识给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己准备更多的知识和文字材料,才能满足课程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岗学习的老师在“同课异构”的公开课上,各自的上课内容和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每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需要进行备课,展示了不同的构思和教学方法。

2、课后的活动难度较大,但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课本74页活动第二题,题目是这样的“读图4-11,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学生读图读出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哪里的气温高是没问题,因为可以通过等温线来判断,但说明原因就不是容易的事情。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很多内容和学科都没有学习,而地理科的内容跨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点,所以,学生掌握和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这个活动题与初二物理学科的知识有关,但我们地理课上不可能详细解释,所以,学生说明原因是很难的,只能教师简单扼要地解释,最好结合冬季和夏季游泳的感觉来分析,学生听起来可能好理解一些。不过,这个问题在这里设计也有道理,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力比较强,这个题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通过这次对湘教版教材的阅读和分析,我觉得自己以后有必要多看其他版本的教材,了解不同教材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地理读书笔记 篇4

对于迈克·克朗所着的《文化地理学》这本书,我是近期才读的,时间有些仓促,对一些问题看的也不是那么深,但其中有些问题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下面笔者将加以评述,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1.地理景观与文化

地理景观既可以被看成是文化产物,也可以看成历经不同时期文化的再生。地理景观它首先作为一个相对的客观存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下事物的各种变化,作为文中所说的“历史重写本”,以展示区域文化的演进过程;而新的文化现象或过程往往又是通过各种地理景观的变化而展现给了人们,例如在开放耕种制地理景观上留下痕迹的封建雇农制,它记录下那是人们用牛拉犁进行耕种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农耕文明。

2.文化之权力和排外性

在本书中提到,中世纪的上层社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维护自己独有的狩猎权等权力,制订了一系列严苛的法律以约束别人的行为,禁止别人对自己领地的侵犯,充分维护自己的产权,这一上层社会的景观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排他性。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文化对于人的约束其实表现的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在秦始皇时期,嬴政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下令焚书坑儒。我们知道,儒家一直强调“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历代统治者希望以文化的形式操控人们的思想,进而约束他们的行为而永远臣服于自己,以确保自己权力的永恒。

所以说文化与政治权力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经常听到“地缘政治”这个词,它是指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式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例如一些国家将自己首都迁至一个地区往往就会带有某些政治色彩,各个国家也会通过某些特定的象征物来树立一个民族的形象,以实现政治利益。

3.地方性的缺失

对于地区,人们并不单纯地给自己划一个地方范围,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地区的意识来定义自己,因为每个地方代表的是一整套的文化。例如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拥有自己的聚居地,他们拥有自己的文化,包括语言、饮食、服饰、住房等方面,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都饱含浓厚的情意或者说是一种依恋吧。

而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楼林立,这种地区性遭到破坏,人的归属感逐渐减弱。当前,对效率和控制的追求所产生的压力、快餐食品、城郊的发展,他们以冷冰冰的理性主义导致了现代景观的形成,可是人的情感被否定,道德遭忽视,个人的对其生活环境的责任被降低到最小程度。

现代社会存在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在同一幢公寓中,邻居与邻居之间互不认识,不打交道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十分冷漠,互不关心。拿书上的话来说就是““公寓景观”或非地方性景观提高了存在的表象作用,是人们感觉不到归属感,因此他们对环境漠不关心”,而地区的文化是团结人们的重要媒介,例如共同的语言、习俗、行为和思维习惯等总是能给人以归属感。

笔者认为,人性的冷漠与社会过于理性化的科学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科学要求人们总是从事物的外部去分析,去感受它,而并非从其内部感受,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无暇进行感性思考,激发不了人内心的情感,就不会有独特的地区感受,使人物质化和利益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常常带有某种目的性。而一个地区并不仅仅是等同于某些事实的集合体,它还包含另外一些东西,如地方特殊的精神,所以地方性的缺失着实让人痛心。

4.全球化中的文化

全球化的局面给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一方面,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革新,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步,消费需求的增加,大众媒体的兴起,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各国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开始从本土化走向全球化;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对一些本土文化造成了冲击。如工艺产品的机械化批量生产使得一些工艺品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甚至濒临消亡的边缘。但笔者认为不论哪种影响占主导地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

地理读书笔记 篇5

我从教至今12年,地理科的书籍除了教材、地图册,还有一本填充图册,这次到顺德参加跟岗学习,发现这里的《地理图册》教材七年级上(湘教版)很特别,它是把地图册和填充图册二合为一,让我感到很新鲜,于是,我认真地翻看了《地理图册》的设计和内容,有以下感受:

1、《地理图册》的封面和底页均用与教材相同的光面纸质设计。以往包括现在,《地理图册》的封面和底页都是纯纸质,这样学生翻看多了,容易破损,不便于携带和保存。《地理图册》(湘教版)的用材考虑得很周到,不仅为学生提供多翻书的机会,还考虑让学生保存完整的书,哪怕是水滴到封面也不怕。这种设计和处理美观、实用,真的很好!

2、《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二合为一,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有利于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是学生学习地理并且是提高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工具,分为单独的两本,有些学生可能嫌麻烦,在做《地理填充图册》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不想去翻书,所以,部分内容可能就掌握不好了。但湘教版的《地理图册》和《地理填充图册》二全为一,在做相关题目时,直接能找到对应的图片或地图,就解除了这部分学生学习上的惰性和方便,一边做练习,一边找图和读图,读图能力就会得到很好地提高。

(2)方便携带。在学生书包里,书籍越少越好。上了初中后,学生的科目一下子多了起来,各科的资料和练习都很多。如果我们这一科就有三四本书,学生的负担来加重,而且有可能出现遗留书籍或忘记带书的情况。湘教版一本教材和一本地理图册(内含填充作业),这样的安排很好,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翻书也容易。的确不错!

地理读书笔记 篇6

“从有效性视角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1、有效的提问应该引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水循环教学中,就水循环的概念、类型提问,没有思考的价值。如果变换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另一番景象(1)李白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正确吗?(2)长江水参与的水循环是那一种?三峡大坝改变了水循环的那些环节?

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敢问、激发学生想问,指导学生会问。注意倾听,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学习资源。

2、触摸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在乎沿途的风景和观赏风景的心情。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旅行的话,终点是三维目标。教师是知识丰富、思维灵动且善于发现意外风景的导游。让你的团队和你一起享受一次充满激情和快乐、体验和收获的行程,并顺利抵达三维的目的地。

如等高线地形图学习时的寻宝游戏,我军攻击线路选择。

4、合作探究的问题具有适度的思维含量,是有效探究的关键。设置情境,在有趣的情景中思考讨论问题事半功倍。如就世界的人种,仅就人种类型、分布、差异等现成知识,没有探究的必要。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比如提供世界不同种族杰出代表背景材料,讨论种族优劣问题;提供人种与地理环境关系背景资料,探讨人种与地理环境。

5、寻找失落的情感

对学生满怀希望,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帮助成功。

不仅教知识,更重视传播人生理念。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漫画,幽默辛辣、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因素,让学生去领会,感悟蕴含在其中的道理。(学习环境保护后可以就某一方面环境问题创作漫画)

合理评价与善待学生的错误。

地理读书笔记 篇7

南亚

自然地理特征

经纬度:0-35°N60°E-95°E(23°26N,80°E主体)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三条大河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

3、三种主要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风;旱季:10-2月,盛行东南风;热季:3-5月,盛行东南风

特点:

1、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

2、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旱涝灾害严重

3、1月温度比同纬度高

4、降水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热带沙漠气候:

西北部(热带沙漠);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

一、农业概况

印度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耕地比重达50%以上,是世界第三大粮食生产国。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奶国。印度是主要的产棉国、产麻国。

农业生产条件的利弊:有利条件:

自然: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社会:耕地面积,世界第二;人口稠密,精耕细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利因素:

水旱灾害频繁,庞大的人口压力

二、工业状况

铁矿石、煤、锰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主要工业部门包括纺织、钢铁、采矿、机械等;近年来,电子工业、核能、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分布及区位优势

优势

1、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

2、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3、注重培养科技人员

4、讲英语的科技人员仅少于美国

劣势

1、旱涝灾害严重

2、庞大的人口压力

3、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

4、种姓制度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

5、民族冲突造成社会不稳定

地理读书笔记 篇8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内容概要:本书通过中外对比和区域对比,运用案例和图表,简明地介绍中国文化及其地域差异。素材取自地理、景观、规划、房地产专业研究生班的教案。可供上述专业选作教科书或参考读物,也可供政府管理领域和海内外人士选作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的读物……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读后感,本书是经他人推荐购买,为第三版。改版之后对许多处尤其是建筑部分的内容增加不少。此书举例翔实、旁征博引。与一般关于文化地理的教学书籍不同,其切入点和角度非常具有吸引性。对初次接触文化地理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读物。当然如果是作为研究学者,此书则在学术理论深度上显得不足。尤其是文化地理现象背后的深刻人文原因分析稍显不足。虽然此书标榜为教学用书,但个人觉得此书总体而言,是一部的入门级读物,如何作为社会科学的一般读物可能更有市场……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的读后感,这是一本非常凝练、概括、点到为止的读本,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时间、空间,精神、物质等方面的比较,给我们一个非常直观的概念,并通过各个载体,语言、文字、姓氏、服饰、建筑、园林、绘画、音乐、戏曲、饮食等等,从形象和抽象两方面来反映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文化与我们如今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并不违背,相反具有辅助和推动的作用。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底子打好打坚实了,才有能力去辨别哪些措施是正确的,哪些外来文化对我们是有利的,才能用批判辩证的眼光来审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通过此书,使我更加坚定了以往的选择,同时对于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崇敬和景仰。原先我更多的是根据心的指引来选择阅读的范围,与此书作了比较之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方向是没有错误的。我喜欢中国传统的很多方面,如服饰、建筑、园林、戏曲、国画等等,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沉迷于古建筑与园林,通过大量的阅读相关的书籍找到许多本源的东西,甚至觉着自己要往建筑这方面发展了;又有一段时间特钟情于各地方戏曲,京剧脸谱,唱念做打,生旦净丑,秦腔、梆子、越剧、昆曲等等,每到周末便全情投入的了解学习;还有一段时间对于方块字的起源和传承又有了兴趣。总之,这些阶段性的学习与兴趣没,让我一次次领略本民族文化的精彩纷呈,同时也看到它的部分局限性,通过哲学读本的解析,能够正确地对待。但是更应该明确的是,对于自由的文化应该有敬畏之心,它是无数先贤和百姓的共同结晶,我们作为他们的继承者怎能忘却怎能鄙薄。综合的了解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作深入的挖掘探索思考,必能对我们的灵魂、躯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陆’ 八年级地理上册笔记

面对 八年级 地理,我们进入上册的学习开始就要学会记录笔记。下面是我为您带来的八年级地理上册笔记,欢迎翻阅。

八年级地理上册笔记:第一章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笔记:第二章
1、我国四大高原基本特征: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岩溶地形广布。

2、我国四大盆地基本特征: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术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盆地,矿产丰富,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我国第四大盆地,海拔最低,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 “紫色盆地”之称;

3、我国三大平原基本特征: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平原,黑土广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包括三江、松嫩、辽河平原。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有“水乡”和“鱼米之乡”这称

4、我国三大丘陵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最大的丘陵是东南丘陵。

5、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季风气候显着。 ⑴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⑵季风气候显着

①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叫做季风区,其他地区叫做非季风区。

②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6、 气温

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就越低。(纬度因素)
②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相差不大。
③我国冬季最热的地方:海南岛;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夏季最冷的地方:青藏高原。

7、降水

①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②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

③影响我国降水的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

④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的托克逊。 八月份,此地又出现“伏旱”。

8、 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⑴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⑷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⑹水田旱地分界线

⑺南方北方分界线

⑻河流有无结冰分界线

⑼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10、湖泊的分类和分布特点:西部以青藏高原较为集中,多为咸水湖南;东部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都是淡水湖。

11、特殊的河流和湖泊

(1)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黑龙江,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2)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全长1800千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也是咸水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的鄱阳湖。

①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③内流区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1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1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

1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17、开以利用山区和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1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1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笔记:第三章
1、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4、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少、林地多、难利用土地不足,特别是后备土地资源 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7、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8、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

9、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

10、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11、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 措施 兴修水库 ;

1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

13、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

14、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15、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16、历史上我国着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17、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18、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19、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

20、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八年级地理上册笔记:第四章
1、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广义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狭义农业仅指 种植 业。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属于第二产业,分重工业、轻工业。

3、我国的工业分布,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沿江:长江沿线形成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重要工业带。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4、我国的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依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中国的硅谷—中关村。

5、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6、历史上我国着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8、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9、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

10、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11、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12、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

13、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14、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以达的地区。

15、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16、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17、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18、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大棉区。

1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0、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猜你喜欢:
1. 八年级地理笔记期末考试试题

2.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4.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5.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笔记

6.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7.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8.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

9. 2016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柒’ 七年级上册地理我们怎样学地理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我们怎样学地理》笔记如下: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①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根据比例尺公式能计算出比例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注意:利用公式求比例尺时,分子、分母的单位要统一,且分子为1;如果求的是图上距离,结果要变成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求的是实地距离,计算结果则以米或千米为单位。

②表示方式有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其中数字是不带单位,如果转换成文字或线段式,则要把单位加上。

(3)图例与注记。

①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

②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都叫注记。注记的书写,要求字迹清晰匀正,字体大小合适,排列横写从左到右,竖写自上而下,并注意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不离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高中地理学科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综合。

2、地域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差异,具有显着的地域特色。

3、时空性: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存在时空变化。

4、实践性:注重与生活的联系,高考试卷中体现明显。


阅读全文

与初中地理笔记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