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科学对人的全面发展有哪些重要价值
地理学在铸就学生健康人格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培养
浙江省新昌县知新中学(312580)徐祝余
摘要:公民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石。因此教育应十分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高。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等,内涵丰富,而人格特征是公民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拥有一个健全向上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大型综合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在铸就学生人格中有其独到之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地理学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和人文的双重素养,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全面周密的思维方式,科学先进的发展理念等人格特征。
关键词:地理学;素养;人格;科学;人文;实践;综合;可持续发展
为培养学生成才,学校肩负着教育教学双重任务。为了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造就健全的人格,学校虽然可以通过大型的集体活动集中教育,其成效也是显见的。但这项任务更主要的还是落在各学科平常的教学中,需要各学科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有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心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铸就健全的人格。
各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格中各有所长,而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大型综合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在造就学生人格中有其独到之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利用本学科特点和专长去熏陶学生。下面简述之。
一、地理学兼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大领域,具有在学科内部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优势。我们知道,科学活动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人文活动与形象思维密切相关。科学求真,注重逻辑,给人以严谨,给人以科学判断的慎密精神;人文求善,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给人以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让人有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科学为人文奠基,人文为科学导向。二者正好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不可分割,相得益彰。而当前社会有着较为普遍的现象:搞科研的缺乏人文素养,搞人文的缺乏科学精神。所以,地理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并且使两者得到和谐统一,铸就健全的人格。
同时地理学又鲜明地倡导人类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做到人地关系和谐协调发展。人地协调的思想,就是如何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问题,如何界定人的能力、自由和人的价值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人学”问题。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是地理学中最具人文精神的部分,这恰恰是当今社会对公民提出的最迫切需要拥有的公民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切实加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的教学,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同时不能将两者偏废、孤立起来,而应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在探索自然时要融进人文关怀,在评价人类活动时要充分估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将造成的负面影响。如让学生讨论“绿色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意义。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进一步又造就了学生对自然的人文关怀。
二、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更注重实践,以事实为依据探寻地理规律,同时又通过实践来检验修正其理论,最后又指导人们去实践。因此,实践活动贯穿着地理活动始终,务实求真是其本色。如若把地理学比作为一个人的话,那地理学有如一位朴实无华、饱经风霜、爬山涉水、孜孜不倦、和蔼可亲、经伦满腹、治学严谨、老当益壮的学者。如我国明末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自22岁开始旅行生涯,前后达30余年,历尽艰辛,足迹遍及江、浙、闽、晋、豫、鲁、湘、鄂、赣等大半个中国,进行了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的考察和研究,以日记体例写成巨着《徐霞客游记》。再如我国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自1916年起记日记,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去世前一天,38年间日记无一日间断,对每日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800余万字。其实我们每一个从事地理学研究的工作者,何偿不如此呢?
一位学生长期接受地理学中这种实践论的熏陶,自然会养就办事认真,注重实践,勇于探究,实事求是、诚实守信、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正是我们教育者对下一代接班人所期望的作风!
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如在学校,教师可创办“小小气象站”、“小小天文站”等,让学生从事观察记录。在课外,教师应布置研究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长期活动。即使在平时的应试性的教学练习中,也应特别注重“材料题”,突出地理数据、地理事实,让学生在“第一手资料”中闻到实践的气息。这样做,学生慢慢地会领会到实践活动在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性,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实践的意识,从而成为人格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地理学中时时处处涌现的思维方式。这是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的。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组成自然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自然要素又不断影响制约着人类活动,使得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密切地联系着作用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所以我们研究的每一地理事物、地理现象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这势必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从多角度多因素来考虑问题,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道理。这样才能全面地看清问题所在。
正因为地理学具有上述特性,学生通过长期地接受综合性的地理思维的训练,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养就了“全局观”、“大局观”、“整体意识”,这为学生铸就健全的人格又添上浓重的一笔。以后无论学生走向哪一行业,象行政管理、统筹策划等部门,都是极为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地理工作者多成为部门负责人就是很好的证明。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这种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其实不是难事,地理学中综合思维方式那是比比皆是,地理学是综合思维方式的一座“富矿”,只要教师有了这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意识,这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如分析地理问题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全面,譬如让学生分析问题:“假如黄赤交角变小,自然界哪些自然现象将随之改变?”、“假如地球作自东向西自转,地球上哪些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随之改变?”等,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想意识和能力。如果涉及到学生未知领域,教师也要作适当的说明,暂且给学生“布白”,有待学生以后去“补白”,切忌偏面,把问题简单化。
四、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珍爱地球,善待环境,这是当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观,要想成为当代一个合格公民必须拥有可持续发展思想,其是构成公民人格的核心。地理学以自己长期艰辛的实践反思总结,最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极有助于学生科学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实质精神,并付之行动。
地理学一直关注人地关系研究,在人类社会早期的采猎文明时期,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于是人类形成了崇拜自然的思想;进入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造成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生态变得脆弱。18世纪,世界各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征服自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而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地理学研究成果,对其理解自然也是最深入准确的。在中学地理教材中也有较系统完整的诠释,这极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准确的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
如何在学生中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呢?一方面按中学教材正面直截了当地向学生传递这种观念,这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平时要时时处处贯穿这种思想。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们经常遵循: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的教学思路。这当中“怎么办”环节能很好地承载可持续发展思想,老师要注重,学生要注重,不能忽视,老师应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为了使该地区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应开展哪些开发或整治措施?”,以此让学生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统领下去找措施,这非常有利于养就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责任感。
其实,地理学还有更多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如区位地理思维极有助于培养学生井井有条、有条不紊的思维和办事风格;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独特的视野观察事物从而形成创新举措;自然地理事物之美又能催生学生的爱美赏美情愫,从而形成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
总之,我们认为一个学生只要接受了地理学的长期熏陶,就会形成科学和人文的双重素养、踏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全面周密的思维方式、科学先进的发展理念等人格特征。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己任,让地理学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公民素养更上一层楼。
2. 人文地理学精神文化名词解释在第几章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绪论1、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白兰士、胡焕庸线、竺可桢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 4、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5、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6、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阐述各个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7、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8、简述现代(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9、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10、21世纪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动向。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人地相关论、文化决定论、环境决定论。2、概念辨析:(1)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 (2)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 (3)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与可能论 (4)文化景观与文化区 (5)文化区与文化整合 3、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 4、请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5、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的统一性。6、文化扩散有哪些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7、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8、简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19、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10、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1、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和简要评价。 12、比较“地理环境决定论”与“或然论”。 13、试简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
14、简述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历程。为什么说协调论比过去的人地关系理论都要完善和科学?15、和谐论是人地关系理论中较完善和科学的理论,试简要说明该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要点,并加以简要评价。16、围绕人地关系出现过哪些理论?应怎样看待人地关系? 17、利用文化整合的思想论证我国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18、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 19、指出下列现象属于那种扩散,说明原因。 (1)传染病的扩散(2)巴黎、罗马发布新时装的流行趋势,之后在香港、东京、上海开始流行,以后在各省会大城市开始流行;最后在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流行。(3)在没有现代媒介以前,新生产技术新生产工艺的流行。 (4)中国饮食文化在欧美、东南亚的流行。 20、简述汤因比的人地关系论的内容。21、简述J.E.斯宾塞等提出的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定研究步骤和计划。2、设计一个人文地理学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及内容。4、简述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5、简述实证主义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6、简单介绍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7、论述人本主义思想给人文地理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8、比较经验主义方法论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优缺点。9、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收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2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1、概念辨析: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农业人口密度与营养密度和比较密度、人口转变与人口转变模式、人种与地理人种、民族与种族、民族与民俗、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2、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3、分析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简述布莱克人口转变的“五阶段模式”及各阶段的基本含义。5、试述当代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并简述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和国外人口转变模式的异同。6、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7、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8、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9、简述适度人口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 10、试说明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11、根据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1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有何特点?14、简述英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提出的7条人口迁移法则(空间取向)。 15、举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16、举一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后果。17、利用人口地理理论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孔雀东南飞”现象的原因。说明你对解决西部人口匮乏的办法。18、种族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19、世界种族如何划分?20、简述地理人种的概念及分类。 21、四大人种的分布状况如何? 22、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23、简述民族的特征及分布。24、在美洲的黑人主要集中在哪几个地区? 25、简述美国城乡中的其它民族聚居区。 26、民族整合的意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27、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况、文明3程度又有很大差别?28、民俗有哪些特点?试从民俗的各方面说明民俗与环境的关系。29、民居不仅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特征,而且也反映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试分析之。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概念辨析: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 2、简答农业起源的理论。3、分析农业形成对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论述农业发展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特点。 5、传统农业的基本类型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分布。 6、现代农业的基本类型是什么?举例说明其分布。
¥
5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洪堡、李特尔、拉采尔、白兰士、胡焕庸线、竺可桢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 4、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5、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6、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分别阐述各个时期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7、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8、简述现代(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第 1 页
9、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10、21世纪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动向。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1、名词解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人地相关论、文化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2、概念辨析:
(1)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 (2)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与乡土文化区 (3)地理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与可能论 (4)文化景观与文化区 (5)文化区与文化整合 3、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 4、请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
3. 地理是什么意思
地理 dìlǐ
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汉语“地理”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英文中地理一词则来源于希腊文hê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
地理非常特殊,因为既有自然(自然地理),又有人文的(人文地理),所以地理是文理兼并的一门大科学~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 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
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国家 -- 世界政区 -- 各国首都 -- 洲 -- 地区 -- 州 -- 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联盟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郡 -- 城市 -- 城镇 -- 村落 -- 地名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4. 文化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文化地理学五大核心理论举例分析
00926038亓明文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也即其五大核心理论:文化景观,文化起源与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空间相互作用,文化区。
一、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由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文化景观也是以某个区域为研究对象,我就已北大为研究对象说说自己的理解。北大以图书馆以及化学楼和文史楼等和二教三教四教以及新建楼群等为代表的兼具古典风格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群,还有以未名湖和博雅塔以及校园北部的镜春园、朗润园、鸣鹤园为主的自然风光,以及错综复杂的道路,各个宿舍楼以及数以万计的学生以及大量的自行车等,这些都是物质实在。除物质实在以外还有精神的东西,那就是作为一所大学的学术氛围以及道德风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其他事物有机结合的复合体。这就是我的理解。
二、文化起源与扩散
文化源地:人类重要的思想和行为最先形成的地方称为文化源地。一个文化源地形成若干个文化复合体,往往超出该文化区而传布到的其他文化区。
文化扩散:又称文化传播,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
以中华文明为例。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由于其比较适宜的自然环境,导致古人类在这两地大量聚集、繁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两河流域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伴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由于人的行动范围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影响范围。在文化的碰撞中,文化逐渐融合,成为一体。这中间不仅有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也有来自南亚、来自中亚、来自西亚、来自东南亚的文化的融入,同时又有对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输出。尤以朝鲜、韩国和日本最为突出。在上述三国,有很多建筑、民俗、艺术形式、价值观、伦理道德等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就验证了文化的扩散。另外,现在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也体现文化扩散,而已经为全世界人所接受的西方的体制和思想也体现了文化的扩散乃至侵略。
三、文化生态学
所谓文化生态学,按照《中国大网络全书》里的定义,是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
5. 地理是什么意思
地理(Geography)dì lǐ
(1)学科名,见“地理学”。
(2)中学基础教育开设课程。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许多学者把经济地理从人文地理中分离出来,这样地理学就分为三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6. 为突出新课标精神和地理学科特点,请你说说该如何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2)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象,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象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象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故答案为:(1)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2)选择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象,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象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象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提高学习效率.(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