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球公转四季示意图
请看图,假设地球自转轴是垂直的,那么根据自转原理,地球上的每一个地方每天都应当受到12小时的光照和12小时的阴影.
但事实上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是倾斜的.先看夏至时分,由于北半球此时向着太阳方向倾斜,因此北半球在自转过程中受到光照的时间要比进入阴影区长,比如北半球部分地区每天可能会受到长时间的光照(例如18个小时),而进入阴影区(夜晚)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北极地带更是处于极昼状态(一天24小时都受到太阳光照).
阳光会加热地表,而夜晚时分地表的热量会散去.夏至时分北半球每天都会被阳光加热18个小时,而留给它的散热时间(夜晚)只有6个小时.由于北半球的受热程度大于散热程度,此时北半球的气温就会普遍升高,因此就是我们说的夏天.
而当进入冬至时,由于北半球朝向阴影区倾斜,此时对于北半球而已,每天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很短(例如6个小时),而散热时间(夜晚)可能长达18个小时,此时北半球的受热程度不及散热程度,整个北半球的温度就会下降,此时就处于冬季.
而春秋两季的变化只是冬夏两季的交接过程,北半球从冬季进入夏季(春季)时,气温会逐渐从寒冬升高,直至升值夏季的最高点.而从夏季进入冬季(秋季)时,气温也会逐渐降低,直至降至一年中的最低点,春秋两季其实就是冬夏两季的一个过渡季节.
当然这幅图针对北半球而言的,如果是南半球,它们的季节与我们正好相反,当我们处于夏至时,它们却是冬至.我例举的夏至18小时光照也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域每天受到的光照时间都不一样,但夏至整体情况是北半球受到的光照时间都要更长(均超过每天12小时).
由于气温直接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繁衍(尤其是植物),而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生存需要一个较为温暖的环境,因此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物种都选择在春季开始繁衍,因为幼崽需要的食物较少,春季食物相对匮乏也没有关系,而幼崽成年后正好进入食物丰富的夏季,是万物繁衍的绝好季节.如果选择把秋季作为一年开始,那么当幼崽长大后面临冬季食物严重匮乏的季节,成年的动物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只有被饿死.这也是自然规律选择的结果.
❷ 请擅长地理的人帮忙.分别解答四个图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再具体说明下方法,谢谢
第一幅图:最上方位置是秋分日;左边位置是冬至日,最下方位置是春分日,右边位置是夏至日。
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地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右边的地球北极附近出现极昼。
第二幅图:是错误的,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
第三幅图:最上方位置是春分日;左边位置是夏至日,最下方位置是秋分日,右边位置是冬至日。
地轴向右倾斜,左边的地球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右边的地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
第四幅图:是错误的,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