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养地理教师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教学能力
地理教师在精通自己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
(1)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是提高业务水平的关键
①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这样,才能居高临下,从多角度分析与处理教材。同时要把握住地理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从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等角度了解时代的要求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②教育科学知识地理教师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与教育理论对照,使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③思想教育工作与教育艺术地理教师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因此应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艺术。并将知识、思想、行为三者有机结合。
④其他知识地理教师应了解物理、化学、历史等知识。为了教好学生,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扩大知识面。如广泛的艺术情趣和爱好、对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鉴赏、古文和古诗词的功力等。
(2)自觉培养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是工作进步的保证
地理教师的业务水平既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关,也和教学能力及基本技能密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应以提高下列能力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①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②设计教法,特别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③观察、研究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④地理活动的组织能力
⑤实验、演示或制作教具、模型、图表的技能
⑥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⑦进行环境能力、国情教育及科学地理教育的能力
⑧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的能力
⑨命题、检查提问及了解学生情况的能力
⑩运用所学地理评价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㈡ 如何增强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科能力培养
一、初中地理学科能力的内容
无论就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体现形式、思维方式特点而言,还是以国外中学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进展走势来看,亦或是以我国现行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看,运用地图能力(当然读图能力)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能力的显性特点;综合浅析能力、地理预测能力是地理学科能力的特点。另外,空间想象能力地理学科能力的内容。
1.运用地图能力。地图是按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地将地球上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哪门学科像地理这样与地图牢固、密分。地理学科探讨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范围大到整个地球,小到某局部区域。单凭人的肉眼能在同一时间把如此广阔宏远的世界尽收眼底,即使是小局部也全面,地图才能一览无余,这就决定了地图能力的重要量。地图运用,地理的空间性,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最的策略论文范文,地理教学特殊性之所在。
2.综合浅析能力。综合浅析指对地理信息加工处理,揭示地理事象的本质特点和分布、进展规律的能力,是地理逻辑思维的思维形式。浅析是把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成该事物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个别特点,浅析地理事物的形原因素常常采取思维形式。综合是把地理事物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或个别特点在头脑里整体,通常浅析地区的区域地理特点综合的思维形式。,说思维能力是学科能力的核心,而对于地理学而言,综合浅析能力是核心的核心。
3.推断和评价能力。地理学科的前瞻性使得预测能力地理学科能力特有的内容。但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对地理现象判断、评价和对某些地理原理的推理。现实世界中地理事物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进展演变而来的,地理学中论述也还停留在推论的;加之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作用的复杂性,使地理事物的演变方向和人类对其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太阳系的起源、地球板块运动学说、全球变暖的理由等等。地理学的很的内容推断地理事物的演变,预测未来进展方向,评价人类的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推断和评价能力初中地理学科能力内容。
4.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是认识地理事象、解决地理理由缺少的思维方式。地理想象是地理智力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地理学的探讨在空间上与时间上极其广阔,地理要素的构成异常复杂,地理事物和现象都亲身过观察到的,对于这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想象能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地理空间想象能力。
二、初中地理学科能力的结构
综合来看,地理能力是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浅析解决地理理由的能力,是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能的综合。它们之间形成联系、作用和转化的地理知能系统。,地理知识是地理智能系统的;地理技能是地理实践的操作能力。地理能力与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联系密切,不论是“智力”技能还是“操作”技能,在地理能力形成作用置疑的。但它并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简单相加,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中掌握它们的上形成与进展的。实际上,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掌握,相应的地理能力也就开始形成与进展。
三、初中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对策
地理学科能力培养是系统工程,涉及地理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策略论文范文、教学对策、教学评估及测试系统等众多
㈢ 如何提升地理的学习力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1.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独立地学习、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习知识的数量更多,质量更高,速度更快,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地理学科学习的内容广泛,具有很强的广博性、边缘性与综合性,与多门学科都有较强的联系,很多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树立向上进取的精神,不但对地理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一旦养成,就会产生乐此不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起点,是促进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就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所谓“亲其师”,才能够“信其师,乐其学”,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让学生喜欢、敬重的老师。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自身形象,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能力,做具有崇高师德、知识渊博、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教师。
2.指导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世界上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成功的最大障碍,既非头脑愚笨,亦非身体残缺,而是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弱,不但做不了学习的主人,而且无法适应今后的考试。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这门科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树立全球意识和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地理学科的记忆任务繁多,记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记忆能力的培养贯穿地理学习全过程,任何地理教学内容都有记忆的要求。记忆能力的培养,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回忆记忆法和理解记忆法。回忆记忆法是通过回忆再现学习成果的记忆方法。可以要求学生在初步识记知识点之后采用回忆识记法。回忆记忆法可以借助填充地图为工具进行。理解记忆是在地理知识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理解记忆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加深理解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越深就记忆得越牢。
4.善于运用地图进行学习。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信息源和工具。它为地理教学提供地理事物空间性状、分布及空间关系的信息。利用教材、地理图册和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类型的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和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启发学生从地图上发现、获取知识、信息,逐步养成用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5.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特别是区域地理的分区地理部分,知识点非常多,有大量地理素材,学生在单独学习和记忆时有一定困难,应当进行总结归纳,提取共性,归纳出一般规律和一般知识结构。这样做不但便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可以从现象到本质,深化认识。
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并形成地理学科学习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受益终生的目的。
㈣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地理课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的意义
高中地理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能“反映地理学科发展”,“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个鲜明特性。区域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中要树立空间概念,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综合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中要以综合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系统地综合分析地理事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落实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地理课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的途径
纵观这几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仍是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地理学科因其独特的学科特征及与自然、人文众多学科的内在关联,使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依据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在学科内部,培养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征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在广阔的空间区域背景下,综合分析复杂多变的影响因素,掌握地理环境变化规律,无疑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空间综合分析法”,成为高三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学习“美国”这一节可设计如下联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美国自然条件与工农业及城市特点之间的关系。
上述空间区域的综合分析是建立在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及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内外部联系的基础之上的。这就给同学们提出更高的要求:(1)以空间区域图为依托,运用地图进行信息归类与处理;(2)联想相互要素进行逐一分析;(3)综合各要素、并明确相互关系、主导要素和从属要素的地位最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二)、依据地理学科的广泛性和交叉性特征,在学科之间,培养综合能力
地理教学横向渗透的内容选择应基于课本,联系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关内容,丰富、深化、升华课本。使地理课堂教学真正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协调。在教学中可以把握切入线索,培养综合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从时空线索切入,着眼史地综合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与生存空间环境关系的科学,是以广阔的空间背景为依托的;历史学科是以漫长的时间背景为线索的,要研究历史事件与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需要以一定的空间区域为背景依托。由此看来,两门科学都与时空线索相关,。例如:16世纪60年代,欧洲的荷兰虽然国土面积很小,但依靠海陆优越位置,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起来,成为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同学们在学习这段史实时,就不应忽视地理位置的影响作用。又如:98年长江洪灾的成因分析,同学们既要考虑到气候异常的现实因素,考虑到百余年来长江沿岸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淤塞河道的历史因素。
(2)从理论与实践关系入手,着眼政地综合
中学阶段的政治学科主要包括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三部分内容。从人地关系切入,不难发现哲学为地理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即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森林资源的利用与更新保护、我国农业生产以粮为主及多种经营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政治经济学常识提供了商品、货币及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分配和消费;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及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等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经济地理的基础,而且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与布局、人口与城市等地理知识关联密切。从政治地理线索切入,我们能探寻到培养综合能力的另一番 “天地”,地理学和政治学常识综合研究问题时,通常是以国家或地区作为研究问题的基础,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去综合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例如:在综合分析21世纪香港发展前景时,同学们一定会联想到“一国两制”这一国家政治前提,在这一背景下,香港的金融、外贸、知识经济、旅游等多种经济产业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其中涉及许多经济地理的具体内容。
(3)从原理、成因入手,着眼与自然学科结合
地理学科的许多概念、分布与规律是依靠与数学、物理、生物及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知识来解析其原理或成因的,这是地理学科的交叉性与广泛性所决定的。例如喀斯特地形的成因与化学;正午太阳高度角与代数或几何;地球自转或公转与物理;生态系统与生物皆为佐证。遇到上述问题,同学们应有意识地从多学科角度去综合思考,以求得全面与深入地分析结论。
(三)、把握人地关系主线特征,从树立正确的观念角度,培养综合能力
人地关系协调论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人地关系的主线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学地理教材之中。那么“人地关系的主线与能力的培养有什么必然关联呢!”两者关联主要体现在:(1)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观念形成单靠地理一个科目是难以完成的,它需要以史为鉴、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价值观念的教育来长期共同完成。(2)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本身就是一道摆在人类面前的超级综合课题,其下属的人口问题、土地资源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等二级子课题的内容皆为综合性极强、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大热点。(3)前述课题内容的解析需要自然、人文多种学科的共性能力和独特的学科能力共同作用,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由此看来,在教学中把握人地关系主线时应注意:(1)认同人地关系协调论的基本观点。(2)面对具体内容,善于从多学科综合的分析角度入手剖析问题。(3)将具体内容经思维加工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等抽象结论,逐步形成崭新的价值观念。(4)运用已有的观念、能力及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升华的目的。
例如,在初中教材“黄河”这节课中,以黄河为研究对象,以人类活动对黄河的影响为核心展开,分为“源河概况”、“母亲河”、“害河”、“根治黄河”四个板块。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分析黄河的“利”与“害”,“功”与“过”,在提示地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强化学生关于协调人地关系认识,并且将旧中国黄河肆虐的和新中国对黄河的治理开发进行对比,挖掘出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内涵,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地理教育三项职能的“立体交叉”落实,不仅是高效能的教学,而且是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
(四)、把握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和地图特征,培养综合能力
广泛地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应用地理及其他文理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现实问题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征。而现实问题往往又不是单一的地理学科知识所能解决的,它们经常需要多学科综合分析方可解决。地图是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学的突出特征之一。地图所包涵的信息主要是地理信息,但不容忽视它所涵盖的相关学科的信息,以及分析时涉及到的多学科知识。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地图是有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地理学其它特征都是建立在地图知识基础之上的。所以,同学们应在阅读、分析、填充、绘制地图四方面下功夫,应在地图以外的原理示意图、综合景观图、剖面图、知识关联图、统计图表等图象类型的阅读分析方面下功夫,以便打好基础,逐步地培养综合能力。
㈤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你怎样认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又该如何培养呢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 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
培养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方法
1.课前教学设计培养意识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地理教师树立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进程的主力军,也是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师,这个课前的设计对于整个地理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的了整个课堂的培养方向和重点。
因此在课前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时”。
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空间视角这一核心素养的意识,通过设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运动规律这样的活动以达到这一培养目的。
2.课中培养方式与学科教学内容和逻辑的结合。
核心素养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等多个方面,教材中的各个地理知识点都有其侧重的方向,一个地理知识点往往不能兼顾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知识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
例如,在学习各类地图时,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用图的地图技能,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三要素区分各类不同的地图类型、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通过对图的分析正确的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等。
另外地理的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载体,在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时候也需要符合学科的逻辑性,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相应的学科逻辑相结合,有效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养。
3.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学的大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就要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侧重点,而不仅仅是以往的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或是对三维目标的评价。
在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的记忆,要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及其在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如在设计对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这一章内容的评价量表时,不能单纯地设计“请绘制出热力环流模式图”而应该设计成“请根据热力环流模式图,绘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间的热力环路模式图”,这样就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测量到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及人地观念的核心素养。由于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其内隐性,在评价时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和开发出信效度高的测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测量工具,对教学活动中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测量才能精确的把握住培养的动态以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中的相应的策略。
㈥ 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任务情境就是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激起学生的兴趣,诱发其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使他们准确掌握知识,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努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感知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营造氛围,使其乐于倾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拥有真正宽松自由的表达环境。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自主讨论等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学会倾听,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大家都能自由表达的“群言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开放心灵,创设平等对话的自由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教师应组织、帮助、激励、指导学生去学习,发掘、发展学生的潜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愿望、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方法,以达到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这对地理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㈦ 在新高考背景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素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中学各个学科中惟一以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核心理念,无疑会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地理素养方面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观察力和竞争力,能够迅速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改变以往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精心地设计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课本及课外知识发展自己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成为当前和今后地理教学的重点和趋势。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作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地理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其实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在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靠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来记住所学知识,然后通过闭卷考试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课堂教学方面在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却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较重。 现代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中学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实际上是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协调融合,开发潜能,发挥特长。正如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课程所倡导的地理教学方式那样,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是单向的将现成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结论传输给学生,而是在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更注重强调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成为这些学习方式得以实现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㈧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与地域性兼具的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中学(尤其是初级中学)地理教学仍然是满足于教会学生怎样死记硬背知识点,目的是应付会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积极实施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符合地理特性的思维能力,既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主要途径,也是当前地理教学突破桎梏的首要任务。一、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1.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科学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因此,地理教学首先肩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任务。加强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