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区域是什么
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地理区域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中国区域地理,其划分从各个时代、研究重点、综合性与可比性考虑,存在多种多样的划分方式,每种方式主题和重点各不相同。根据美国地理学家理乍得·哈特向(RichardHartshorne)对区域的定义,“区域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往往有具体的地方所指”。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 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 分界线。 大兴安岭- 阴山-贺兰山为北方 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影响因素界线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主导因素是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界线B(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重合;主导因素是气候。界线C:主导因素是降水和地势地形,是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横断山脉)。六大地理分区的来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先后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华北由中央直辖,东北设人 民政府,其他各大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大区设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是一级地方政府,分别管辖若干省级行政单位。1952年,六大行政区改设行政委员会,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监督地方政府,本身不再是一级地方政权。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地区改由中央直辖。这一划分方式影响比较深远。这一划分方式至今亦在身份证号码上有所体现:华北1:京11、津12、冀13、晋14、蒙15东北2:辽21、吉22、黑23华东3:沪31、苏32、浙33、皖34、闽35、赣36、鲁37中南4:豫41、鄂42、湘43、粤44、桂45、琼46西南5:渝50、川51、贵52、云53、藏54西北6:陕61、甘62、青63、宁64、新65按当前行政区划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中南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大地理分区依据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该在大类数量上划为5个区域,这就是东西南北中,又考虑到中国边界形状的特点,中国的一级地理区域划分应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理区域的划分应该是地理和行政区的结合,一个省不能同时属于两个区域。至于气温、雨量、风力等地理因素,他们本不是一个沿经纬度突然变化的变量,是连续变化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土上,只要划分了东西南北,其地理变量特征自然就会表现出来。区划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注:亦有在此基础上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划入东北地区的划分方式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西部地区(重庆市、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❷ 区域地理
中南半岛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人口多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马来群岛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人口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东京是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壤是温带季风气候,乌兰巴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东京到平壤再到乌兰巴托,气温越来越低,降水越来越少。
东亚地区在农业地域类型上大多属于水稻种植业 。
水稻种植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九州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与杭州相比海洋性更强,主要表现在降水更多,更湿润。
日本北九州老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接近亚洲大陆,依靠中、朝的煤、铁发展起来。本地有筑丰煤矿;
地域开发历史悠久;
日本最早的钢铁工业基地。
九州岛工业向南迁移的主要原因 :
不利因素:
原有资源中断,本地煤矿枯竭;
工业地带用地狭窄,缺少发展余地;
工业结构单一,是钢铁专业化的重化工业城,机械工业十分薄弱;
经济发展缓慢。
有利因素:
九州文化教育发达,高等学府和科研设施多;
北九州有大批熟练技术劳动力;
农业发达;
发达的运输网;
南部无大工业区,污染小,水质优良,水量丰富,四季温暖,环境清新;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九州岛的新工业区在工业部门中有别于老工业区的特点是:
日本的“硅谷”——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工业,尤其是IT工业。
1945年美国向长崎投下原子弹,
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湄公河:老挝的万象,柬埔寨的金边
湄公河上游地势高,两岸均为高地。湄公河突出的水文特征是水位高,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成因是:湄公河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2000mm左右,尤其是夏季。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流域地区在文化景观方面的主要特色:民族(90多个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山水人文景观丰富;
文化景观高度多元化;
一般普遍信奉佛教。
寺院建筑众多。
仰光所在的地形区是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所属气候是海洋性气候,虽处热带但无闷热感觉,平均气温25℃, 全年平均气温相差不到8度,半年晴朗,半年多雨,气候宜人。位于热带地区,仰光的土壤是肥沃的冲积土壤。一年被划分为三个季节即暑季,雨季,凉季。暑季气温通常在33摄氏度。城市每年降雨量丰富。在仰光,从10月至2月,是最怡人的时节,在尉蓝的天空下,鲜花绽放,天气凉爽,轻风拂面。
该地区的农业地于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
仰光是缅甸内外海陆交通的总枢纽。有12条内河航运线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仅34公里,是缅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缅甸全年进出口贸易的80%的货物都经过这里。全国的铁路和公路干线都汇集于此。
❸ 高中区域地理的特性怎么分析
1.地形特征的分析
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试题中,地形判读常以等高线的形式给出,因此,这里还需要掌握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读数值范围和极端值的大小;二读弯曲方向和延伸方向,等值线向高值凸出数值为低,向低值凸出数值为高(“凸高为低,凸低为高”);三读疏密程度,根据疏密程度判断地理要素变化的缓急,等值线越密,变化越急,反之,变化越缓;四读局部小范围闭合,若闭合圈上的数值与其周围数值较大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则圈内的数值比闭合圈上的值更大,反之,若闭合圈上的数值与周围数值较小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则圈内数值比闭合圈上的值更小;最后再结合具体相关知识和特征进行解读。
2.气候特点的分析
世界各地气候是千差万别的,同一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有一些差异。气候特征一般可以根据典型的气候特征描述。如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气温降水资料,一般应当根据数据来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某气候夏季炎热还是温和,一般根据夏季的月均温来判定,夏季月均温超过20℃称为高温,而低于20℃时称温和或凉爽;某地气候冬季寒冷还是温和,一般是以最冷月月均温高于还是低于0℃为标准,高于0℃为温和,反之为寒冷。
3.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含沙量、流速、结冰期等,分析时,应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加以分析。首先我们应大致确定河流的补给类型,若是以降水补给为主,水量的大小、汛期及水量季节变化主要与河流流域降水量及其变化有关,若是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则与气温有关。对含沙量的分析,主要考虑流域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越高,河流含沙量越小。有无冰期取决于冬季最冷月均温,若小于0℃,一般有冰期。
4.区域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条件之一,因为它提供了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热、水资源。在评价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时,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1)光、热资源,有利的条件是(生长期内)光热资源丰富,但有些地区可能两者不同时具备,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够充足。
(2)降水量,有利的条件是雨量充足或雨量适中,但不同的农作物生产对雨量要求是不同的,如小麦、棉花为旱作物,它们对水分的需求量要少于水稻生产。
(3)水热组合,有了一定数量的水热条件,还应评价水热配合状况,如地中海气候区,光热、降水都较为丰富,但雨热不同期。
(4)评价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如降水变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不利于农业的高产稳产,台风、寒潮对农业不利等。
在评价一个地区气候条件时,应评述利弊两个方面。
❹ 你认为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应包含哪几方面
地形
地势
气候
植被条件
海陆环境
❺ 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哪些
区域地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的经、纬度地理坐标;
——2、区域的地形、地貌概述;
——3、区域的海拔等高线意示;
——4、区域的气候概述;
——5、区域的江、河、湖、海等水利资源概述;
——6、区域的道路、交通概述;
——7、区域的自然资源(森林植被、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状况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