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培养儿童的地理素养

如何培养儿童的地理素养

发布时间:2023-07-15 08:51:01

①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2俞芳芳

1.如何理解地理学科素养
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理念决定高度,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方向和目标,它是设计教学的纲领文件,更是地理教学的主要标尺。能否把握这一理念,是决定地理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指标。
2.需要培养学生那些地理素养
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地理兴趣、习惯、地理能力、地理知识和科学素养。培养必备的地理素养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物产+地名”,仅介绍地理事象的特点和分布的教学思路,而要明确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新的方向和内容,即以人地关系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立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学生认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3.培养地理学科素养的途径
为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可采用以下策略:
首先,将新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先转变观念,为进一步实现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打好思想基础。在地理课上,先不要着急讲新课,主要给学生介绍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给学生先“洗脑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知识在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中的意义,了解地理学习对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从而给地理课恢复应有的地位,正确对待这门学科。只有学生了解了地理新课程,接受了课程的理念,明确了课程实施中的具体要求,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适应新课程。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② 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所谓地理素养,即通过学习地理课程逐渐养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品格,具体而言,即指学习者可以站在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地理学的观点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地理素养包含很多内容,如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学科能力、地理方法等等[1]。培养学生地理素养能帮助学生更喜欢、更轻松地学习地理,因此,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十分重要。下面就对此展开分析。
一、正确认识地理素养,自觉树立概念意识
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首先教师就应正确认识地理素养这一概念,知晓什么是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作用?在明确相关问题后,教师就应自觉树立较强的概念意识,并将这一概念贯穿到教学始终。其次教师应将地理素养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素养对自己学习地理的重要作用,并自觉树立地理素养意识。
如在学习了气候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应该怎样应对及解决这一问题?若这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人类又将面临怎样的危害???当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后,教师就可引入“地理素养”这一概念——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和解决问题。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地理素养,还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素养后,教师就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给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创造良好条件。要保证课堂氛围良好、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有多种方法,如讲故事、开展课堂小活动、小游戏等,教师在选择方法时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大气降水》的教学。针对这一内容的讲解,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在教学时教师引入《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火烧葫芦谷的故事[2]:诸葛亮使用计谋把司马懿的人马引进葫芦谷,计划采用火攻??但在最后关头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导致整个计划功亏一篑,这场大雨也浇灭了诸葛亮的雄心壮志,才有了后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叹!通过这个历史故事教师就可顺利引入问题:为何那时、那地会有一场大雨?大雨是如何形成的?引导积极思考、探寻答案。因为是熟悉的历史故事,所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创造了良好的地理素养培养条件,接着教师就应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使学生地理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发展和巩固。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有很多,教师在选择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如创新课堂提问、引入信息网络技术教学、课堂与课外结合教学等等。下面就以创新课堂提问为例进行分析。
在《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小组拼图抢答”的方式找出世界上人口比较稠密和比较稀少的地区;然后就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世界气候相关知识,通过“自由选择居住地”的小活动展开分组讨论;接着教师就展示设计好的问题“你愿意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吗?你愿意居住在南极吗?你愿意居住在四川汶川吗?你愿意居住在自己家乡吗?”最后教师就给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并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多样化的提问方法不仅能充分打开学生思维,满足不同学生的喜好和需求,充分展示各自的长处,还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素养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四、转变陈旧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多方发展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最后反馈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评价基本上都体现在考试和分数上,这样的教学评价很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情况,很容易让学生本有的优势逐渐被埋没,直接削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就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评价,多关注不同学生的优点,多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况,将知识与人文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如某个学生虽然考试成绩不理想,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强,这就是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可作为教学评价的加分项。
结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论述了培养初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几种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综合考虑教学条件、学生情况、教学内容等多方面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有效培养。

③ 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初中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初中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开范围和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品质,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物、地理效应和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空间视角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地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空间关系,如空间位置、形态、组成、层次、排列、格局、联系和制约关系等,而上述认识将进一步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类如何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视角是初中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
3.综合思维。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又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无论是对区域环境特征的归纳,还是对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解,都需要调用区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需要综合考虑区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选择合适的地理知识或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探究区域中的地理事物,具有明显的综合思维特征。因此,综合思维的培育理应成为地理教育核心的内容之一。
4.人地关系。地理科学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人的生命发展质量及终身发展所需的地理意识和观念。可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观、环境伦理观、科学的人口观和资源观,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让学生成为对环境、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是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使命。

④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就没有地理学习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的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吸引学生,进而由兴趣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由被动式学习逐渐改变为主动式学习,可能时间较长,所以老师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
其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创造鲜活而生动的地理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第三,深入实践,感受理解地理的价值。
第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拓视野,注重学科间的整合。随着地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过程必然要信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施教学。通过让学生处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有助于正确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学会地理思维,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扩展知识视野,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多以地理学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第六,改革传统的地理测评机制,促进知能情的协调和人的全面发展。

⑤ 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本人在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突出以下观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任何压抑和干扰都会使思维受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师生关
系就意外着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熟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贯彻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生关
系,就意外着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二、创设积极地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1.运用漫画、精美照片,形象生动。地理学科的有些内容单纯用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运用地理漫画形象生动,增添可读性和亲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问
题,通过地理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与兴趣,使其在讨论中获取地理知识。通过他俩的对话所营造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激发学生参
与讨论的欲望。在讨论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两个卡通人物:玲玲与贝贝,他俩经常讨论一
些有趣的地理问题,比如观测北极星、东西半球的判定等。通过他俩的夸张表现来展现其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越是这样的内容,越有助于学生
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本中精选了许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手
段。比如“荷兰的风车”、“热带荒漠景观”、“莱茵河”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按照人本主义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而这种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体现就是学以致用。因此,
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他
们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进行分析阐述,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气温的测量时,教材提出“有时候,我们的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会有明显的差别。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在学习主要降
水类型时,让学生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说一说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饮后,会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信手拈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
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意识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不仅学有所用,让学习变的快乐而有价值,同时也激发了思维的兴
趣,锻炼了思维能力。

3.巧设悬念,追根求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悬念,给学生一个期待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活跃的教学气氛。例如,
在导入新课时,有意将本节的重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困惑去学习。像在讲“热力环流”时,让学生观察“鸡蛋汤”的“热气”,
可以看到“受热上升”有迹可寻。随着热气不断升腾,引导学生联想到其他“受热上升”的实例。将小吃碟放在“热气”的上方,一会儿便在小吃碟上凝结出了小水
珠,引导学生讨论:空气在上升运动中,如何形成降水?这一系列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可以避免因疲劳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保障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背景 提出一个问题 收集一些材料 组织一些活动 得到一点启示”。

例如,在了解某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时,可采用读图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亚洲和欧洲”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亚欧大陆轮廓”、“亚洲
和欧洲地形分布”、“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等一系列地图,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
在此基础上,认识区域人口、国家的分布等。

总之,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学科教学,它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特别是地理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逻辑思维,以及与地理位置密切联系的知识要的推理,这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之所在。只要我们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将会大放异彩。

⑥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你怎样认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又该如何培养呢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思维

。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 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

培养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方法

1.课前教学设计培养意识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要做到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地理教师树立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进程的主力军,也是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师,这个课前的设计对于整个地理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的了整个课堂的培养方向和重点。

因此在课前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这样才能有效地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时”。

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渗透培养学生空间视角这一核心素养的意识,通过设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宇宙各星球的分布和运动规律这样的活动以达到这一培养目的。

2.课中培养方式与学科教学内容和逻辑的结合。

核心素养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等多个方面,教材中的各个地理知识点都有其侧重的方向,一个地理知识点往往不能兼顾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知识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

例如,在学习各类地图时,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识图、绘图、用图的地图技能,在设计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三要素区分各类不同的地图类型、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通过对图的分析正确的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等。

另外地理的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载体,在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时候也需要符合学科的逻辑性,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相应的学科逻辑相结合,有效培养出符合需要的地理核心素养。

3.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既然地理教学的大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在教学评价上就要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侧重点,而不仅仅是以往的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或是对三维目标的评价。

在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的记忆,要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及其在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的应对能力,如在设计对地理必修一“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这一章内容的评价量表时,不能单纯地设计“请绘制出热力环流模式图”而应该设计成“请根据热力环流模式图,绘制出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间的热力环路模式图”,这样就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测量到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及人地观念的核心素养。由于地理核心素养具有其内隐性,在评价时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建立可量化的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和开发出信效度高的测量工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测量工具,对教学活动中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测量才能精确的把握住培养的动态以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中的相应的策略。

⑦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当代我国基础教学的重点,也是未来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使用技巧作为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部分,需要教师从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落实。从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分析其特征和应用方法,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培养;教学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定义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通过系统的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对地理学方面有一定的学习认知和技巧归纳,这是地理核心素养的能力基础。经过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品格和地理情感,让学生能用地理学眼光去认识思考世界,这是核心素养具备的特征。
就初中地理而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学定论为一门具有思想性、生活性、地域性、综合性的学科,兼有社会学科的自然学科性质。初中地理将课程细化为“地理核心素养”“地理人文素养”两门,可见地理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构建的意义
1.让学生了解世界,掌握地理技巧
地理知识和人文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巧,能够让其用新的眼光感知世界。通过地理知识的引入,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巧的运用,能够开拓自身的视野,培养素质。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中第二、三章中提到的中国环境特征和自然资源,都能让学生建立社会环境资源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
2.教学学生地理思维与方法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具有真实性和多元化的特点。人们通过对地理知识的研究,采用了比较法、分析法、信息统计法的方法技巧。这些方法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转换态度,认识世界。在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情感体验的全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地理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能力、探求知识的精神。
3.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思想的教学背景下,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情感,引导其采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和自身价值。
地理学能够改变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地理学包纳万象,它含纳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质特点,帮助初中生丰富视

野,让其去理解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通过世界观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影响自身发展和社会改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让其带着思考的眼光评价身边的事物,从而对自身有着新的看法和立场。
三、初中地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教师在教学知识的时候,将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继而让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获得有效的培育与提升,可是在当今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依旧看重的是知识的学习与背诵,学生的成绩始终是考核的首要关键,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依旧是以做练习为主,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无法生成,思想品德核心素养的提高更不知从何说起了,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方面落实的需要相违背。
四、对培养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建议
1.认清课堂不足,挖掘学生思考能力
针对实际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不单单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材内容给学生解答问题,还应该落实在解答问题的根基之上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教学“温室效应”有关内容时,在对学生展开其原因及影响方面的内容时,不可以沿用过去老师说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思维观念,比如,从地理作为着手点开拓除了人为原因之外的其他可能因素。引导学生针对其对地理方面存在的影响进行探索,找寻怎样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其扩大范围等等,最后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再展开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促进学生形成更好的价值观与责任心,继而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如此一来,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地理课堂教学的价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疑问的时候,也应该重视问题的实质,最好不要太纠结于某一个疑问,不然,会因为探讨去探讨丧失了对问题讨论的最大价值,针对问题的质量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把握,尽可能提出一些有利于构建学生情感思维的地理问题,确保尽量不要和课堂教学内容分离过于严重。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提出有效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促进引发学生善于思考的兴趣。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价值观
事实上,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光光是让学生学习地理知
识,更是要丰富学生的人文思想意识,好的培养方法能让学生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环境、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有助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在当代教育领域中,素质教育的地位相较于应试教育更高,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也是我国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还是培育一个身心健康同时对社会有利有价值的人才的基础要求。就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来说,老师应该注重自身所肩负的职责,把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摆在第一位,紧抓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和目标,创新教学,不断实践,更好地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龙泉.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及其教学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李平卫.初中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郝春晶.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8(96):144.
编辑 郭小琴

⑧ 在新高考背景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素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中学各个学科中惟一以探索人类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学科,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核心理念,无疑会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地理素养方面的提高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观察力和竞争力,能够迅速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新课程改革,如何改变以往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精心地设计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课本及课外知识发展自己的地理综合素养能力,成为当前和今后地理教学的重点和趋势。通过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作者认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地理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其实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在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靠学生的机械记忆能力来记住所学知识,然后通过闭卷考试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课堂教学方面在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却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较重。 现代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中学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实际上是注重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协调融合,开发潜能,发挥特长。正如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课程所倡导的地理教学方式那样,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是单向的将现成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的结论传输给学生,而是在教给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更注重强调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成为这些学习方式得以实现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⑨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且高中生的心智水平已接近成人,学习方法不再单一的死记硬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因材施教,抓住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分析地理现象、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动手画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兴趣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许多知识点理论性很强、很抽象,需要学生借助图示等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因此,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图示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画图,学会看图、画图、用图,这样才会使地理课具有实际性意义。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一课时,学习热力环流形成的具体过程及其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课本,然后试着画图表现出其形成的过程。这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之后我并没有讲解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图示,而是让小组代表来讲解。再根据讲解我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高中生的心理渐渐成熟,勇于表现自己也是其特征之一,因此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结果就是学生既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又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画图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需要把语言等抽象性的东西表现出来,需要把相关信息联系起来,画出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多角度带动学生情绪,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普通教学的单一性,丰富了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地理是一门与大自然、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最息息相关的学科,关于自然界的科普电子影像数不胜数,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当的视频或动画资料,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相关内容,也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地理选修五《中国的地质灾害》时,我们国家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教师在讲解地震时,可以选一个经典的关于地震是如何形成的科普动画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地震形成的原因。另外,可以播放相关的地震类的电影或影像资料,通过影像资料,教师向学生指出地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当我们遇到地震时,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如何保护好自己?通过多媒体教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借此讲解影响地震形成的因素。视频动画生动的呈现比起教师的讲述更加深入人心,学生更易理解,它能将地震形成的过程、因素、对生活带来的影响、地震来临时应该怎么做等一系列内容都向学生表达出来。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师的讲解不再平淡,更加具体生动,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三、联系当地地理环境教学,体验教学,培养地理素养
人类拥有的情感很多,当然包括浓浓的家乡情结,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所生活的土地而骄傲。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家乡情结,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教学,这样使学生能够带着强烈的情感去学习,更能集中精力学习,易于理解所学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理复习时,可以用学生生活的土地“宁夏石嘴山市”作为教学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总结石嘴山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气候环境特征、地形地貌特征、水文特征;石嘴山市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等。不仅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分析形成此自然环境、此地形地貌的原因,以及在这种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中,产出的丰富自然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好好利用?怎样保护自然环境?等等问题。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土地,都会带着特殊的情绪来学习,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分析总结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清思路,在脑海中形成地理学习框架,而不是盲目地眉毛胡子一把抓。又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析一下自己生活的城市属于什么型的工业以及原因是什么,对自己城市的工厂地理位置的选择有什么看法,会不会污染环境,应该选择在什么城市的位置更合适等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认真做一份城市规划。这样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灵活应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对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轻松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注重学生成绩是一方面,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地理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⑩ 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一)、教师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充实自我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在教育发展和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是关键的因素。科学技术 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不断涌现,使各学科课程具有时代精神。随着科学教育实验探究不断深入,随着 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对教育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在各方面有新的思维。要学会教育人、 培养人、发展人,学会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由单一的学科知识技能专业化发展到学科 知识素质专业化与教育科学素质专业化并存。树立了“以学生为本,培育终身科学探究意愿与方式”的发 展理念;自觉担负传播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态度、陶冶科学情操,铸造科学品质,树立科 学精神的重责;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科学思考、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成为科学精 神和科学人才的塑造者。 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充实自我:1、专题学习,增强意识;2、参观学习,开阔视野;3、着眼实际,强化培训;4、开展教学创新活动,积极 参与各种教科研活动、竞赛活动。5、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学习新科技、了解新技术,迅速地筛选和获取 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永 恒主题,进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地推进科学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渗透整合;6、提高 教师的科学素养;通过学习达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的境界。增强教研教改意识(说课、 评课、观摩课),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迎接新的挑战。
(二)、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1、传授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 积极引导学生从客观实际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他们得到的才 可能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科学思想和方法等。 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现象、明确观察目的、把握观察重点,边观察、边思考, 学习科学知识,获取探索乐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学习“地球的形状”,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 历程中感悟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科学与 迷信的较量,也有方法与科技的进步,更有人类对真理不畏艰辛的追求,这是人类进取精神的充分体现。 2、通过科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升地理科学素养 开展科技活动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挑选活动内容。初中低年级学生搞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了解一些 浅显易懂的科技知识,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中高年级学生可安排小制作、小发明等制作内容,可要求多读 科普书籍,多做科学小实验,认识一些科学家,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 应的科技实践活动。 科学知识、技能与能力、科学精神,要在积极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形成。如:学生“演示地球自转, 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经过实验明白了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夜半球;地球上的昼和夜是交替变化的。通过科技实践活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 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学会探究创新,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习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对周 围世界的探究心、求知欲以及理性的思维习惯与科学品质。在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尊重他们的个性 与特长,促进其自主发展。 学习“地球的运动”,运用逆向思维,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若地球只自转不公转,会有什么地理 现象?若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地球上有无昼夜现象?若地球自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太阳直射点 还会向南北方向移动吗?全员参与,提高科技创造水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身为教育工作者要精心呵护青少年在科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 极开展科技创造发明活动,树立典型,给予表扬和奖励,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创新欲望;营造浓厚的科研 创新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地探索、想象、质疑、发挥, 拓展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各显其能,积极动脑、动手,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其内在的敢于质疑、思索、探究、创造的科学素养。
(三)、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成功的动力,是提高地理科学素养的好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的学习环境,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振作, 大脑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中、小学生中,很多学生喜欢玩游戏机,游戏机之所以对学生有吸引力,是因为其具有互动性, 给人一个挑战的机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可见愉悦的学习环境创设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使课堂教学变得 像游戏机一样具有吸引力,这就要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促使课堂教学向互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向发展,通过师生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促进认 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和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的形成,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水平 和需要出发,努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引导和探索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及 大自然的探索和创造的愿望。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 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 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如何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开动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边学边想、边观察边思考,鼓励学生多问 为什么,大胆猜想,想得新、想得奇。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来确定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通过观测、 调查得出规律;如月相的观测,对城市中商业街和商业小区分布的调查;模拟实验探究性质的,如利用电 脑模拟大气运动来了解大气运动原因与方式,模拟地壳运动来了解褶皱、断层的形成原因;有信息交流性 质的,如举办环境专题的报告会、设计一次旅游活动方案等,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激励学生主 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 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动手,给学生 尝试的机会。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玩得有目的、有价值,这样才能达到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 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动手的要求,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四)、多角度精选题材,提升学生地理科学素养 随时捕捉有关科技地理信息,把握视点,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土壤”与“环境”,激发学生的 创造热情和创造灵感,提升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加强科技氛围 学校设置科普画廊,宣传栏,张贴科学家的画像和科技名言、科学知识、科技手抄报、科技知识剪报 等等。让学生进入校园就能感受到强烈的科技氛围,增强科技意识。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手抄报比赛,优 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张贴。 2、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加强交流学习,提升科学素养 (1)、为了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特别建立了强有力的科技环保教育领导小组,为了适应环保 教育课改的需要,加强学校环保教育领导力量,为提高环保活动的技术含量提供了智力保障。 (2)、学校把“环保教育”和“地情教育”作为一个项目来抓,形成一项特色,培养一批学生,取得一定成果。本人积极参加南平市级重点《中学水土保持(环境)教育实施模式构建研究》的课题研究。 每学期指导初中学生参加地理“环保小报”竞赛,优秀的作品,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张贴。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儿童的地理素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7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