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人教版初中地理实验有哪些

人教版初中地理实验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7-17 19:55:36

㈠ 初中地理必须用实验器材的课程有哪些

1、实验器材: 沙子、水、水桶、脸盆、木板
2、实验过程 :
首先把木板放在脸盆上要倾斜着,斜度不要很大大概15度就好了;
然后把沙子倒在木板上用手弄平;
最后在水桶里装满水,把水桶里的水慢慢的倒在沙子上. 实验结论 雨水或者河流的冲刷作用

㈡ 初中地理教师所需教学教具有哪些

如下:

1、雨量器若干个。

2、地理教学挂图整套 3 套。

3、经纬仪 5 个。

4、岩石标本 2 套。

5、等高线地形判读模型 5 套。

6、世界立体地形模型 1 套。

7、中国立体地形模型 1 套。

地理简介: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㈢ 地球仪的使用实验结论怎么写

地球仪教学反思(共8篇)

地球仪教学反思(共8篇)

篇一: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反思《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反思师大一中张红菊(地理)《地球与地球仪》位于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课程标准对此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拿着地球仪,观察经纬线的特点,发现且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以及经纬网的定位方法。《地球与地球仪》是进行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其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是重点内容。进行备课时,我将此节内容分为三个课时进行分别备课,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纬度;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时候,从先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人类认识地球的“四大步”,进而引出地球全貌,形状和大小记住三个数据(平均半径、赤道半径、最大周长),人类为了方便,制作地球仪,记住地球仪五大要素(一轴两点和两线)。再讲解纬线和纬度的时候,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并且发现纬线的形状、指示方向、长短分布状况、数量以及纬线之间的关系。为了区分,引出纬度,从特殊纬线,纬度范围、起始点、代号、度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半球分界线方面进行讲解,也是学生重点记忆的。第三课时,讲解经线和经度的时候,对比纬线和纬度,让汪或燃学生找出经线的形状、指示方向、长短分布状况、数量以及经线之间的关系,统同样为了区分,引出经度,从特殊经线,经度范围、起始点、代号、度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半球分界线方面进行讲解,也是学生重点记忆的。其中东西半球分界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和东西经的分界线(0度和180度)容易混淆,是学生记忆了解的难度,加以强调。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的知识点主要是以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整节讲下来,整体比较顺利,但是由于对教学经验不足,对七年级学生了解不够,学情掌握欠缺,学生对地理没有认识,生活中也没有记忆注意,再加上此节内容的难度,使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在讲解时,我注意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

运用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地理的时候喜欢上地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备课时,由于把握出现差困虚距,有些知识点备课时连贯性不够,讲解时逻辑思维不够强烈,使三个课时的内容实际上课时大大超时,特别是上前几个班的课时,后上的几个班的可就及时调整,向刘老师、李老师、林老师请教后,加以改正,使得后面几节课效果较好,越来越顺手。以后会尤其注意,加以改正,更积极向几位前辈学习和请教。篇二: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标及课标解读(一)课程标准: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二)课程标准解读: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图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该过程中人类对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团孝述地球的大小。对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只要求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这里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地球仪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来看待,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说出那些事经线,哪些是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从它开始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划分为180°;赤道为0°纬线,从它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各划分为90°。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该标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给出某地的经纬度,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地;二是地球仪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某位置。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把东西经和南北纬以及度数讲明确。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③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

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升测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本节课以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为主线展开,逐步阐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的大小以及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初中学生接触初中地理课程的第一节课,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上好本节课,对于初中学生树立地理学习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知识关联结构图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及其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确立依据:把上述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依据如下:一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上述知识点是地理学科要学会的基本知识或者技能,尤其是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不管是在学习地理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用到,作为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学理念,更要把它作为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作用。确立依据: A、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人们为了方便而认为制造的概念,是虚拟的,远远超出了初中生的想象,远离实际;B、经纬网确立地理坐标要求学生在熟悉经纬线及经纬度的基础上运用经纬网图,本身就具有难度。4、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开发详见多媒体课件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行星,是人类之家;②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③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④掌握经纬度的划分方法;⑤记住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⑥会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③借用地球仪,了解经线和纬线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过程,知道人类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限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②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④通过对经纬度变化规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而规律又是可以认识的。二、教学策略 1、主要教学方法: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2、主要教学方法的运用:①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解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② 运用教具演示法:在讲解“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等这些教学的难点时通过地球仪演示理解这些概念。三、教学过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四、板书/板图设计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地球的形状 3、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2016年11月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篇三:五一《地球仪》教学反思《地球仪》教学反思温水镇中心小学秦素萍地球仪这一课时我安排了地轴和两极、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的内容。课堂容量大,而且,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抽象、难度大,很多地方需要老师讲解。我教学设计的主线是由复习地球的大小引入地球仪。然后,出示课标要求和学法指导。之后,我带学生认识第一部分地轴和两极,第二部分纬线与纬度的划分这两部分内容。接下来学生按照刚才学习纬线的方法和步骤,由学生小组四人讨论学习经线特征。经度的划分内容比较难,还是我带学生学习。学完经纬线,学生集中比较经纬线的不同,也作为本节内容的总结与提升。最后,学生从知识、方法等方面谈收获。作业是两个小制作做测高仪、地球仪任选其一。我设计的思路还有活动贯穿。我设计了从地球仪上找纬线、经线、纬度、经度等各地理事物,接着,为了让学生能在经纬网地图上辨认出纬线、经线,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助学卡上描绘纬线、经线的活动,之后,小组合作讨论经线特征,在地球仪上贴上本初子午线贴纸。学完本课知识点,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选一排同学按照规定报纬度,该游戏训练的是纬度分布特征,第二个游戏是选8

名同学围纬线圈,训练经度分布特点。最后,学生自主完成助学卡上经纬线的对比表格。由于时间紧,经纬线对比表格没完成。这么多抽象、有难度的信息量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完全掌握很困难。我讲完课觉得应删除些内容。比如把经度、纬度数的确定去掉,可以节省出时间来让学生完成助学卡上第二部分对比纬线与经线的内容。甚至是直接去掉经线与经度的划分,细化纬线与纬度的知识点,多添些活动与练习。我在设计之初时,本打算让学生每人带一个乒乓球,课上边讲边让学生在乒乓球上绘上纬线、经线。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多且难,我担心学生一时半会儿没有思路,费很长时间,可能有些学生还是绘不出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完不成。所以,没敢在课堂上尝试。由于是在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才设计完,讲课的中午又在课件上添上了描绘纬线、描绘经线两屏,导致课件、内容不熟练,描绘纬线这一屏给忘了。听了同事们对我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本节课的突出优点是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导入利索,温故而知新;活动多样等。在同事们的建议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有五点:一、地球仪作为三维球体,老师应先引导学生建空间概念,让学生多观察它,不光在地球仪上找到所有纬线、经线,还要在地球仪上比划出来,在比划的过程中纬线的形状、长度等特点就得出来了。从现象推导,把抽象的知识变直观,而不是结合课本得出结论。当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时,老师追问怎么得出的?在这些方面我虽然做了但做的还不彻底,今后的课堂我也要多注意引导贯穿始终。二、师生交流变一问一答式为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三、纬度、经度数值的测定课本上没有,我当初的设计意图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也有助于理解纬度、经度的分布规律。范光清专家的“初中主要是地,高中主要是理,千万别人为增加难度。”“如果一课时的内容多或是难点多,可适当调整进度。”给我指明了方向。

四、平时,需再加强小组培训,让小组长、组员明确责任与分工,提醒学生边观察思考边记录。课上听从组长的安排,团结协作,互助交流,提高合作效率。今后,我将继续在不断尝试与改进中完善自我,让自己快速成长。篇四:我们的地球教学反思《我们的地球》教学反思秦皇岛开发区第二中学季洪娜《我们的地球》这节课旨在引

导学生认识了解地球的形状及观察认识地球仪,能通过经纬线在地球仪上找到相映的国家。在认识地球仪这个教学环节上,一班采用了实物教学法,我手捧地球仪,津津乐道的为学生讲解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知识。可是我发现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尤其是利用经纬线找城市,更是难上加难。我要亲自一个小组一个小组的指导帮助他们寻找,重新认识讲解经纬线等知识,课堂气氛虽活跃但却混乱,“老师帮帮我”的声音此起彼伏。一节课匆匆的结束了,却给我留下诸多的反思。实物教学可以更直观的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但对于本节课来讲,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相结合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为此,在其他两个班级上课时,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根据我的述说分别在幻灯片中找到哪个是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接着从地球仪上分别找出经线、纬线、赤道、地轴等。学生很快从地球仪上找到了相应的城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篇五:反思我们的地球村《我们的地球村》教学反思这是在学习《蔚蓝色的地球》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球仪,了解经纬线,知道地球的板块划分等简单地理知识的一个章节。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地球仪、地球板块图等教具,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学习能力也有所差距,但他们都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所以教具的使用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更亲切、直观的表达,使课堂生动活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基础来看,他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处在一个信息相对比较封闭、信息资源比较薄弱的环境里,许多学生没接触过地球仪,更不会使用地球仪,他们对经线、纬线、赤道,大洲与大洋,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也相当有限。让学生初步认识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是教学重点。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成为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学有所得,课堂教学就得贴近学生实际,采取动手动脑寻找、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逐渐深入、层层递进的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地球仪,识记地球的全貌。为了让

学生记忆更深刻,可以采用让学生当导游的方式,介绍地球的情况,其他学生补充介绍,从而学到知识。在学生认识经纬线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我采用玩拼图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实际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快速记忆、动脑动手的能力,但如果采用小组比赛拼图,小组共同完成的形式,效果会更好。就整体而言,本节课内容较繁多,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内容,导致小组讨论、交流不够充分,没有发挥集体合作的最佳效果。五年级思品与社会《我们的地球村》教学反思马场小学:赵琦 2016年6月20日篇六:认识地球教学反思认识地球教学反思教学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还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怎样做到教师少动,学生多动;教师引导,学生实践;这是我设计“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时一直思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地球和地球仪”一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这节课没有沿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学生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及教师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协作的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 、习题选择要与时俱进; 2 、问题衔接过渡要自然; 3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梁杰 2016年11月篇七:《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关于《地球的运动——自转》这一内容的,鉴于高一新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所以我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从现象上去

感受地球自转。因此我的多媒体课件上用了很多视频和图片,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从目标的达成来看,知识点到位,学生基本上能在课堂上掌握本堂课的内容。从教学流程来看,本堂课由浅入深,逐一讲解了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以及简单的讲解了一下自转的地理意义,思路清晰,重难点把握较适当。从师生互动来讲,本堂课通过讲授法、演示法、谈论法、练习法,借助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参与课堂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纵观本堂课,师生关系融洽,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流程顺畅。但是通过其他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反思,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弥补不足的方法。第一,知识的生成不够明确。在讲解自转周期和线速度的时候涉及到了物理和数学方面的知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地理、物理、数学三块知识融合在一起,知识之间出现了割裂现象。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应该注重知识的生成,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第二,部分学生的学习被动性仍然很强。虽然设计了几个活动,但是还是没有把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据此我觉得我应该在今后的课堂上多多走动,特别是后面部分的学生,应该多督促他们把心思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以及互动上。第三,缺乏自信,不够从容坦然。在本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有点过度依赖于课件,不是说对知识点的不熟悉而是内心不自信,怕自己出错,从而也难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因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多花时间准备一下,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把自己自信从容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篇八:认识地球教学反思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同时也是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重点难点之一,初中生空间知觉较差,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参与探究和创新,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读图提问,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点以图像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教学可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会员、总结、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刚接地理不久,掌握读图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对今后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2. 引入游戏: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有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学习地球有多大,地球仪时,我不急讲知识点,而是为学生设计游戏情景,通过竞争机制提高学习的兴趣,最低限度的激发学生潜能,重要把知识点有难变易,学生容易理解,也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教学容量,也可以改变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的质量,它可以通过图、文、声音等,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扩大知识面。

4.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下地理教育的追求,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挖掘学生的资源,通过交流互动的学习,同时学生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互相尊重。本节课渗透新课程理念,知识点层层深入,主干知识把握好,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概念较多,学生来不及消化,对所学的知识只是个感性的认识,还不能灵活运用,导致重点、难点没有突破。


5.9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地球仪教学反思(共8篇)(精简版)
地球仪教学反思(共8篇)

地球仪教学反思(共8篇)

篇一: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反思《地球与地球仪》教学反思师大一中张红菊(地理)《地球与地球仪》位于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课程标准对此节的要求是“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比较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也就是说让学生自己拿着地球仪,观察经纬线的特点,发现且归纳经纬度的划分,以及经纬网的定位方法。《地球与地球仪》是进行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其中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是重点内容。进行备课时,我将此节内容分为三个课时进行分别备课,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纬度;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时候,从先从学生自己阅读,找出人类认识地球的“四大步”,进而引出地球全貌,形状和大小记住三个数据(平均半径、赤道半径、最大周长),人类为了方便,制作地球仪,记住地球仪五大要素(一轴两点和两线)。再讲解纬线和纬度的时候,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纬线,并且发现纬线的形状、指示方向、长短分布状况、数量以及纬线之间的关系。为了区分,引出纬度,从特殊纬线,纬度范围、起始点、代号、度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半球分界线方面进行讲解,也是学生重点记忆的。第三课时,讲解经线和经度的时候,对比纬线和纬度,让学生找出经线的形状、指示方向、长短分布状况、数量以及经线之间的关系,统同样为了区分,引出经度,从特殊经线,经度范围、起始点、代号、度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半球分界线方面进行讲解,

㈣ 初中地理教室实验有哪些

我印象中好像没有地理教室实验这个东西,就是老师让我们看了很多次地球仪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初中地理实验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