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野外考察是什么体验

地理野外考察是什么体验

发布时间:2023-07-18 06:54:05

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意义

1. 继续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野外定点;学会野外读地质图、地形图;进一步掌握野外利用罗盘测量方位、产状、地形坡度以及野外定点的技能。 2. 学会掌握野外地质和地貌剖面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的岩石类型,对地层进行分层划代;观测褶皱、断层等基本地质构造,并学会进行定量半定量的量计工作;能识别基本的地貌类型,并根据地形图和野外测量对地貌体进行定量量计。在此过程中应将野外实习内容和课堂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加深和巩固的目的,又达到延伸和扩大的效果。 3. 在野外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地层层序、接触关系、构造特征等分析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根据地貌形态、沉积物特征、侵蚀与切割的关系等分析地貌的成因及其演化历史。 4. 掌握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和收集的前人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

② 到野外开展实地地理考察,我们需准备哪些必备物品

与旅行和探险活动不同,野外考察的目的是纪录被考察地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而不是走。所以考察人员要携带一定数量的标本采集和固定工具,而且沿途还可能收集到大量标本,因而装备上要精简有效。一些重要装备或是仪器放进包里之前应该用防水密封塑料袋封好,既防止进水进沙,又便于查找。个人装备主要有以下内容:

搬运用具,背包、密封袋、布巾、绳等;炊事器具,饭盒、筷子等;服装,必需的内衣、袜子(几双,材质根据考察行程选择)、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据气候和环境情况准备如橡胶雨靴(降雨丰富水系纵横的地区)、防水套装、绒衣、防寒服(需要时)等;寝具、睡袋、防潮垫等;日用品,皂类、毛巾、牙具、卫生纸以及消毒片(水)等个人卫生用品、唇膏、防晒霜、墨镜、笔、记录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药品、针线包等;其他必备的如应急手电、地图、野外考察计划书、身份证、保单、刀具、救生盒等。

关于服装、睡袋、帐篷等装备的挑选方法媒体和网络上会有很多最新信息。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会渗入野外用品的设计制造中。比如今天看似先进高档的Gore-Tex材料可能很快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结实、耐用、舒适、轻便是这些装备所应具备的共同特征,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到野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自己的健康状况、行程的安排等等。因此在准备装备时和出行前,最好向有经验的野外工作者或是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请教一下。

与野外生存关系最大的是一些小的随身用品,如地图、刀具和救生盒,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遗失其中的任何一样。并且,还应该经常检查.保证救生盒里的每一样物品新鲜有效,刀具锋利结实,地图完整清晰。

三、救生盒

在野外考察时可以携带自制的旅行救生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救生盒里的各类物品,当发觉哪些小东西失效时(比如火柴和药片),要及时更换。火种对于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盒中有4类小东西是为生火准备的:火柴、蜡烛、打火石和放大镜。盒中的药品应标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内余下的空隙用棉绒塞满,应急时可用来点火,同时又可防止各类小东西相互碰撞。为了防水应将救生盒封好口,并用狭长胶带封紧。

四、药品

野外考察必须携带一定量、一定种类的药品。救生盒中的药品一般要留到最后使用,而考察队公用药品一般为突发严重事故准备。所以,除了救生盒中药品和小组公用药品外,考察队员要自己携带部分药品。

个人携带的药品清单推荐如下:

(1)外伤用药,可携带消毒湿纸巾数包(同时可擦手脸、器具消毒等)、创可贴、绷带、外用消肿止痛擦剂、眼药水或眼药膏;

(2)日用药,如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止泻药;

(3)止痛药、抗过敏药;

(4)在夏季或热带地区携带清凉油、虫咬水、藿香正气胶囊或其他消暑药适量;

(5)另外还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嘱咐,携带必备药品。在毒蛇比较多的地区,要携带蛇药。最好带上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片。

自制救生盒:

用一个方形的不锈钢或铝制饭盒做急救盒,必要时可用来化雪煮水或蒸馏取水。盒盖光亮的内侧面可作为阳光的反光板发信号求救。盒中的物品有以下内容:

一个薄而结实的塑料袋:大到刚好可以把你的身体放进去。紧急时,你可以钻进去保持体温,防止热量或身体水分散失过快。铺在地上可以隔潮,下雨时可作棚布。关键时还可以用来取水。

火种:一盒防水火柴,一块打火石和一个放大镜。火种一定要好好保护.火柴头上可以包上蜡,装在装胶卷的小盒里。

几段蜡烛:最好把它们削成长方形的小块,易于摆放.而且可以避免不慎一次用完。

一把多用途小刀:作为野外生存必备物品,在救生盒里留下一柄小刀以防万一。

一个小指南针。

一只小哨:可以用来求救,或是惊扰猛兽。

一小袋盐,一些糖果,一小瓶复合维生素,在关键时刻可帮你保持体能。

抗生索,抗过敏药,镇静剂,退烧药,抗疟疾药,高锰酸钾,漂白粉各一小瓶。

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比如钓鱼线,5~10m。

胶布:可作补丁和紧急绷带。

针线包,针可以用来挑去扎在身上的异物,补缀衣裤。

五、应急食物

食物和饮水供应有时可以决定野外考察的成败,也是野外生存的重要项目。野外考察与冒险旅游的目的不同。后者有时为追求野趣,故意安排在野外生火做饭,所以食物和饮水的准备通常很充分。而多数情况下的野外考察,会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预先选择的路线行进。除了携带白天的饮食外,其它时候会考虑在营地或民居进餐。而且,由于考察时必须携带采集工具和采得的样品,背包中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装太多食品和大量水。因此,考察队在设计线路和安排行程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在民居中借宿,营地中的留守人员必然要负责所有饮食供应。在没有固定营地时,考察队必须根据考察计划由专人管理,专门的运输工具携带足够甚至是稍过量的食物和饮水。

考察队选择所携带的食物时有一定的条件:如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容易清洗,烹饪;不轻易变质,容易保存、携带或收藏;尽量不要带海鲜,可带根茎类和瓜类蔬菜,如红薯、萝卜;选择的食物要适合多数人的口味;价钱合理,不要超出预算金额。另外食物要视季节和行程长短安排,尽量选购新鲜食物。

出行前对食物要做些处理。食物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在肉类外表擦一层食盐有利于肉类的保存;寒冷地区可以用冰雪冷冻保存,到达营地后,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野生动物破坏。

在进入深山或荒漠时,除了考察队要携带足够饮食外,考察队员仍要自备部分应急食物,以备不测。如果你的救生盒中尚有足够空间,最好把这些备用食物放在里面。

应急食物装备清单主要包括:

(1)首先必须带上盐,简单的可以携带盐块,或选更好的含有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其他矿物质的电解盐粉。在药店中可以买到袋装的生理盐,也是很好的选择。

(2)然后是袋装茶叶,喝杯茶镇静一下可以仔细考虑求生的方法。

(3)巧克力无疑是好东西,但须小心在炎热的地方易融化、变质。

(4)压缩饼干,脱水蔬菜和肉类依据情况而定。

所有装备在装入旅行包时要注意一些要点。应把常用物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接近开口处,怕压的物品尽量防在上面。背在肩上的包重心要高,行走起来会感觉轻便,所以轻、软的物品防在背包的底部,重物放在背包上部。小的救生盒最好贴身放,地图、考察计划书放在衣服的内侧口袋中,最好用塑料袋包起来,以防不慎入水而损坏。

③ 走进大自然到野外考察,怎样利用自然特征判别方向

利用太阳:
在晴朗的白天,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道东方和西方,也就可判断方向。但只能大致估计,较准确的测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手表测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一般在上午9时到下午4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准太阳,12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14:40,其一半为7:20,时针对向太阳,那么12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12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此时与12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必须注意: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在南、北纬20~30度之间的区域内中午前后不宜使用。
2) 日影测向。在地上竖立一木棍,木棍的影子随太阳位置变化而移动,这些影子在中午最短,其末端的连线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垂直线为南北方向。
在一张50×50厘米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半径以1厘米递增,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12~15厘米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向

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北针等器材的情况下,要学会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

征判定方向。

首先,太阳是最可靠的“指北针”。

我们知道,太阳是由东向西移,而影子则是由西向东移。例如,早晨6时,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12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便指向北方;到下午6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东方。因此,可用太阳和物体的阴影概略地测定方向。

俗话说:“立竿见影”,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10分钟,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是东西方向,与AB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图5)。

依此法测定方向,插杆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特别是中午12时前后。如11时半和12时半这两个时间的影子长度几乎相等,顶点的连线刚好指向东西方向,连线的垂直线也能较准确地指出南北方向。

地球24小时自转360度,一小时转15度,而手表的时针总比太阳转得快一倍,依此原理,可用手表和太阳概略测定方位。早晨6时太阳在东方,影子指向西方,这时,将手表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表盘上的“12”字便指向西方,如果表盘转动90度,即将6时折半,使表盘上的“3”字对向太阳,“12”字便指向北方;中午12时,太阳位于南方,将12折半,使表盘上的“6”字对向太阳,则“12”字仍指北方(图6)。

依此方法测定方向,要考虑地方时差。应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时间。以东经120度线为准,经度每向东15度,将北京时间加一小时,每向西15度,则将北京时间减一小时,即为地方时。如乌鲁木齐的地理坐标是东经87度40分,则(120°-87°)÷15°=2小时9分钟,将北京时间减去2小时9分钟,就是乌鲁木齐的当地时间。

以上两种方法,夏天在我国台湾的嘉义、广东汕头东北的南澳岛、广西的梧州市、云南的个旧市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7分)以南地区不能使用。

顺便提一下,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中,地球和太阳相对位置移动15°这个原理,可以用手表和太阳概略测定方向。反之,我们用指北针和太阳也可以测定概略的时间。方法是,用指北针指北定向,太阳的方位的读数被15除即可。我国以北京时间为准,北京在东经120°线上,其他地区则应根据经度差异,加以修正,即得正确太阳时。

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热能在自然界形成了许多间接判定方向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之后,即使在没有太阳的阴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例如: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黄得较快。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北面则较为粗糙(树皮上有许多裂纹和高低不平的疙瘩)。这种现象以白桦树最为明显。白桦树南面的树皮较之北面的颜色淡,而且富有弹性。

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结块大。松树干上覆盖着的次生树皮,北面的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发展较高,雨后树皮膨胀发黑时,这种现象较为突出。秋季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以苹果、红枣、柿子、山楂、荔枝、柑桔等最为明显。果实在成熟时,朝南的一面先染色。

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的南面。

长在石头上的青苔性喜潮湿,不耐阳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长在石头的北面。

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莴苣的叶子都是南北指向。

我国北方的山岳、丘陵地带,茂密的乔木林多生长在阴坡,而灌木林多生长在阳坡。这是由于阴坡土壤的水分蒸发慢,水土保持好,所以植被恢复比阳坡快,易形成森林。另就树木的习性来讲,冷杉、云杉等在北坡生长得好,而马尾松、华山松、桦树、杨树等就多生长于南坡。

春季积雪先融化的一面朝南方,后融化的一面朝北方。坑穴和凹地则北面向阳融雪较早。北方冻土地带的河流,多为北岸平缓南岸陡立。

此外,庙宇、宝塔以及一般住房大都坐北朝南。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的门则朝向东方(礼拜者面向西方)。

夜间通常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称的北斗星),因为它与北极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位置关系不停地旋转。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在北纬40度以南的地区,北斗星常会转到地平线以下,特别是冬季的黄昏,常常看不到它。此时,应根据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5颗与北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成“W”形。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在北纬23度以南地区,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向。南十字星座主要由四颗明亮的星组成,四颗星对角相连成为十字。沿A、B两星的连线向下延伸,约在两星距离的四倍半处即为正南方。

夜间还可以用月亮判定方向。月亮的起落是有规律的。月亮升起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天晚48-50分钟。例如,农历十五的18时,月亮从东方升起。到了农历的二十,相距5天,就迟升4小时左右,约于22时于东方天空出现。月亮“圆缺”的月相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农历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以后,月亮的亮部在左边。上半个月为“上弦月”,月中称为“圆月”,下半月称为“下弦月”。每个月,月亮都是按上述两个规律升落的。利用月亮测定方位,可参考下表。

此外,还可以根据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12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15度这一规律,结合当时的月相、位置和观测时间,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10时,看见夜空的月亮是右半边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阳落山是6时,月亮位于正南;此时,10时-6时=4时,即已经过去了4小时,月亮在此期间转动了15°×4=60°。因此,将此时月亮的位置向左(东)偏转60度即为正南方。

在自然界中,风也能帮助我们判知方向。如木制的柱架,其迎风面颜色深黑容易腐坏,而悬崖及石头迎风面较为光滑。但必须熟悉当地的盛行风向,这在沙漠地区尤为重要。

风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在单风向地区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为主。沙丘和沙垄的迎风面,坡度较缓;背风面,坡度较陡。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质

较硬,东南面坡度大,沙质松软。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漠地区的植物,如酥油草、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向东南方向倾斜。蒙古包的门通常也朝向背风的东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许多小雪垄、沙垄,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以上所述是沙漠地区的一般特点。风向还因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因此根据风向特征判定方向,平时应参阅兵要地志,了解当地四季盛行风向,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还须注意,在具有多种风向而风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区,则会出现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区判定方向较为复杂,应参考日月和星辰综合判别。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熟知有“独立大树通常南面的枝叶较茂密,北面的枝叶较稀疏。”、“独立树树桩的年轮,通常北面间隔小,南面间隔大。”的说法,但在实际中却是较复杂的。1945年,原苏联人M?贝里亚可夫经过系统观察之后指出:“不能用树木枝叶和年轮判别方向。树叶繁茂通常不是在南方,而是在自由空间的一方。就独立树而言,除阳光以外,风和其它因素亦有巨大影响,以此判别方向往往不可靠。同理,即使是独立树的年轮也不一定在南方宽;对年轮宽度有影响的不单是太阳,还有风;此外,年轮宽度还有垂直变化,在不同的高度切断树木就会获得不同的结果。”据实地观察证明,贝里亚可夫的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宁夏贺兰山山谷中的独立树受常年风向西风的影响,枝叶全部都朝向东方,而不是南方。

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位时,要特别注意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在辨别方向时,务必注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互相补充、验证。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掌握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地区的特殊规律,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迷失方向后怎样处置

在野外行进中,原来的道路消失了,或者从开始就没有确定路线,只是依赖地形及方位行进,结果找不到位置,这就是迷失方向了。

发现自己迷失方向后,切勿惊慌换措,应立即停下来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定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循着自己的足迹退回至原出发点,切勿盲目乱撞。返回原来的路线,有时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尤其是已经登上了山岭,临时决定改道,走艰辛的回头路,要比前进更需要勇气和毅力。

发现迷失方向时,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往哪儿走,在山地尤应如此,先爬上附近大的山脊上观察,然后决定是继续往上爬,还是向下走。通常应朝地势低的方向走,这样易于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丛林)中尤为重要。俗话说:“水能送人到家”,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

在山地,若山脉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较缓,可沿山脊走。因为山脊视界开阔,易于观察道路情况,也容易确定所在位置。山脊还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只要沿山脊前进,通常可达到某个目标。

在广阔平坦的沙漠、戈壁滩或茫茫的林海雪原上行进,因景致单一,缺乏定向的方位物,人们在上述地区一般不会走直线,通常向右偏。一般人的左步较之右步稍大0.1~0.4毫米,因而行进中不知不觉便转向右方。步行者通常约以3~5公里的直径走圆圈,即俗话说的“鬼打墙”。为了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在沙漠戈壁或森林中行进,依照一个确定的方向作直线运动非常重要。在上述地区行走,可利用长时间吹向一个方向的风或迅速朝一个方向飘动的云来确定方向。迎着风、云行走或与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进,可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循着直线前进。也可使用“叠标线法”,即每走一段距离,在背后作一个标记(如放石头、插树枝,或在树干上用刀斧刻制标记),不断回看所走的路线上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线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离了方向。解放战争中,我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一些侦察员就是用这种方法往返于茫茫林海雪原中取送情报的。

沙漠地区景物单调,常常使人迷向。沙漠地因风的作用,沙丘移动,道路不固定。寻找辨认道路可根据地上的马、驴、驼的粪便来辨认。一般成规律者,是人畜走过的路线。如实在无路可走,可以沿着骆驼的足迹行进,在干渴的沙漠中,骆驼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依此常能找到水源。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和草原地区,道路少但比较顺直,变迁不大。只要保持了总的行进方向,便可一直走下去。在有流沙的地区,个别路段会被覆盖,出现左右绕行的道路,这种绕行距离一般不会很远,应及时回到原行进方向上,切勿沿岔路直下而入歧途。在沙漠地区,还应注意不要受海市蜃楼的迷惑。

在森林中行进,高密的树冠,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日月星辰。进入森林时,为避免迷失方向,应把当地的地形图研究清楚。特别要注意行进方向两侧可作为指向的线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脉、长条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进路线的左方还是右方,是否与路线平行。如发现迷失方向,应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进,一直走到为止,再行判定方位。

在森林中迷失方向,应先估计,从能确定方位的地方走出了多远,然后寻找身边便于观看的树干,用刀斧刮皮作环形标记(即树干周围的皮都刮掉,以便从任何方向上都能看到),再根据自己的记忆往回走。如果找不到原来的地点,折回标记处再换一个方向重新试行。最后,总能找到目标。

森林中,如果稍不留意,很难区分是林中小径还是树木间的缝隙。人们常走的小径,因路面经常践踏而变得坚硬踏实。但须注意,并非所有路面坚实的小径都是人行的路。如上半身常碰到草藤枝条,而下半身却不受这些杂物的缠绕,则可能是野兽出没的路径。黑夜中,这种感觉判断较白天敏锐准确。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刻返回人行道路上去。没经验或不熟悉道路的人,夜间穿行森林一般都会迷路,因而,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夜行。

在我国西南边疆丛林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多习惯砍光寨子附近山上的树木。因而,以这种地区迷路之后,可爬到树上或高处了望,如发现某座山上没树木,那座山的附近往往会有人家。此外,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住房多用竹子搭制,他们习惯在寨子边上种大蓬竹。因此,有大蓬竹的地方,也容易找到山寨。

迷途时无路可走令人沮丧,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也令人无所适从。此时,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法判定,则应选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错了,也不会偏差得太远。

迷路后,当天色已晚。应立即选址宿营,不要等到天黑,否则将非常被动。若感到十分疲乏时,也应立即休息,不要走到精疲力尽才停止。这一点在冬季尤应注意,过度疲劳和淌汗过多,容易冻伤或冻死。

迷失方向,对一个沉着坚定的军人来说并不足畏。古语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迷途时,只要冷静分析,并根据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一些特征判定方位,坚定信心,一定会突破“山重水复”的包围,进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如需求救援,夜间可在高处燃点火堆;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上青草,就会发出白烟,每隔十几秒钟放一次青草,正确的方法是每分钟6次。这是世界通用的救难信号。若在森林中,可用斧头、棍棒击打桦树,因为桦树声音宏大而且传播很远。

在开阔的地段,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因地制宜制作地面标志。如将青草割成一定标志,在雪地上踩出或用树木、石块摆放出相应标志与空中联络。

④ 地理野外考察(150字作文)

地学科技活动中的野外考察就是组织青少年到大自然中去对山、川、湖、海、石、泉、土、林等事物或现象进行的考察活动。它是地学科技活动中的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地学特点的活动形式。
3.1 野外考察活动的基本过程
野外考察是进行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地学科技活动中,可以作为考察的内容非常多,常见的就有地质、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洞穴、土壤、植被、草原、沙漠等,某些特殊的地质,地理现象,如火山、冰川、泥石流、地震灾害等也可以列入考察的范围。此外还有乡土地理考察、环境地学考察;大区域的综合自然地理考察等等。
野外考察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室内总结等三个阶段。
一、野外考察的准备工作
充分的准备是搞好野外考察活动的前提,野外考察不同于旅游观光,它是要组织青少年有目的地到大自然中去研究和探讨地学问题,去研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书”。所以,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行的。
准备工作大体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思想准备
野外考察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一项艰苦的学习过程,它不是闲情逸致地游山玩水,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脑力的劳动。这一点必须事先向参加考察活动者讲清楚。野外考察,经常要和困难,甚至危险打交道,要走路,要爬山,连续多天的野外工作更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因此,参加活动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野外考察是一项集体活动,任何地学现象的观察和测量,都需要大家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考察中遇到的每一个困难,也是需要集体的努力才能克服,可以说,在野外考察时,离开了集体,则将一事无成。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考察者自觉地树立群体意识,加强集体主义观念,要有为集体的事业做出奉献和牺牲的精神。这一点对于保障考察活动顺利进行,无疑也是非常必要的。
2.业务准备
业务准备是指考察出队前进行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以及资料文献的收集工作。
为使青少年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除讲课和培训外,还可以组织青少年走访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同志,向他们学习,请他们介绍情况,传授经验。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应包括考察区的地形图、地质图,有关的调查报告、论文和文章,在有条件时,还应收集该区的航空相片、卫星相片等遥感图像资料,以便全面了解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成果。这对于确定考察内容和编制活动计划大有助益,也会使考察实施及其尔后的总结少走弯路。
对于收集到的资料文献,还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编选,条件允许时,最好能编写出一份适合青少年水平和需要的综合材料,向他们宣讲或印发给他们。
3.物质准备
野外考察用的仪器、设备、文具用品等,一般分为通用和专用两大类。适用于各种内容的野外活动用的通用装备有:罗盘、高度表、望远镜、照相机、放大镜、铁锤、卷尺、标本盒(袋、夹)、以及背包、遮阳帽、厚底鞋、长袖衣裤、饭盒、水壶和用以记录的笔记本、铅笔等。专用装备是指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专门仪器或设备。例如:水文考察用的流速仪、水尺、求积仪、计算纸;土壤考察用的土镐、土锹、土钻、取土刀和用于简单土壤化验的药品;生物考察用的年轮仪、测高器、采集器(筒、袋)、枝剪、解剖器(解剖刀、镊子、剪子)以及制作标本用的酒精、防腐剂、福尔马林、氢氧化钾等。
此外,还应准备一些常用药品,如预防晕车、中暑、治疗伤风、感冒和各种外伤用的药品,到南方和山区还应准备一些蛇药。
4.组织准备
严密的组织工作是顺利进行野外考察的有力保证,对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尤其如此。要使考察队成为一个拉得起走得动,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队伍,出发前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
具体办法是把全体考察人员编为一个队,设队长一人,负责全队工作。参加人员少时,辅导员可以全面负责,参加人数较多时,应请行政领导任队长。再根据辅导力量和参加人员的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小队,每位辅导员负责15人左右为宜,人数过多势将影响考察质量。小队设队长一人,协助辅导员工作;小队下面再划分小组,每组3~5人,负责小组的野外考察,现场讨论,室内准备、作业检查等组织工作。

阅读全文

与地理野外考察是什么体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9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2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