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高中地理高考哪些

高中地理高考哪些

发布时间:2023-07-22 11:43:53

1.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对于很多学习文科的同学来说,是非常的难的,那么高三的考生应该如何备考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一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探究点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例1(2011?连云港调研)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⑴~⑶题。

⑴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答案:⑴C⑵D⑶A

探究点二:热力环流的形成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可采用因果联系法学习。复习时抓住气温高低→上升或下沉→密度差异→气压高低→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这条线索,分析气温、密度和气压三者关系,层层推进、由因及果。

注意:①高低压的理解:所谓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大气密度降低,气压逐渐降低。②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探究点三:常见的热力环流

要学会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现象,并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和特点,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成因(受热不均)绘制热力环流图。

1.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2.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学生自绘示意图)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向城区辐合补充,而在城市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又在一定高度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以补偿郊区低空的空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称为城市热岛环流,又叫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所以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例2(2008年高考广东卷文科基础)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B.①④C.②③C.②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只有对原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本题正确的作答。

解析: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②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即使没有地球白转也是这样,故③正确,选C。

答案:C

【变式训练】(2011届杭州市高三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原因形成的。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地面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变大,因而流入谷底,成为山风。据此回答⑴—⑵题。

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C正确;白天的谷风使坡面温度升高,夜晚的山风使坡面温度降低,故山谷风能扩大坡面温差,有利于作物的生长,D错误。

答案:⑴B⑵D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二

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三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_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同步练习题】

(2012?莱芜期中)在不同媒介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地震波的探测,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范围是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其范围是指()

A.地壳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2.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面上,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解析】第1题,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第2题,根据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即可回答。

【答案】1.D2.D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四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

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

5.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平洋航线

6.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五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⑵、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长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圆。

2、经度:

⑴、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⑵、180°经线:180°E和180°W重合的经线。

⑶、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国际上规定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如:15°W位于东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⑴、A 点的经纬度:30°W 40°N

B 点的经纬度:10°W 10°N

⑵、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 B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 B点位于北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 点在中纬度地区

B 点在低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A 点在北温带 B 点在热带。

(A 地区有四季变化,B 地区有阳光直射。)

⑸、A 点位于B 点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 的图)。

⑵、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1.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2.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3.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4.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5. 高考地理知识点冲刺复习大全

6.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7.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8. 高考地理10种必背大题与9大知识点

9.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0.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2. 高中地理大题 有哪些答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地理的答题是比较难的,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有同学问,高考地理有没有相应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呢?为了帮助同学们对高考地理有更深的了解。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搭配地理大题 有哪些答题方法和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地理大题 有哪些答题方法和技巧

高三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地理有哪些答题技巧呢?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仅供参考。

高考地理大题解题技巧

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见。

3.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地理等温线专题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地理等潜水位线专题

1.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知敏指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拓展阅读: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六点建议

一、重视回扣双基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就应考能力而言,三类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依附和能力表达的基本元素;程序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养成和提升的基础,二者构成了所谓的“双基”。纵观近年高考文综试题特点,学科主干和“双基”类知识占较大比重。因此,二轮复习期要重视“回扣双基”。近年,我采用学案导学法,即先将各个专题“双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根据考纲筛选出“双基”内容制成学案,学案内容包括填充式知识体系和体现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组,利用一课时训练效果明显。

二、重视整合知识

近年高考文综地理命题,特征之一是突出考查综合意识和综合能力。因此,专题复习中整合知识、构建体系非常重要。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五个原则:一是重点性,构建专题应以重点知识为核心,如,时间的计算、季节性地理现象等。二是类似性,一个专题必须是由相关或相似地理现象经过提炼综合而成。三是创新性,构建专题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新组合,而是要有创新性,要用新的视角来设计专题体系。四是理性认识,章节体系重在基础知识的表述,尤其对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特征只作一般描述,不作深入分析和阐释。而专题体系则大不相同,重在从理论上认识分析。如,分析各种因果关系,透过地理现象发现其本质,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阐释地理概念的含义,分析地理结论的依据等。五是灵活性,专题体系不受课本教材体系的限制,专题体系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综合,也可以是二者的大综合;可以是专门论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也可以是专门论述各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等。

三、重视拓展知识

地理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提供了指导。课改必然波及考改,因此,高考命题也会顺应课程改革需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提取有效信息拿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是文综能力测试的主要方向。如,2009年高考试题中第2、4、6、8题的考查,皆体现出知识和思维的拓展性,尤其是第二题中提取A市位于82.50w经线以东的西五区这一有效信息,体现尤为明显。因此,新教材中具有前沿性的内容应给学生适当补充、拓展。

四、重视社会热点

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如,2008年高考第7题以北京奥运会和奥运圣火为素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这一基本的自然地理问题。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情境,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和鲜活性。如,近年常涉及的三农问题、五大经济圈、大型工程、城市化、能源安全与调配、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中部崛起、绿色GDP、极地科考、区域经济合作等应及时渗透于各专题复习中。

五、重视提升能力

应考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知识的整合,构建主干知识的结构,分层突破,查漏补缺,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线索和规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要加大训练量,让学生感悟答题技巧,培养和提高应试能力。在专题的设置上既要突出主干知识的覆盖,也要照顾现实热点问题,要注重专题立意的新颖、创新与教材知识、原理的巩固、再创造、整合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结合实际进行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分析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适应高考。

六、重视训练反思

通过定时定量的课堂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原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达到练规范、练速度、提高技巧和答题能力,这个环节是二轮复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大量的习题训练之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意识,就是学生在做题之后,要反思这个题目具体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上有没有漏洞;要反思该题考查了哪些能力,自己在这几种能力上有没有欠缺之处;还要明确出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自己能否对问题答案提出疑问,能否联想到曾经做过的类似题目,本题的易错之处是什么,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好的答案;要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

3. 高中高考地理是要考几本书

高中高考地理是要考8本书。

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4.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1、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2、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3、日照图中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点。

学习地理技巧:

学习地理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基础,高中的地理和初中的地理关联是非常的大的,由于初中是不考的地理的,所以很多的同学不重视地理,都没有怎么学习,所以了高中我们必须要从基础知识开始,重视书本的内容,然后做题加以巩固。

学习地理背诵地图是非常的重要的,地理80%的题都是和地图相关的,我们必须要熟记地图。我们要做到会看图、识图,看到地图就能知道它要讲的是哪些内容,我们从地图中找出相关的信息。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涉及到地图的题一定要经常的翻看地图册,这样我们会把地图记忆的更加的深刻。

5.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怎样学好高中地理

高考地理有哪些必背的知识点呢,怎样学好高中地理呢,下面我为大家提供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高考地理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1、辩证评价类:设问中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关键词

评价类试题一般有两种情况:

1.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二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影响类的问题可以从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加以分析;而区位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给出限定条件,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从××方面进行评价”。

2、意义类: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从组成地理环境的五要素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

2.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围绕经济、生态、政治和战略四个方面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要求,从四个方面或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弊察面进行深入分析。

3、对策措施类

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全面,有针对性、合理性。

高考地理的学习方法

其实地理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固定学习的框架,比如学自然地理的时候,你要明白去怎样的把各个大洲的基本概况疏通了解一边,一般都会从什么经纬度,毗邻什么大洋,属于什么气候,有什么重要的山脉河流之类的,主要产物是什么,植物,农作物,主要矿产资源,洋流性质是什么以及他会对周围的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等,这些都是需要理解掌握的!

个人觉得,学习地理,不应该死记硬背,应该加以理解租数茄的去掌握,把她变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样学毕锋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

6.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

对于高中的地理,有哪些重要的常考知识点需要积累的呢?如果能找出常考的知识点,对于高考的地理来说非常有帮助了。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

高考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增长迅速,加大生态环境压力。

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盲目开垦。

荒漠化的危害

流动沙丘淹没农田灌渠村社铁路公路等设施

粮食减产牧草绝收,引发饥荒,增加社会不稳定性。

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破坏植被与地表形态,使生产力持续下降。

等高线地形图地理专题:

⑴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 河流峡谷 处,原因: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 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 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气候与自然带地理知识专题

⑴ 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响斗液,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 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⑸ 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⑹ 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 我国降水南多手备北少的主要原因是: 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 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 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 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 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 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⒀ 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⒁ 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⒂ 巴西东毕销毁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

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⒃ 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 大 ,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⒄ 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 小 ,原因是:主要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较差也小。

⒅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 ,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⒆ 天山南坡有无林带 无 ,原因为: 背风坡,降水量少。

⒇ 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阅读全文

与高中地理高考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8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4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