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把握地理的重难点

如何把握地理的重难点

发布时间:2023-07-24 10:59:04

❶ 高三地理教学如何抓住重心

围绕新课标目标,近年来地理高考命题方向、形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命题方向上看,除了保留基础知识部分外,增加了考核实践力、素养方面的内容;从命题形式上看,开放性逐年增强,取材更加宽泛、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社会生活,更多关注到当前社会热点,给予学生更大自主发挥空间。从新课程教学目标上说,当前地理教学不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基础地理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比如人地关系、社会责任、精神理念等方面。因而,高三地理教学的重心应从学生素质发展和学习(高考)目标两个方面同时抓,同步落实。
一、抓住发展和考核要点
高三学生地理学科发展和考核的要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从课标上,需要同时关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领域,需要注重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关注其对地理问题探究与分析能力的发展——教师既要将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当作重点,又要把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技能和思维能力视为重点,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地理情感、理念、价值观上的正确引领。从考试大纲中,可以看出,需要重点关照四个内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阐释地理事物及原理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而这四个内容又可分为两个方向——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这同样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双重点策略,基础和能力不能偏废。从高考高频出现的考点上,其实也不难发现,无论题型和方式如何变化,也无外乎自然、人文、区域和地图四个大的类别。比如在“宇宙中的地球”板块中,出现较多的有“地球与地图、方向判断、日期范围、黄赤夹角”等,在“人文自然”方向上则比较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喀斯特地貌、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二、抓住知识系统和主干
有些教师对于“抓住重心”的操作上存在偏差。其实,抓住重心是抓住方向——而这些教师把“抓重心”当作了“划重点”。带领学生在书本上勾勾画画,让学生专注于记忆这些画出来的条目——而这种方法,在高考时会体现出问题:学生能够较好完成填空、选择题型的解答,而对需要“解读、获取、调动和运用”的题目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学生只学习了知识的“要点”,而对缺少整体和系统把握——知识是分散的、零碎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区分开抓重心与划重点的区别,既要给学生划重点,减轻学习负担,又应抓系统和主干。对此,可以从总括、板块和章节三个层面上进行。如,在系统上,要能让学生清楚高中地理的三个大板块“自然、人文和区域”;在板块上,比如“城市和地理环境”,要能让学生清晰把握“城市发展、区位、空间结构以及地理信息与城市关系”这四个内容;而到了章节层面,则再从细节上进行梳理,比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要能让学生学会从“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的类型,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方向上去梳理和掌握。经过这样的系统梳理,最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树”,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知识时,就能够综合而有条理。
三、抓住知识解析和应用
无论是从高考上还是从学生素质发展上,能力都是重心。对于如何抓住这个重心来开展教学,通常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操作。一是培养实践素养。第一要有意培养知识迁移能力,一方面使学生能将地理知识纵向加以应用(这在系统梳理时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跨学科综合应用(比如用物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如水和大气的对流现象,用政治知识来分析人地关系等)。第二是要有意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应用意识和能力。比如用地理知识分析判断生活现象(如对家乡气候、工业、经济等与地理关联性分析);比如关注、分析判断社会时事热点(如今年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这个现象能否断言“全球性气候变暖”已经结束?);再如对于雾霾、污染等当下的新闻热点,进行分析评断等等。二是训练解读和解题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要抓好读图、解图能力训练。地理高考出现图表试题一点也不意外,诸如经纬图、等值线图、统计表等等,要训练学生达到快速、全面、准确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二,针对学生审题不到位、解题速度慢、对新问法不熟悉等问题,结合试卷练习,进行专门针对性的指导训练。
总之,在高三阶段学业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地理教师应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发展和高考考试的目标,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既能抓住要点更能抓住重点,而且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和解题能力方面多下些工夫。

❷ 怎样突破高中地理教学重难点

thxsxf:
你是一位地理老师吗?
假如是,我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解题是要注意答题的基本要素,例如:题目为甲地气候为何与理论气候不一致?那你就首先要告诉学生的不是答案,而是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太阳辐射(纬度,大阳高度角),大气环流(行星风系,季风环流),地面状况(海拔高低,地势,洋流,山的背风映风坡等)。教到真正的解一道题,教会一类题。
假如你是学生,不仅要有做到有上述一样的解题思路,更要仔细快速审题,因为地理的读图题目中往往内涵答案(直接,暗示)。
我希望我的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❸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突破难点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巧妙地突破难点
地理教学中,难点的突破是备课及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有些教学难点抽象复杂,就算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有时仍一脸茫然。在地理教学中,经过实践、思考,还有与同行进行交流,总结出一些破解难点的方法。 1.用好课件和教具,将难点生动化
现在的地理教科书图文并茂,色彩斑斓,但这些图都是静止不动的“死”图,让学生通过这些图去理解一些原本是动态的地理现象很困难。在教学中尝试运用课件的方式,力求突破这些难点,课件的展示形象直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1.4、1.5、1.6这三节的内容,主要涉及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要内容,难点很多。如果只是通过课本图示和语言的描述来讲解,学生很难想象黄赤交角的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所以在课前,我会精心制作一些动画课件,在课堂上配合教具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规律。整个过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将难点轻松突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从生活实际着手,将难点生活化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所以,教师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将存在于学生生活中、与学生紧密联系的地理只是挖掘出来,并加以运用,会使学生自然地将新知识中的难点分解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深入地理解。例如在讲解“气候资源与建筑”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文字讲得非常简单,并且缺少直观的图示,学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为此,教学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细节入手,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房屋的采光与通风效果。并手绘示意图,慢慢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平台,并从中体现出学以致用的乐趣。 3.巧画图,将难点图示化
人对图的记忆效果远远高于对文字的记忆效果,利用比原理,在教学中,可以改变课本知识的呈现方式,将课本中的语言文字转变成直观简洁的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系统理解和掌握。在讲解“大气的温室效应”这部分内容是,先对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引导学生,师生共同绘图,并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三
个物理过程。让学生在画图中掌握知识,实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内化。 4.;运用集体智慧,将难点简单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赞同、批判、辩护之声此起彼伏,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进行着激烈的碰撞,在这种活跃的生生、师生互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及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拓宽了学生思维的角度和视野。正如萧伯纳所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将拥有两种思想„„”因此课堂讨论是运用新理念突出重点的重要教学方式。
例如在讲解“地质构造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讨论隧道的修建应从背斜处、还是向斜处穿过?,让学生相互讨论,并且对比这两个地方地质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情况,最后得出结论隧道应从背斜处穿过。又如在进行“公路选线”方案教学是,让学生结合课后活动题给出的三种选线方案进行讨论,,寻找最合适的方案。在教学中设计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学会倾听、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也给学生较强的成就感,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勤于思考,不断变换思维方式都能想出好办法,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❹ 如何突破初中地理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难于讲清的知识点。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阻碍着学生获取新知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以后学习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因此我觉得突破教学难点既要分析教学难点,也要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要因材、因生施教。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突破方法:
一、初中地理教学难点分哪几类
1.抽象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有较高的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要求高,往往成为教师授课的挑战以及学生自我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一般来讲,空间想象要求高、抽象性强、灵活性大、综合性高、分散性大,这些知识点常常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例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等,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学生很难弄懂为什么地球自转运动就会产生白天黑夜的变化、就会使不同的地方出现时间差?为什么地球公转就会产生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等。
2.识记性教学难点。识记是知识再识记与再呈现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识记并能清晰准确地再呈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识记性难点,主要是一些看似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例如:大洲的分布及其分界线、34个省级行政区、主要商品粮基地等等,学生总是弄得稀里糊涂。对这些知识,如果不找出识记规律、诀窍,是很难实现长久识记的。
3.应用性教学难点。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性难点多存在于如何应用地图和使用地理原理去解释一些具体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等方面。例如:天气与气候一节中雨带的推移、经纬网图上方向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应用性难点的突破方法应讲究应用问题的针对性,巧设问题情境、问题层次,减缓问题的梯度,在必要时应用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逐步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综合性教学难点。地理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反映,地理概念之间的多种关系是地理事物综合性联系的反映。一般来讲,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这样的地理知识往往涉及的概念、原理、规律比较多,而且前因后果、主次之分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掌握这样的知识,不仅要有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需要灵活多变的能力,正是因为这样才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比如气候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因果关系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按海陆位置可分为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中部,影响气候因素则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等。各知识要点的主次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一个地区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因为地势高故而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
二、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于教师来讲,学生与教材就是教学活动中的“彼”。我们教学要求的实质是:把学生的已有知识扩展和加深到新课标要求的水平;将学生的认识,提高到理解、掌握和运用新知识应达到的水平。了解这两方面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教学难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难点的解决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一个新内容,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寻找解决难点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1.利用直观教具突破难点。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跨度大,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理解与掌握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识记和灵活运用,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化抽象为直观。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动画,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完全可以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在课堂中应用,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如我在教“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展示多媒体课件:用动画展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周年回归运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及变化规律,加上简洁的解说词或者文字,事先印制关于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等的表格填空练习。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有了。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就可以由难变易。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更直观、更形象,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教学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2.通过自主探究突破难点。我们知道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自主探究,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如《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有一拼图游戏。要求学生先描绘出各省级行政单位,再剪下进拼图。游戏的目的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熟悉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为了节省时间,我要求学生每人买一塑料拼图,并要求他们将上面的省级行政单位名称涂掉。在拼图比赛时增加边拼图边说出该省的简称和省级行政单位以及同学之间根据塑料块的形状判断省名,还可以把各省轮廓与动物联系起来。通过活动学生很快熟悉了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位置、简称及省级行政中心。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产生和形成。 3.利用“口诀”、“顺口溜”突破难点。教学中根据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学生颇感兴趣,识记较快。巧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既通俗易懂,又易生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我国的疆域》一节,我国的邻国这一知识点学生记起来很吃力,在授新课时我让学生先用常规记忆法去记忆。结果大部分学生反映太难了。这时我再展示歌诀: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和基,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老师再作适当的解释,这一难点便轻易攻破。又如:在教学“中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这一知识点时,我编成记忆口诀:北有三江与松嫩,南有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基地多,三湖二江与成都。同时指出这里的商品粮基地都位于平原,结合所学的河流、湖泊以及地形区来记忆。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学生轻松记住地理知识,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通过身边地理突破难点。实践出真知。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立足课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我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野外进行考察。我们学校在飞凤山脚下,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带领学生来到山脚下让他们在实地考察:(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势坡度的关系;(2)如何判定山谷和山脊?(3)陡崖是怎样判定的?(4)哪种地形部位容易形成河流?经过实地观察,不但拉近了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距离,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实物化,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而且锻炼了学生意志、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陶冶了情操。
5.通过读图、析图、绘图突破难点。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把所教的知识、内容逐一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析图、练图,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掌握地理知识,既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图文分家、地物分家的现象,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推断力和想象力。如:在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图”,看图例中不同颜色所表示的气候类型;然后启发学生“析图”,即结合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分析、总结气候按纬度高低的分布规律、按海陆位置的分布规律及按海拔高低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填图、绘图练习使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分布形成空间概念。这样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就会深刻,识记才会更加,运用起来,也就轻松自如、得心用手了。
总之,要在教学中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做到“知己知彼”、“因地制宜”,在教学上方能百战百胜。

❺ 如何突破高中地理教学难点

一、地球俯视图自转方向的确定
1、巧用手势 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判断自转方向方法:伸出右手,放在眼睛下方,半握,大拇指朝上(大拇指代表地轴 ),其余四指代表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用左手,方法同北半球,不再讲述。
2、借用书本 北半球上空俯视地球判断自转方向方法:我先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然后让学生把书卷起来,放在眼睛正前方把我的演示重复几遍。保持书的转动方向不变,把书移到眼睛正下方,只观察书棱(代表北半球上任一点)运动方向,学生会轻而易举得出结论。南极上空俯视结果改成把书移到眼睛正上方。
二、区别恒星日和太阳日
1、实物演示 我站在教室门口,叫A学生上讲台,让我(代表地球)、A学生(代表太阳)、窗外远处的灯竿(代表非太阳的恒星)保持一条直线,然后我自己转一圈360度的同时绕A学生转一小步,这时我再次面对灯竿,而我要再次面对A学生,我还得再转个角度。演示完后,再告诉学生们恒星日和太阳日的概念,这时学生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恒星日短于太阳日。
2、多媒体动画演示 将教材16页图做成动画图
三.了解地转偏向力
1、联系生活实际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一个知识点非常抽象,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把地理和身边生活联系在一起。我在此提到了两个生活例子:a、水斗放水时,观察在水斗的出水口周围,水流总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b、操场跑操时,我们总是沿逆时针方向跑。
2、学生探究活动 拿一地球仪,在北半球区域内纬度稍高的地方滴一滴黑墨水,自
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墨水留下的痕迹;擦掉痕迹,再按同样的方法演示南半球,学生就很快得出结论,印象也比较深刻。
四、国际日期变更线案例教学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先讲一案例(小故事):在飞机上出生的一对双胞胎姐妹,结果姐姐还比妹妹晚一天过生日,为什么?这时课堂沸腾起来了,接下来让大家讨论,就这样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能动脑考虑,最后我绘制了一幅简易图来解释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个案例的答案得到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了解了。
五、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公转示意图
1、实验演示 本实验较复杂,分步骤描述
a 地球仪放于桌面上,用红色胶带标注回归线和赤道。
b 拿两条宽0.5厘米、厚0.5毫米、长20厘米的不锈钢条放成垂直相交,交点(代表太阳位置)用特殊胶固定,形成4条射线(代表不同方向的太阳光线),且交点和桌面上地球仪球心要在一条直线上。
c 地球仪(地球)绕b步骤中的交点(太阳)转动,学生会观察到太阳直射点(射线和地球交点)在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之间做往返运动,公转一圈,回归线上太阳直射一次,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两次,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无直射现象。
最后我再做一解释,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节气为夏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时,节气为冬至日,直射赤道时为二分日。
2、观察归纳
在重复演示上面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此规律:当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南半球向上翘起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当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北半球往下偏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用此方法可轻松解决与教材21页上图有关的习题。
六、公转的地理意义
1、归纳推导和图表法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
a 分别观察教材22页三幅图,那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从此纬线向北和向南正午太阳高度角怎样变化?
由此题答案推导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总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b 以北回归线上的任意一点为研究对象,让它代表北半球,在这3幅图形中观察这一点在哪一日昼最长,哪一日昼最短?
由此题答案推导归纳出:在北半球,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二分日昼夜等长。春分到夏至,昼长夜短,昼在增长,夜在缩短。夏至到秋分,昼长夜短,昼在缩短,夜在增长。秋分到冬至,昼短夜长,昼在缩短,夜在增长。冬至到春分,昼短夜长,昼在增长,夜在缩短。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c 观察教材图1—17,在此图日期不变的情况下,北半球什么区域有极昼现象?南半球什么区域有极夜现象?由北回归线向南到南回归线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由这两题答案推导归纳出:夏至日,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半球越往南,夜越长,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有极夜现象。
归纳完后,填表巩固:
节气 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什么区域有极昼极夜? 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冬至日 南回归线 南极圈以南 昼长由北向南增加 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 北极圈以北 昼长由南向北增加 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二分日 赤道 无 都一样 赤道向两极递减
2、绘图 要求学生绘制太阳光照侧视图和俯视图

❻ 高中地理最难的部分 如何学习高中地理

地理其实是偏理科的,但是文科生学好也不难。我是文科生,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门课。我学习得力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多看地图,我可以闭着眼睛不世界地图画出来,还有要了解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气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记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难学的,给你一点资料把。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一、知识结构:二、考点梳理(一)自转运动:1、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或4分钟/10,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V=2πcosΦR(周长)/24小时(时间)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2)产生地方时差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E、算时区:经度数/150(四舍五入)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和零时经线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730E——1350E)(3)产生偏向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二)地球公转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2)公转轨道与速度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随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计算公式推导略: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δ-θ|,δ表示所求点纬度,θ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分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4)引起四季更替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传统四季:四立划分(5)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4.*补充(1)根据经度数值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①两点如在同一经度区内有两种可能:一是同在东经度地区,那么经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经度区内,那么经度数小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②两点若处不同经度区内:两地经度数之和,若小于180°,则处东经度区的点在东方,西经度区的点在西方;若大于180°,处西经度区的点在东方,东经度的点在西方;若等于180°,既可说是东方也可说是西方。(2)物体的影子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除北极点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南(除南极点朝北)影子朝向与太阳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长,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长请说说下图中各点此时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4)太阳升落方向: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5)太阳的周日视运动①对任一地而言:太阳轨迹是平行的;当地地理纬度:北回归线以北(原因)读下左图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昼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②读右上图描述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作法③下图为四个地点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读图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节气。三、重难点剖析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遇到的日照图有两种,一种是球面日照图,另一种是平面日照图。球面日照图又可分为侧视日照图和极视日照图。日照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地理知识,成为考试中必选的题目,因而很有必要对日照图中涉及的考点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解题窍门,掌握答题规律,提高答对率。教学中通过反复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一、考点范围(常考查的知识点)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4.判断日期、节气(季节)。5.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7.判断晨线和昏线。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9.判断相对方向。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11.计算区时(地方时)。12.计算昼夜长短。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二、考点解析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根据现在的教学要求,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4.日期、节气(季节)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o,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种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8.日出、日落(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时间,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时间。9.判断相对方向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1)自转: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公转:夏至日速度较慢且还在变慢,冬至日速度较快且还在加快,因为地球公转,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11.计算区时、地方时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12.计算昼夜长短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气压带的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气压带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气候为例说明,夏至日日照图可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至日日照图可表明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温暖湿润。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夏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气压是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冬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气压是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例1:读“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5),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OE和OF为日期分界线,完成下列要求:(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北京时间为月日时。解题思路: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题时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干和极视图提供的信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BC为晨昏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现象(这是解题最重要的隐性信息)。NE和NF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由NF平分晨昏线可知:NF应该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另一条粗线NE就是180°经线。隐性信息被挖掘出来后,后面的解答就比较容易了: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正好与0时所在经线NF组成经线圈。因为NE为18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及经度分布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应为135°W,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为:23°26′N和135°W。最后由135°W地方时为12时可推算出北京时间为6月23日5时。例2:图6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6完成1~2题。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A.7日4时B.8日8时C.7日8时D.8日4时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解题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日期分界线的基本特征——通过南北极点的经线,首先确定出通过南北极点的那条虚线为日期分界线,再结合题干中“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极地区为极昼),推知该虚线应该是180°经线(昼半球不可能出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再进一步推出另一条虚线为晨线。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规思路解题:甲的经度为150°E,晨线与赤道在120°E处相交,则120°E的地方时为6时,甲地地方时应为8时。因为180°经线西侧日期总是早一天,日期应该为8日,即8日8时。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通过计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例3.读图3回答1—4题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A.19日19时B.20日5时C.19日21时D.20日21时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2070千米B.2270千米C.2570千米D.2670千米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A.白昼时间长B.自转速度慢C.自转周期长D.正午太阳高度大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A.湄公河B.莱茵河C.亚马孙河D.赞比西河解题思路:1题,根据经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相差12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19时,长城站的区时为19日21时。2题,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纬度比较接近700S,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200,地球表面纬度相差10其实际距离约为111KM,通过计算并与备选项比较,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3题,长城站的纬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夏半年其白昼时间总比长城站长。4题,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赞比西为汛期,湄公河为枯水期,莱茵河与亚马孙河分别流经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没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答案】1.C2.B3.D4.A四、命题意向1、近年高考文综试题中本专题考情分析年份及试题考察内容题型分值2006北京文综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选择题4天津文综日出日落方位8全国卷(2)昼夜长短12重庆文综正午影长的季节变化42005北京文综自转速度与昼夜长短选择题4天津文综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方向122004全国文综昼夜长短及变化选择题4北京春季文综地球公转速度4天津文综昼夜长短及变化122、规律总结:(1)从考核内容上看,重点考察晨昏线、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学科基础知识。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如天津文综第1、2题。从命题趋势来看,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核有强化趋势。(2)从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选择题方式出现,文综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试题多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3)能力上,注重考查读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试题具有综合性、分析性和实用性。你们现在应该用的上的

❼ 历史、地理的重难点知识应该怎样归纳从哪几个方面呢(比如说地理的地形、地势、河流等)

是高中还是初中 高中的话买一本高考地理地图册就行了 都看一看 历史的话要抓住时间线索 就像元明清 这种关系 因为历史就是 时间的回顾 啊

❽ 怎么样才能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地理学科)

要看你是初中还是高中了!初中的基础必须打好,初中地理其实很大方面关系到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的重要基础就是看好地图,弄一本教材地图,翻来覆去的看,等你能背下来,地理就很好了,当然,你得知道地理课程的大纲,重点和难点要分清。重点一定会考,难点就未必了。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把握地理的重难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6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1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