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地理大题怎么回答呢.大题都回答不全
(一)、特征问题: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题目问的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还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其次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地势特点通常从地势高低变化趋势来描述,常用词语如“西高东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等,判断的方法可根据等高线或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1
例1、上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
【答案要点】 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
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的深切(“V”形)河谷(峡谷)。
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
2、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气温、降水),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等方面概括.
例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甲图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
乙 图
说明甲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答案要点】 干旱、半干旱;河流发育稀少;地表荒漠、沙土广布;植被稀少。
3、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例3.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气候特点的异同点.
【答案要点】 同:两者均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异: 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杉的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一些
4、.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汛期的长短.、含沙量的多少、冰情(.结冰期、凌汛)等方面概括.
例4、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答案要点】 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均大,夏汛,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有凌汛现象
5.、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6、.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二)、成因问题。 1.自然环境特点的成因分析。
这类题是近几年高考的高频题,常见的考法是: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环流。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如气候成因分析通常从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纬度——太阳辐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洋流——寒暖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地形——地势高低(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人——植被破坏、城市热岛。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风带、气压带——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
例5、降水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由图中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分析,降水变率分布较明显的规律是什么?
答案要点:降水量愈少的地区降水变率愈大,反之则小;新疆北部降水变率较小,南部降水变率较大。
试分析A、B两地的降水变率较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要点】 A地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降水变率较小;B地位于河西走廊,受李风影响降水较多,所以降水变率也较小
2. 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遏制沙漠化的趋势,有人认为栽种草和灌木比栽种乔木更好,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要点】 因为该地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风力强,不利于乔木的生长;乔木的生长需水量大,易导致该地区更加干旱;草和灌木矮小,根系发达,抗风固沙能力强,草和灌木需水量小,在干旱地区容易成活。
2.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 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分析。
例6: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答案要点】 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此类考题以大气运动、季节变化(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最为重要。如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进行分析,用“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如河水的补给类型分析,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三)分布规律问题 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方面概括。如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分布不均,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四)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2.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例7、简要评价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开发条件,如何整治和发展?
【答案要点】 有利:光.热.水丰富,生物品种多样产出高,土地类型多样; 不利:多种气象灾害,水土流失严重,红壤贫瘠,生活能源短缺.农业发展潜力大,开发难度较小。 综合开发 : ①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②优势农产品的系列开发; ③生态建设,封山育林,保持水土,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
(五)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例8、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南半球与北半球相比气温年较差有何不同? 请分析其原因。 2.分析图中从甲到乙一线气温年较差变化快的主要原因。 3.全球气温年较差变化最小的地区是哪里?请分析其原因。 4.丁处气温年较差等值线闭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全球各大洲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洲是哪一个?请分析其原因?
6.图中丙处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气候原因。
[答案要点]1.南半球气温年较差较北半球小。南半球下垫面单一(海洋面积广阔)。
2.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共同影响。 3.赤道。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小;海洋面积广阔。
4.受地形(海拔高度)的影响。 5.亚洲。大陆面积广阔。南北纬度跨度大。
6.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六)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如工业区位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①资源——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
②水源——靠近水源地,以便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还可获得廉价的水运)。
④地形——选择在较平坦开阔的地形区内,发展前景广阔。
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③交通——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职工的上下班。
⑤环境——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⑥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⑦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⑧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例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5年2月28日。 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做出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材料二:首钢搬迁示意图。
1.当初建立首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2.首钢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占地广,地价高 B.环境污染严重 C.能耗太高.运输压力大 D.机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3.首钢搬迁曹妃甸后可以建设一个类似宝钢的现代化钢铁企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 搬迁后,可以完成首钢、唐钢(唐山钢铁公司)的重组,发挥规模效应 ② 通过发挥新基地在产品、成本、规模、效益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达到限制小厂发展规模,以及使其随市场竞争自行退出或是并入集团的目的 ③有利于总体提升华北以至我国钢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更是首钢通过搬迁获得的自身发展难得的机遇 ④ 交通更为快捷报,从国外进口铁矿石更为方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曹妃甸港位于塘沽新港和秦皇岛港之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厂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具有的优势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资源,能源,市场 . 2 B, 3 C
4.①曹妃甸是我国少有的不需要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可停靠25万吨级船舶的大型深水港址.有利于钢铁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②冀东地区是全国最大铁矿区之一。目前保护较好,尚未开发,可为钢铁厂提供可靠的铁矿石保障:
③ 曹妃甸岛与陆地之间滩涂地广阔,建厂可不占用耕地;( 曹妃甸钢铁生产历史悠久,技术力量雄厚。
2.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比较难的一科,很多学生地理都不好,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学,那么地理答题时有什么 方法 呢,怎么做才能考高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
1.地理选择题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
高中地理选择题一般要采用多种方法去做,不能看到一道题目就一味地去计算或者直接去找正确答案,而是要灵活去应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搞定地理选择题,同时保证做题的准确率。
做选择题如果能直接得到答案,那就用直选法,简单有效,如果比较麻烦的题目,可以用排除法去做,把明显错误的答案直接排除掉,剩下的选项再对比,就能够得到正确答案了。
地理选择题涉及基础知识的会比较多,在答题时也要讲究技巧,会的争取不丢分。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先跳过,等到做完其他题目再回过头来重新做。
2.地理大题做题方法有哪些
高中地理大题要想得高分,要把课本知识点都背会了,还有一个捷径就是直接背大题答题模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高中地理每年考试考点是类似的,考试题型也相近,为了应对高考,一些人便针对常考题型 总结 了答题模板,都是百试不爽的。
地理大题虽然有模板可背,但大家却不能死记硬背,因为模板需要灵活运用,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会用,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3.高中地理怎么做分数高
地理要想学好,就要会看地图,而要想考高分,就必须喜欢地理这科。只有真正喜欢上某一学科的时候,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良性循环,越学越好。
地理要想考高分,要把课本背熟,然后多做计算类题目,多总结 经验 ,通过不断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当遇到做错的题目时,一定要对照课本去 反思 ,看看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好,哪些知识还存在漏洞或盲区,努力改进。
二.高中地理万能答题模板
1.多读材料
精读背景图表、材料,要把握细节,全面提取信息,多次重复读背景资料。
2.提取背景信息,调用答题框架
读图表要先看图名,再看图例和坐标单位,后观察图表中具体事项,确保信息无遗漏。经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文字信息。要根据提取的背景信息调动知识框架。答题时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流畅、灵活;在确定了答题的方向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
3规范表述
(1)高中地理首先要分点作答,答题条理清晰,抓住主次,逻辑性强。从背景资料直接提取的答案放前面。高中地理题目在答案中非常强调抓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对影响地理事物诸多因素中,要抓住最主要的因素,切中要害,实在没有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老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注意题目分值,高中地理分值高要注意扩展答题要点,扩展中不能与题目矛盾,不能出现错误表述。
(2)高中地理答题文字尽量少而精,注意突出关键词,注意“不问不答、多问多答、先问先答”的答题规范。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中地理综合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3)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具体详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作适度模糊处理。如“旧金山沿岸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答为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不必具体指出洋流名称。
(4)高中地理答题尽量应用地理术语。如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语言,是衡量考生答题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答案要先定性描述,然后具体分析。
(5)高中地理答题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不容易使阅卷教师找得分点。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答题解题技巧方法
★ 高中地理大题选择题答题技巧
★ 高中地理命题规律与综合题答题技巧
★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有哪些?
★ 高中地理解题六大妙招
★ 高中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和规律
★ 2020高考地理40个难题答题模板与万能答题模板
★ 高中地理十大口诀与地理解题能力提升方法
3. 高中地理大题回答技巧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明确常见行为之答题要领
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指明了答题方向。为了提高答案的质量,我们还要研究提问中的谓语动词。
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很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指令性的明确,用语文的话说就是"谓语明确"。在我们教学生审题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也是这个"谓语"部分,明确答题之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地理高考试题中经常考查的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分析、对比、评价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答案之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
5.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4. 地理大题答题技巧
地理大题答题技巧如下:
1、一定要保持题量训练
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考生一定要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对考纲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运用,搭建起一个知识框架,形成地理思维、知识运用及知识迁移能力,并最终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技能和素养。
第一,重视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包括读图、绘图的能力培养,表格信息数据的外理能力,以及考试技能。做到脑中有图、胸中有图。考生一定要多动手动笔,加强考试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手脑并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
第二,要强调地理信息能力运用。地理试卷中大部分题目都有图或表,要求考生能够从图表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地理位置、自然、人文等显形或隐形的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信息解答问题。要充分挖掘题干,在吃透题干提供的显性信息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题干中所蕴含的隐性信息,保证答题的完整度。
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考生平常要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热点问题中的海南元素。比如国际旅游岛、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昌江核电站、海南生态岛、东环铁路等内容,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高考试题只有源于生活,解决实
5. 怎么答地理主观题。。。
主观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近年来,文综地理高考试题中,主观题基本稳定在三种题型中。第一种:选择型主观题。答题的过程方法和选择题一样,只不过不一定是单项选择,是有多少选多少。第二种:填空型主观题。第三种:简答型主观题。这两种类型的主观题在答题方法与技巧上要求较高:不仅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但许多考生在答卷上表现为:语句不完整,语言不规范,非术语化现象严重,缺少关键词,条理不清,废话较多,甚至脱题,使答案不够准确、完整,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一、主观题的答题步骤
1、认真审题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正确地理解题意,把握命题的指向,才能有的放矢。一道问答题有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内容回答词和解答方式词构成。题目中心词是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制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或答案的性质等,内容回答词为该题必须回答的内容,解答方式词则为回答的方式。例如题目要求: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题目中心词是“水能开发”;条件限制词是“图示小区域”、“有利”;内容回答词是“因素”;解答方式词是“扼要说明”。在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明中心词,明确所要论述的对象是什么,对此可以采用对中心词添加着重号或添加圆圈的做法,以提醒自己围绕中心,不要脱离主题。其次是审条件限制词,依据条件限制词的内容性质,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并进行筛选,确定答题范围,罗列答案要点。再结合解答方式词和内容回答词,进一步提炼,形成最终符合题意的简明扼要的答案。
2、判读图像,提取有用信息
对于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只要深刻领悟其读图方法和要领,判读也并非难事。为了节约时间,最好单刀直入,根据题目要求提取有用信息。例如题目要求: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这里必需提取的有用信息是:图示小区域“在哪里”。
3、对接迁移
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往往是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进行自我加工,重新表达、再现的过程。无论是陌生的地理知识,还是已有的地理知识,都需要同学们回归教材,进行知识的联想、迁移,并实现与新问题的对接,这样才能找准答题的突破口。例如,“扼要说明图示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我们首先可以联想到,影响水能开发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而自然因素中,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有口袋形的地形,地质条件好是有利于开发的;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发达,资金充足,技术先进,能源市场需求大等是有利条件。接着,针对图示小区域的位置,迁移相关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特征,进行对接,剔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因素。
4、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是非选择题的最终结果,也是高考评分的直接依据。书面表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考的成败,因此书面表达是解答非选择题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应避免前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同学们应尽量做到:第一,先构思或草拟答案,尤其是答题的关键点,可以选取关键的词语写在草稿纸上,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等;第二,应认真加以审视,以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的,不严谨的,口语化的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提高得分率;第三,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清洁,这是给评卷者的第一印象,也是一个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之一。好的卷面,必然会对得分有益;反之必然有害。再好的答案,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寻找得分点费时,自然会使同学们遗漏一些得分的机会。
二、主观题的答题原则
(一)简明,没有废话
高考阅卷是一项繁重的劳动,每个人的脑力与体力消耗都很大,阅卷老师希望用最短的时间获得卷面上最多最准确的信息,从而给出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数。这时简明的表达就显得意义重大。能否做到,千万注意两点:第一,语言精练,简明扼要,紧扣中心,直奔主题,不说废话,不绕弯子,不兜圈子,不给人以隔鞋搔痒之感;第二,条理清晰,知识要点化,尽量列出①②③④来,阅卷老师一目了然自然会减少阅卷中的信息丢失,这就保证了你应得的分数。
(二)准确,没有偏差和歧义
1、明确地理概念,清楚考查内容,把握答题的方向性
明确地理概念,清楚试题考查内容,是避免答题方向出错、避免出现偏题甚至脱题的前提。注意下列易被混淆的概念和内容:
考查内容 误解为
地形区 地形类型
地势特点 地形特点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自然带类型 植被类型
经济发展特征 经济特征
水能资源 水资源
2、语言规范,注意使用术语的专业性
答卷时,许多考生明确答题方向,也明明知道答案,可就是表述不规范,大白话,凉白开,使用非专业术语,造成语言表述不够准确到位。
【例】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该题应从流入地区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等方面回答,但有考生答成“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多,日子过的穷,农民只好进城打工,靠出卖劳动力来养家糊口”——这种唠嗑式的表述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虽没脱题,但不准确。
3、要有关键性术语,确保陈述的科学性
关键性术语的定性与定位功能,决定了它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陈述更加准确化、专业化、科学化;少之则空洞乏味,缺少说服力。
【例】阿塔卡马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大多考生知道应从大气环流和洋流两方面去分析,并能正确答出首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但在回答第二原因时出现了下面四种表述:(1)洋流的影响;(2)寒流的影响;(3)秘鲁寒流的影响;(4)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显然,最佳表述是(4),此题缺少“秘鲁寒流”和“减湿”这两个关键词中的任何一个,内容表达都将不够准确。
(二)全面,没有信息丢失
1、认清能力测试类型,宏观上把握答案要点完整
(1)分析题
地理成因分析,把握两点:第一,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去看;第二,注意答案排序:答案涉及的要点范围往往很广,但出现在卷面上的可能只有几个,这时一定要抓主要矛盾,要把答案要点按重要性排序,最主要的放在第一,次要的放在第二,依次类推……至于到底出现几点最合适,那要因题而异,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的技巧:可参照所给分数破解,这是因为地理简答题分数多半为各得分点平均分配。比如一个6分题,答案要点可能是1个×6分,或2个×3分,或3个×2分,或6个×1分。当然,这仅仅是个参考。
(2)评价题
评价题要求考生客观、辨证地看待问题,所以必需从有利与不利(利与弊、优与劣)两个方面去分析,若单一评价优势或劣势,方法雷同分析题。
(3)比较题
比较题分两种情况:一是比较异同点,这种题要求考生分别列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比较高低(大小),这种题则要求考生分别答出高(大)的原因和低(小)的原因。
(4)描述题
地理现象的描述要求两点:一要客观,二要准确。客观描述要求考生不能搀杂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去任意增加和缩减、夸大和缩小某种现象,从而造成失真;准确描述则要求考生不能从理论定势出发,而应从构成某种现象最显着的特征出发去把握描述的脉络,清晰准确地展示地理现象的时空分布、构成与演变。
(5)列举题
列举典型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至于几条为宜,一般题目之中有要求。
2、善用通式,微观上把握答案要点完整
平时的学习中,能够留心总结、归纳并整理出分析解决一般地理问题的好方法,并将其模式化处理,考场中直接拿来套用,你将有一种得心应手的得意,既方便快捷,又能保证答案完整全面。下面列举几例:
(1)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季节,枯水期出现在××季节
(2)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原因:取决于河流水源的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3)应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某些地理现象的方法:地处××板块与××板块的碰撞(张裂)地带……。
(4)一条河流水能丰富的分析方法:
一看水量是否丰富;二看落差是否大
(5)一处海域盐度高低的分析通式:
一看气候影响,二看洋流影响,三看河流影响
(6)一地人均某资源多少的分析通式:
一看某资源总量的多少,二看人口的多少
(7)一处渔场形成原因的分析通式:
一看是否位于中纬度浅海大陆架,二看是否有寒暖流的交汇或有上升流,三看是否位于河流入海口
(8)一处盐场的成因分析通式:
一看地形因素,是否有平坦的泥质海滩;二看气候因素,是否有晴朗的利于晒盐的天气。
(9)一个国家耕地面积大小的分析通式:
一看地形,平原面积是否广;二看气候,水热条件是否好
(10)农业区位因素分析通式:
1)大多侧重于自然因素的分析,先分析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地形、土壤、水源(作为一点分析)
2)再分析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②交通;③科技;④劳动力;⑤政策
(11)工业区位因素分析通式:
侧重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一般按照如下顺序分析:①资源条件;②动力条件;③交通条件;④工业基础;⑤技术条件;⑥劳动力条件;⑦市场条件;⑧农业基础;⑨政策条件
(12)城市区位因素分析通式:
先看城市形成的原因,再看城市发展或衰落的原因,一般按照如下顺序分析: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④资源;⑤交通;⑥政治;⑦军事;⑧宗教;⑨科技;⑩旅游;(11)经济
(1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评价通式:
1)一看旅游资源质量:自然景观主要看美学价值,人文景观主要看历史文化价值
2)二看集群状况:景观集群度愈好,游览价值愈高;孤景游览价值小
3)三看地域组合状况:景观特征差异愈大,游览价值愈高;景观特征雷同,游览价值小
(14)综合国力基本实体的评价通式:
国土面积、地理位置、地形、自然资源、人口数量与质量
(15)一个地区自然特征的描述通式:
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土壤、矿产
(16)一个地区人文特征的描述通式:
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和城市
(17)沙漠的四大自然成因分析通式:
1)终年受副高的控制,气候干旱(如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如卡拉库姆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地处西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如巴塔哥尼亚沙漠)
4)寒流影响(索马里半岛东南侧)
(18)凌汛发生的条件:
1)气温在零度以下;
2)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
3)南北跨度大。
(19)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地形崎岖;
2)地质条件:岩石破碎;
3)气候条件:暴雨集中或冰雪融化量大;
4)植被条件:植被覆盖差
(20)山脉成为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列举通式:
1)省区分界线; 2)地形区分界线; 3)三大阶梯分界线;
4)温度带分界线; 5)干湿区分界线; 6)气候类型分界线;
7)植被类型分界线; 8)自然带类型分界线; 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10)内外流区域分界线; 11)农区与牧区分界线; 12)某条等温线或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13)四大分区分界线; 14)三大自然区分界线; 15)三个经济地带分界线。
(四)逻辑,没有因果联系上的颠倒、割裂和自相矛盾
知识的因果联系会形成一个知识链,这个链条的起点是根本原因,终点便是你要回答的问题,而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既是前一个环节的结果,又是后一个环节的直接原因,各环节必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思考答案时,要依据你要回答的问题首先找出它的直接原因,然后层层逆推,顺瓜摸藤再到根;在组织书写答案时,再由根开始顺藤摸到瓜。这里须注意三点:
1、不能颠倒
【例】黑龙江复种指数低的主要自然原因。
该题答案知识链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复种指数低”,但有考生误答成“热量不足,故纬度高,复种指数低”——显然因果关系颠倒了。
2、不能相互割裂
【例】长江入海口的江心洲在建国后面积扩大速度不断加快的原因。
该题答案思考过程应为“江心洲扩大速度加快—河流沉积速度加快—近年河流泥沙含量加大—水土流失加剧—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那么答案书写顺序与此相反,但有的考生答成“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加大,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沉积加快”——显然因果联系割裂了。
3、不能自相矛盾
【例】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危害。
该题答案知识链为“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地面沉降,建筑物塌陷”,但有的考生误答为“过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其实即便是土地次生盐碱化也是因为地下水水位上升,盐碱在地表积累的过程——显然,因果关系自相矛盾。
要回答好高考地理简答题,除了遵循以上步骤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掌握以下技巧:
一是防漏答的技巧。回答地理简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罗嗦。但是如果没有把握的话,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将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
二是模糊的技巧。回答地理简答题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十足把握的话,可以适当模糊,此举虽然分数得不全,但不可能不得分。例如2004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问这次地震的成因?如果你不清楚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你可模糊回答:苏门答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成:苏门答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这样会自露马脚,影响得分率。
三是套用课本的技巧。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时候你就要尽量套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较高。如分析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这样的问题只要想想高一地理下册的京九铁路的区位分析,这时套用课本上的几点再稍加变通,基本上就是正确的。
6. 高考地理问答题的各类问的答题模式,怎么答有什么套语或者从哪些方面答
我刚搜集整理了一些,还有点凌乱
高考地理问答题答题方向和技巧
(一)特征描述。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 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气候因素)、地(地形地貌因素)、人(人为因素)”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例:
•洪涝灾害的原因(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坡度大;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
3. 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例:
•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的原因
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 高(压)沉(气流下沉) 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可能有:反气旋控制——晴天多,云量小;地处内陆,热容量小,变温快;天气系统转换等。
•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1)是落差(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2)径流量(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凌汛的成因: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
•河水的补给
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
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三)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1.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又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 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2. 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五)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六)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农业区位分析 :
1、分析有关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区位:气候(光、热量、降水、灾害气象),地形,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区位:市场,交通,政策,人口及素质,技术
2、灌溉农业区位分析(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3、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3)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4、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3)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5、畜牧业 (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3)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6、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3)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工业区位分析
1、分析有关工业类问题
(1)、工业常见的区位因素:资源(原料和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环境,偏好,惯性。
(2)、看风水(环境)和相对位置(固体废弃物和噪声不扰民,符合城市规划和布局)。
(3)传统工业区的改造(参照德国鲁尔区)
2、工业基地区位分析:
原料(农产品加工、钢铁)、能源(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工业)、劳动力(数量、素质)、市场(腹地)、交通、 农业经济基础(提供食品和原料)、环境(风向、河流)、 资金、政策、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城市区位分析
1、分析有关城市区位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形状;
(2)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交通,政治,宗教,军事,科技,旅游。
2、分析城市化问题
1、城市自然问题:环境质量(四大污染),生态退化。
2、社会经济问题;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如失业,治安交通,住房。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参照上海)
限制人口和工业集中,合理规划城市:1、规划新区和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2、合理设计规划交通网络,加强管理,改善城市交通和住房条件。3、治理污染和增加绿化面积。
◆铁路建设的意义或区位因素(参照南昆铁路和南昆线路)
举例: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1)经济意义 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2)政治意义 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
(3)战略意义 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②有利于巩固国防,
◆港口的区位因素
从水域条件(航行和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和城市依托考虑。
举例:分析上海港建设区位因素。答:从水域条件(航行条件)长江入海口既是河港又是海港,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黄埔江深入陆地,为筑港提供广阔空间,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以上海城市依托。
(六)“线”问题
1、等温线
(1)水平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逐渐递减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原因: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大量热量
(2)垂直分布规律:①由山麓到山顶递减。原因: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②在1000M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小。
(3)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海岸方向和地形的关系:A、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东西延伸,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不同,从两极向高纬递减的结果。B、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因为海洋对气温起着调节作用。C、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这是受地形的影响。
2、等盐度线
规律: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低纬度和高纬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雪线:
规律: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影响因素:
(1) 气候因素:
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
②雪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
(2) 地貌因素:
①坡度越陡,雪线越高②向阳坡雪线较高
4、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附:主观性试题答案之要求
1.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2.有多少问,分多少行(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据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3.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4.书写整洁,不留空缺。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7. 地理答题技巧
问答题答题技巧
一、明确答题方向
(一)特征描述。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 自然环境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例1 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答案】 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东南季风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技巧点拨】 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例2 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答案】 同:两者均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为两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受副高控制时间长
【技巧点拨】 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③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 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
例: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案】 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夜里,地面向空中散热,山顶的空气比山下的空气温度下降得更快,于是下面的暖空气往上跑,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冷空气到达山谷或洼地后,不能再到其他地面去,只好老老实实地呆在山谷和洼地中。于是,夜里山谷和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一般洼地要比周围的平地气温低4~5℃。因此,山坡和平地还没有霜时,谷地和低洼地中就会有霜。如果山坡和平地上有霜的话,那末山谷和洼地中的霜就更重。
(三)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1. “点”状分布一般有 “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面积64万平方千米。�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 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2. 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五)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六)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二、重视图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一)图像表达特点。�
地理图像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
1. “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
2. “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
3. “面”——聚落、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事物则呈面状分布)。�
4. “箭头”——①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②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③工艺流程等;④地理要素运动箭头。
(二)图表数量特点。�
1. 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
2. 扇状(饼状)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3. 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
4. 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
5. 直角坐标统计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三)地图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可划分为:�
1. “区域分布图”——以区位分析为主:�
①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②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③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④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2. “概念图”——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图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个个小概念的。这样整理之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如教材中的“交通运输网中的形式和层次图”。
①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
②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
3. “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①紧扣符号含义及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紧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4. “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①描述地理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
②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5. “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间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
6. “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
①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②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
7. “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流程图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建立流程图时,首先把每个事件简要地写在方框内。然后,把最先发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发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类推。最后,把各个事件依次用箭头连接起来。
①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②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
8. “漫画图”——以环保主题为主。�
①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来说明漫画主题。
②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三、学会审题
审题过程及内容:
①审材料;②审设问;③审题分。�
1. 定范围——确定考“政、历、地”三门中的哪一门。�
2. 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
3. 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
4. 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考题是简答题,还是简述题或论述题。�
5. 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8.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答技巧 有哪些答题技巧
在很多情况下简答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时候你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例如在在回答"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措施有哪些"时,这时只要套用课本关于"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这几点,基本上就是正确的。
1、认真审题审图
认真审题审图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审图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地理事物或现象无论其成因或是影响、对策都多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分出主次,并切记一定要将最重要的知识点写在最前面,抓住关键词,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如题中要求分析原因的,就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如题中要求分析对策的,则要对症下药。如要求对条件进行评价的,则注意既要讲有利条件,也要讲不利条件。
1、防漏答的技巧。回答简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嗦。但如果没有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
2、模糊的技巧。回答地理简答题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以适当地模糊,如某地地震的成因,如果你不清楚它位于哪两大板块交界处,你可模糊解答:它位于两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千万不要呈现与该地无关的板块名称。这样会自露马脚,影响得分值。
3、条理清楚的技巧。凡出现问"什么的原因""什么区位优势""什么问题的分析"等问题,回答问题的思路基本上很稳定,大多是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回答,如自然方面是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一个因素答一段作为一个要点,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千万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评卷老师看不清你到底答了几点,这样很容易造成有些要点你答对了却得不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