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判断地球四个节气的图
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在公转轨道平面图上识别节气应先考虑“二至”,再确定“二分”点。判读的关键在于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倾向太阳,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南半球倾向太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然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确定出春分和秋分点。
❷ 地理这种图怎么看节气(上面那四个)
图①表示节气是北半球冬至日,原因是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图②是二分日图,昼夜平分;图③是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图④是北半球夏至日,原因是图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❸ 我现在在学高一地理的第一章内容,有那种题型,就是给你一幅图,让你判断日期和节气,该怎么判断
节气——需要你的空间感。将纸上的图形想象成立体的,然后看阳光直射点。
日期——要注意给的文字描述,
记住逆时针(北半球)转,看下一刻哪里见到阳光,哪里阳光消失,就知道日夜半球了。
记住国际日期变更线 从右往左走,加一天,从左往右走,减一天;
❹ 这种图该怎么判断节气呢
第一步:确定南北极:因为地球至西向东转,此图符合左西右东的地图规则,所有上半球为北半球,下半球为南半球。(若箭头方向相反,说明是从南极方向俯视太阳系的图,但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图)
❺ 若给出二分二至图,怎么判断哪一幅是春分 哪个是夏至什么的
关于该问题,属于最基础的地理判别知识。
只需要了解几天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
以北半球的春分,秋分,冬夏至讲解。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冬至。
太阳直射点北移,移至赤道时,北半球是春分,
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至。
当太阳直射点南移至赤道时,北半球是秋分。
再南移至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冬至。开始第二个循环。
要求太阳高度,必须知道所在的地点坐标,判断时间,太阳高度角,以便求太阳高度。
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用h来表示这个角度,它在数值上等于太阳在天球地平坐标系中的地平高度。
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太阳直射纬度以δ表示,观测地地理纬度用φ表示,地方时(时角)以t表示,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sin
h=sin
φ
sin
δ+sin
φ
cos
δ
cos
t
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零度,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
正午时时角为0,以上公式可以简化为:
sin
h=sin
φ
sin
δ+sin
φ
cos
δ
其中,h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
由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可得
sin
h=cos(φ-δ)
因此,
对于北半球而言,h=90°-(φ-δ);
对于南半球而方,h=90°-(δ-φ)。
例如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即夏至日时,南纬60度的太阳高度h?
δ=23°27',φ=-60°
h=90°-(δ-φ)
=90°-[23°27'-(-60°)]
=6°33'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全球热量分布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带动行星系的南北偏移。
3、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❻ 地理判断节气!!!依据是什么我看不出!!!
看晨昏线与经纬度的夹角
1.晨昏线与经度重合,则可能会春秋季
2.晨昏线与与经度夹角23度26分的话则可能是夏。冬季。。(看北半球北极圈是夜晚,则节气是在冬至附近,相反则是自夏至附近)
❼ 地理,从图上看出时间和日期是怎么看的啊!
太阳光照图表示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情况图,它可以经纬网上绘制,也可在地球公转图上绘制,判读综合性强,跨度大,是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知识重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地球光照图有三种形式:极视图、侧视图、变式图,在各种图形上判断日期的方法是观察各条纬线昼夜长短的状况和极昼极夜的范围。
(一)极地投影图的判读
1、根据地球自转确定南北极。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而在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所以图1图2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3图4是以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
2、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情况确定节气,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为极昼(如图1),或者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为极夜(如图5),则为6月22日即北半球夏至日。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为极夜(如图2),或者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为极昼(如图3)则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如图5),全球昼夜平分,这时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即北半球春分或秋分日,南半球节气与北半球相反。
3、根据地球自转确定东西经度。图1图2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3图4图5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自转箭头指东原则,以0°经线为基准,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如图中FB为东经度,EA为西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呈正南正北方向,在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上,沿任意经线向中心走都是北方,反之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呈正东正西方向,顺地球自转方向为正东,反之为正西(如图1-5中的C点、D点,D点位于C点的正东方向)。
4、找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根据日期来确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如图2图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26′N(如图1图4),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即0°(如图5)。经度位置则是找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在极视图上(图1、2、3、4、5)们于昼半球中间的经线上。
5、计算地方时刻。根据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平分确定日出(6时)正午(12时)日落(18时)子夜(24时)。在图1-5中,晨昏线与赤道相交于AB两点,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B点为太阳升起时刻,即清晨6点,A为太阳落下时刻,即黄昏18点。D点正对太阳为正午12点,C点为子夜24点(0点),其他点的时刻,只要算出与上述四点的经度差,根据地球自转速度15°/小时和东 早(加)西迟(减)的原则加减相差的时间即可。如图1中
E点的时刻为A点时刻+45°÷15°/小时=18+3=21时
F点的时刻为B点时刻-45°÷15°/小时=6-3=3时
(二)侧式图
1、确定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是一个大圆,晨 线昏线各为一个半圆(如图6图7),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夜半球跨跃到昼半球的半圆线称为晨线。反之,从昼半球跨跃到夜半球的半圆线则为昏线。面对地球自转侧视图,解题时有这样一个规律:当太阳光线在图的右侧时(如图7),看到的晨昏圈的一半是晨线,反之为昏线(如图6),即为“左昏右晨”。
2、确定节气,晨昏线一定与太阳光线垂直过地心,利用晨昏线与地轴重合还是与极圈相切来判定节气。如果晨昏线是与地轴重合,晨昏线被切割为昼夜弧相等的两部分,此时为春、秋分(如图8)。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南极圈以南为极夜时(如图9),即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夜,南极圈以南为极昼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如图6、图7。
3、如何计算地方时刻,首先计算出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侧视图是半球,总经度度为数为180°,用总经度度数180°÷(7-1)=30°,并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求出相邻经线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15°/小时=2时,再在赤道上找出日出(6时)正午(12时)日落(18时)午夜(24时)四点,看所求地点在已找出的四点的东侧还是西侧,相隔多少经度,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早加迟减求出地方时刻。例:如图10所示,求D点的地方时。先确定A点为日出(6时)B点为正午(12时)C点为子夜(24时)三点中的一点,再求D点的地方时,D点地方时为A点地方时-2×(30°÷15°/小时)=6-4=2时。
4、计算昼夜长短。根据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来计算。如图10求A点昼长为90°÷15°/小时)×2=12时,D点昼长为150÷15°/小时×2=20时,在北极圈以北昼长为24时。不过侧视图上昼弧和夜弧仅表现了一半,所以在图上数出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后,乘以2即为所求地点的昼弧和夜弧。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