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进行地理考察,一般要准备好什么比如指南针……急呀
你这个问题很大,地理考察包括的范围太广了,是地质还是土壤还是生物还是地貌,还是人文地理的文化部分考察,问题细化一下好吗,如果是自然地理考察,一般要有地质锤,盐酸,PH值试纸,放大镜,小刀,瓷板,罗盘,海拔仪,游标卡尺等等
Ⅱ 地理考察的形式
按地理考察的目的和深度,可以分为踏勘考察、中间考察和详细考察。踏勘考察是一种广泛的自然条件特征和资源分布考察,目的在于了解考察区的一般特征,探索开发的可能性。根据考察区的大小及复杂程度,成果表示在中小比例尺地图上,为规划选择优先开发地区及发展项目等提供参考。踏勘考察是目前进行得最多的,也是中间考察和详细考察的基础。它耗资少,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及适当的考察技术和方法。中间考察主要用于开发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这时自然条件的分析、评价进入定量阶段,经济分析显得更加重要,成果通常表示在中比例尺地图上。详细考察包括自然条件定量评价和为方案实施提供经济评价,一般采用绑比例尺制图,考察深度、规模、目的明确,考察活动集中于有关资料的搜集,考察人员的专业和人数也有相应的限制和要求。
按地理考察的性质,可分为综合考察、要素考察和专题考察。综合考察是多学科的地理考察,或是为大规模区域经济开发而进行的前期工作,或是为解决某个科学问题而进行的综合研究。综合考察根据考察目的和考察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特点,以及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由相应的学科参加。这些学科既可包括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也可包括其他学科,既可有自然科学学科,也可有社会科学学科。这些学科从不同角度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协调和互相补充,最后得出综合性的结论。综合考察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①社会-经济考察,旨在了光社会、经济诸因素的特点和空间分布情况;②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考察,旨在了解自然地理诸因素的特点和空间分布情况以及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和途径。综合考察的最终结论,一般着眼于长远目标和基础资料的积累,但也与现实的生产问题有一定联系。要素考察是针对某一地理要素的考察。由于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某一地理要素的考察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对其他地理要素也须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专题考察是为解决某个专门问题而进行的地理考察。由于地理环境的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不是某一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因此,专题考察也可看作是综合考察的一种形式。
Ⅲ 顺德的优势在哪里(地理、经济、家电、饮食)
顺德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位于广东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由江河冲积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广佛同城的西南边界、广佛肇经济圈的南部,是佛山市与广州市联系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
顺德地势西北略高,海拔约2米,东南稍低,海拔0.7米,分布着一些零散的小山丘;东连广州市番禺区,北接佛山市禅城区和南海区,西邻江门市新会区,南界中山市,邻近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珠江三角洲多个城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超过40万人。
顺德自古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文教鼎盛,与东莞、中山、南海并称“广东四小虎”,是“世界美食之都”,“2014中国百强区第一名”、“广东银行,世界美食之都”等美誉。
Ⅳ 地理考察的一般流程有哪些
地理考察程序通常分为预察和正式考察两个步骤。
预察是在正式考察以前,对考察地区的资料、交通、物资供应等多方面情况作初步了解,为制定考察路线和考察计划提供依据。
正式考察包括室内准备、野外作业和室内总结等阶段。
室内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①搜集、分析已有的文字材料和图件,包括航空、航天图像和地图资料;②对航空、航天图像进行判读,初步确定考察区的一般地理规律,提出需要深入解决的问题;③编制工作底图和考察大纲;④确定考察路线和典型考察地段,确定采样点;⑤列出考察报告提纲初稿。
野外作业阶段主要工作有:①核对、充实室内图像和地图判读结果;②采集标本、样品;③记载沿线考察情况,初步编绘考察区基本图件;④搜集考察报告所需的各种文字资料,进行必要的访问、调查。
室内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有:①样品、标本的鉴定、分析和化验;②编制所需要的图件;③进行综合分析,编写书面报告。
Ⅳ 关于顺德地理
顺德的地域,秦代以前属百越地,秦代起隶属南海郡番禺县,隋代起属南海县,五代南汉时属南海县分出的咸宁县,宋初重新并入南海县,元代及至明初仍沿袭宋制。明英宗正统年间黄萧养起义后,朝廷为了加强对起义策源地的管治,于景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452年5月16日)把南海县的东涌、马宁、西淋、鼎安4都37堡及新会县的白藤堡划出设置新县,命名“顺德”,意为“顺天明德”。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顺德撤县设市。 大良镇 大良镇历史上是顺德县城所在地,1992年撤县设市后为市人民政府驻地。明清时期分属县城和大良、古楼、小湾三堡。民国时期县城称大良镇,城郊农村为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城仍称大良镇,1958~1959年曾名凤城人民公社;城郊农村先后称第一区、府又区、大良人民公社、大良区、锦湖镇,1988年8月撤销锦湖镇建制,与县城统称大良镇。 大良得名有两种说法。民间相传大良本名太艮,缘起于该地为古“太艮海峡”;建县后,朝廷命官误将“太”字的一点加于“艮”字之顶而成“大良”。学术界认为顺德建县前的史料从无“太艮”和“太艮海峡”的记载,"大良”应为古南越民族语音的遗留,意为“黄土地”。 大良镇别名“凤城”,缘起于古代城郭西枕凤山,而凤山得名则由于山形近似引颈长鸣的凤凰。 历史上,城郊农村是半粮食半经济作物地区,主产水稻、甘蔗、香蕉、蔬菜、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有塑料制品、家用电器、机械、机电、电子等20多个行业。“三高”农业重点发展塘鱼、生猪、家禽养殖。 桂洲镇 桂洲的得名,相传起源于开村时扶宁岗上长有桂花树,人称“桂花洲”,后简称“桂洲”。镇境明清时期属桂洲堡及容奇堡马冈村地,小黄圃、高黎、东升三村属香山县;民国时期与容奇同属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称第十区,1956年起先后称桂洲区、桂洲乡、桂洲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2000年2月与容奇镇合并为容桂镇。 历史上,桂洲镇是半经济、半粮食作物区,主要农副产品为塘鱼、稻谷、甘蔗、香蕉、禽畜及头菜。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用电器、打火机、燃气具、灯饰、塑料制品、电线电缆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蔬菜、花果种植。 容奇镇 容奇镇古代本为西江支流边的一个小渔村,以境内容山、奇山两个小山岗得名。明清时期称容奇堡,清末发展成为商业港端口。民国时期与桂洲镇同属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区级镇,1958年与桂洲合并为容桂公社,1959年分出为容奇公社,1961年5月起恢复镇的建制。2000年2月与桂洲镇合并为容桂镇。 历史上,该镇有相当的工商业基础,缫丝业比较发达。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和外贸港口,主要工业行业有家用电器、针纺染整、服装、五金机械、饲料等。 伦教镇 伦教镇古称“海心沙”,明初更名“伦教”,相传乡绅郑循斋治乡有方,朝廷赐“伦常教化”匾额而得名。镇境明清时期属伦教、黎村、羊额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3月仍称第二区,1956年4月起先后称伦教区、伦教乡、伦教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半粮食半经济作物产区,主产水稻、塘鱼、甘蔗、香蕉,丝绸莨纱制作业也享负盛名。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重点行业有木工机械、染整、电子、玻璃、日用工业品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花卉、蔬菜种植。 陈村镇 陈村镇的得名,相传东汉时此地出过一位姓陈的太尉,后人建祠纪念,地名因名“陈村”。镇境明清时期属龙津、甘溪、登洲、龙头堡地,民国时期分属第三、第四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分属三、四两区,1956年4月起分属陈村区(乡)和仙涌区(乡),同年10月成立陈村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商业发达,与广州、佛山、石龙并称广东四大镇;花果种植业驰名远近。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用电器、五金机电、高档建材、塑料化工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花卉、蔬菜种植和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勒流镇 勒流的得名,缘起于镇政府驻地北面的北江支流的流向,北江支流本向东流,到此分出一条二级支流,逆转向西接通西江支流甘竹溪,古时俗称“额(逆)流”,因嫌其意欠吉,借用谐音改称“勒流”,写作“勒楼”,民国后统一写作“勒流”。镇境明清时期属勒楼、黄连、江村、石涌、冲鹤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六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称第六区,1956年4月改称勒流区,1958年2月起分属勒流镇和富裕、大晚两个大乡,同年10月成立勒流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交通机械、塑料制品、五金、塑料、中成药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杏坛镇 杏坛镇政府驻地相传古代由夏、谭两姓开村,后人谐音取孔子讲学的“杏坛”为名,标榜为文教礼乐之乡。镇境明清时期属龙诸、马齐、古粉、马宁、昌教、北水、逢简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称第八区,1956年4月改称齐杏区,1958年2月分设杏坛、龙潭两个大乡,同年10月成立杏坛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甘蕉、香蕉和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用电器、纺织印染、塑料、食品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水果、蔬菜种植。 北滘镇 北滘镇境古代有100多条涌,统称其地为“百滘”,后取谐音改称“北滘”。明清时期属桂林、都粘堡及龙头、新良两堡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分属第三区和第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6年3月仍分属三、五两区,1956年4月起分属陈村区和乐从区,1958年2月划入陈村乡,同年10月成立陈村人民公社,1961年5月起从陈村公社分出独立建制,1983年11月起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半粮食半经济作物产区。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除家用电器,还有燃气具、禽畜饲料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水产品、禽畜养殖和水果、花卉种植。 乐从镇 乐从的得名,缘起于镇政府驻地清代俗名“六松圩”,因该圩场内有六株松树,故称。民国初年以谐音正式命名为“乐从圩”。镇境明清时期属葛岸、平步、鹭洲堡及新良堡的一部分,民国时期划为第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3月仍称第五区,1956年4月改称乐从区,1958年2月分设沙滘乡和劳村乡,同年10月成立沙滘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改称乐从区,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塘鱼、甘蔗、蚕桑。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具、燃气具、家用电器、建筑材料等。家具、钢材专业市场远近闻名。“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龙江镇 龙江镇以江流曲折纡绕、势若蟠龙而得名。镇境明清时期属龙江、龙山、甘竹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七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3月仍称第七区,1956年4月改称龙江区,1958年2月改称龙山乡,同年10月成立龙山人民公社(1961年5月起“龙山”改为“龙江),1983年11月起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和塘鱼。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家具、啤酒、家电、纺织、化工等。家具批发市场规模庞大。“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 均安镇 均安的得名,缘起于清代由三华、仓门两村富户合建圩市,取名“均安”,意为共同安居乐业。镇境明清时期属江尾、云步、鼎新、福岸堡地,民国时期划为第九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于1956年3月仍称第九区,1956年4月改称均安区,1958年2月分设均安,南沙两个大乡,同年10月成立均安人民公社;1983年11月起恢复区的建制,1987年2月撤区建镇。 历史上,该镇是经济作物区,盛产蚕桑塘鱼、甘蔗及头菜。改革开放后,成为珠江三角洲工业卫星镇,主要行业有磁性材料、塑料制品、制衣、制鞋、化工、机电、食品等。“三高”农业重点发展优质塘鱼、禽畜养殖和蔬菜、水果种植。近年兴起以水乡风情为重要项目的旅游业。 德胜区 德胜区地域原属大良镇,包括南江、苏岗、逢沙、五沙村,1993年6月为建设新城区中心而划出设立。因地处容桂水道的德胜河段北岸,故名。历史上,该地域是粮食作物区;改革开放后,沿105国道地段,成为市属工业主要分布地,有燃气具、制冷设备、发电、锦纶、油墨等规模企业,还有全国县级首家四星级酒店仙泉酒店和顺德新港
求采纳
Ⅵ 怎样考察地理 要带什么工具
地质包,主要装:地质锤、地质用10倍放大镜、纸笔、地址罗盘。再带一些野外常用药品,如蛇毒清、创口贴。也可以带一根绳子、匕首。
Ⅶ 到野外开展实地地理考察,我们需准备哪些必备物品
与旅行和探险活动不同,野外考察的目的是纪录被考察地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而不是走。所以考察人员要携带一定数量的标本采集和固定工具,而且沿途还可能收集到大量标本,因而装备上要精简有效。一些重要装备或是仪器放进包里之前应该用防水密封塑料袋封好,既防止进水进沙,又便于查找。个人装备主要有以下内容:
搬运用具,背包、密封袋、布巾、绳等;炊事器具,饭盒、筷子等;服装,必需的内衣、袜子(几双,材质根据考察行程选择)、步行鞋(登山鞋、雪鞋)等,另外要根据气候和环境情况准备如橡胶雨靴(降雨丰富水系纵横的地区)、防水套装、绒衣、防寒服(需要时)等;寝具、睡袋、防潮垫等;日用品,皂类、毛巾、牙具、卫生纸以及消毒片(水)等个人卫生用品、唇膏、防晒霜、墨镜、笔、记录本等文具;生理用品、自用药品、针线包等;其他必备的如应急手电、地图、野外考察计划书、身份证、保单、刀具、救生盒等。
关于服装、睡袋、帐篷等装备的挑选方法媒体和网络上会有很多最新信息。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会渗入野外用品的设计制造中。比如今天看似先进高档的Gore-Tex材料可能很快会被更新的技术所取代。结实、耐用、舒适、轻便是这些装备所应具备的共同特征,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到野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自己的健康状况、行程的安排等等。因此在准备装备时和出行前,最好向有经验的野外工作者或是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请教一下。
与野外生存关系最大的是一些小的随身用品,如地图、刀具和救生盒,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遗失其中的任何一样。并且,还应该经常检查.保证救生盒里的每一样物品新鲜有效,刀具锋利结实,地图完整清晰。
三、救生盒
在野外考察时可以携带自制的旅行救生盒。携带者要定期检查救生盒里的各类物品,当发觉哪些小东西失效时(比如火柴和药片),要及时更换。火种对于生存来说至关重要,盒中有4类小东西是为生火准备的:火柴、蜡烛、打火石和放大镜。盒中的药品应标明用法、用量和有效期。盒内余下的空隙用棉绒塞满,应急时可用来点火,同时又可防止各类小东西相互碰撞。为了防水应将救生盒封好口,并用狭长胶带封紧。
四、药品
野外考察必须携带一定量、一定种类的药品。救生盒中的药品一般要留到最后使用,而考察队公用药品一般为突发严重事故准备。所以,除了救生盒中药品和小组公用药品外,考察队员要自己携带部分药品。
个人携带的药品清单推荐如下:
(1)外伤用药,可携带消毒湿纸巾数包(同时可擦手脸、器具消毒等)、创可贴、绷带、外用消肿止痛擦剂、眼药水或眼药膏;
(2)日用药,如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止泻药;
(3)止痛药、抗过敏药;
(4)在夏季或热带地区携带清凉油、虫咬水、藿香正气胶囊或其他消暑药适量;
(5)另外还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嘱咐,携带必备药品。在毒蛇比较多的地区,要携带蛇药。最好带上一定量的复合维生素片。
自制救生盒:
用一个方形的不锈钢或铝制饭盒做急救盒,必要时可用来化雪煮水或蒸馏取水。盒盖光亮的内侧面可作为阳光的反光板发信号求救。盒中的物品有以下内容:
一个薄而结实的塑料袋:大到刚好可以把你的身体放进去。紧急时,你可以钻进去保持体温,防止热量或身体水分散失过快。铺在地上可以隔潮,下雨时可作棚布。关键时还可以用来取水。
火种:一盒防水火柴,一块打火石和一个放大镜。火种一定要好好保护.火柴头上可以包上蜡,装在装胶卷的小盒里。
几段蜡烛:最好把它们削成长方形的小块,易于摆放.而且可以避免不慎一次用完。
一把多用途小刀:作为野外生存必备物品,在救生盒里留下一柄小刀以防万一。
一个小指南针。
一只小哨:可以用来求救,或是惊扰猛兽。
一小袋盐,一些糖果,一小瓶复合维生素,在关键时刻可帮你保持体能。
抗生索,抗过敏药,镇静剂,退烧药,抗疟疾药,高锰酸钾,漂白粉各一小瓶。
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比如钓鱼线,5~10m。
胶布:可作补丁和紧急绷带。
针线包,针可以用来挑去扎在身上的异物,补缀衣裤。
五、应急食物
食物和饮水供应有时可以决定野外考察的成败,也是野外生存的重要项目。野外考察与冒险旅游的目的不同。后者有时为追求野趣,故意安排在野外生火做饭,所以食物和饮水的准备通常很充分。而多数情况下的野外考察,会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沿着预先选择的路线行进。除了携带白天的饮食外,其它时候会考虑在营地或民居进餐。而且,由于考察时必须携带采集工具和采得的样品,背包中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空间装太多食品和大量水。因此,考察队在设计线路和安排行程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不能在民居中借宿,营地中的留守人员必然要负责所有饮食供应。在没有固定营地时,考察队必须根据考察计划由专人管理,专门的运输工具携带足够甚至是稍过量的食物和饮水。
考察队选择所携带的食物时有一定的条件:如营养价值高,易消化;容易清洗,烹饪;不轻易变质,容易保存、携带或收藏;尽量不要带海鲜,可带根茎类和瓜类蔬菜,如红薯、萝卜;选择的食物要适合多数人的口味;价钱合理,不要超出预算金额。另外食物要视季节和行程长短安排,尽量选购新鲜食物。
出行前对食物要做些处理。食物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在肉类外表擦一层食盐有利于肉类的保存;寒冷地区可以用冰雪冷冻保存,到达营地后,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被野生动物破坏。
在进入深山或荒漠时,除了考察队要携带足够饮食外,考察队员仍要自备部分应急食物,以备不测。如果你的救生盒中尚有足够空间,最好把这些备用食物放在里面。
应急食物装备清单主要包括:
(1)首先必须带上盐,简单的可以携带盐块,或选更好的含有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其他矿物质的电解盐粉。在药店中可以买到袋装的生理盐,也是很好的选择。
(2)然后是袋装茶叶,喝杯茶镇静一下可以仔细考虑求生的方法。
(3)巧克力无疑是好东西,但须小心在炎热的地方易融化、变质。
(4)压缩饼干,脱水蔬菜和肉类依据情况而定。
所有装备在装入旅行包时要注意一些要点。应把常用物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接近开口处,怕压的物品尽量防在上面。背在肩上的包重心要高,行走起来会感觉轻便,所以轻、软的物品防在背包的底部,重物放在背包上部。小的救生盒最好贴身放,地图、考察计划书放在衣服的内侧口袋中,最好用塑料袋包起来,以防不慎入水而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