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说一说我国古代着名地理学家以及在地理方面的主要成就
1、沈括
沈括分析出华北平原过去曾是海滨,今已东距大海已千余里,而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滹沱河、涿水、桑干河等冲积形成的。这是对华北平原成因(冲积平原)最早的科学解释。沈括根据峭拔险峻的雁荡诸峰顶部在同一平面上的现象,推断雁荡山是由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
沈括还详细记录了各地发现的化石、并根据化石来推究古代气候的变迁,解释虹的大气折射现象,科学地描述了龙卷风生成的原因、形态和破坏威力,用月亮的盈亏来论证日、月的形状及海潮与月球的关系等等。沈括对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
沈括完成了奉旨编绘的《天下州县图》,图幅之大,内容之详,前所罕见。全套地图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国总图和各地区分图,比例为九十万分之一。沈括还首创了用“飞鸟图”来绘制地图,以代替传统的循路步法制图。
2、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着。《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
3、郭守敬
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为基准,比较大都(今北京)和汴梁(今河南开封)两地地形高下之差,这是地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海拔”的创始。
郭守敬在西夏水利工程结束后曾溯黄河之流而上,探寻黄河的发源地。由此他成为以科学考察本身为目的,专程探求黄河河源的先驱者。
4、郦道元
郦道元写成地理着作《水经注》。《水经注》是六世纪前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着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经注》共四十卷,是当时一部空前的地理学巨着。它此书不仅开创了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5、贾耽
是中国地理地图史上一位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在书籍中的地理记述是中国对外宣示领土和海权的重要依据。利用掌管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便利,向外国使节打听各国的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和风土人情,然后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贾耽用裴秀的制图六原则绘制“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图”一轴,主要表现陇右兼及关中等毗邻边州一些地方的山川关隘、道路桥梁、军镇设置等内容。他用文字注记详加说明,然后汇编成册,故名《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 《吐蕃黄河录》。
Ⅱ 我国着名的地理学家都有谁
1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
《史记》
2班固,字孟坚,《汉书》
3司马光(资治通鉴)
4谈迁
5陈寿(三国志)
地理学家
朱谋玮着有《水经注笺
郦道元(水经注)
班固是历史地理学家
罗洪先
杨守敬
清末
Ⅲ 我国着名的地理文学家是谁
着名地理学家: 1、裴秀2、郦道元3、徐霞客4、魏源 5、李四光
Ⅳ 我国在地理领域曾取得什么成就
以竺可桢为代表的我国近代地理学 竺可桢(1890—1974) 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8 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创建东南大学地学系、国家气象研究所,主持浙江大学教育工作。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持全国地理学、气象学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关心和领导了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冰川、冻土、沙漠研究,在气候学、气象学研究方面贡献尤为突出。在他领导下,我国从解放前就建有100 多个气象站,至1959 年共建立了2400多个气象站和3 万多个气象哨,初步形成了全国气象观测网络,开辟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农业服务的我国宏大的地理事业和气象事业。目前我国已挤身于世界气象科学的先进行列之中,这与竺可桢的开拓、领导是分不开的。他数十年来一直专心研究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撰写了《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一文,在国际学术界获得较高评价。除此而外,竺先生早年编着了《地学通论》,对台风、东亚季风的研究有突出贡献,而后又进行气候学、物候学、农业气象气候学等方面研究,对地学其他领域也多有建树。他的考察足迹遍及全国,着述近300 篇,称得上是我国地理学界的一颗巨星。 我国的近代地理学(60 年代以前)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前。地理学受德国的地理思想影响很小,主要是受欧美流派的影响较强。最早开拓地理学研究和地理教育的是张相文(1867—1933),编着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地理教材《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1901)。将西方地理学思想介绍到中国来的除了竺可桢先生外,还有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丁文江教授,他为发展中国的地质学、自然地理学做了不少工作。第二阶段为解放后到60 年代。这一阶段主要是接受苏联地理学思想的影响。应当说我国地理学从书斋、课堂中走出来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从建国后开始的。虽然也经过了一些曲折和政治上"左"的干扰,但总的说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地理学者有了施展才能为祖国服务的广阔天地,连西方地理学家也承认"共产党建立政权后,得到了新的推动力。"①已在第五章列举了我国地理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大量事例,此不赘述。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说明如下: (一)区域研究我国在开发西北、西南和热带资源,以及自环境治理改造方面做出了世界瞩目的贡献。以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和我国气象工作者为主的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开发研究、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研究、青藏高原对亚洲和世界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影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以施雅风、朱震达先生等为首的地理工作者对我国新疆和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及冰川冻土的研究,实际地为干旱区农业发展、水土保持、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以任美锷教授为首的地理工作者,对热带资源、亚热带资源开发的研究,为我国橡胶等热带作物区的扩大种植做出了贡献。 (二)农业水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在黄秉维先生领导下长期开展对我国农业水热资源开发研究,制定了《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其水热指标所划分的各级自然区本身就是我国农业发展蓝图的底图。全国范围开展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区划,同时还定点观察研究水热资源。这个领域可以说是地理工作者参加最为广泛的领域。主编了大型的《中国自然地理》专着。 (三)经济地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全国中心基地为全国培养了大批经济地理工作者。经济地理工作者广泛参加了国民经济计划和各级经济区划的制定工作。 (四)土地利用开发区建设研究 80 年代后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出现全方面大幅度跃进的形势,地理学在区域开发和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土地科学经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开拓性的研究。 总之,解放以后我国地理学是比较受重视的。在其他一些国家还把地理科学做为辅助科学或知识性科学的时候,我国就把地理学列为基础科学,而且在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地理实践的广泛性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既有像黄秉维、胡焕庸、王乃梁、林超、任美锷、施雅风、周廷儒、侯仁之、李春芬、孙敬之、谭其骧等老一辈优秀地理学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在诸多学术领域中做出了贡献。但是,也曾一度,由于片面学习前苏联和政治上"左"的影响,使我们对欧美等国家地理学的新思想新方法吸收很少,有时甚至是极力排斥。特别是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乔治·葛德石的过"左"批判,使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特别是社会文化地理)几乎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由于政治上的压力,地理工作者在对我国至关重大的资源与人口关系的问题上,没有尽到自己的科学责任。在地理教育方面,尽管学校地理教育做了不少工作,但国民社会地理教育方面,无论从出版物的数量,教育组织、教育活动的规模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很落后的。
Ⅳ 中国古代着名地理学家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成就
中国古代着名地理学家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成就?
写回答有奖励 共1个回答
易书科技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关注
裴秀(223~271年),字季彦,西晋时着名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制图六体”。而且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系统制图理论。
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他一生阅读了大量地理着作,并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以《水经》为蓝本,撰写出了一部地理学巨着——《水经注》,共计40卷,约30万言,记述了大小河道计1252条。使原先仅记述137条河流、仅一万余字的《水经》扩大了20余倍,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经注》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江阴人。21岁开始出游,30年间历尽艰险,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将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被后人编辑整理成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而中国人对外国知之甚少,于是他决定编写《海国图志》。这本书的基础是林则徐主持编写的《四洲志》,在朋友的鼓励下,他仅仅半年就完成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后来又花四年时间精心扩充到六十卷,到1852年,编成一百卷。这本书是近代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的介绍世界各国国情的着作。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而且在书中魏源还重点介绍了自己抵抗侵略、民族自强的重要思想。
Ⅵ 找一下在地理方面有成就的名人的简介。谢谢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9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