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震源、震源体和震中
震源: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图1-1)。
震源体:是地球内积累、储存地震能量和地应力的地方,也可以是岩石发生破裂及强烈塑性变形的区域。一个5.0级地震的震源体直径可达50千米,8.0级地震可达150千米。
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图1-1)。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千米。
震中: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图1-1)。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离(简称震中距)。
通过仪器测出的地震震中位置称为地震的微观震中,一般用经纬度表示。通过地震调查,按地表破坏程度确定的地震震中称宏观震中,一般用地理名称表示。
2. 高中地理题目,这个是怎么判断震源在地壳中的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因而震源在地壳。另外,地核是流体、地幔是塑性体,都不可能成为震源。据统计 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地震可以发生在地表以下几公里至数百公里,而绝大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都是几十公里。根据震源深度,可以分为:1.浅源地震:0—60公里,简称浅震。浅震对构筑物威胁最大。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破坏力越强。2.中源地震:60—300公里。3.深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目前观测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地震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3. 我们地理课上学的,高山是板块挤压撞击形成的,而又说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地震,是不是说高山就是地震带
高山带往往属于地震带,但是地震带分布更加广泛。许多高大山脉多处于地震带,例如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等。这些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活跃,多地震。但是不是所有高大山脉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我们大陆内部有许多高大山脉山麓存在断裂带,地震也比较多。我国东部华北平原也有地震带。非洲东部裂谷带也是地震带。
不一定 板块交界处容易发生地震,高山有板块挤压撞击形成的,也有断裂形成的,还有侵蚀作用形成的。
拓展资料
衡量地震的指标 1.震源: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一般震源越浅,对于地震范围内地区的破坏会越大。 2.震中: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影,距离震中越近,受到的影响会越大。 3.震级:中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 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5.烈度: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个地点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可以有多个烈度。
4. 地震经常发生在什么地方
地震是地壳的振动,并且伴随着巨大能量的释放。它经常发生在脆弱的、断裂的地壳处,那里被称为断层。并非所有的地震都是很强烈的、毁灭性的。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地震是很微弱的,几乎感觉不到,除非是设计得很敏感的用来测量地球振动的仪器才能感觉到。每年,世界上约发生100万次地震——也就是每分钟2次多。在这些地震中,约有3000次地震强到足够使地壳移动,其中有几百次地震能使地壳有较大的移动,约有20多次地震能产生严重的改变。
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发生在地球板块的边界上。美国历史上最大地震中的3次发生在靠近新马德里的密西西比河,密苏里区域,这个区域在北美板块内。尽管它不是板块的边界,但它是3个活跃的断层的交界处,它们是6亿年前由于各种力量形成的。科学家认为这些断层是由邻近板块的共同挤压产生的。这种不是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称为板块内地震。发生在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块内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