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实践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地理实践能力。
实渣蚂旅地考察:利用学校周边、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地理环境、地貌、自然资源等。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拍照、记录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地理现象和规律。
地物缺图制作:通过制作地图,学生可以掌握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呈现方法。在地图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地理数据,运用地图制图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同时还需要考虑地图的比例尺、符号、色彩等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网络调查:利用互联网进行地理调查,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气候、自然资源等情况,并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人口分布等情况,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让学如凳生了解和掌握地理现象和规律。例如,可以进行水循环、大气循环、地球自转等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地理现象的变化和规律。
总之,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制作、网络调查、实验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❷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如何采集
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种是数字化,就是把野外测量好的数据或者地图数字化后的数据利用手工输入的办法录入,是现在精确度最高的建库方法
第二种是从老MIS系统挂接,但这只限于属性数据
第三种是通过遥感影像,这是最廉价最高效的采集方式,但是由于现在地物识别技术有待发展,所以准确度有限,比如管线地理信息系统,里面的水管啊,气管啊就不能有遥感来实现入库
❸ 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地理信息
可以通过网上信息指导。
❹ 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技能
我国古代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仅仅教给学生教材中的一点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若能教给学生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技能,那么学生就会终生受用了。
1、运用地图获取知识初中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空间形象,如大洲、大洋、国家、地区的轮廓、界限,某地的地形区、气温的高低变化等,它们是难以用语言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的。借助于地图,便能一目了然,要求学生身边时常备有地图,对各地理事物、现象能形成准确、牢固的印象,避免了诸如世界各国名称、气候类型等的混淆现象,尝到运用地图好处的同学是对地图常看常新,新知越积越多。地理学科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它的综合性,我们可以从一张地图中采集大量的地理信息,如一个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等自然知识,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人口、工农业、交通、商业等人文状况,从整体上把握该区域的综合特征。因此,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就应该多运用地图来指导学生获取知识。2、联系实际内化知识
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引入课堂,如在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时,记住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非常困难的,新授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辨认车辆牌码上的字,由此说明学习省级行政区划简称的实际用途。然后让全班同学各说出自己知道的车牌上的字,教师写到黑板上(不重复),问:“在全国范围内,还可能有哪些字出现在车辆牌上呢?”学生此时急切地想知道,翻开书细细地找,并且已经体验到它在实际中的应用,找到后积极主动地结合省级轮廓、简称由来去记忆,谁也不甘落后,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这样不仅顺利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同时使学生学会了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这种方法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法。
3、分析-归纳-综合升华知识
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归纳与综合,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为此,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归纳-综合”的规律,使所学知识得以活用。分析应从各类地理事物本身内容的系统性入手,从个别到一般,把个别分散的地理事物联系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共性,总结出规律,再从部分到整体把具有相关信息归纳综合起来,这样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的特征,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新授完初中地理教材后进入复习阶段,师生先一起研讨,将初中地理知识归纳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自然地理再划分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人文地理可划分为人口、民族、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等;有的专题还可分为若干项,如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分项,气候可以从气候名称、分布地区、气候特征以及对当地植被、农业的影响分项,工农业可分别从各自发展的条件、分布地区、生产的产品(工业部门、农作物)分项;工业发展的条件又可从资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项,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地形、气候、劳动力等分项。再运用整体指导局部的学习方法,大到国家,小到乡镇、村庄都要从上面这一知识结构中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探讨。学生自己完成复习任务的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体现了知识的分析-归纳-综合过程的特点。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改所要要求的。
❺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来源及获取方式(明天考试,急)
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①地图
点――居民点、采样点、高程点、控制点等。
线――河流、道路、构造线等。
面――湖泊、海洋、植被等。
注记――地名注记、高程注记等。
②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数据源。遥感数据含有丰富的资源与环境信息,在GIS支持下,可以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军事应用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复合和综合分析。遥感数据是一种大面积的、动态的、近实时的数据源,遥感技术是GIS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
③文本资料
文本资料是指各行业、各部门的有关法律文档、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条文条例等,如边界条约等。这些也属于GIS的数据。
④统计资料
国家和军队的许多部门和机构都拥有不同领域(如人口、基础设施建设、兵要地志等)的大量统计资料,这些都是GIS的数据源,尤其是GIS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
⑤实测数据
野外试验、实地测量等获取的数据可以通过转换直接进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以便于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所获取的数据也是GIS的重要数据源。
⑥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包括声音、录像等)通常可通过通讯口传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中,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辅助GIS的分析和查询。
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GIS还可以从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数据。由于规范化、标准化的推广,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可交换性越来越强。这样就拓展了数据的可用性,增加了数据的潜在价值。
❻ 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地理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渐脱离了教材,即呈现教材之外的信息。即使呈现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给出。如果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试题中也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解释,使提供的信息不会给解题产生障碍。这些信息或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是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为了一定的能力考核目的而提供的。
2.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试题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情境化的信息。不仅教学、教材编写在创设情境,高考地理试题中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以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完整。一般来说,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必须删去,因为任何多余的信息都可能对学生解题形成障碍或干扰。
5.提供组合信息。有时候,为了特定的综合能力考查,地理试题还可能在同一题中以中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这类信息一般出现在非选择题中,或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或考查学科间知识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