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上同一条纬线上求两经度的距离怎么求
同一条纬线上求两经度的距离:经度不同的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是111×经度差×cosΦ(Φ为两地所在纬线的纬度)。
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一起确定地球上一个地点的精确位置。同一经线上,纬度的每个度大约相当于111km,但经度的每个度的距离从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离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等于111km乘纬度的余弦。
不过这个距离还不是相隔一经度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最短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弧的距离,它比上面所计算出来的距离要小一些。
式中λ为测点的经度,l1为观测时世界时,l2为北极星上中天世界时。由于北极星的视赤纬接近90°,所以常把观测的北极星高度角h近似地看作测点的纬度。
㈡ 地理上同一条纬线上求两经度的距离怎么求
同一条纬线上经度不同的两个地点,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经度之差*111千米/度*地理纬度余旋值。
例如北纬60纬线上东经30度与西经40度之间的距离
(东经30度-西经40度)*111*cos60度
=70度*111千米/度*1/2
=3885千米
㈢ 两地处于同一纬度但经度不同两地的距离怎么计算
两地处于同一纬度但经度不同两地的距离计算,在知道纬度数值的情况下可以算出这一段纬线的长度。
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地表面的实地距离大约是111千米,在其他纬度经度相差1°地表面的实地距离大约是111千米×地理纬度的余弦值。
例如北纬30°的两个地点,经度相差30°,它们之间的纬线长度计算30°×111cos30°千米。
㈣ 经纬度与距离的换算
经纬度与距离的换算有以下两种方法:
1、二维转换
二维转换方法是将平面坐标(东坐标和北坐标)从一个坐标系统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在转换时不计算高程参数。该转换方法需要确定4个参数(2个向东和向北的平移参数,1个旋转参数和1个比例因子)。如果要保持GPS测量结果独立并且有地方地图投影的信息,那么采用三维转换方法最合适。
2、三维转换
该方法基本操作步骤是利用公共点,也就是同时具有WGS84直角坐标和地方坐标的直角坐标的点位,一般需要3个以上重合点,通过布尔莎模型(或其他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从一个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中的平移参数、旋转参数和比例因子。
坐标转换分类
1、大地坐标(BLH)对平面直角坐标(XYZ)
常规的转换应先确定转换参数,即椭球参数、分带标准(3度,6度)和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椭球参数就是指平面直角坐标系采用什么样的椭球基准,对应有不同的长短轴及扁率。画到直角坐标系可以写为(x+z*acosθ,y+z*asinθ)a,θ为参数。
2、北京54全国80及WGS84坐标系的相互转换
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BIH (国际时间)1984.O定义的协议地球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 1984.0的零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统。
3、任意两空间坐标系的转换
由于测量坐标系和施工坐标系采用不同的标准,要进行精确转换,必须知道至少3个重合点(即为在两坐标系中坐标均为已知的点。采用布尔莎模型进行求解。
㈤ 经纬度计算距离公式是什么
tgα= 杆长/影长。
在地球上任何地点,只要有只表,有根竹竿,一根卷尺,就可知道当地经纬度。但表必须与该国标准时校对。
方法如下:
1、先算两分日
比如在中国某地,杆影最短时是中午13点20分,且杆长与影长之比为1,则可知该地是北纬45°(tgα=1),东经100°(从120°里1小时减15°,4分钟减1°)杆长与影长之比需查表求α,这里用了特殊角。
2、再算两至日经度的算法不变纬度在北半球冬至α+23.5°,夏至α-23.5°在任意一天加减修正值即可。
3、修正值算法:就是距两分或两至日的天数差乘以94/365.比如2013年2月17日,2013年3月22日春分差33天,即太阳直射点在南纬。
33×94/365=8.5°
所以今天正午时得到的纬度是(arctgα+8.5)°
在地球上任何地点,只要有只表,有根竹竿,一根卷尺,就可知道当地经纬度。但表必须与该国标准时校对。
1.已知地球上两点的经度、纬度:(X1,Y1), (X2,Y2),其中X1,X2为经度,Y1,Y2为纬度。
视计算程序需要转化为弧度(*3.1415926/180)。
地球半径为R=6371.0 km。
则两点距离d=R*arcos。
2.在地球上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实际距离是111公里;在赤道经度相差一度,实际距离是111公里,在其他的纬线上,经度每相差一度,实际距离是111*经度数*cos经度数,例如在北纬30度,经度相差5度,实际距离是:111*5*cos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