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上什么是综合化

地理上什么是综合化

发布时间:2023-08-23 23:54:25

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城乡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讲,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生命力就在于应用性,在于能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实践发挥作用。人文地理学的传统实践领域主要集中在国土整治、区域规划、生产力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城镇体系布局、旅游规划和投资环境规划等领域。实践的结果促进了理论的总结和完善,因而使涉及以上诸领域的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学等成为发展较快的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吴传钧院士认为今后要大力拓展包括政治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在内的第二类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实践领域,它们是至今没有真正复兴起来或尚待开发的一些新领域[3], 以实践推动其理论的发展,从而促进人文地理学的全面发展。
知识经济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的要求
2.2.1 信息化。早在本世纪60年代, 在西方国家就爆发了以微电子、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随着信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信息作为第四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部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信息更成为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知识和信息产业的高度发达是各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科建设也是一样,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地理学要紧随时代并获得发展就必须把建设信息化的人文地理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方面,以大量的信息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丰富学科需求以促其发展;另一方面,人文地理学要参与对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信息与空间组织的关系以及信息时代相关传统理论的修正方面的研究。例如,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支撑下,以知识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和高层次信息服务业的相对集中分布、装配调试工序和低层次服务业的相对分散而引起新的空间组织出现,形成了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和全球性产业空间;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导致区位因素中的劳动力、市场和集聚因素被赋予新的内涵,信息源、创新源的易达性、潜力和风险资本等新的区位因素不断涌现,从而使传统的区位理论在解释信息产业区位时出现了大量问题,必须对它作大量的修正工作[4~6]。
综合化。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的最显着特征即强调综合性研究的开展,它要求突破传统的学科分类界限,学科交叉更加明显。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科研项目往往要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需数、理、化、地、生等多门学科的参与。对具体学科而言,知识经济也要求学科建设的综合化。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7],向以地域性和综合性见长。 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更要强调学科的综合,系统总结以往经验,开拓视野,强化优势,才能使人文地理学具有更强的时代感,才能为国家建设服务、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人文地理学学科建设的综合化,一方面表现在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类成果,根据现在和潜在各类因素的优化、集成和协调,结合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去分析、研究和设计区域发展方案,推动国家和地区整体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学科内部研究领域与思路的多元化。信息、生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新材料、空间和软科学技术构成了新型高科技体系,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它们与人文地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相差较大。知识经济要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要紧随时代趋势,与高科技体系密切联系,走多元化路子。
2.2.3 决策化。知识决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导向, 作为一门知识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决策化无疑是摆在人文地理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世纪以来,人文地理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战略和方向等方面的实践工作,但客观上还需要人文地理学进入决策圈,否则学科得不到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实践方面也会受到限制。
2.2.4 持续化。传统的工业经济忽视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 把获取最大利润作为生产的指导思想,尽管本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了大量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实施仍未由自觉变为自发。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了较为全面的科学的认识,要求以智力资源为依托,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从而使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支撑下的可持续发展又有了新的内涵。由于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所以知识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将继续并深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⑵ 地理课程是如何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

地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科目,兼具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内容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在教学中运用区域地理材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讲述华北地区环境问题时,结合淮北地理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以及整改的措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家乡发展旅游业和特色果树种植有了清晰的认识,提高了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地理的学科特色,重视在新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地理素养的培养。因此,利用区域地图为载体,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对题目负载信息的提取、认定、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以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地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考生在高考中要顺利、有效、正确地解答区域类综合题,教师必须做好针对性的复习,重视对学生进行该类题目解题策略的培养。在学习中,只有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达到课标对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素养”,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教师一面要鼓励学生多读报,多关心国家的时事政治之外,也要将知识向生活中延伸。如在复习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渗透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铁路工程,如分析青藏铁路建成后对西藏经济的促进作用;南昆铁路的修建的经济意义和对我国边境贸易、联系珠三角等方面作用;在复习农业问题时结合世界粮食问题等。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对任何题目的思维状况和思维能力如何,最终都要用文字来反映,而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判断也只能借助单一的文字来完成。近年来,学习地理的综合题基本上都是以简述题的形式出现,而地理简述题能够很好地拓展了学生答题的空间,能够加大学生自己组织答案的自由度,可见学习地理试题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所以, “进行文字准确、条例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也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能力,而实际上学生普遍存在对文字表述能力不重视,往往出现答案思维方向正确,但无法用文字准确、完整、规范地表达出来,或表述缺乏层次性、逻辑性,要点不突出,不能科学准确地应用地理术语等情况。在复习中,教师要耐心、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注重基本原理的表述、文字的锤炼、答题的层次,以帮助学生突破文字表述的鸿沟,提高得分率。 新课程标准下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更体现了地理课程的区域性。地理教学强调“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掌握“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地理教学中利用区域地理中的材料和知识作为地理综合学习的载体,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升地理素养和人地和谐观念。 区域地理教学是用区域地理知识培养教育中学生的教学活动 。它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实践活动 ,让中学生直接感知家乡的地理环境,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也为学生提供将书本知识用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真正实现《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功能,并在实践与探究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所以区域地理教学应该能在“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区域地理进入课堂会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发起的原动力,是思维培养和理论提高的最好“诱饵”。并且,培养兴趣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也是中学地理对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另外,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爱追问,如果在这个时候适当加入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生动、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之时,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例如,在讲述不同地形类型的不同利用——山地的利用时,可以结合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情况,因为我们区山区面积广大,占全区的95%以上,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山地的利用特点(优点和缺点),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小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于课本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掌握,而且将身边的事物和理论相连接,同时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特别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效果。初中的孩子在理性认识上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时存在困难,而教材所选择的事例往往离学生比较疏远。这就需要教师重新搜集资料,而在我们周围就有许多学生非常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地理材料,把它们作为事例讲解,学生就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到垂直地带性分布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海拔高度对自然环境及其成分的影响,我就以我们相山为例,给出大家熟悉的图片景观,从现象讲到本质,这样就有使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此内容,并且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具备了理论依据。 区域地理的教学和材料运用,都是从身边的事物入手,然后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地理规律,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思维最重要的能源,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才能获得更多具体的感性材料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原理。在讲解“华北地区的气候”时,给学生讲解了该区域的气候特征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种植了哪些农作物,种、收的时间为何时,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年四季中河流的水文特征怎样,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最后通过学生汇总,知识点基本全面,因为是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所以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另外,通过区域地理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这些学生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还面。这就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因后果,并明了家乡的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继而热爱自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地理材料综合地进行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变得丰满而具有趣味性。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的认识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热爱,继而唤起学生对祖国和世界环境的热爱,从内心深处产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⑶ 求世界地理常识,课外知识

世界地理常识

1、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2、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最低的大洲欧洲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
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5、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6、世界季风最显着的地区东亚 最大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
7、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
8、世界(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东南亚
9、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10、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11、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人口最多的国家(1中国 2印度 3美国)
12、世界石油储量(出产、输出)最多地区中东地区
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多的大洲非洲(28‰),最少的大洲欧洲(3‰)。
14、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大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大部;北美洲东部。
15、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四大地区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
16、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
17、世界最高大而绵长的两条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8、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日本,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泰国。
19、世界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
20、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南极洲
21、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的数目最多的大洲非洲
22、(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
23、日本之最:
A 最大的岛本州岛 B 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C 最大的贸易对象美国
24、东亚之最:
A 最大的半岛朝鲜半岛 B 最大的群岛日本群岛 C 唯一内陆国蒙古
25、东南亚之最:
A 最大的平原湄公河平原 B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C 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D 唯一内陆国老挝
26、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
27、世界环境日:每年6月5日,呼吁世界各国保护并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世界林业节:每年3月21日 世界水日:每年3月22日
世界地球日:每年4月22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每年6月17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每年9月16日 世界动物日:每年10月4日
28、重要地理数据:
A、赤道半径6378km
B、赤道周长40000km 1度纬线或经线长=111km
C、地球极半径6357km
D、地球平均半径6371km
E、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
F、地球上陆地面积占29%
G、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中,海洋水占96%
H、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的总储量的7/10万
I、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9、重要地理公式:
G、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K、人口密度(人/km2)= 该地区人口数量(人)/ 该地区土地面积(km2)
L、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即(-0.6℃/100m)
30、易混淆的概念:
M、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N、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地点连接起来,就是等温线
O、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时间气压值相同的点用曲线连起来,就是等压线
P、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
Q、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地点用线连接起来,就是等降水量线
31、重要地理界线(世界)1:
R、热带和(北)温带(北)回归线, 热带和(南)温带(南)回归线
S、(北)寒带和(北)温带(北)极圈,(南)寒带和(南)温带(南)极圈
T、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U、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V、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Z、南极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得雷克海峡
http://www.google.cn/search?sr=1&wd=9&hl=zh-CN&newwindow=1&q=topmai+%E5%94%90%E9%9D%99&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btnI=%E6%89%8B%E6%B0%94%E4%B8%8D%E9%94%99

⑷ 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4)地理上什么是综合化扩展阅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⑸ 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本人在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突出以下观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任何压抑和干扰都会使思维受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体会心灵自由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师生关
系就意外着教师愿意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多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熟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好的贯彻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生关
系,就意外着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参与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

二、创设积极地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1.运用漫画、精美照片,形象生动。地理学科的有些内容单纯用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运用地理漫画形象生动,增添可读性和亲切感。一些枯燥的地理问
题,通过地理漫画的形式来表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与兴趣,使其在讨论中获取地理知识。通过他俩的对话所营造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激发学生参
与讨论的欲望。在讨论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初中教材中有两个卡通人物:玲玲与贝贝,他俩经常讨论一
些有趣的地理问题,比如观测北极星、东西半球的判定等。通过他俩的夸张表现来展现其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越是这样的内容,越有助于学生
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本中精选了许多精美照片,更加突出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事象,充分合理地使用照片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手
段。比如“荷兰的风车”、“热带荒漠景观”、“莱茵河”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按照人本主义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而这种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体现就是学以致用。因此,
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并非保持和再现知识,而是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即实现地理学习成果的迁移,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他
们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进行分析阐述,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气温的测量时,教材提出“有时候,我们的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中的最高气温或最低气温会有明显的差别。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在学习主要降
水类型时,让学生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说一说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饮后,会在容器表面形成大量的水珠的原因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信手拈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
能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意识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不仅学有所用,让学习变的快乐而有价值,同时也激发了思维的兴
趣,锻炼了思维能力。

3.巧设悬念,追根求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置悬念,给学生一个期待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活跃的教学气氛。例如,
在导入新课时,有意将本节的重点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前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带着困惑去学习。像在讲“热力环流”时,让学生观察“鸡蛋汤”的“热气”,
可以看到“受热上升”有迹可寻。随着热气不断升腾,引导学生联想到其他“受热上升”的实例。将小吃碟放在“热气”的上方,一会儿便在小吃碟上凝结出了小水
珠,引导学生讨论:空气在上升运动中,如何形成降水?这一系列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可以避免因疲劳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保障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来设计教学过程:

“提供一个背景 提出一个问题 收集一些材料 组织一些活动 得到一点启示”。

例如,在了解某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时,可采用读图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亚洲和欧洲”一节中,教材安排了“亚欧大陆轮廓”、“亚洲
和欧洲地形分布”、“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等一系列地图,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
在此基础上,认识区域人口、国家的分布等。

总之,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存在于学科教学,它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特别是地理教学,更要重视学生“地”的概念形成和“理”的逻辑思维,以及与地理位置密切联系的知识要的推理,这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之所在。只要我们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将会大放异彩。

阅读全文

与地理上什么是综合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29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4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6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