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世界地理提纲怎么列

世界地理提纲怎么列

发布时间:2022-03-30 04:38:02

㈠ 非洲的地理知识提纲

七、撒哈拉以南非洲
读图识记:
1.开普敦(气候);2.赤道穿过,好望角;3.高原、盆地、岛屿、海峡、湖波、东非大裂谷、刚果河
区域特征:
1.黑人的故乡
2.水能、矿产和动植物资源丰富
3.干旱和荒漠化严重,人口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问题
4.殖民主义影响的恶果,经济改革(多样化、合作)
5.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铀矿等
综合思考:
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为什么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八、欧洲西部
读图识记:
1.主要国家;2.群岛、岛屿、海峡、海域;3.北极圈;4.平原、山脉、河流、运河
5.北海石油和航运
区域特征:
1.海岸线曲折,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平原为主,冰川地形分布较广
2.人口稠密,人口老龄化
3.欧洲联盟(国家、总部、中央银行所在地、东扩)
4.南欧——葡萄、柑橘、无花果、油橄榄;荷兰——牛奶、花卉;挪威——石油、渔业;丹麦——乳畜;瑞典——铁、特种钢、木材加工;芬兰——木材加工;瑞士——钟表
综合思考: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九、欧洲东部和北亚
读图识记:
1.七国;2.亚欧分界线
区域特征:
地域广阔,北亚地广人稀,政治地图变迁
十、北美
读图识记:
1.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丹麦);2.北极圈、大洋、海湾;3.五大湖、密西西比河、尼亚加拉瀑布;4.城市群(带)
区域特征:
1.南北延伸的三大地形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英语为主要语言,居民构成复杂(欧洲、非洲移民后裔,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华人和华侨)
综合思考:
北美地形对气候产生了什么影响?
十一、拉丁美洲
读图识记:
1.范围(南美洲、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2.赤道,南、北回归线;3.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4.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水电站
区域特征:
1.地理位置重要
2.居民构成复杂(移民、土着、相互通婚);西班牙、葡萄牙文化影响大(习俗、文化、语言、宗教等)
3.复杂的地形(最大高原、平原),暖湿的气候,亚马孙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4.民族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快(墨西哥城)
5.资源、物产丰富:
墨西哥——石油、银;委内瑞拉——石油;智利——铜、硝石;巴西——铁;牙买加——铝土;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小麦、畜牧业;巴西和巴拉圭——伊泰普水电站;秘鲁渔场
玉米、咖啡、甘蔗、香蕉等重要产地
综合思考:
1.亚马孙流域与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2.巴拿马运河的最大受益国,其开通对世界贸易的重大作用?
十二、大洋洲
读图识记:
1.三大群岛、主要大陆、岛屿;2.赤道、南北回归线、日界线
区域特征:
1.地理位置重要(海上航线,空中航线,海底电缆)
2.岛国众多,热带、亚热带风光
3.瑙鲁面临磷矿资源枯竭,因气候变暖图瓦卢举国移民

三、埃及
读图识记:
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2.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
3.北回归线;4.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自然地理:
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尼罗河定期泛滥淤积了肥沃土壤(青—埃塞俄比亚高原、白—东非高原)
经济:北非经济发达的国家
1.灌溉农业,绿色走廊——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世界重要长绒棉产区
2.经济支柱:旅游业(古埃及文化遗产、沙漠景观、尼罗河),苏伊士运河通行费,石油、纺织、食品和电力。
综合思考:
1.水坝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尼罗河对埃及经济的影响
四、德国
读图识记
1.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
2.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茵运河
3.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
4.柏林、汉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最大工业区)
5.欧洲西部陆路交通十字路口
经济特征:
1.工业大国(仅次于美、日):四大经济支柱:机械、汽车、电子电气、化学,新兴工业:石油加工、航空航天,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新兴工业向南部发展,注重环境保护
2.农业的分布
3.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仅煤炭和钾盐比较丰富,大量进口原料、出口高技术工业产品
综合思考:
1.比较德国与日本的经济特征?
2.鲁尔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五、俄罗斯
读图识记:
1.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
2.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
3.北极圈
4.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
5.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西伯利亚铁路
领土与居民: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多民族国家,3/4人口与经济集中在欧洲部分
自然环境:
1.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有寒带气候
2.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
3.矿产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矿产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乌拉尔山以东
4.西伯利亚的河流结冰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

经济:
1.工业基础好,重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突出,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2.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中南部,作物同我国东北,产量不稳定
3.工业、人口向乌拉尔山以东扩散、迁移
六、美国
读图识记:
1.两大洋、墨西哥湾、两个海外州
2.三大地形区(剖面图):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墨西哥湾
3.大西洋沿岸(波、纽、费、华),五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大西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休、新)
4.主要农业带
经济:
1.现代化、地区专业化的农业:小麦、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
2.高度发达的工业,海外投资多,跨国公司遍布各大洲
3.进口原料、能源、轻工业品,出口高技术产品
4.三大工业区
工业区 发展特点 工业中心
东北部工业区(五大湖南岸和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世界着名工业区,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海港、综合性工业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铁路枢纽
底特律:最大汽车工业中心
南部工业区(墨西哥湾沿岸等地) 二战后工业迅速发展,条件优越的“阳光地带”石油、化学、宇航 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西部工业区(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地) 二战后兴起,资源丰富的“阳光地带”,航空、石油、电子 洛杉矶:最大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石油、电影
圣弗朗西斯科:港口、电子石油、农产品加工、华人集中,硅谷、
综合思考:
1.美国战后人口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移动的主要原因?
2.东北部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3.农业地区专业化的优点。
七、巴西
读图识记:
两大洋,南北两大地形,亚马孙河、伊泰普水电站,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经度西经30—75,赤道、南回归线
国土和居民:
1.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大部分位于热带,南北差异,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
3.为开发内陆地区迁都巴西利亚
经济:
1.经济发展较快,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优质铁矿、咖啡、甘蔗、可可、大豆等大量生产和出口
3.钢铁、汽车、飞机、造船工业
4.两大工业中心
综合思考:
1.亚马孙流域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2.热带雨林的破坏问题:环境价值;破坏原因——经济开发(跨国公司采伐,农牧民开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本区域,对全球)
八、澳大利亚
读图识记:
1.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
2.经度(1100E—1550E)、纬度(100S—400S)、回归线
3.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
4.四个主要城市
自然环境:
1.半环状分布{东部降水多的原因,中西部气候干旱的原因,盆地的自流井}
2.古老、珍奇动植物多
经济:
1.骑在养背上的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条件优越,养羊业:头数、羊毛、羊肉产量世界第一,养牛业、小麦生产,现代混合农业
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煤、铁、铝土、铀等矿产品大量生产和出口(西欧、日本、中国)
3.制造业:冶金、机械、纺织、食品、绵羊油
4.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㈡ 求高一地理的总结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
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
(2)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 和 木 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光照 条件、大小行星 运动有序、安全;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日地 距离适中, 质量、体积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
即具备 温度 、 大气 、 水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 ,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成都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黑子 和 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光球 和 色球 ,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整体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干扰电离层 、 扰动地球磁场 、 极地出现极光 、 产生自然灾害 。

3、(1)比较自转公转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自转 自西 向 东
北 逆 南 顺 一个 恒星 日
一个 太阳 日 除 南北极点 外,
都是 15°/时 规律: 自赤道向南、北两级递减,赤道最大
公转 自 西 向 东
北 逆 南 顺 一个 恒星 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大约 1° /d。 大约 30 km/s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 快 ,
远日点( 7 月初)较 慢
(2) 晨昏线(圈)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90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昏线 。
(3)时间计算:东 加 西 减 。(加减)
地方时:因 经度 而不同的时刻。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
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 时 20 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16时 ,纽约为 3时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左 偏,北半球 右 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赤道面 如 3 (选填1、2、3)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黄道面 。如 2
黄赤交角为 23°26′ 。如 b (选填a、b)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66°34′ ,如 a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3 月 21日 赤道 向 北 B
夏至 6 月 22日 北回归线 向 南 A
秋分 9 月 23日 赤道 向 南 D
冬至 12 月 22日 南回归线 向 北 C

(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由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 递减 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 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 不填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 南半球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不填
昼夜长短 北半球昼 长 夜 短
南半球昼 短 夜 长 北半球昼 短 夜 长
南半球昼 长 夜 短 全球 昼夜平分
出现极昼范围
北极圈以内
南极圈以内 不填

(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昼夜长短 和 正午太阳高度 季节变化,
气候划分: 345 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 纵波 、 横波 , 纵 波速度较快, 横 波只能通过固态。
(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33千米、2900千米。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 地壳 , 地幔 , 地核 。
(4)岩石圈包括 地壳 、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所在圈层 地幔 。
第二单元复习
1(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有关,
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大气的保温 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纬度分布不均,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最简单的形式: 热力环流 ,最常见的形式:气旋与反气旋 。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 冷热不均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并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的差异
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 上升 (运动), 高空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受冷的地方 下沉 (运动), 近地面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高 压流向 低 压。
(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高空大气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 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和 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风向北半球 右 偏、南半球 左 偏。
2、(1)大气环流:
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 地表均匀, 地球不自转 , 太阳直射赤道 。
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 地表均匀、 地转偏向力 和 太阳直射赤道 。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风向:南东南风、北东北风)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风向:南西北风、北西南风)
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风向:南东南风、北东北风)
全球共有 7 个气压带, 6 个风带,其中有 3 个低气压带。
由于 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 热低压 ,切割 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快 ,大陆上形成 冷高压 ,切割 副极地低气压带
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 印度低压 ;太平洋上形成 夏威夷高压 ;
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4)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 西北季 风,夏季 东南季 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 东北季 风,夏季 西南季 风。
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主要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5)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最冷月气温为t),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可略写,如热带雨林气候简写为热雨)
t>150C――热带
(年雨为 热雨 ,季雨为 热季 (雨季>500mm)或 热草 (雨季<500mm),少雨为 热沙 )
00C< t<150C――亚热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年雨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干为 地中海气候 )
t<00C――剩下的温带气候
(夏雨为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为 大陆性气候 )
每个月都低于150C――寒带气候
(6)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太阳辐射 、 下垫面 、 大气环流 、 人类活动 。
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热带雨
林气候 受赤道低压控制 南北纬 10° 之间 全年 高温多雨
地中海
气候 受副高和
西风 交替控制 南北纬 30°~40大陆 西 岸 夏季 炎热干燥
冬季 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
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南北纬40°~60°大陆西 岸 夏 凉 冬 暖
全年降水 丰沛
热带季
风气候 ①西南季风和赤道低压
② 东北季风 北纬 0°~25°N大陆东 岸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
季风气候 南北纬 25°~35°大陆东岸 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温和少雨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 35°~50°大陆 东 岸 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寒冷干燥
3、(1)锋面
锋面 概念 表示方法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冷 气团主动向
暖 气团进攻 阴天、雨雪 、刮风、降温天气。 气压 升高 、气温 下降 、天气转晴。
暖锋 暖 气团主动向
冷 气团进攻 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 前 (前、后) 气压 下降 、气温 上升 、天气转晴。
(2)气压系统
中心气压 垂直方向 水平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
气旋 低 上升 北 逆 南 顺 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 高 下沉 北 顺 南 逆 多晴朗、干燥天气
4、(1)气候变化的阶段:地质时期:距今跨度大、周期长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 波动上升,
近代气候变化显着特点是气温 上升 ,
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 1~6 0C
(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①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② 森林被大量砍伐 ,
危害:(1)引起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措施: 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森林植被破坏,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 植树造林 , 固碳技术 ,
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建设和防止海岸侵蚀工程。
第三单元复习
1(1)、地球水体的种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96.53 %。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 2/3 。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大气降水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冰川融水 ,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雨水 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 河流水 补给 地下水 。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蒸发 (3个)
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回到海洋(6个)
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蒸发——降水 (2个)
台风登陆属 水汽输送 环节,江河入海属 地表径流 环节,它们都属于 海陆间 循环。
塔里木河只参与 内陆 循环。
2(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最高温在10°N附近,由此向两极逐渐下降。
判定该图所处的 南 半球。
若为夏季,此图为 海洋 (陆地或海洋)
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 (寒、暖)流的影响。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潮汐 、 波浪 。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风海流 、 密度流 、 补偿流 。
a、b、c、d形成是由于 盛行风 ,
a、d由于 西 风吹拂,b、c由于 信 风吹拂。
e、f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 补偿流 ,性质上属于 寒流 。
在太平洋里e、f分别是 加利福尼亚寒 流和 秘鲁寒 流。
在大西洋里e、f分别是 加那利寒 流和 本格拉寒 流。
(3)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顺洋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寒暖流相遇 处往往多雾。
(4)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 北大西洋暖流 和 东格陵兰寒流 交汇处
北海道渔场位于 日本暖流 和 千岛寒流 交汇处
纽芬兰渔场位于 墨西哥湾暖流 和 拉布拉多寒流 交汇处
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秘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形成 。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秘鲁渔场 鱼类死亡 ,(2)秘鲁沿岸降水量 增加 ,(3)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干旱 。(4)其也会导致我国气候 异常(出现暖冬) 。
3(1)广义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具有明显地区差异,
六大洲而言排列由多到少顺序是亚洲、南美洲、非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各国而言最多的是巴西,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第六。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均衡:地区上南丰北缺,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有效利用咸水和海水,发明滴灌技术。
(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人类活动。
(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开源 、节流。
第四单元复习
1(1)
作用形式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使地表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使地表状况趋于和缓
(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
流水的侵蚀地貌:峡谷、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黄土梁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三角洲,山口冲积扇。
风力的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雅丹。
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沙垄的形成。
(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

2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1) 褶皱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挤压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 背斜、岩层下凹的称为 向斜。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内力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外力作用。 背斜成谷:岩层顶部受张力易侵蚀
向斜成山:岩层槽部抗侵蚀
(2)现实指导意义: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下方建隧道,原因天然拱形结构。
背斜顶部建采石厂,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
(3)世界着名的两大褶皱山系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4)板块构造
(1)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运动(运动或静止)当中,
(2) 板块相向运动,就会张裂(碰撞或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
板块相对运动,就会碰撞(碰撞或张裂)形成褶皱山系。
(3)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
(5)断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原因:地壳运动,挤压、张裂作用。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岩石破碎,容易受风化和侵蚀。
(6)着名的玄武岩高原德干高原,长白山主峰属于火山。
火山的组成部分火山口、火山锥。
火山口中央低凹,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
(7)山岳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其线路的选址往往选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这里往往人口较为集中,说明选址还受人口和聚落影响。
3(1)河流侵蚀的种类: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2)河谷由沟谷发育而来,沟谷由于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
常形成溯源侵蚀和 下 蚀河流发育初期横剖面呈 V 形,获得稳定地下水补给,
之后 侧 蚀作用加强,河流 凹 (凹、凸岸)受侵蚀,出现连续河湾,进入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 U 形。
(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 冲积平原 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山前形成 洪积 平原,
河流中下游 凸 (凹、凸)岸形成 河漫滩 平原
河流入海口常形成 三角洲 平原。
第五单元复习
1、(1)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陆地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 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整体。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
(5)植树种草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2、(1)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更替方向 备注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经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低、高纬度较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纬 (经、纬)度方向的更替 中 纬度较明显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海拔高度 垂直 方向 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
(2)垂直分异规律与 由赤道到两极 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 低 ,海拔越 高 ,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

㈢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一、东亚
区域特征:
1.人口稠密
2.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发达,西部内陆地区畜牧业比重大
3.世界稻谷、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4.蒙古——地广人稀,畜牧业为主,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二、东南亚
区域特征:
1.地处海上交通要道(两洲、两洋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
2.人口稠密;三种宗教(泰、缅—佛教,马、印—伊斯兰教,菲—天主教);华侨和华人集中
3.两种热带气候,地形复杂
4.物产丰富:锡、石油、稻谷、橡胶、油棕、椰子、金鸡纳霜、蕉麻、木材(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油棕产地)
5.爪哇岛——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印尼政治、经济中心
6.经济发展不平衡;热带森林面积减少
三、南亚
区域特征:
1.人口稠密;宗教影响大(印、尼、斯—印度教、佛教;巴、孟—伊斯兰教),文明发祥地
2.三大地形,土地肥沃;热带季风气候及旱涝灾害
四、中亚
区域特征:
1.身居内陆,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2.重要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第二亚欧陆桥)
3.灌溉农业(棉花),养羊业、采矿业 4.湖泊缩小,水资源短缺
五、西亚
区域特征:
1.亚、欧、非交通要道(五海三洲之地、海峡、运河)
2.多种民族(阿拉伯、波斯、格鲁吉亚;非阿拉伯国家: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多种宗教发祥地(伊斯兰教——阿拉伯,尤太教——以色列,基督教——黎巴嫩、亚美尼亚)
3.气候干旱,高原为主,水资源短缺
4.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5.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小麦、棉花、椰枣、羊毛、地毯);石油宝库(储量——65%,产量——31%,输出——45%),输出路线
六、北非
区域特征:
1.交通位置重要
2.与西亚同属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
3.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旱
4.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
5.非洲工矿业最发达地区
6.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磷矿、小麦、棉花、亚热带水果)
七、撒哈拉以南非洲
区域特征:
1.黑人的故乡
2.水能、矿产和动植物资源丰富
3.干旱和荒漠化严重,人口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问题
4.殖民主义影响的恶果,经济改革(多样化、合作)
5.铜矿——刚果民主、赞比亚;金——南非、加纳;金刚石——刚果民主、南非;铀矿等
八、欧洲西部
区域特征:
1.海岸线曲折,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平原为主,冰川地形分布较广
2.人口稠密,人口老龄化
3.欧洲联盟(国家、总部、中央银行所在地、东扩)
4.南欧——葡萄、柑橘、无花果、油橄榄;荷兰——牛奶、花卉;挪威——石油、渔业;丹麦——乳畜;瑞典——铁、特种钢、木材加工;芬兰——木材加工;瑞士——钟表
九、欧洲东部和北亚
区域特征:
地域广阔,北亚地广人稀,政治地图变迁
十、北美
区域特征:
1.南北延伸的三大地形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英语为主要语言,居民构成复杂(欧洲、非洲移民后裔,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华人和华侨)
十一、拉丁美洲
读图识记:
区域特征:
1.地理位置重要
2.居民构成复杂(移民、土着、相互通婚);西班牙、葡萄牙文化影响大(习俗、文化、语言、宗教等)
3.复杂的地形(最大高原、平原),暖湿的气候,亚马孙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4.民族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快(墨西哥城)
5.资源、物产丰富:
墨西哥——石油、银;委内瑞拉——石油;智利——铜、硝石;巴西——铁;牙买加——铝土;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小麦、畜牧业;巴西和巴拉圭——伊泰普水电站;秘鲁渔场
玉米、咖啡、甘蔗、香蕉等重要产地
十二、大洋洲
区域特征:
1.地理位置重要(海上航线,空中航线,海底电缆)
2.岛国众多,热带、亚热带风光
3.瑙鲁面临磷矿资源枯竭,因气候变暖图瓦卢举国移民
十三、南极洲
区域特征:
1.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冰雪覆盖的高原大陆(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3.寒带气候
4.资源宝库(淡水、煤铁、海洋生物),科学考察,未来航空要道
5.《南极条约》宗旨: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国家部分)
一、日本
自然特征:
1.东亚岛国(位置),多优良港湾
2.多山地、多火山、多地震、平原少
3.海洋性季风气候(有梅雨),南北差异明显
4.森林、水利、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经济:
1.农业、渔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业现代化特点),农业占比重小,农产品依赖进口,主要种植水稻
2.制造业发达,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原料和市场对外依赖性强(石油、铁矿、煤炭来源地),新兴电子工业多分布在九州岛(硅岛)和本州东北部
居民:人口稠密,单一民族,黄种人,国家重视教育
二、印度
经济:
1.农业大国:自然条件优越(耕地多,热量充足,土壤肥沃,旱涝灾害),从事农业人口众多,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出口量少
黄麻——恒河三角洲,产量世界第一;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沿岸丘陵地区,出口世界首位
2.工业发展较快,形成完整体系:矿产丰富(煤、铁等);传统部门——棉、毛纺织、重工业;新兴工业——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
居民:
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居民、宗教、语言复杂(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印巴冲突(宗教、科什米尔问题)
三、埃及
自然地理:
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尼罗河定期泛滥淤积了肥沃土壤(青—埃塞俄比亚高原、白—东非高原)
经济:北非经济发达的国家
1.灌溉农业,绿色走廊——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世界重要长绒棉产区
2.经济支柱:旅游业(古埃及文化遗产、沙漠景观、尼罗河),苏伊士运河通行费,石油、纺织、食品和电力。
综合思考:1.水坝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尼罗河对埃及经济的影响
四、德国
经济特征:
1.工业大国(仅次于美、日):四大经济支柱:机械、汽车、电子电气、化学,新兴工业:石油加工、航空航天,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新兴工业向南部发展,注重环境保护
2.农业的分布
3.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仅煤炭和钾盐比较丰富,大量进口原料、出口高技术工业产品
五、俄罗斯
自然环境:
1.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有寒带气候
2.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
3.矿产丰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矿产资源大部分分布在乌拉尔山以东
4.西伯利亚的河流结冰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
经济:
1.工业基础好,重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突出,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2.农业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中南部,作物同我国东北,产量不稳定
3.工业、人口向乌拉尔山以东扩散、迁移
六、美国
经济:
1.现代化、地区专业化的农业:小麦、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
2.高度发达的工业,海外投资多,跨国公司遍布各大洲
3.进口原料、能源、轻工业品,出口高技术产品
4.三大工业区
工业区 发展特点 工业中心
东北部工业区(五大湖南岸和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世界着名工业区,美国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海港、综合性工业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钢铁工业基地、农产品加工、铁路枢纽
底特律:最大汽车工业中心
南部工业区(墨西哥湾沿岸等地) 二战后工业迅速发展,条件优越的“阳光地带”石油、化学、宇航 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学工业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
西部工业区(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地) 二战后兴起,资源丰富的“阳光地带”,航空、石油、电子 洛杉矶:最大飞机制造中心,航天、电子、石油、电影
圣弗朗西斯科:港口、电子石油、农产品加工、华人集中,硅谷、
七、巴西
国土和居民:
1.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大部分位于热带,南北差异,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带
3.为开发内陆地区迁都巴西利亚
经济:
1.经济发展较快,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优质铁矿、咖啡、甘蔗、可可、大豆等大量生产和出口
3.钢铁、汽车、飞机、造船工业
4.两大工业中心
八、澳大利亚
自然环境:
1.半环状分布{东部降水多的原因,中西部气候干旱的原因,盆地的自流井}
2.古老、珍奇动植物多
经济:1.骑在养背上的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条件优越,养羊业:头数、羊毛、羊肉产量世界第一,养牛业、小麦生产,现代混合农业
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煤、铁、铝土、铀等矿产品大量生产和出口(西欧、日本、中国)
3.制造业:冶金、机械、纺织、食品、绵羊油
4.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㈣ 八上的地理提纲简洁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金砖四国”之一)
一、辽阔的疆域
1、位置优越
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⑷位置优点

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

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

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2、国土辽阔
⑴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⑵领土四至: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在线(53°N)。
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⑶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
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⑸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⑹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⑺半岛、岛屿: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
3、34个省级行政(P7中的图1.7)
⑴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⑵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⑷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北京

天津市



天津

河北省



石家庄

山西省



太原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辽宁省



沈阳

吉林省



长春

黑龙江省



哈尔滨

上海市



上海

江苏省



南京

浙江省



①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②地处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③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云南省。

④大陆海岸线最长的是广东省。

沿海岛屿最多的是浙江省。

⑤全部处于热带的是海南省。

⑥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邻省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

⑦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⑧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

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⑨同时濒临黄、渤海的是辽宁省、山东省。

⑩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杭州

湖南省



长沙

广东省



广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海南省



海口

重庆市



重庆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西藏自治区



拉萨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安徽省



合肥

福建省



福州

江西省



南昌

山东省



济南

河南省



郑州

湖北省



武汉

青海省



西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

台湾省



台北

二、众多的人口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⑴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的13亿人口日。
⑵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⑶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人口东多西少
⑴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⑵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
⑶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区。23个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56个民族
⑴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
⑵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⑶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民族的分布
⑴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⑵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

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着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
北列:阿尔泰山 中列:祁连山 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
北列:贺兰山 中列:六盘山 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山区面积广大
⑴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当2/3。
⑵山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二、气候多样季风显着
1、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
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
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
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

地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

㈤ 地理大纲

文科综合--地理
高考2005地理大纲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太用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时间变化;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寒潮、台风、暴雨、大气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1)陆地的组成要素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田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世界粮食同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网络;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环境同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㈥ 求高中区域地理提纲

要学好世界地理从下面几个提纲去慢慢摸索
1世界政区
2世界人种主要分布、
3四大洋
4世界地形
5七大洲
6世界半球的划分
7世界之最
8太平洋
9印度洋
10大西洋
11北冰洋

高中地理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

㈧ 地理提纲

二、中国地形
1、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的情况:
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 原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2、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地形区名称 分 布 特 点
青藏高原 我国西南部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②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
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头、多湖泊
内蒙古高原 我国北部
祁连山麓——大兴安岭 ①我国第二大高原
②地面坦荡
黄土高原 祁连山东端——太行山
长城——秦岭之间 ①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②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石灰岩广布
③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新疆境内天山南北 ①周围高山环绕
②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 ①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
②东部多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四川省东部 ①周围山岭、高原环绕
②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名 称 分 布 特 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 ①我国最大
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
③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
华平原(黄淮海平原) 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黄海之间 ①我国第二大平原
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到海滨 ①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型
②地势低平,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主要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

㈨ 地理题纲

一. 填空题
1.亚洲主要位于 东 半球、 北 半球
2.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 七大洲中最大. 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大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3.亚洲按地理方位,可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隔。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5.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四周。
6.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米,最低海死海-400米。中部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7.亚洲气候特点: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分布面积最大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8.世界之最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亚洲最大的平原是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点。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
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
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贝加尔湖。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9.亚洲人口最多,自然增长率第二。
10.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的小岛和海域组成。
1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日本的象征富士山是活火山。
1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其原因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短缺,沿海多优良海港,工业分布在东部沿海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商品。发展对外贸易。
13.日本的主要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14.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
15.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16.东南亚主要旅游景点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
印尼婆罗浮屠
柬埔寨吴哥窟
越南下龙湾
泰国曼谷水市
17.东南亚居民绝大部分是黄种人。是华人和华侨的集中地区。
18.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夏季风不稳定,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19.俄罗斯跨亚欧两洲,界山是乌拉尔山。
20 俄罗斯以叶尼塞河为界,以西为平原,以东为高原、山地
21.俄罗斯工业主要分布特点是接近内陆原料产地,原因是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与日本比)
22.四大工业区,其中最发达的工业区是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23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出口量最多的地区
24.圣城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圣城。中东主要是白色人种。
25. 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原因是:
A 位置: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
B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形:以平原为主
因此特别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6 欧洲西部工业特点: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重高
27 欧盟有25个成员国,大多是经济发达国家,统一货币是欧元.
28. 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如地中海沿岸的阳光沙滩,挪威的峡湾,伦敦的塔桥,法国的艾菲尔铁塔,雅典的巴特农神庙
29.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百分之90为黑色人种.
30 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特点:单一商品经济(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31. 撒哈拉以南非洲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32.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代表动物:袋鼠、树袋熊、鸭嘴兽。
33.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34.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5. 地形:东部为大分水岭,中部为大草原(中部有大自流水盆地),西部为低矮的高原。
36. 美国地形:西部高山区(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系,落基山脉)
东部低山区(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平原区(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 大平原)
37.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湾,为世界第四长河
38农业带如:五大湖沿岸的乳畜带。
41.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如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会填图
(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3)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5)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基础考点〗

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 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 618年,李渊和儿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5. 唐朝开国:李渊(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发展:武则天;全盛:李隆基(玄宗)。

6.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7. 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着名的谏臣。

8. 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在他统治时期,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9. 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10. 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 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以唐太宗为榜样,效仿“贞观之治”,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不仅“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经济文化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12. 从三国到南北朝,中国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隋文帝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13. 唐朝时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方式是科举制度。分为制举(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和常科两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科举制度在中国沿袭了1300多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4.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5.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16. 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823年,唐藩在拉萨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会盟碑。

17. 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回纥曾在灭亡东突厥和平定安史之乱时出兵助战;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18. 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访问、学习。其中着名的有空海(平假名)、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片假名)。

19.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0. 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留下了唐招提寺和干漆坐像,被定为日本的国宝。

〖提高考点〗

21. 开皇之治出现的原因
(1)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价值人才;
(2)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3)他还提倡节俭。

22. 唐太宗实现贞观之治的措施:
(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5)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

23. 唐玄宗实施的实现与世开元盛世的措施:
(1)任用贤能:起用一批有德有才的人,淘汰腐败无能的官员;
(2)发展生产:鼓励扩大耕地面积,号召兴修水利;
(3)整理财政: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让逃亡者重新登记户口,纳税服役,但可免交几年赋税;
(4)刑罚法律:按照唐太宗“宽仁”的原则,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
(5)倡导节俭:遣散一批宫女,销毁宫中的大批锦绣珠玉,抵制奢侈。

24. 唐朝采取那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联姻、直接管理

〖终极考点〗

25.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1)建立背景: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政权特点:都采取新的措施来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3)存在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
(4)灭亡原因:都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5)大型工程:都修筑了大型工程,长城和大运河;
(6)历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灭亡教训为后来的统治者借鉴,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

26. 比较唐太宗与唐玄宗:

统治者
经济
政治及其他
结果

唐太宗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有力推行以实物代替徭役的制度。
重视纳谏;选贤用能;减法轻刑;重视教育;改善民族关系
贞观之治

唐玄宗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等办法。
积极纳谏;选贤用能;减法轻刑;倡导节俭
开元盛世

27. 评价唐太宗:
25题+11题

28. 科举考试与当今学校考试的对比:

项目
隋唐科举考试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置合理

考试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比较脱离现实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试目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
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培养人才

29. 唐朝的开放政策:
原因: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具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安定的社会环境、繁荣的经济、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对周边国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表现: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3、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
5、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6、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第五章 绿色植物是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㈩ 写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重要性论文提纲怎么写

地理位置重要无非是讲在经济和军事战略或者说地缘政治上重要
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国家
先说他的地缘政治,他的邻国有哪些,这些邻国的大致情况(政治,经济,军事等等),突出这个国家重要
二说他这个国家地理位置的经济价值,他的地理位置是不是有丰厚的资源,是不是世界的航运中心
三说他的军事战略,是不是有重大的军事价值,是不是地理位置对周边地区的安全防务有着致命影响
我认为提纲写这几点就足够了

阅读全文

与世界地理提纲怎么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