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地理现象
1、赤潮
只有夏末时能在热带地区,潮湿腐烂的树皮上发现这些发光的蘑菇,只有在最潮湿的季节才能广泛的看到他们。不过他们发出的光远远不像我们所适应的人造光,这种黑暗中发光的蘑菇的最新演变,是在巴西圣保罗附近的,州立旅游公园珍藏之后的那几年才发现的。
❷ 地理特殊现象高考考点
一、与位置有关的特殊现象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至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尼等地。其实,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地峡东北部。
2、赤道地区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是因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形成的。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了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3、沿海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 一般而言,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但由于受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也有降水较少的气候类型分布。如南美安第斯山西侧的阿塔卡马沙漠、澳大利亚西侧的维多利亚大沙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侧纳米布沙漠。其实,北半球低纬度大陆西侧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也离不开这个因素。
4、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东侧,东西距海洋都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处位于安第斯山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而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5、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常年受到西风的影响,常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南美南端火地岛、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的南北两岛。
二、与面积有关的特殊现象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有着大面积的分布,但在其它各洲分布面积很小甚至没有,这是因为欧洲西部平原广阔,山脉是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气流影响大面积地区,所以欧洲西部有着大面积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南北美洲由于高山紧逼西部沿海,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因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狭小。大洋洲由于位于南北纬40°~60°的陆地面积小,因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也小。非洲和南极洲在南北纬40°~60°没有陆地分布,因而这两洲也就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而亚洲西部北纬40°~60°紧连着欧洲大陆,受大西洋暖湿气流影响很小,不具备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条件。
其实,在分布上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似的气候类型还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从南纬30°一直向北延伸到南纬4°附近,是由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靠西部沿海,使得该气候发育空间被大大压缩,东西分布区狭窄;再加上西部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降湿作用,使得该气候一直分布到南纬4°附近。此类延伸方向特殊的气候分布现象在北美洲、大洋洲也有表现。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在欧洲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突破了北纬60°,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亚欧大陆北部的极地气候越向东分布的纬度越来越低,最低的地方白令海峡沿岸受北冰洋南下寒流影响已分布到了北纬60°附近。
三、特殊区域气候及成因
1、非洲赤道东侧的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2、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向北延伸(几内亚湾暖流影响、海岸线与西南季风垂直);
3、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4、北美洲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于沿海(安第斯山脉影响);
5、中美洲东海岸--热带雨林气候(东北信风山地迎风坡、墨西哥湾暖流影响);
6、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安第斯山脉,秘鲁寒流影响);
7、南美洲西部赤道两侧--高山气候(安第斯山脉影响);
8、南美洲巴西东部--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迎风坡、巴西暖流影响);
9、澳大利亚东岸北部--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
10、印度塔尔沙漠(热带沙漠气候:西南季风难以到达)。
❸ 地理现象及原因分析
现象: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原因:在沙漠地区,沙子多、水少,而沙子的比热容小,所以昼夜温差大沙漠地区不保温,早上的时候因为没有热量保存,所以很冷.而太阳升起后,沙子又被晒得很热,早晚温差可达30多度.到了下
1.泥石流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2.飓 风 飓风又称台风、龙卷风,形成于赤道海洋附近的热带气旋.飓风常常行进数千公里,横扫多个国
❹ 常见地理现象及其成因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影响赤道暖流使秘鲁寒流水温升高致使弥鲁渔场鱼虾死亡
❺ 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原因是什么
石流,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飓风,飓风又称台风、龙卷风,形成于赤道海洋附近的热带气旋。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夏天海边比陆地凉快,冬天海边比陆地温暖,原因,海陆热力差异。
洪水,洪水诱发因素极为广泛,水系泛滥、风暴、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可以引发洪水,甚至人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滥。
地震,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火山,火山口是地球释放热量、气体的裂口。
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每天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原因,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地球上的人看起来太阳从东边出。山南山北气候不同原因,原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震云
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西方和日本学术界对地震云抱有不可信与伪科学的态度,毕竟现在还没有找到地壳运动与短时间气象变化相关联的理论证据。
光从外观看的话,不得不说是一种很美的云彩。原理简述: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❻ 高三地理知识点人文地理
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能有效记忆地理知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一)
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原始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
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较低。
过渡型:出生率高,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高。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世界:属于“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主要是“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3、环境人口容量
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因素:资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正比)、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反比), 资源是首要因素。
4、人口迁移
按地理范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省际、县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国内人口迁移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5、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 气候(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土壤、 矿产资源
(2) 经济因素:目前最主要的因素,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如:中国大量人口向上海、深圳、北京迁移)。
(3)国家的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改变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二)
1.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但因为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就很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如: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占有量只相当开世界人均值的1/3。
2.资源和水能资源
(1)水资源时空分布局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两季多,多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也很大。
(2)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①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例如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及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年约变化大的问题.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3)水能的分布与开发: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行瓦,居世界第一位.但分布极不均衡.7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它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三)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4、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5、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6、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7、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②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③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8、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①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促进力量。
②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 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边贸发展的云南德宏模式;靠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东北模式。
❼ 生活中10个与地理有关的现象,和10个地理现象的成因
1.泥石流 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2.飓 风
飓风又称台风、龙卷风,形成于赤道海洋附近的热带气旋。飓风常常行进数千公里,横扫多个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3.火 山
火山口是地球释放热量、气体的裂口。火山由地球深处的岩浆等高温物质穿过地壳裂缝,喷发出地面而形成的锥型山体。地球学是又称堆积山。有活火山、死火山之分。活火山即人类历史记载中经常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死火山即人类历史记载中没有喷发过的火山,但谁也无法得知他们什么时候会在睡梦中突然醒来。 4.地 震
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在我国,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5.洪 水
洪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灾害系统,因为它的诱发因素极为广泛,水系泛滥、风暴、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都可以引发洪水,甚至人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滥。在各种自然灾难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灾难死亡人口的75%,经济损失占到的40%。更加严重的是,洪水总是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肆虐的地方,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也较严重。 6.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原因
厄尔尼诺已成为当今妇孺皆知的“气象怪物”,不少人对它颇有神秘之感。而厄尔尼诺一词的原意也确实给人以神秘的想象,它是西班牙语“上帝之子”或“圣婴”之意。但现在的气象上的含意已完全没有这些意思了。它表示一系列的海--气反常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区的消失,(2)太平洋赤道地区东南信风的消失,(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部扩散,(4)由上述三种现象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反常。从厄尔尼诺出现伴随的三种现象可知,在非厄尔尼诺时期应出现与上述三种现象相反的现象,即(1)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有一片冷水区,(2)太平洋赤道地区吹着东南风,(3)西太平洋赤道地区堆积着大范围的热水,如能搞清这三种现象的原因,对厄尔尼诺的起因也就不难了解了。
7.龙卷风
不久前上映的美国大片《龙卷风暴》真实再现了龙卷风这种自然界不可抗拒,到处肆虐的灾害性气候现象。影片的情节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生活,在短短两星期内,美国境内就出现了两次龙卷风: 5月2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包括首府奥斯汀在内的4个县遭受龙卷风袭击,造成至少32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据报道,在离奥斯汀市北部40英里的贾雷尔镇,有50多所房屋倒塌,已有30多人在龙卷风丧生。遭到破坏的地区长达1英里,宽200码。这继5月13日迈阿密市遭龙卷风袭击之后,美国又一遭受龙卷风的地区。
8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生凌汛。中国北方的大河,如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容易发生凌汛。 9自然灾害——海啸地球的终极毁灭者,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海啸Tidal Wave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10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系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由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直径一般为5 ~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雹的直径越大,破坏力就越大。冰雹常砸坏庄稼,威胁人畜安全, 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多雹灾严重的国家已进行了人工防雹试验。
❽ 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原因
1.现象: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原因:在沙漠地区,沙子多、水少,而沙子的比热容小,所以昼夜温差大沙漠地区不保温,早上的时候因为没有热量保存,所以很冷。而太阳升起后,沙子又被晒得很热,早晚温差可达30多度。到了下午太阳下山,温度又迅速下降。所以才形成了这种现象。 所以会有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2.现象:两极极昼现象和夏天昼长夜短现象
原因:这是由地球公转和自转所造成的
3.现象:山上比山下凉快
原因: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
4.现象:山南山北气候不同
原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现象:大树底下好乘凉
原因: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是因为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约20-50%),更主要的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吸收辐射的35-75%,其余5-40% 透过叶片),吸收环境中的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18-25%),对于夏季高温干燥的北京地区,绿地的这种作用,可以大大增加人们生活的舒适度。
6.现象:厄尔尼诺现象
原因:东太平洋赤道以南海域冷水区的消失,太平洋赤道地区东南信风的消失,西太平洋赤道地区的热水向东部扩散,(由上述三种现象引起的一系列气候反常。
7.现象: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原因:板块运动:原来处于低纬度的大陆,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大陆的漂移到了南极地区
8.现象: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原因:板块运动:东非大裂谷地处生长边界
9.现象:夏天海边比陆地凉快,冬天海边比陆地温暖
原因:海陆热力差异
10.现象: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原因:由于海路变迁,使得原来的陆地变成海洋
❾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1、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时刻都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因为地球的自转才有了昼夜之分。
2、重庆一带吃辣。
原因是西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可以去潮。
3、大树底下好乘凉。
因为绿地能降低环境的温度,绿地中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带来的热能,更主要是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吸收环境中大量热能,降低环境的温度,同时释放大量的水分增加环境空气的湿度。
4、无寒暖流交汇的大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区,浮游生物的滋长和繁殖特别迅速,鱼类饵料丰富。同时,暖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都滞留在那里,所以渔业资源丰富。
5、重雾三日,必有大雨。
重雾系指大雾,大雾维持三天,说明暖湿气流特别强盛。暖湿气流越强盛,等冷空气一到,下的雨也就越大。因此利用重雾三日必有大雨这条谚语预测天气,不论哪个季节,准确性都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