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地理文章,要带有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徐霞客游记》中找一篇。其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着。明末徐弘祖(徐霞客)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着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Ⅱ 古代地理散文的定义
摘要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
Ⅲ 急需一篇地理小美文,300字以内,急!急!急!
完 美 的 风 景
蔚 明
海子,在细密的雨线里,全变作最柔滑的丝绸。山色,游弋水中,不经意的,在丝绸上作着刺绣。雨小风轻时,雪山、白云和绿林,溶化在水中。
3道总长50多公里的狭长沟谷、100多个天然湖泊——海子、20多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冠名海子和瀑布,几个藏族村寨,1座苯教寺庙,还有竹楼、经塔、水车,脱不掉的宝石兰和翡翠绿……这就是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嘉陵江源头的九寨沟。
有人说,九寨沟只有水,不如张家界景观丰富;有的觉得“那里挺闷的”。在松潘,美国女孩指着九寨沟官方地图上的大熊猫问我:“能见到它吗?”还有外国背包客嫌九寨沟的门票贵。
然而我个人非常喜欢九寨沟,这可能和我一路都在自己玩有关系。自己玩,最发愁的就是景区内景点和景点之间没有公共交通,而在九寨沟内的各个景点,都可以等到观光车,给自助游客带来了很大方便。我喜欢九寨沟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什么人生拉硬拽着我买东西,或是跟在后面问,要不要骑马?坐船?上滑竿?……
不过很多老资格的摄影师,早不来九寨沟拍摄了。此中风物的构图、色彩和线条,山与水,石与瀑布,流水与花鸟,任怎样组合,任季节无穷变换,却不会失却它们本身独有的状貌和色彩。太独特的东西,起初,会吸引太多镜头。后来的人,拿着像机,还以为抓拍到了什么宝贝。回来翻翻杂志,却发现自己,只是在重复别人的角度和光线。
现在大家更喜欢拍民俗,其实也不容易拍好。只是在我内心里,只有九寨沟是绝美的。环游中国那年,我来了这里两次,第一次是在春天,内心里只有惊叹,却以为更好的风景还在别处;第二次来,却是因为明白它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再好的风光图片,就像画在五线谱上的音符。只有真正地进入风景,才会听到优美动人的乐章。
翠海应归九寨沟
李绍华
九寨沟好似在另一个星球,她有神秘色彩、绮丽风光,千里迢迢的里程都叫人有这样的感觉。日内瓦湖根本不能和它相提并论,何谈比美。——美国《全国地理杂志》
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晶莹剔透的海子(湖泊)之中;湖泊、泉水、滩流、瀑布,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这就是九寨沟——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海拔2000-3000米之间,因沟内有九处藏族村寨而得名。她以神妙奇幻的彩林、飞瀑、雪峰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我国惟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胜地。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灵魂。九寨沟主沟成“Y”字形,由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组成,总长50.4公里,其间有成梯级分布的大小湖泊114个,形态和类型繁多,湖水色彩碧澄,清澈见底,随光照角度、季节交替和周围环境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色彩和风韵。湖泊之间有17个瀑布群、5处钙化滩流、11段激流相串相联,形成世界罕见的巨大的以高山湖泊群和瀑布群以及钙化滩流为主体的风景区。
九寨沟色彩最美的湖泊要数五花海了。因湖底有钙化粉末沉积,加上湖水深浅不同,湖底滋生的藻类和水草不同,在同一水域,呈现出鹅黄、墨绿、深蓝、藏青等色,五彩缤纷,斑驳迷度。透过清澈的水面,可见湖底有泉水上涌,湖面上便泛起一个圆形彩环,一圈圈从里而外,从小到大,荡漾开去,不断产生,不断消失,令人目不暇接。山风徐来时,湖里各种色彩相互渗透、浸染,整个湖泊更是充满了活力。
瀑布是水流形式中的佼佼者。位于九寨沟中心部位的诺日朗瀑布最具特色,它高25米,瀑顶宽270米,宽度为全国瀑布之冠。它常被作为九寨沟的象征。
九寨沟最美的季节是秋天。“五彩缤纷看不足,层林尽染正金秋。”秋天到九寨沟,可充分领略这里的秋色、彩叶、蓝湖、倒影、飞瀑、激流、栈道等“七绝”。秋天,五彩秋色漫山遍野,仿佛仙境一般;秋风拂来,层林换上金色的秋裳,各种色彩互相浸染,胜似一幅水彩画卷。湛蓝的湖水在秋色中焕发出奇妙的光华,具有梦幻般的奇异。枫树、林夫子、红桦树的树叶,黄的、红的、绿的,交杂在一起,五彩缤纷。
我们感谢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这一珍贵遗产,也应竭尽全力保护好这方净土
九寨沟描写集锦
座座雪峰在雪霁日出时银光闪闪,居中的主峰鹤立鸡群,就像金字塔群的尖顶。在主峰的半山腰,有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水汽弥漫,宛如金花银花万朵,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哗哗的水声响彻山谷,使这瀑布显得更雄伟壮观。而到了谷底,却是另一番景象:山谷纯粹是个冰封的世界,钟乳石一样的奇冰异石满目皆是,好像进入了童话世界;冰崖上千万条银珠链、水晶帘垂直地悬挂下来。(葛子)
大小湖连绵着,亘数里之遥;苍郁的林木笼罩着湖的彼岸。在最大一湖的边岸,山麓上铺展着如茵的绿草,湖水里映出了鲜丽无比的翠玉般的颜色。水平如镜,甚至在湖边也全无水沫,全无涟漪的波动。湖水有如巨块坚硬的玻璃,灿烂而沉重地安息于广大的盆中;天幕似乎沉入了湖底,而繁密的树林则正静静地凝视着透明的湖心。([俄]屠格涅夫)
早晨的湖上很迷人,轻纱笼罩的湖水温柔、清澈。水绿得像碧玉,霞红得像胭脂。碧玉般的绿和胭脂般的红,交融在一起。绿水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陶醉时,朝日又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流跳跃,搅起满湖碎金。当湖水恢复平静以后,那乱直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摄取进去,于是,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无名)
湖水蓝蓝的,真静啊!静得让你看不出它在流动,轻风一吹,层层水浪,犹如起了皱的裙幅,均匀地平铺在湖面上;蓝蓝的湖水映着雪白的云,鼓起的浪花吻着流云的倩影,明极了,高极了。这云,这水,这天,这浪,和着柔柔的微风,使人心旷神怡!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湖是活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伴着我的心,在追逐,在嬉戏;
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
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无名)
五彩池
佚名
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瑶池边去看看。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
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有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身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
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Ⅳ 怎么写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
1.参游式
套路模式:参游起因→参游见闻。代表篇目《难老泉》
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注意: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2.静赏式
套路模式:进入景点→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代表篇目《荷塘月色》
注意: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3.象征式
套路模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代表篇目是《白杨礼赞》。
特征:一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
4.情索式(并列式)
套路模式: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来连缀景物。代表篇目朱自清的《春》
特点: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物而已。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5.怀念式
套路模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抒怀念情。代表篇目郑振铎的《海燕》
特点: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应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一景。另一景中寄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6.叙史式
套路模式:一语统篇→分叙史实→抚今抒情。代表篇目《土地》
散文以生活情节为素材,重点你要呈现个人的心意出来。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 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散 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 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 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 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 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形散神收,博而不杂 宋代大散文家、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 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 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 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 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 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 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 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 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 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 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 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 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 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 格。
Ⅳ 如何写散文
学习散文写作有两条途径,一是从摹仿入手,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二是在阅读了一些散文后,有了些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散文写作理论,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再阅读名家范文,然后从事写作实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 我们应取第二条途径,即:阅读→研究→阅读→写作。
首先,要明白散文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的《总术》篇写道:“今之常言,有‘文’ 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这些文体就散文。不过,古代没有“散文”这一个名称;“散文”这 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文 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如秦牧在《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中说,“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短小的文章,都属于散文的范围”。这样, 就有了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等的分类。
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这是因为随着文体的发展,叙事散文中的通讯特写、传记 文学、报告文学等,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文体,各成一类;议论散文则有了专门的名称—— 杂文,也从散文中分了出来,剩下的只有抒情散文,这就是狭义的散文。
我们这里要学习的主要是抒情散文,也涉及叙事散文和其它类型的散文。习作者可以根 据自己的人生阅历、文化素养和爱好,或写作抒情散文,或作叙事散文,或写文化散文,或 作智慧散文,或写游历散文,或作其它类型的散文。
其次,要认清散文的写作特点。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 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在写作上它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 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 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二)思想警辟,诗意盎然。散文多是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 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它要求有特别锐利的思想。即使是抒情散文,也要求有不但是锐利的,而且是特别锐利的思想。
(三)短小精悍,自由灵活 有人称散文是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就是因为它具有篇章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自由 的特点。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字,柳宗元的《小石潭记》193字。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2字,茅盾 的《白杨礼赞》1074字。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 是精悍之作。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它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当然,这里说的“随便”、“自由”不是毫不经心、信手乱写。自由灵活的散文写作,是“装着 随便的涂鸦模样,其实却是用心雕心刻骨的苦心的文章。散 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 达方法。因而,散文写作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说理、呐喊、怒吼、抨击、 赞颂、幽默、讽刺、高歌、浅唱、漫谈、絮语、嘻笑怒骂、妙语解颐……各式各样、应有尽 有。其次,写作者可以自由、灵活地选用各种体裁来写,赋铭、速写、游记、书信、日记、 序跋、偶感、随笔、回忆录、读后感……,任人选择,因人而异,都能写成佳作。
(四)形散神收,博而不杂 宋代大散文家、 “形散神不散”,这是许多散文作家的经验之谈。散文必须“散”,必须“博”,也就是 说从表面上看,从形式上看,它运笔如风,不拘成法,似乎散漫无章,行文时断时续,时而 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迸发,时而侃侃议论,既有天文地理,又有伦理人情, 这段写甲地,那段却写乙地。但是,它的“神”却是始终不散的,是首尾一贯的,是表现作 者一定的思想、感情的。“神收”、“不杂”,就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 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例如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 是既“散”又“博”的,然而,尽管它天上地下,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却始终围绕着“歌 颂赞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创造我们伟大民族文化历史的劳动人民”这一主题思想。 因此,从形式上说,散文贵“散”,而在构思上、组织上,则散文忌“散”。散文写作具 有的这一辩证统一的特点,使得它与其它文体区别开来。
(五)直抒胸臆,自具风格 文学作品都是带有感情的,但小说、戏剧的作者,往往把自己强烈的感情倾注在人物形 象的塑造上,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物的爱憎褒贬,一般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而散文则不一样,它常常象诗歌一样,每每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写胸臆,不仅使读者知其理、 晓其事,而且悟其心、感其情,因此,散文要求作者写真情实感。真情是散文的生命,只有 直抒胸臆,把真情实感捧给读者,才会赢得读者的喜爱。作家贾平凹在回答“散文创作要不 要绝对真实”的问题时说:“这个问题争论很多,又都没有一定结论。我个人的体会,还是倾向于‘绝对真实’四个字。所谓真实,主要是指在感情以及运用环境和事件上。古人写的散文,题材也是很广泛的,但古人写散文,都是有感而发。今人写散文,多多少少存在着一 些为写而写的现象,所以在绝对真实问题上就出现了所谓‘理论与实践上的不一致。’也正 因为如此,这些散文就写得不那么成功了。当然,作为文学作品应该生活化,生活也应该作 品化,散文尤是这样。”(《怎样写好散文》)
写作要“文如其人”,散文更是这样。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他们的作品即使不署名, 读者也能从风格上看出作者。如鲁迅的散文深刻、精炼、峭拔,虽然他写文章经常改换笔名, 然而“何家干”的文章,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是鲁迅。郭沫若的散文气势浩荡,又清丽、缠绵。 茅盾的散文与郭沫若的浩荡相反,表现为深刻而细微。还有,老舍的散文诙谐,冰心的散文 慈爱,叶圣陶严谨畅达,方纪潇洒俊逸,等等。初学写作者一时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散文风格, 但是必须向这些各有风格的散文作家学习,经过多次的实践、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散文风 格。
(六)惨淡经营,文采斐然 优秀的散文不可能是“掉以轻心”写出来的,它们都是作者惨淡经营、刻意加工的结晶。 秦牧指出:“一篇小小的散文也许写作时间仅仅是一两个小时,但却要求作家深厚的素养, 而且不断扩大和丰富这种素养。把散文当作是‘小功夫’,‘掉以轻心’的写作态度,是很不 利于我们散文创作的繁荣发展的。即使是怎样熟练的名作家,我们也要求他们在写作一篇小 文章时,采取‘大象搏狮用全力,搏兔也用全力’的态度。”有些散文家提倡散文的“整体 美”,也是要求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惨淡经营”。 整篇文章是惨淡经营、刻意加工写成的,它的语言就是精炼的,文采斐然的。这是由于作者 运用的是散文笔调。那么什么是“散文笔调”呢?可以说,散文笔调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行文 灵活自如,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它十分讲究文采。散文的文采不仅有华丽的,而且有朴素的。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 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 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 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 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 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 第二节散文的写作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早晨的太阳》序)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Ⅵ 写一篇有关地理知识及如何学好地理的文章,1000字
地理这个东西,有的人真的是缺根筋的,不明白就是不明白。
Ⅶ 初一的地理文章300个字
具体的作文找不到,不过这里有些材料你可能能用上,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话,总结起来,就OK了。
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陕西、河南、直隶(今河北)、山东等。这次大旱灾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而且“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
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遭受了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灾,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
1928—1929年,中国陕西大旱。陕西全境共940万人受灾,死亡达250万人,逃难者40余万人,。
1959—1961年,历史上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连续3年的大范围旱情,
使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相当困难,人口非正常死亡急剧增加,仅1960年统计,全国总人口就减少1000万人。
原因与联系:
陕西地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们都知道,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由于远离海洋,就使得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造成此地区干燥少雨。而且,越趋向内陆,降水量就越少,各月降水量分布就越不平均,气温的年较差也越大。所以,我认为气候是导致陕西旱灾频频的主要原因。
其次地形因素也是旱灾频频的原因之一。陕西地区周围有众多山脉,最为着名的就是秦岭山脉了,而从东南方向来的,携带有大量水汽的夏季风“光临”陕西地区时,刚好受到高耸延绵的秦岭山脉阻挡,使得水汽们在“攀爬”的过程中形成降水(即地形雨),而涉险过关的水汽们以及其他方向汇集来的水汽等也只能形成小范围的降水。所以,这也是陕西地区降水量偏少的原因之一。
另外,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水利兴修不够,江河污染严重,不重视保护土壤肥力,绿化面积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大等等。
措施与效果:
出现干旱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那么,怎样在旱灾来临之后积极、有效地去应对,减少旱灾所造成的影响,就成了重中之重。
例如前不久,全国有12个省份受到了旱灾的影响,旱情为50年一遇。2008年11月中旬以来,陕西已经100多天无降水,旱情十分严峻,全省作物受旱面积达11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3.8%。
面对严峻的旱情,陕西省应对十分及时、果断,各级水利部门十分重视,精心调配水利设施投入抗旱,全面开启可用的塘、库、井、站、窖等小型水利设施,尽力扩大灌溉面积,并且立即启动了二级抗旱应急预案了,采取了发射火箭弹人工降雨、普及抗旱知识、稳定市场价格等系列措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把旱灾给人民所带来的损失与影响降到最低。
据统计,全省投入抗旱人数达117万人,开起水利设施6万多处,投入机动抗旱设施1.8万台。发生饮水困难的市、县两级水利部门组织了2000多辆送水车,紧急解决了3.2万人、1.9万头大家畜的临时饮水困难。
建议与设想:
通过2009年的旱灾,我们看的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互助互爱的美好品质,但我们也能看见全国还有不少地区抗旱灾的能力较低,面对随时可能来临的灾害,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积极的防灾、减灾,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足。
我认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的方法有以下9条:
(1)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
(2)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
(3)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
(4)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滴灌、地膜覆盖;
(5)沙地不种植农作物,种草和树防止土地沙漠化;
(6)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无机肥;
(7)以年为单位隔年种植不同作物,保持土壤肥力;
(8)工厂尽量少排放有害气体,少排放工业废渣,使气候不要在进一步恶化;
(9)加大抗旱知识宣传力度,普及抗旱知识把抗灾基本知识编入中小学课本。
总结与期望:
其实,人永远无法战胜大自然,各种灾害是人们对大自然的伤害累积而成的,何不摒弃向大自然一味所要财富的态度,而去合理的开发大自然呢?再也不要让森林遭道砍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遭到流失,河流遭到污染,让新的空气迎面吹拂,让延绵的山峦、清澈的河水、蔚蓝的天空永远向人类展示勃勃生机!
这是我写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Ⅷ 什么叫地理小说、地理散文
当前散文创作的繁盛有目共睹,不仅散文家硕果累累,就是小说家、诗人、艺术家,以至于工人、农民、军人和官员都纷纷写起散文,散文成了一个大的“演兵场”,这里会聚了千军万马,人们声势浩大,各显神通!与此相关的是,评论界的目光也被吸引而来,他们品评论足,争相发表自己的散文观。这是一件好事,它说明散文真正成为当下的“热点”,它正在积蓄力量腾飞。不过,在过于喧嚣的嘈杂之声和过于纷乱的人们中间,散文的许多问题也就暴露出来,其中之一即是非常简单随意地理解散文文体。关于“散文文体”,众说纷纭,但普遍存在一元化、庸俗化和机械化的思想局限,缺乏辨证的思维方法,以至于散文阴阳失调、心神不宁和无家可归。只有辨证地理解散文文体,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应刃而解。
一、自由与限制
在散文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自由”与“限制”的矛盾,而且这两者势如水火,难以相融。一派人认为:散文的核心即是“散”,于是提出打破一切条条框框,甚至发展到“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程度;另一派人提出“艺术散文”的概念,认为散文必须清理队伍,进行纯化,除了严格意义上的“美文”,其他都算不上真正的散文。其实,这两者都看到了散文文体的某些特性,但却对它进行了简单化和片面性的理解。其结果,前者造成了散文的散漫、虚脱、无骨、乏神;后者使散文越来越封闭狭隘,失了大气、活力与广大的读者。
应该说,试图将散文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给它以自由,这是不错的,因为散文的本质即是“自由”。没有自由的散文无疑于辕下之马驹,也像刀板上之活鱼!问题是不能将散文的自由理解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样就离散文精神越来越远了。比如,20世纪八十年代赵枚在《天津文学》1986年第5期发表了《我的当代散文观》,其中有这样的设问:“能不能把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感觉堆砌起来?能不能在一篇散文中并不要表现哲理、意义、主题思想什么的?能不能不要意境不要情调只有一连串神秘的意象?能不能只是也来点调侃也来点自嘲?能不能只是一个情绪的氛围其余的什么也没有?能不能只是一个色彩的七巧板拼来拼去像搭积木?能不能把音乐雕塑图画舞蹈都拉上来像一个大杂烩?能不能只显示一种节奏快和慢的激扬和舒缓?能不能打破旧时语言的规范把不相干的词罗列在一起?能不能搞一点五六十字的长句子再搭配些一两个字的短句子?能不能反映现实是说只要自己心中的真实?能不能变形夸张夸张不失其真实却更能传神??能不能也有拉开抽屉的维那斯给美以新的定义?能不能也有蛮荒远古又透视出现代人的眼光?能不能也来一点喧嚣和骚动?能不能激烈一点疯狂一点暂时脱一脱小布尔乔亚的嗲气?”这里,作者冲破束缚与罗网,追求自由的精神值得肯定,但其中无疑包含了更多的对自由的表面化理解!今天有不少人坚持“散文就是没有束缚的自由写作”,即与此一脉相承!
自由既包括写什么,更重要的是怎样写。自由的散文有如山间的白云,溪间的流水,也似花丛中飞翔的蝴蝶和天宇间展翅翱翔的雄鹰,它有身心的大自由,不会受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外在环境的左右,也不会受到自身的束缚。不过,这个自由并不是有人所理解的“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因为完全的自由是没有的,这就是限制。这里我说的限制,主要指常识、公德和自然法则等方面。散文的常识有“神凝”,因为不论长短都不能没有饱满的神韵;散文的公德是“真诚”,因此“虚假”是它的头号敌人;散文是写人的,但它的依据是“天地道心”,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散文写得很大胆,但却永远难成天地至文!我认为,散文没有限制的自由则走向了自由的反面。像有的文化大散文由于对自由缺乏深度的理解,不知道加之限制,结果就像一条被污染的混浊的河流,令人生厌做呕!其实,山云、溪水、蝴蝶和雄鹰的自由也是有限制的,它们或受地气的制约,或有苍茫大海的吸引,或被香与美所陶醉,就连庄子笔下的真人仙子也不得不吸山间的清风,啜草叶上的珠露!当然,对自由的限制决非外在的干预,像“清理”、“纯洁”之类的提法,是荒唐可笑的,它明显带有话语霸道的味道,而是不能违背天地自然之道、公德和常识等方面。
因此,我极不赞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散文观,认为它是造成当前散文文体失范的主因。我更不赞成散文的“纯化说”,认为它是形成当前散文格局气量越来越小的主谋。“大文化散文”许多都是“垃圾”;“集锦式散文”每篇由几段组成,其中无必然联系,乏整体感和充沛的气韵,这一形式遍布传播,成为一种“流行病”。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确立散文文体在“自由”与“限制”的辨证关系,不可分割地进行简单化理解。还应该注意,对散文文体“大”与“小”的辨证理解,即是说“大散文”必须见小,否则就是一层包袱;“小散文”必须见大,否则就是井底之蛙。所以,理想的散文文体是大海深山藏有“珠宝”;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式的“袖里干坤”。
二、真实与虚空
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文体是可以虚构的,或者说这就是它们的特性,而散文必须真实,于是在散文的“真实性”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有人死活坚持文学必须真实,即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真实的人物,真实的表现手法,真实的文字,总之,一切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否则就不是散文;也有人试图打破这一局面,既然不能保证现实生活都是真的,既然散文也是艺术,那么它就可以超越“现实”的局限进行艺术化处理,进而可以虚构创造。长期以来,这种分道扬镳的意见就如同两条难以重合的车轨,也似永难见面的日月,束缚着散文文体的建设。
不容讳言,散文的本质特征是“真实”,这是它有别于其他文体,而在今天这个充斥了更多虚假的时代受人青睐的重要原因。因为人类需要坚实的大地,这样他才有稳定感和安全感,才能将自己的生命之舟系牢,而不至于成为浮萍人生。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散文必须立足于现实,扎根于大地和民间,反映最低层人的苦难与不幸,成为他们心灵的代言人,于是真善美永远是散文不败的花朵!当一个散文作家失了这些东西,他的散文就分文不值!我喜欢张炜的散文,就在于其根本深处大地,吸吮着土地和母亲的泉源,于是他的笔下才能散发出大地的芬芳。这是真散文与伪散文的一条分水岭。
不过,如果机械地、肤浅地理解散文的“真实”,那就必然将散文的生命断送了,因为“真实”并不是刻板,并不是墨守成规,它必须有“虚空”的参与。换言之,“真实”与“虚空”是辨证统一的一对概念,它们是互相独立而又依存的,是一而二和二而一的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这就如同阴与阳,右手与左手是一样的。同理,两条车轨和日月之间既是分离的又是统一,否则车辆就不能快速地奔跑,天地就不能孕育万物的生命。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木刻艺术和白描画的“实”有时是靠“虚”显现的;中国文人画的“无”就是“有”的一部分,此所谓“计白当黑”;一支笛子假若是实的,没有“虚空”,没有雕出孔子,那它也不会发出美妙的乐音;还有梧桐,之所以它是制琴的良材,即因为它“真实”中的“虚空”;人也是如此,真实中有一颗虚空之心,他才能像大海一样不满不盈,处于下位,百川归海,而成其大!因之,散文文体一者要“真实”,二者必得“虚空”,这包括内容和表现方式等所有方面。这里以张炜的《人生麦茬地》为例:这是一篇写大地和母亲的散文,其景其情其意其韵其味都是真实的;不过,作者不是以铁匠敲打铁器的写法,而是多用“虚空”的笔触。由写个体母亲,放大到天下所有的母亲,乃至于大地母亲;于是阳光照在麦茬之上,照在母亲的白发之上,照在母亲的目光之上,照在母亲苍老的手上。像一幅光芒四射的油画,张炜用迷离虚空的笔致,印象式地雕刻了心中真实的“母亲”。从而,我听到了作者那颗发颤的心弦上弹奏的无声的曲子--博大、仁慈、温柔、悲凉而辽远。只有“真实”而无“虚空”,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充斥着更多的假散文,题材假、人物假、感情假、表达方式和语言都假;有的虽然写真人真事,但因为没有心灵的感动,缺乏独特的见解,那也难免伪假之嫌。另一方面,有的虚构散文,由于不合情入理,难以反映生活、人生和生命的本质真实,也必然落入粗制烂造的窠臼。因此,我主张真正的散文文体既要信守真实的原则,又要注入虚空内容。当然,这个“虚空”不是“伪假”,也不是生活层面,而更多的是哲学意义的。
三、边缘与中心
不少人认为,散文应该摆脱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束缚,去表现那些生活化、人性化和文化化的内容,从而使散文成为它自己。由此,有人甚至将散文比成“文学的散步”,也有人称散文这一文体为“老人文体”。于是,这一散文思想更注重幽默、闲适、性灵的边缘化写作状态。另外一种看法与此正相反,它认为,现在的散文越来越脱离了这个时代,而走向无聊与琐屑,太过腻人的花前月下,鸟儿虫儿,猫儿狗儿,简直就是散文的自杀!从这些作品中,不要说摸到时代的心跳,就是生命的气息也少有了。于是,这一散文观更强调散文当随时代。其实,这是关于散文“边缘”与“中心”的矛盾。庸俗地理解这一对矛盾必然走向非此即彼,有你无他,但辨证地理解,这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兼容并顾,取得和谐统一的。
应该承认,散文不会成为时代的主流话语,这是由其文体特性决定的。散文文体的“散”、“淡”和“闲”,使其必然成为一种“家常文体”,在西方称之为“Familiar style”。从这方面说,有人将新闻报道、杂文批评、报告文学等划到散文内是没有道理的,有人将没有多少文学性的读书笔记、日记、总结报告当作散文也是不对的。如果说,诗歌、小说、戏剧更多的像书法的“中锋”行笔,那么散文更多的是“侧锋行笔”,从此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边缘文体”或“业余文体”。因此,如果以“作家”的姿态写散文,或将“散文”当文章做,抑或把“散文”写政治、社论和新闻来写,那肯定是写不好散文的。也是从此意义上,许多人将朱增泉等人的散文说得如何了得,我不以为然!一句话,散文离“中心”过近,或与之融为一体,那必然失了其本性!因此,从这一方面讲,优秀的散文家是与时代拉开距离,而以边缘人的立场、身份、心态写作的人。他不盲从,不焦虑,不功利,不类同,而是心闲气静地感悟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的道心。
这并不是说,散文由此要远离时代,钻进自己的阁楼闭门造车,或者像有人所做的那样无病呻吟,缠缠绵绵,卿卿我我。优秀的散文虽然不是直接反映时代,但却离不开时代的光影,离不开时代的脉搏的跳动。准确地说,真正伟大的散文是包含时代,又能超越时代的,他必须有强大的心灵的光芒去照耀生活的时代。从这方面说,处于“边缘”状态的散文家,又永远呼吸着时代这个中心的新鲜空气,并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以自然为法,以自我为中心。一言以蔽之,他是自己的中心。如庄子散文处于那个时代的边缘,但它又分明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折射出强大的心灵之光,这光芒可以穿透一切遮蔽,到达人生、生命和人性的最深处。
只让散文做时代的传声筒,它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而没有时代、民众和更广大的背景,散文就如同温室之花很快就会凋萎。我想,散文家应该摆对自己的位置:对于外在的时代环境,他甘做边缘人,以自己的心静气闲、宁静致远和韬光养晦,来感受时代的波动,民众的呼吸,体悟世界、人生和生命的花开花落;对于自己来说,他永远是精神矍烁,目光如矩,光彩照人,如出鞘之剑英气逼人。这颇似来自茫茫宇宙的“天光”,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它既身处天边却又温暖通透,既超脱于外又密不可分。
另外,散文文体的辨证法还表现在绚烂与平淡等方面,即是说,一面是变化无穷,如春天争奇斗艳的大地;另一面是平淡自然,如无色无味的水。而后者有时比前者更为重要!就如同老子所言:“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林语堂在《平淡之美》中也说:“文人稍有高见者,都看不起堆砌辞藻,都渐趋平淡,以平淡为文学最高佳境;平淡而有奇思妙想足以运用之,便成天地间至文。”而作为以平淡取胜的散文更是如此!因此,散文的神品、化品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玄目之作,而是在平淡中寓存绚烂性灵,在朴实中包含奇思妙想,在谐和中充盈蓬勃气势。由于篇幅所限,在此就不详论了。
散文文体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非确定性”和“创造性”,一旦它以模式的方式被确定下来,也就开始枯萎甚至走向了死亡,不论是个人、流派,或是时尚都是如此。然而,我们又不能忽略它的内在限制,只有这样它才能保证其相对独立性。也可以这样说,散文既不是单一的“静态”,也不是单一的“动态”,而是二者的辨证统一体。这是我对散文文体的辨证理解。形象地说,散文文体颇似“水”,它没有自己的固定形状,所以几近于道;然而,它又是随时而变,随地赋形的。比如,它天冷时冻结成冰,天暖时化解为水,天热时蒸发成气,遇寒流聚为雨雪。又比如,在碗中水成碗形,在瓶中水成瓶形,在手中水成手形,在口中水成口形,在江河中水成江河形,在大海中水成大海之形。如果我们这样辨证地理解散文文体,就可以庶几近之,当前对于散文文体的许多错误认识也就可以得到纠正。
Ⅸ 跪求一篇关于广州地理的文章(800字)
广州简称穗,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古称番禺或南海,广州的标志是“五羊”。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濒临南中国海,珠江入海口,毗邻港澳,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东省省会,华南地区经济、金融、贸易、文化、科技和交通枢纽、教育中心。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着名的港口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外国人士众多,广州也被人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国着名的华侨之乡,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
面积:全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全国排名30名;市区面积3,843.43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785.44平方公里。全市辖区版图面积全国15名(7263 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全国第三(785.44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面积全国第五(只计算城市中心区面积)。海拔:天堂顶为广州市内最高点,海拔1210米。
常住人口:1270.08万人,中心城区7727163人,占60.84%,新城区3343491人,占26.33%,县级市1630146人,占12.83%。白云区全市第一。
人口民族:2010年,广州有少数民族人口约63 万人,全市有3所民族小学(回民小学、满族小学、畲族村小学)、1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增城市正果镇畲族村。
外籍人士:广州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外国人士众多;近年来自非洲和中东的外籍人士急剧增加,被人称为“第三世界首都”,,目前主要聚居在越秀区小北路、矿泉街道以及白云区三元里街道一带,并有向周围地区扩散趋势。
地区经济运行情况:广州市统计局《2011年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报告》显示,2011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03.12亿元,同比增长11.0%。2011年广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国大陆城市第三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丘陵地带。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中国海,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Ⅹ 求一篇关于家乡地理的一篇文章
Guangzhou, referred to ear, another name for Guangzhou, Guangzhou City, Guangzhou Yuan, Sin City, Flower City; liberation formerly known as the provincial capital. Located in southern China, sou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northern edg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Xijiang, Beijiang, Dongjiang Road, this confluence, near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djacent to Hong Kong and Macao, and strategic location, Guangzhou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ilk Road at sea , known as China's "southern gate."
Guangzhou (English: Canton, Kwangchow, Guangzhou; Pinyin: Guǎngzhōu; Cantonese phonetic: Gwong3zau1) Guangzhou is China's largest cities, one of five national cities. South China, Guangzhou Asian Games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the first venue in Sha】 【Hoi Click to enlarge [1] a big city, the ca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rovince, economic, technological, ecational and cultural center; China's most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hub is one of the China's third largest city. Guangzhou is located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Guangzhou endangered South China Sea, near Hong Kong and Macao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is the southern gateway to the world. Guangzhou is a hilly area of high terrain northeast, southwest of low, north and northeast are mountainous, the central part is hilly, upland, alluvial plain south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s third longest river - the Pearl River from Guangzhou city through stream through. Guangzhou will host the Asian sporting events in 2010 - the 16th Asian Games. Features Language: Cantonese (or vernacular, Cantonese or Cantonese) common language: Cantonese English name: (Cantonese) city landmarks: Guangzhou Zhongshan Memorial Hall, Zhenhai Tower Five Rams Statue Harbour Tower CITIC Plaza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Fair (Canton Fair) Guangzhou Twin Towers Guangzhou New Baiyun International Airport City reputation: Health City,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l Cities, the National Forest City, National Advanced City create a civilization,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Garden City. Coordinates: center at latitude 23 degrees 06 minutes 32 seconds, longitude 113 degrees 15 minutes 53 seconds. Countr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vince, said: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dong Province) Government: Municipal Government is located in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The current Party Secretary Zhang Guangning, the incumbent mayor Wan Qingliang.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s just released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transparency in 2009, Guangzhou, China ranked No. 4. Area: an area of 7,434.4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city, the urban area of 3,843.43 square kilometers. Elevation: the city's average elevation of 11 meters, a paradise for the Guangzhou city top the highest point, elevation 1210 meters. Population: the city's population of 1035 million (2009 year-end statistics), up 3.0% over the previous year. The students was 9.45% in Guangzhou night, less than the province (11.96%) 2.51 1000 points; mortality rate was 4.20%, lower than the province (4.66%) 0.46 1000 points. The natural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f 5.25%, lower than the province (7.02%) 1.77 1000 points. Nationalities: Han population of 1020.3 million in the city, accounting for 98.58%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resident. Minority population of 14.7 million, accounting for 1.42% of the city's resident population. Religion: Guangzhou City, the main religion is Buddhism, Taoism, Islam, Catholicism and Christianity. Time: Beijing (China Standard Time) UTC +8 regio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2009, Guangzhou GDP reached 911.276 billion yuan, up 11.5%, of which one, two, three instrial added value of 17.255 billion, respectively yuan, 339.465 billion yuan and 554.556 billion yuan, rose by 3.9%, 8.8% and 13.6%. The first half of 2010, GDP in Guangzhou to complete 488.601 billion yuan, up 13.6%, to maintain third place in mainland cities.
City landmarks (well-known spots)
Wuyang stone "Wuyang stone" is one of Guangzhou's most famous symbol. Built in 1959, is located in Yuexiu Park, the west side of the wood case-job, more than 130 blocks of granite carved by the group block is made 'high 11 meters, volume 53 cubic meters. Large stone goat center, proudly overlooking the sheep bearded breeze, mouth, "a stem 6" millet sprays, forceful and powerful horns toward the mid-air, looked deep and mighty. Ring out around the remaining four sheep or lamb kneeling milk, or sheep back, or grazing, or play, form lovely, lifelike. Zhenhai Zhenhai is one of the landmark building in Guangzhou,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units. Yuexiu Mountain is located in the small Beaulieu Ridge. Gailou also known as "sides are," because at that time Zhuhai (Pearl) river very wide, it would be "Wangjiang" to "look the sea." Because of 5-storey, it is also commonly known as "five-storey building." Guangzhou Museum of the Republic 18 years (1929) was established to Gailou for the premises, now called Guangzhou Museum. Guangzhou Zhongshan Memorial Hall, Guangzhou Zhongshan Memorial Hall is the most one of the landmark buildings, but also large-scale meetings and performances in Guangzhou City, an important place. It has witnessed many historical events in Guangzhou: 1936 to commemorate Dr Sun's activities in the important provinces of assembly and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are held here, such as the Ecation Fund Walk,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collective wedding ceremony to mark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Mao Zedong, Memorial Red Army 60 years, Japanese War and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World War II and so on. CITIC Plaza, Guangzhou CITIC Plaza, Guangzhou, Tianhe District in Guangzhou, China New Town Centre, and it includes a 80-story skyscraper CITIC Tower, two 38-story Annex Building, 4th floor podium as shopping centers and 2 underground floors of parking, near to Guangzhou by train East Station. The skyscraper is the tallest building in Guangzhou City, completed in 1996, is one of the landmark building in Guangzhou, is now a lot of Fortune 500 companies in Guangzhou office. The low-rise commercial center in Guangzhou Friendship Store and other high-end consumer shopping. Harbour Tower (the Guangzhou New TV Tower) Tower in an area of 175,460 square meters of construction land, of which 133,300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area, road area of 42,160 square meters, total height of 610 meters, which tower 450 meters, the antenna mast 160 meters, completed the first tower is expected to become the world. The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114,054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area of 44,275 square meters of tower, the basement floor area of 69,779 square meters in Guangzhou New TV Tower, Guangzhou New TV Tower is located at the new city axis intersection with the Pearl River in the shaft, north of Pearl River, and 21,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 Pearl River New City and the Harbour Plaza, across the river sand people. Pearl River New City in the future with the "twin towers", CITIC Plaza, Guangzhou ... ... constitute the central axis (CBD), and the southern city of Guangzhou Pearl River New City Opera,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Museum form a small triangle, grandeur. As the world's highest sea heart tower, will be the highest tower in the world platform - 454 meters to set the jumping machine, Ferris wheel. People riding jumping machine, Ferris wheel in the 500 meters after the height (height of undetermined specific) experience stimulation, while overlooking the panoramic view of Guangzhou.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Fair (Canton Fair) Chinese Export Commodities Fair, also known as "Fair", was founded in the spring of 1957, held in Guangzhou every spring and autumn. From 2008 onwards, the Canton Fair in southern China are no longer used leading Liuhua all moved to the current largest exhibition center in Asia -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Guangdong Olympic Sports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field Dongpu Town,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in southern Guangdong Olympic Center, covers an area of 300,000 square meters, can accommodate 80,012 spectators, who are host the Chinese National Games for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vested 1.67 billion yuan will b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stadiums. In the domestic first ribbon-style roof design. Stands of 21 different colors, like a petal area, together look, Guangzhou city flower - kapok, impressively into the present, were rated as one of the famous Yangcheng new name "rings Dawn." The design of the stadium by the U.S.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NEB and co laborers to complete, is one of Guangzhou City landmark. Guangzhou 2010 Asian Games, Guangzhou, three major venues as the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