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试题中的地图等等常看不懂,有什么好办法么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看、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1.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要排除看图的“障碍”。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二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
如:有的学生在读“城市工业布局图”时,觉得很困难。原来,其中有一个关键:对风向玫瑰图是否看得懂。如果看得懂,对风向与工业布局的关系就容易理解了。
(2)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高中地理下册有一幅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复习中,要分步观察。第一步:看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第二步:看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与国家?第三步:看哪些地区属于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是石油输入国家?第四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输油路线?途经哪些主要的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还比如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看洋流模式图,通常先看热带、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后看极地、副极地海区的洋流。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在一张世界政区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复习关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识,沿着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国家。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此之外,还可以沿着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路线,看地震、火山分布的国家与地区;沿着北半球的中纬度带由东向西找出煤炭分布国,等等。
(4)要注意看图的整体性。在看区域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例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经哪些地形区、主要河流、省市、矿产地、农业基地等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它的“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2.析图
所谓析图,就是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如若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活,那末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1)一般有这样两类问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比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北美洲这种气候分布面积小并呈狭长条带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比如,在“世界自然带”图上可以看到赤道经过的地方大多是热带雨林,为什么东非却出现草原甚至荒漠?这样的问题提得越多,学生思维越活跃,析图越深刻。
(2)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复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比如在图上对亚洲的西南季风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彻了,那末很自然对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的形成也能作出正确解释。
(3)析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分析初中地理的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高中地理知识有关,应该用高中地理的基本理论“统帅”初中地理知识。如“澳大利亚” 一节中的“自流井成因”的示意图,与高中地理承压水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在分析高中地理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初中地理知识有关,应将初中地理知识作为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如高中地理第二章在阐述地面状况对气流影响时,设置了一幅“迎风坡和背风坡对气流影响示意图”,分析时可联系初中区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台湾东北部山地的迎风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山地的迎风坡等等。
这样多方位的联系分析,能够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引导学生将散落在若干章节中的相关插图集中起来,把图和与图有关的知识灵活地组合在一起,是很有效的读图方法。
(4)析图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在析图过程中,要切忌用片面的、绝对的、静止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比如,澳大利亚西部的气候类型“谱”不同于其他大陆,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南北两侧均为热带草原气候,整个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如果学生把一般的气候分布规律推广、套用到澳大利亚,就会发生错误。
3.绘图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复习中往往被忽略。它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
(1)彩描:这是一种简便的方法,即利用课本插图与空白的暗射图,用彩色笔勾描所要复习的地理事物。彩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彩描要突出重点、目的明确。一张图不能点、线、面兼施,描得“琳琅满目”,而要有所侧重。
② 彩描要运用各种线条、颜色与表达方式。不同性质的地理界限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颜色无论是点、线、面均应根据地理事物的类别加以区别。在彩描区域范围时,还要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有的可以打“点”子,有的可以划斜线等等,这样也能达到预定效果,并能够节省涂大片彩色的时间。
③彩描要配以适当的注记。如这个“点”是“东京”,这条“线”是京广线,这片“面”(区域)是黄土高原,要用文字注一下。
(2)画简图:这是复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把地理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简图,或把繁杂的地图进行简化、缩略,以突出某一要素、某一区域、某一问题。地理简图的设计,须注意:
①简图轮廓要尽可能地简便,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降低作图难度,使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
②一张图中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主要的地理事象,并以这些“事象”作为记忆的基点,然后联系更多的知识内容。
③一张图中有时可以同时包含几种地理要素(如地形、河流、气候、矿产、城市等),来加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但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各种地理要素按适当的顺序逐次出现,使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4.默图
默图就是对图示的重要信息的记忆,因而也可以称作“记图”。对于图上的信息,不加分析,不分主次,一概去记,是不足取的。然而读图时什么都不记,也是不行的。事实证明,利用图像进行记忆,印象深刻,易形成空间观念,到考试或需要回忆时,眼前似乎就会浮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图像。这种现象也可称为“心理图像的复现”。
默图包括:①默绘,如不看课本、图册,自己绘出“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地形结构;②默记,即试图回忆,如面对一张不加注记的全国铁路网图,回忆这个点是什么城市,那条线是什么铁路;③默填,即利用空白的暗射图,自行填图。
㈡ 地理考试看图题一点都不会做,怎么办
多看书,把那些图什么的经常看看能背下来最好
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离不开空间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能不能学好地理的要害 所在。地理分布知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来反映的,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一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地理“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许多地理试题和练习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地图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地理时,必须书图并重,既要认识、理解教科书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怎样描述、分析、概括的 ,又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的轮廓图,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等要点,并力求做到十分认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准确地解答填图、读图及其他各类地理问题。
例如:只有当你书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进行复习,掌握了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和世界各主要 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等基础知识要点,同时又掌握了气温、降水等各种气候资料、图表的含义、制作与使用方法等基本技能,才有可能根据有关的气候资料、气候图表(如各月或一、七月和全年气温、 降水数字资料,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分配柱状图等)或某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等,对其气候类型作出正确的判定和解答来。否则,是不可能的。
㈢ 怎样看图做地理
高考对图像知识的考查,有三种要求:
1、一般性读图 目视感知,获得直接信息。
(1)读图要求:识别符号表示何种地理事物或现象。
(2)读图步骤:一是先看图例注记:二是区分要素单项,说明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三是总览全图,先单项后综合,先左后右,最后加以整体记叙:该填写的填写,该计算的计算,该说明的说明,一一加以回答。
2、分析解释图像 目视分析,获取间接信息。
(1)目视分析要求:通过感觉、知觉、记忆力、思维力共同参与活动。
(2)目视分析程序:
第一步,凭视觉、感觉、知觉获取直接信息;
第二步,从记忆仓库中提取与直接信息相关的一些知识;第三步,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进行知识加工整理。
(3)答题:按照题目要求,先答出图像中显示着哪些地理事项(直接信息),再答出分析解释后的结论,这就是获取的间接信息。
3、动手画图补绘散点图、绘制柱状图、补绘洋流与等温线、补绘等高线等等。
几种常考地理图像的复习方法
(一)、区域分布图的判读
普遍以政区图为基础的包括地形、河流、矿产、城市、铁路等要素的综合地图,其他还有气候类型分布图、水系分布图、资源分布图、洋流分布图、工农业分布图、交通图等。地理分布图的判读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地理位置,初步提取有效信息
首先,通过经纬度位置确定国家、地区。掌握世界上主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区域,如赤道、南北回归线、0°经线、120°E经线穿过的国家、地区、大洲、大的地形区等。
其次,用知名的国家、岛屿、湖泊、河流及地形等地理事物确定相对地理位置。即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知名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明确它的位置。如果没有给出地理事物的名字,可以用其轮廓、形状去判定,因为每个大洲、国家和我国省区轮廓都有其特殊性,注意观察、比较和总结。如梯形状的埃及、昂首雄鸡状的中国、跪俑状的陕西省、肥鹅状的的黑龙江省等。
2、熟悉并充分利用图例和注记充分提取有效信息
3、整合信息,归位验证
归位验证就是把综合的信息再带到具体的区域,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回头看”,可确保准确无误。
各类型区域图考查要求
1、区域分布型图像题 该题型往往以重大热点问题为背景切入,侧重于中国与世界区域地理知识。
2、 区域路径型图像题 要求重点了解不同区域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地图空间概念、心理地图的构建、图文转化以及知识迁移等方面的能力。
3、区域分析说明型图像题 要求熟悉地理主干知识的基本概念,理解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并能将概念原理的含义在知识的运用中真正得到体现。这类题的形式较多,一般包括剖面图、原理(成因)示意图、景观图、系统联系图和统计图等。
区域常考知识链接
1.区域分布型的重点内容有:①重要的地理界线(如洲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与内流区、三级阶梯分界、气候及人口界线等等);②重要区域的范围(如中西欧及北欧的主要国家、东亚的国家、西亚的非阿拉伯国家等);③重要的国际或区域性组织的范围及其变化(如欧佩克组织成员国、东盟、上海经合组织等)。
2.区域路径型的重点内容有:①移动路径(如台风移动路径、锋面移动路径、风向等);②交通线路选择与设计(如海运、铁路线、旅游线等);③物产运输路线(如世界石油、铁矿、煤炭、木材、小麦等的运输路线);④人口迁移;⑤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路线等(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输工程等);⑥科学考察路线等。
3.区域分析说明型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各类图表的绘制或判读:①剖面图;②气候资料统计图(降水、气温);③各种比例图及统计曲线;④区域差异比较图表(工业、农业等的分布)等。
(二)、地形图的判读(含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上的特性,
②形态上的特性,
2、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详见等高线图) ,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3、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学会识别一些特殊的地貌类型。如:新月型沙丘、火山、梯田等。
4、学会等值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详见等高线图)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
1、判读方法和步骤是:
①看清楚剖面线是沿什么方向作的;
②根据图上曲线弯折状况和高度表(即垂直比例尺高度)读出沿线地形特征和地势起伏情况;
③判读沿线地形特征或判断地形区
2、绘制方法和步骤是:
①根据要求选剖面线,确定纵横坐标比例尺,画好坐标。
②寻找地图上剖面线与高线的交点,并逐一记录它们的高程和高差,
③将它们一一对应到剖面图的坐标上,
④将这些坐标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即完成剖面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曲线出现转势的时候,附近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形状,需要参考平面地形图的局部形状而定。
(三)、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图是常见的专题地图,一般有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太阳高度角线图、等盐度线图、等PH值线图、等潜水位线图、等震线图、等时线图等。近年来的试题又出现了几种等值线相结合的形式,如一图多用,更能考查能力。判读等值线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看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确定地理要素递变规律和方向。这一步最为关键,它会影响后面一系列问题的判断。
2、看等值线的弯曲形状变化,确定地理要素的分布特点。
3、看等值线的疏密程度,确定地理要素变化的缓急和幅度大小。
4、看等值线的闭合曲线,确定地理要素的局部高值或低值中心。
【等温线图】
1、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的分布状况及变化,特别要注意一些重要的等温线,如最高月20°等温线、最低月0°等温线等,
2、等温线的疏密与温差。
3、等温线走向与纬线、海岸方向和地形的关系。
4、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的弯曲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诸多因素相关。
5、等温线的闭合。等温线成闭合曲线的地区,大多是受地形影响,而形成暧热或寒冷中心。
【等压线图】
1、海平面气压场的基本形式:
2、风力大小及风向的判读。
3、天气变化。
①气团天气图的判读
②气旋、反气旋天气图的判读
③锋面天气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
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 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 .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如图一中 A 处,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
3 .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 .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
5 .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
6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7 .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二)实际应用
1 .选建水库: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2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
3 .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4 .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岩岸港湾。
5 .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6 .交通线选择:利用有利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崖、滑坡,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
7.判读分析水文水系特征
【等盐度图】
高值区或低值区 副热带海区,形成高值区;世界盐度最高出现在红海,盐度最低出现在波罗的海
数值变化趋势及应用 从近岸向远洋,盐度变高;从赤道向副热带海区,盐度变高;从高纬度海区向副热带海区,盐度变高
疏密程度 河口处,盐度变化快,等盐度线较密
影响弯曲的因素 气候(降水量和蒸发量)、河川径流、寒暖流等
应用 判断河流径流变化、寒暖流等;判断船只吃水深浅、密度流流向等
【等太阳高度图】
等太阳高度图判读的基本方法
1.一般而言,在等太阳高度图中,圆圈代表等太阳高度线,圆心为太阳直射点,经过圆心的直线为经线(赤道除外),特别注意不一定是同一条经线,经过圆心的弧线为纬线。
2.如果没有特殊的数字标注,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而图中其余部分各地的太阳高度角均大于0°,因此也可以说图中所示半球全部为昼半球,一般来说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但有数字标注的图上例外。
3.示意图中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所以通过该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根据该纬线可以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和季节。
4.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就东西方向而言,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5.由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因此昼半球上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纬度跨度也是180°。
6.在判读时要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的区别,地方时、北京时间和世界时的区别。
【等降水量线】
①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密集——差异大,稀疏——差异小。
②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③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四)、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根据地理数字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叫做地理统计图。一般可绘制成柱状(或线状)、扇状(或饼状)、曲线(或折线)等。它直观而简洁地表现事物数量及其变化趋势。
【曲线图(一般基于直角坐标系)】
曲线图是用线条的升降(逐渐上升、波状上升)、起伏来显示地理数字的变动的情况和发展趋势,主要用于观察地理要素随时空变化的规律,是高考中出现较多的统计图类型。如气温曲线图和河流流量曲线图等。
1、直角坐标曲线图具有如下特征:
①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坐标轴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事物;
②表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状况;
③反映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其因果关系的显现。
2、判读的基本方法
①认清图名和图例
②读清坐标轴上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尺度等;
③读准坐标轴上的数据及含义;
④读取各条曲线最高值和最低值,读懂其总体变化趋势,归纳总体特征;
⑤理清各轴所代表的含义并加以区分;
⑥判读并推导相应的结果。
解读直角坐标曲线图,要注意避免出现下列错误:一是在代表两类或两类以上地理事物的曲线图上未能将各条曲线与相应的纵坐标一一对应,而是混淆不清,从而导致判断错误;二是不仅要注意图像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的不同,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规律。
【柱状图】
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某地年降水量的变化图”中的降水柱就表示了各月降水量的数值大小。解读柱状图不能忽视图上定量信息而导致判断错误,如对比两幅降水柱状图降水量的多少,不能仅看降水柱高度,就认定降水量相同或不同,还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
(五)、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形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演变规律等地理原理,灵活多变,形式多样。教材中本已大量存在,还有根据教材中的示意图及相关文字内容泒生出来的各种变式图,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常客,值得关注。其解读的基本步骤是:
1、读图审题,了解题意
2、回忆联想,寻找已知
3、提取信息,分析推断,
4、依据设问,动手作题
(六)地理数据表格
在地理高考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对学生地理表格分析能力的考察方面,这也是文综三科中学生比较薄弱的部分,当然也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的理科特点。然而学生在完成这类问题时,并不尽如人意,暴露出知识、方法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诸多不足。其解读的几个层次是:
1、立足表格现有数据,注重语言阐述能力培养。
有些答案在表格中已明确显示,因此实质上只要求大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阐述出来即可。在语言阐述中要力求既能从整体着眼,把握总的规律,又要能体现要素的关键变化或特殊性的差别;力求用地理术语,准确、全面反映要素的特征。切忌为简捷,而压缩文字,而使要素的阐述过于肤浅,甚至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现象。
2、扩展表格数据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有些表格数据,不同字段所提供的地理要素,即比较项目,他们本身并不是孤立的,除了能向我们展示要素本身上的特征(如大小、高低等程度),而且还可以通过他们间的某种关系向我们揭示出更深层次的信息,为更好分析相关问题开辟了思维空间。题水资源开采深刻理解每个比较项目要素的含义,是挖掘表格数据深层的关系基础,寻找出更多有用解题信息的能力,是现在高考中考察的重要方面。
3、挖掘表格背后隐性数据,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说前面的分析,是我们立足表格提供的数据本身在分析问题,那么把表格背后隐性的相关背景数据,纳入整体表格数据的分析过程,更是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显然在这一过程中,熟记各大洲、各大洋、重点国家的面积、人口,重要地理要素如世界着名河流的长度、流量等这些基本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高考中的图像试题逐渐向多样化、综合化变化发展,出现了样式新颖,多种图像结合,注重考查能力的复杂图像。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常见图像试题判断的基本方法并灵活运用,就能应对各种变化,做到有备而战,战无不胜。
(七)、光照、晨昏线图
1、昼夜更替:由于地球是不透明且不发光的球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则是加上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形成的。
2、昼夜半球:被太阳照射的半球为昼半球,太阳照不到的半球为夜半球。处于昼夜半球交界处的带状区域为晨昏线。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变为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变为夜半球的为昏线。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
(八)、地理空间演变图
㈣ 地理,读图题,谁会啊!!!
理读图练习
八年级
1、读“中国的疆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 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 半球。 (2)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 洲 部, 洋的 岸。 (3)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中 纬度,五带 中的 带,少数地区地处五带中的 带,没有 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 、 ,居世界 第 位。 (5)图中数字代表的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 海、 海、 海和 海,其中 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盐场, 海有我国 最大的渔场—— 渔场。
2、读“中国政区图”和“省级行政区的轮 廓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共有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 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 (2)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 、 三级。 (3)长江、黄河的干流共同流经的省 有 和 。 (4)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 (5)跨纬度最广的省区是 (7)根据图中字母填写下列表格
图号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A B C
,(6)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D E F G
。
H
3、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
(1)A表示黑龙江省的 市,B是 云南省的 县。这条线是我国人 口地理分界线,以这条线为界, 地区人口密度大, 地区人 口密度小。 (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 实行 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3)我国共有 个民族, 族人口最多,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部 和 部最为集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 ,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在 、 和 地区;各民族分布具有“ , ”的 特点。
4、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
(1)我国地形的特征: 、 。 (2)我国地势的特征: 、 。 (3)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
(4)第二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D 岭—E (山脉)—F 山—G 山。 (4)拉萨位于第 级阶梯上,西安位于第 级阶梯上。南京位于第 级阶梯上。 (5)a表示的河流是 ,b表示的河流是 ,它们的流向都是自 向 。 (6)我国的地势对水力资源方面的影响: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 ,水能 资源 。
5、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 盆地 B、 盆地 C、 盆地 D、 盆地 E、_ _高原 F、 高原 G、 高原 H、 _高原 I、 平原 J、_ ___平原 K、 平原 L、 丘陵
(2)以上地形区位于第一阶梯的有 位于第二阶梯的有 位于第三阶梯的有 (3)盆地A北侧的山脉是 南侧的山脉是 盆地B南侧的山脉是 (4)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是 , (写序号) , (写序号) 。(写序号) 。 , 。 。
6、读“我国温度带图”,回答问题: (1)根据 的多少,我国自北 向南划分为: A 带、B 带、 C 带、D 带、 E 带五个温度带,另外还有 一个地高天寒的 F 。南京属 于 带。 (2)东北平原属于 (温度带) 农作物的熟制: ; 华北平原属于 暖温带 (温度带), 农作物的熟制: 两年三熟 ;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 亚热带 (温度带)农作物的熟制: 。 (3)C与D的分界线经过 — 一线,该分界线大致与一月份 ℃等温线以及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7、读 “干湿地区划分”图,完成下列 填空: (1)根据 和 的对 比关系,我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A、 区,B、 区, C、 区,D、 区。 南京属于 区。
(2)A区与B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 温 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一线,此线也是 区的分界线。 。
带与
8、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完成 下列各题: (1)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 a 、 b 、 c 为界,把我国划分为 A 区和B 区。 (2)季风区受 季风影响明显,降水 ; 非季风区受 海陆位置、 地形 等因素的制约, 季风很难到达,降水 稀少 ,全年较 干旱 。 (3)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却相差很大,原 因: 。
9、读“我国气候类型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 A 气候;B 气候; C 气候;D 气候; 由于 高,青藏高原形成了 E 气候。
(2)B和C的分界线大致以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
一线为界。 。
10、读“中国水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河流在图中的代码: 长江 、黄河 、珠江 、 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 、 雅鲁藏布江 。 (2)含沙量最多的是 ; 我国第一大河是 ;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汛期最长的是 ; 唯一注入北冰洋是 。
(3)写出下列湖泊在图中的代码(g—j): 青海湖 、太湖 、洞庭湖 、鄱阳湖 。 其中属于内流湖的是 ,内流湖基本上是 湖; 属于外流湖的是 、 、 ,外流湖基本上是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它在 区; 最大的淡水湖是 ,它在 区。
湖;
11、读黄河水系略图,回 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_ _ 高原的 山脉, 注入 海。其干流呈 巨大的“ ”字形。
(2)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界点是 和 。 (3)①和②分别是黄河的重要支流_ _ _河和_ __河。 (4)黄河是我国第 长河,是世界上含 量最多的河流。A、黄河泥沙主 要来自 ;B、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C、治理黄河含沙量大的根本措施是 。 (5)黄河被称为“中国的忧患”,举例说明 (写两点) (6)黄河在孟津以下河段
第2/6页
段被称为“ ”, 形成原因 _。
12、读“长江流域图”图 回答:
(1)长江发源于 A: 山脉, 注入B: 海。
(2)长江上游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因此有“ ” 之称,长江 的内河通航里程占全国的 ,货运量占 %,因此有“ ” 之称。 (3)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城市为 a: 和b: 。 (4)长江主要支流:1 ,2 ,3 ,4 ,5 。 (5)写出下列城市名称:c ,d ,e 。 (6)长江洪灾频发原因有: ① , ② , ③ , ④ 。 对策 ① ,② ,③ (至少写出2点)
13、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 (1)自然资源分为 资源和 资 源,土地资源属 资源。 (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利用状况,把土地 资源分为 、 、 、 和 ; 而AB为土地利用类型中的 分布区,主要 分布在气候湿润的 区,从地形看 主要分布在东部的 及低缓的 地区;其中A以 为主,分布在干湿 地区中的湿润地区,B以 为主,分布在干湿地区中的 地区。A与B大 致以 — 为界。 (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 区和 区, 业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 (4)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地区和 地区。主要分布 在 (地形)。 (5)我国土地资源总量 ,人均 ,而且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 、 少, 多, 不足,特别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6)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 。
14、读下图回答: (1)受 影响,我国水资 源时空分布 。 从时间分配看 多, 少; 解决措施是 ; 从空间分布看, 多, 少;解 决措施是 。
(2)该图反映的是我国正在实施中的 工程。 该工程是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 地区。 分为 线、 线、 线三条调水方案,其中东线利用了 河为输水 主要河道。 (3)我国水资源利用从总体上看,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当 ,另一方面 水资源利用率 ,浪费相当惊人,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所以,从 某种意义上讲, 比调水更重要。
15、读“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A—N为 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完成以下各题: (1) 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北京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在此交 汇的铁路线主要有:
A 线、B 线、C 线、D 线、E 线。 (3)兰州位于F 线、G 线、H 线相交处,它是 省的 行政中心。 (4)字母O是 线,起止点是 — 。 (5)小明寒假要从南京坐火车去成都,选择了一条近便的路线。请填写所经 的铁路线和铁路枢纽。 ( 线) ( 线) ( 线) 南京 (城市) (城市) 成都
16、读“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完 成以下内容: (1)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发 展 业为主,分布着我国四大牧 区,分别是: A、 牧区 B
第3/6页
、 牧区 C、 牧区 D、 牧区 而 业、 业和 业主要 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2)我国主要畜牧业区和主要种植业区的分界线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我国的三大产棉区是 南部、 流域和 流域。 (4)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种植业上存在很大差异,大致以 — 为界。 (5)读图比较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完成下表:
耕地类型 北方 南方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作物熟制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 A
C
D
(1)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它 分为 和 两大部门。 (2)黄河流域的主要能源矿是 。 (3) 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它是 工业区的核心城市。
(4)图中字母代表的是我国四大工业区,并与相应的内容连线。 A是 工业区 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B是 工业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C是 工业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是 工业区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四大工业区中的 _ _工业基地。 (2)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 A 、B 、C 。 (3) 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铁路线名称: D 线 ,E 线 。 (4) F为 海。
(5)从澳大利亚购买的铁矿石运到上海宝山钢铁厂,采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是( ) A、空运 B、铁路 C、海运 D、公路 (6)该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有(至少写两个) 、 、 等。 (7)工业中心 C 虽然没有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煤等资源,却成为全国 最大的工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1、 ;2、 。
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c
b
(1)读图可看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分 别是: A 地区、 B 地区、 C 地区 、D 地区。
(2)界线 a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界线 b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界线 c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3)界线 a 是 _带与 _带(温度带)的分界线, 也是 区与 区(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它与一月 ℃等温线、年降水量图中 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吻 合。
20.读 “北京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大致在 (经 度), (纬度);位于 平原的北部 边缘,我国温度带中的_ _带;气候属于 _ 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 ,冬季 。 (2)从图中可以看出,流经北京的河流大多 自 向 流,最终注入A (海洋)。 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北京的地势特征 是: , _。 (3)北京是全国的_ 中心、_ 中心和_ _中心。_ _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_ _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 _ _广场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广场。_ _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 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北京旧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形成“凸”字轴线 形格局。 (4) 、 、
第4/6页
、 、 、 等 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位于 省 部, 江下 游,毗邻 _,与 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 的“ _”。 (2)本区气候类型是 _气候。 (3)A为_ 海、B为 _江,C为 铁路、 D为 铁路。 (4)填出图中序号的名称:① (城市) ② (经济特区);③ (特别行政区) ④ (经济特区);⑤ (特别行政区)。 (5)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大力发展 型经 济,与港澳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分工合作模式——“ _”。 (6)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我国政府实行“ ”政策,在祖国内地 实行 _制度,在香港和澳门实行 _制度。 (7)香港与祖国内地联系的一条南北向铁路干线是_ 线。 (8)港澳地区第 产业发达,澳门的支柱产业是 。 (9)填表:
(9)填表:
香港 地理位置 主要组成部分 恢复行使主权时间 特别行政区区旗 广东省珠江口 岛、 19 年 、 月 花 日 侧 。 澳门 广东省珠江口 侧 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 1999年12月20日 花
城市建设用地方式
“上天”——建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__。
(10)根据右图,香港的气候类型为_ 气候;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 ;冬季 。 (11)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 互利。内地 、 资源丰富且低廉, 而香港则拥有丰富的 、 、 和 。
22、读“台湾省位置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下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 岛;② 列岛;③ 省;④ 海 ⑤ 海;⑥ 海峡;⑦ 洋。 (2)图中穿过台湾岛中南部的虚线是北回归 线,台湾岛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 带和 带;以_ _气候类型为主。自然环 境优越,_ 、 __和水产等资源十分丰 富,被誉为“_ __ _”。
(3)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是_ _;最长的河流是 ;最高的山峰是 _ ;_ __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4)根据图示,台湾岛绝大部分地形为_ __,平原位于岛屿的_ 部。 (5)_ _树是台湾最着名的树种,_ 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6)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_ _—_ _— __”型的经济。( 导向型经济)工业城市主要分布 在西部_ _____地区。其中 _ 号称台湾“硅谷”。
(7)读下面的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来自光明网的报道:2005年05月15日三个集装箱共33吨台湾水果运抵福州, 这是连、宋大陆行之后,首批从台湾运抵大陆的大宗水果。这些水果将于5月 18日在第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上作为台湾农展品亮相。据专家介绍,海 峡两岸农业的深度合作因其互惠双赢,已成
第5/6页
大势所趋。有消息表明,大陆相 关部门正在加快落实对10余种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措施。 ①台湾四季水果不断,拥有“ __”的美誉,你能说出台湾盛产哪些水 果吗? 、 、 、 等。(至少写出3种) ②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因盛产大米,被称为“ ____”, 其中最着名的是“蓬莱米”。因盛产甘蔗,被称为“______”;因盛 产海盐,被称为“_ ”;因森林面积广阔,有“_ __”和 “ ”的美称。
㈤ 学好地理看地图的方法!
看地图要注意将地图量化,比如世界各个地区的东西南北分界线的经纬度数,可以找到一下规律:
各主要地区东西以30个纬度为一个界限,30E是亚非和亚欧分界,60E是乌拉尔山脉,以及西亚和南亚分界线,90E是南亚和东南亚的分界线,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脉的经纬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寻参照物,根据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确位置推测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开罗经纬度是30E,30N,这样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经度是30出头
通过地形图了解一些地理现象的深层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从地势特征中看出来,洋流分布可以从海陆分布特征和纬度中看出来,欧洲的隙缝气候为什么深入欧洲大陆(欧洲山脉多东西横贯大陆,对风基本无阻挡),美国气候的大陆性为什么那么强(山脉南北纵贯利于季风吹过),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雨林气候而是草原气候(地势高,、气候退化),四川为什么多阴雨(盆地容易形成阴天),北疆为什么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挡水汽)
以上这些都是从地形图中看出来的
除了地形图之外还要接触一些专门地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洋流分布图、资源能源的分布图、交通图等
这些图往往要熟记
高考题大多都要有图作依据,因此看图相当重要
有时还要出现一些很特殊的图,平时没看见过或不常用,需要临场学会看图,例如太阳高度角分布图、气候玫瑰图、微笑曲线图等
还有一些等值线图格外需要注意,这些都会是复习的重点,如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些图都有专门的方法来分析,高三会进行专门的训练
有的题需要你猜出图中的具体位置或所处地区,这种题首先看轮廓,像山东半岛、日本四岛、台湾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亚等地区或国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不出来的就要用经纬度来猜,具体参见上文
4.2. 等温线:
4.2.1.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4.2.1.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势:
分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 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 解说 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
(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纬度)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 冬季:内陆向低纬凸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纬凸 寒流:向低纬凸 暖流增温 寒流降温 洋流
(6)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 下沉气流增温 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 四周山岭屏障
(7)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 地势高
(8)锯齿状分布 (南美洲7月气温图) 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伏大°
4.2.1.3.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 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 读出温度最值:
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 几条主要的等温线:
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 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
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
4.2.1.8. 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
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例如图中A的温度低于12℃,B的温度高于15℃。
4.2.1.9.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海陆或季节:
几个原则:
(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纬在北方。
(3)大陆温度高于海洋则该半球为夏季,反之则为冬季。
(4)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温度相对于附近同纬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5)北半球为夏季是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是南半球为夏季。
几个结论:
(1)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北方则该半球为北半球;
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南方则该半球为南半球。
(2)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
冬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向低纬凸出。
4.2.1.10. 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地形:
4.2.1.10.1. 根据等温线判断地貌:
闭合等温线分布区域中如果等温线数值从里向外递减,即内高外低,一般为盆地地形,反之则为山地。
4.2.1.10.2.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若两条等温线的温差为A,则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A/6)米。
4.2.2. 我国等温线分布规律:
4.2.2.1. 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1月份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黑龙江省北部,温度最高的是南海诸岛。
(3)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连山地等地区,出现了封闭状的等温线;4℃等 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明显向北弯曲,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不同。
4.2.2.2.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少,同时,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漠河一带。
4.2.2.3. 我国7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等温线排列稀疏,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还超过了28℃。
(3)东北北部与南海诸岛的7月份温差仅8℃左右。
4.2.2.4.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4.2.3. 世界等温线分布规律:
根据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可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1)从全国气温分布大势看:
无论冬季或夏季,气温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因为气温还受洋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从南北半球对比看: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要比南半球复杂。这是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小,表面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的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比较小,因此气温的变化比较简单。
(3)从北半球的冬夏气温看:
北半球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向北弯曲;夏季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向南弯曲。
(4)从气温极端值出现的地区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热的地方都出现在大陆上,夏季的炎热中心出现在北纬20~30度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现在西伯利亚,而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大陆。
4.3. 等降水量线:
(1)判断降水地区分布差异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2)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3)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辽宁省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㈥ 地理,从图上看出时间和日期是怎么看的啊!
太阳光照图表示太阳光照射地球表面情况图,它可以经纬网上绘制,也可在地球公转图上绘制,判读综合性强,跨度大,是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知识重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地球光照图有三种形式:极视图、侧视图、变式图,在各种图形上判断日期的方法是观察各条纬线昼夜长短的状况和极昼极夜的范围。
(一)极地投影图的判读
1、根据地球自转确定南北极。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而在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所以图1图2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3图4是以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
2、根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情况确定节气,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为极昼(如图1),或者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为极夜(如图5),则为6月22日即北半球夏至日。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为极夜(如图2),或者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且南极圈内为极昼(如图3)则为12月22日即北半球冬至日。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如图5),全球昼夜平分,这时是3月21日或9月23日,即北半球春分或秋分日,南半球节气与北半球相反。
3、根据地球自转确定东西经度。图1图2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图3图4图5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根据自转箭头指东原则,以0°经线为基准,顺地球自转方向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如图中FB为东经度,EA为西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呈正南正北方向,在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上,沿任意经线向中心走都是北方,反之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呈正东正西方向,顺地球自转方向为正东,反之为正西(如图1-5中的C点、D点,D点位于C点的正东方向)。
4、找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可根据日期来确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如图2图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26′N(如图1图4),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即0°(如图5)。经度位置则是找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在极视图上(图1、2、3、4、5)们于昼半球中间的经线上。
5、计算地方时刻。根据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平分确定日出(6时)正午(12时)日落(18时)子夜(24时)。在图1-5中,晨昏线与赤道相交于AB两点,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B点为太阳升起时刻,即清晨6点,A为太阳落下时刻,即黄昏18点。D点正对太阳为正午12点,C点为子夜24点(0点),其他点的时刻,只要算出与上述四点的经度差,根据地球自转速度15°/小时和东 早(加)西迟(减)的原则加减相差的时间即可。如图1中
E点的时刻为A点时刻+45°÷15°/小时=18+3=21时
F点的时刻为B点时刻-45°÷15°/小时=6-3=3时
(二)侧式图
1、确定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是一个大圆,晨 线昏线各为一个半圆(如图6图7),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夜半球跨跃到昼半球的半圆线称为晨线。反之,从昼半球跨跃到夜半球的半圆线则为昏线。面对地球自转侧视图,解题时有这样一个规律:当太阳光线在图的右侧时(如图7),看到的晨昏圈的一半是晨线,反之为昏线(如图6),即为“左昏右晨”。
2、确定节气,晨昏线一定与太阳光线垂直过地心,利用晨昏线与地轴重合还是与极圈相切来判定节气。如果晨昏线是与地轴重合,晨昏线被切割为昼夜弧相等的两部分,此时为春、秋分(如图8)。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昼,南极圈以南为极夜时(如图9),即为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以北为极夜,南极圈以南为极昼时,北半球为冬至日(12月22日)如图6、图7。
3、如何计算地方时刻,首先计算出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侧视图是半球,总经度度为数为180°,用总经度度数180°÷(7-1)=30°,并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求出相邻经线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0°÷15°/小时=2时,再在赤道上找出日出(6时)正午(12时)日落(18时)午夜(24时)四点,看所求地点在已找出的四点的东侧还是西侧,相隔多少经度,根据东早西迟的原则早加迟减求出地方时刻。例:如图10所示,求D点的地方时。先确定A点为日出(6时)B点为正午(12时)C点为子夜(24时)三点中的一点,再求D点的地方时,D点地方时为A点地方时-2×(30°÷15°/小时)=6-4=2时。
4、计算昼夜长短。根据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来计算。如图10求A点昼长为90°÷15°/小时)×2=12时,D点昼长为150÷15°/小时×2=20时,在北极圈以北昼长为24时。不过侧视图上昼弧和夜弧仅表现了一半,所以在图上数出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后,乘以2即为所求地点的昼弧和夜弧。
5、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纬度
㈦ 高中地理,怎么从图上判断半球的一道题!急求
1 其实本题目给出的是半幅南极的俯视图,所跨的经度是180°,被分为12个等份,每个等份跨的经度为15°,也就是说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15°。图中“0”最近的那条经线与90°W经线相隔6个等份,它与90°W经线相差90°,所以它是0°经线或180°经线,结合图中的“0”可以判断它是是0°经线而不是180°经线。根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递减的为西经,递增的为东经”的分布规律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以可确定本图是南极的俯视图,因此A点的纬度为20°S,经度为15°E。
2 根据“同等实距在不同纬线上所对应的经度差不同,愈向高纬方向,其对应的经度差越大;南北方向上经度差相等,实距相等“的规律,可以推断若从C点出发,向东后向南再向西再向北各走200KM,终点位于出发点的正西方向。
㈧ 地理题(含图)
关于这种图怎么看的问题,主要就是要知道题目所给条件隐含的内容,以及需要关联所学知识再做答。就以这道题为例吧~
分析所给条件:
a为北极圈——该地位于北半球
b为晨昏线——MP、PN是晨线昏线中的某一条
Q点和P点分别是a和b的中点——所以该点所在直线为正午12点或凌晨0点
M、N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N两点的经度差为120°——(经度差这样的条件要特别注意,因为这样的题会涉及到计算时间等等)
明确条件后就可以开始回答问题了。
1.如果PM为晨线,则此时N点为 A.4点 B 8点 C 20点 D 16点
选D。
若PM为晨线,则PN为昏线,按太阳自西向东转,Q点和P点所经过的直线为正午12点。M到P、P到N的经度差相等,为60°(=120°/2)。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所以相差60°就是相差4小时,求昏线,即N点时间为16点(=12点+4小时).题目还可以问昏线上的时间、落日时间,这都是一样的,或给昏线时间问晨线、问日出时间等等。
2.如果PN为晨线,则Q点的日出时间为 A.4点 B 8点 C 20点 D 16点
我想你的问题有没有打错了?若PN为晨线,那么应该问Q点的日落时间啊...
如果本题是这样的话,
选C。
与上一题相同,PN为晨线那么PM为昏线,两地相差240°,算法与上一题相同,得出答案为C。
3.如果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自M地飞行到N地,则其飞行方向是A 由东向西B 由西向东C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D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选C。
两地间最短距离为他们的劣弧,北半球弯向北极,南半球弯向南极。
其实这种题最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只要有思路,多练练就可以了~
一家之言,仅做参考,不过还是希望能够帮助你~~
㈨ 高中地理做题时看不懂图怎么办啊
这个问题我支你两招~不过不一定适合于你,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题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根据你的描述,我猜那个“有技术含量”的图主要是自然地理那些图吧(就像近几年高考题自然地理选择的那种)~如果是这种图,那么以下的内容就有效~
首先,上课时你应该认真听讲——不管是讲原理或是讲题,不管所讲的东西你是否已经掌握——一定要好好听。这是因为这种题之所以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的一些地理规律掌握不到位,而这些是课本上学不到的。比如,如果我问你“出现极昼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是“6月22日这天,北纬60度轴长大约是多少?北京昼长大约是多少?”你能脱口而出吗?如果不能,那么你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所以一定要好好听课,先做到“肚中有粮”。
其次,考试时要保持冷静。遇到这种题,最怕的就是受情绪干扰,不好好看题。其实,每个题都会有自己最致命的那个突破点,关键是找到它。而若想找到它必须做到认真审题,认真读图,找出题目的提示项与图的规律性,再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总之,考试时心态要好,不能阵脚大乱,否则就算是十个李四光上阵也很难答对。这一点,就是说要做到“心中不慌”
第三,练习是必要的,过度练习是有害的。尤其是这部分,怎样通过练习提高读图能力成为高分的突破口。而练习做多了很可能混淆相近的地理原理。所以在练习方面,建议你到书店认真挑一下这部分的参考书——题不要太多,但必须要精,各种类型的读图训练必须要有,答案解析也相当重要。好像《试题调研》地理曾出过读图专项,建议看一看,挺不错的。
第四,平时做题时,不要为做而做,为结果而做,做题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任何一科目题目所需要贯穿的原则。在做这部分题目时,一定要知道我做这部分题目要达到什么效果。做出来后无论对与错,一定要总结——问问自己在做这道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原理,为什么用这个,这个原理或规律的成立是否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这个题目是否会有更好的解法……总结这些问题有助于你深刻了解自然地理原理,并为灵活运用打下了基础~
总之,方法总比困难多,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啃得动这块“硬骨头”,做题只可智取绝不能硬干。用这点套话来作为总结吧。
最后,祝你学习进步!
㈩ 求解高中地理这幅图怎么看。。。。。。
这张图要根据问题来推测,看图1可以推测出这应该是火山爆发的过程图,联想到火山的原因(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解在岩浆中挥发份逐渐溶出,形成气泡,当气泡占有的体积分数超过75%时,禁锢在液体中的气泡会迅速释放出来,导致爆炸性喷发,气体释放后岩浆粘度降到很低,流动转变成湍流性质的。如若岩浆粘滞性数较低或挥发份较少,便仅有宁静式溢流。从部分熔融到喷发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差别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动)从而可以知道最开始地表应该是比较平整的,接下来随着岩浆的上升产生气泡,最后到达一定程度形成流质·····这就是第二题的答案!第一题要看图二,从图上可以看出m和n是不同的地质,再者m比n地势高所以所以m是大陆n是大洋,所以这是一个海底火烧形成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