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运用乡土地理

如何运用乡土地理

发布时间:2022-01-22 12:55:11

Ⅰ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地理乡土地理小论文

利用课余或者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的地理调查研究活动,并写成调查小报告或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很有利的。 2006年春季本人在指导高一学生进行课题为《泉州古民居的保护现状调查》的研究性学习之际,正好赶上泉州市第12届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便鼓励并指导该课题组的学生苏梓勤同学撰写了《浅谈泉州古民居的发展与保护》一文,并最终获得一等奖。以下是个人在指导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首先要认识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的意义
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作为地理作业的新形式,具有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迁移、锻炼研究能力、培养创造性等作用。已得到许多教师的认可。认真评阅小论文,利用小论文开展相应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挖掘小论文的利用潜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地理作品的形式
中学生地理作品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形式,第一类是在野外考察活动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成书面报告或专题性的小论文、游记,即是将野外的所见、所闻、参照有关资料写成调查报告,按要求分门别类地描述。第二类是结合本地区有代表性的问题,诸如环保,资源开发等进行专题调查与分析,提出看法或方案的专题性论文,第三类是编写乡土地理志。本次指导学生的获奖作品就是属于第二类。
三、如何辅导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或其他小作品——写好作品的注意事项
1、对掌握的各种资料及时整理,认真分析。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内容害死相当丰富的,考察活动结束户欧教师要辅导学生及时整理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认真地分析。对地理标本进行整修,分类,制作卡片,对野外拍摄地典型地质构造、植物外貌以及风景照3片进行冲洗放大,并加上文字注释,对素描和野外填图加以精绘。最后整理收集来地文字,数据资料以备写作时用。
2、积极欺负,充分讨论。为使作品不是照抄材料或生搬教师所讲地内容,而是有自己地见解,教师要积极启发学习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开好讨论会,会上首先应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解答,即使是学生自己不能解答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解,要让他们想想在提高求知地欲望后,教师再讲,甚至还可作“抛砖引玉”或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围绕某一中心提出更多地问题,启发思考应是写出有创造性地调查报告或论文地关键,而讨论也会促进学生思考地力度。
3、拟好题目讲解示范。再考察活动开始前,根据考察地区地情况,教师应提出一些调查地题目,让学生再活动时,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这为以后撰写地理作品打下牢固地基础,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题目、写作提纲和内容,逐一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组,时调查的每项内容都有人写,但各有侧重,为了写好地理小作品,可以先拿出一两篇好的作品作是否,讲讲作品的要求、特点及范文优点等,要求注意文章流畅、说理明白。
4、成稿后,教师要进行检查修改,如有大的或多处改动应让学生自己去改,反复几次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来了。
5、最后,可对学生写出的小作品进行测评,一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可举办地理作品演讲赛,展览会,出地理墙报或选集。

Ⅱ 如何巧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

在实际地理课堂中,很多地理教师还是以自己为主讲,充当课堂的主角,很少顾及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学习效果,将学生始终置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这样的原因:第一、地理学科入门难,学生从小学刚进入初中还没来得及转变思维方式,就要动用抽象空间思维学习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等,造成学生对地理科畏难情绪普遍存在,严重打击学习地理自信心,导致地理基础知识难以掌握,成为学习地理的一大障碍;第二、很多地区地理还不作为中考课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对地理科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课堂上不愿参与,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在课程改革后,虽然有些教师课堂上安排大量的活动,流于形式上热闹,过于注重取悦学生,学生间没有实质性的交流,对地理事物的认识仍然是肤浅,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非常低效。
《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应该是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就是要创建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内发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应该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尝试,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转变观念,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转变教学观念,“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突出“以生为本”的重要理念,要求重构原有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成教学的合作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主要起“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
《纲要》还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平时多给学生传达高效课堂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再创造能力。总之,师生观念真正改变了,才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
二、合理整合教材,促进探究学习的开展
正如前面提及,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开放式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造教材”,要对教材进行优化和创生。各种版本的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案例,但并不表示要求面面俱到,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对原有教材进行取舍,按照课堂的思路理清前后顺序,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如当地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风上人情,或者联系当地的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活实例。教材并不是教师的唯一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整合课程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使其更好地为己所用,并为学生所理解接受。
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的经济”的教学中,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的主线是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接受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了“前店后厂”的独特生产模式。由于在这与之前学习过的特别行政区课文中的“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内容意思相近,因此在学习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时,可由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更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课堂情境,活化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极其重要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的地理课,从新课的导入到核心问题的解决乃至课堂的延伸都离不开情境的作用。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传统的讲授容易形成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方面:
1.精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开始环节时能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一堂课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起着“聚焦”注意力、渗透主题的作用。所以教学导语一定要注意兴趣的激发,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探究的状态之中并把这种状态很快融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歌曲导课、谜语导课、情境导课、故事导课、广告导课、图片导课、时事新闻导课、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课、乡土地理导课、动画、视频导课、诗歌导课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比如在导入“俄罗斯”一课中,我播放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视频,俄罗斯基本地理概况通过LED光影和立体效果等形式生动向学生展现,使学生对俄罗斯基本概况有了感性的认识,引起了探究俄罗斯的强烈兴趣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带动了动力。
2.巧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幻灯、投影等),把抽象的教材转化为形声影像,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同时动起来,让学生有如亲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课堂效果不但能事半功倍,而且强化了课本知识,更能使学习效果提高、升华。例如:在讲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课文提及通过月食现象能推断地球是球形。这是课文的难点,对于刚上初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极少机会了解天文现象,更别说理解月食的成因了;如果课堂上光靠老师的讲解也很难将月食的情景解释清楚。怎样才能攻克这一课文难点呢?恰巧任教其时出现月食的天文现象,我除了布置学生课前观看天象外,课堂上也播放了月食的视频短片和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月食的成因和形成,从而得出从月偏食中可以看到地球自身的阴影是圆形,进而可以推断出地球是球体。接下来我继续提问,月全食时月亮是不是完全看不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红月亮的有关知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籍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轻松掌握课文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3.精设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以活动为中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活跃、好动,作为地理教师每节地理课应以一个或多个课堂活动贯穿于其中,我们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置课堂活动。初中地理课堂活动类型多样,主要有辩论活动、讨论活动、演示操作活动、游戏竞赛活动、图上作业活动、阅读活动、练习活动等形式。
在讲授“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内容时,一节课内要求学生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以及相应的位置,难度不少,怎么能让学生攻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呢?我的教学设计分三步:第一步,向全班同学介绍易错、难读、难写的省区;第二步,通过“读图活动”分小组讨论,请大家说一下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快的记忆方法,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其实,记忆省区的方法有很多,课堂开始我并没有向学生将34个省区一一灌输,而是让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开放性而富有趣味性,学习效果显着;第三步是课堂反馈环节,结合我自己改编过的题为“全世界都笑了”的网帖,请学生上台指图出所提及的省区。网帖用生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我国多个省区的地理人文风情,让学生在了解各地地理概况的同时,也体会到国家的地大物博,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总之,形式丰富、不拘一格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寓教于乐,更是课堂的助燃剂,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4.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地理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地理课堂应该是多维、互动、活动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获得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利用橡皮泥模型自制沙盘来认识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地表形态和等高线,使学生在自制沙盘过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发现知识。部分的课堂活动安排如下:(1)课前布置各学习小组制作橡皮泥模型。(2)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制作的模型,画出等高线地形图。(3)教师引导同学们对照等高线和模型中山顶、陡坡、缓坡,小组讨论并总结出等高线特点在班内进行展示。(4)教师小结归纳。(5)继续小组讨论如何判别山脊、山谷、鞍部和缓坡的等高线地形图,并全班展示。(6)小组展示期间,可以是各小组互相质疑、提问、回答的过程,通过小组间的互动得出结论。(7)教师总结归纳。
地理课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但能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更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随后的各小组在全班展示合作成果,能让学生经历体验、感知、分析等思维活动,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小组间的质疑、提问、回答环节,教师不需要过多讲授,只需作出适当的引导,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争论,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取长补短,他们的互动能产生不少有价值的知识,使课堂效果得到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但能使他们掌握知识点,还能从中领悟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去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正确的观点与做法。
四、建立合理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成长
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让他们更明智、理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正确的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评价的形式可以分为: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通过组内互评或者组间互评,小组之间的竟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组员之间互帮互学,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得到长足提高。教师评价可分为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课内评价,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能及时给予引导和正面的语言鼓励,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课外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资料等,进行打分,给予定量评价。因此,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也是保证地理教学高效的重要因素。
五、重视教学反思,提升高效课堂质量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地理教学效果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略了对客观因素的全面考虑,如:没有考虑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学生突发情况、也有可能因为教师经验尚浅所致等等。因此,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过程等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构建地理高效课堂小可缺少的环节。

总之,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动态的、不断深化且探索永无止境的命题,地理教师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关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探究问题,让地理学习真正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Ⅲ 乡土地理论文怎样写

1.选取的点不要太大.

2.乡土的地理特点和人们的生活联系要紧密.

3.找到优点 缺点 分析 然后提出解问

题的方法

4.完结

Ⅳ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乡土地理

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要教给学生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就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有意识的渗透乡土地理知识。我们的学生主要生活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我在地理教学中就结合本地的文化、气候、土壤、植被、水资源、工业、农业、交通、教育、科技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Ⅳ 如何在初中地理中实现乡土地理教学

一、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学习有以下几点要求和 建议:1.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2.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 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如何 以乡土地理为载体进行综合性学习、开展出富有实效和新意的探究性实践 活动!课程形态的多样化是新思路,课程形态有两种模式可供借鉴。一是 单独设乡土地理课,教材中精选出专题性素材、提供众多的知识生长点, 横向可与其他学科联系,纵向可深入到研究型课程,从而构建出一个开放 的课程形态;二是与相关学科综合,设立乡土综合实践课程。这样可集中 有限的教学课时和各自为政的教师,优化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体现精简、 高效原则,提高教与学的综合效益。同时还有助于校园乡土文化氛围的形 成和学校特色的重新提升。因此要从校本课程开发的高度来认识乡土综合 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与之相关的学科整合问题、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问题、学生小课题研究指导问题亟待深入思考。 二、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研究活动相结合 乡土地理学习实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这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 的途径,也是乡土地理教学实践性特点的要求。乡土研究活动是以小组或 个人形式参与的专题研究活动。我们对本校初三学生乡土地理学情的调 查:部分学生对家乡地名探源、历史人物、环境保护等研究性话题有浓厚 的兴趣。教学中可引导他们作一些较为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或向学生提供 实践与探究课题,如盘县各乡镇民间谚语、天气状况、着名旅游资源(碧 云洞、盘县大洞等)、农业产业结构(畜牧业、成坡改梯、退耕还林等)、 主要自然灾害(暴雨,多山洪、泥石流等)、项目建设(响水煤矿、哮天 龙水库、松河煤矿、红果循环经济型煤焦化等),并进行具体指导。指导 学生深入实践活动调查研究,其过程一般应遵循如下几个步骤。确立阶段 调查研究具体实施方案,这个方案包括此次调查研究的人员、对象、时间、 地点、具体目标或指标、具体方式方法和步骤等。调查实施,这是整个调 查研究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是收集资料和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或信息的 必需途径,通过有组织的研究活动了解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文化建设等, 研究活动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在实践中发展其创新能 力。 三、乡土地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相结合 “乡土地理”教学作为综合学习和素质培养的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地 域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可能将所学到的地理方法运用于乡土地理的学 习;同时.由于“乡土地理”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 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 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 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如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落后 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观。在向学生介绍国情时,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 把本乡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学生寄予殷切 期望,要求学生正视现实,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的发展奋发图强, 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又如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地理要结合 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 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 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造利 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 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 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 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 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 乡土地理的学习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实践。 总之,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密切联系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使教育更 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地理知识和应用实 践,为将来的再学习和深造打好基础,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和新课程改革 全面实施的今天,乡土地理更值得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实践。

Ⅵ 如何在高中地理中渗透乡土地理

1、知识点互联对比2、查找资料

Ⅶ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资源

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学习有以下几点要求和 建议:

  1. 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

  2. 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 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Ⅷ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中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一些抽象知识时,可结合乡土地理知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存在的事物,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意识到地理学习联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和了解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习水平。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我国很多地方还属于贫困落地区,面对当下的实际情况,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家乡的现状、所存在问题,进而使学生思考、分析当前家乡发展前景,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就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熟悉本地地理
教师要对当地的地理了如指掌,才能高质量的完成初中地理中的乡土地理教学。一些学校中很多教师都是外地人士,要教好乡土地理,就必须熟悉当地环境,收集本地地貌特点、风景名胜等地理资料,还有一些乡土文学、乡土历史等方面的资料。不仅拓展教师的视野,加深对当地地理环境的认识,也能够在进行乡土教学时,对学生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用自身的知识和对本地环境的感情,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进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将地理教学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一些地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野外考察,带领学生去本地能够利用的地理资源,在野外考察过程中结合实际地理情况为学生讲授地理知识,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记忆。并在考察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三.指导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以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中心进行乡土地理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并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和谐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应积极研究符合实际环境情况和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乡土地理,使学生充分认识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积极自主的学习地理知识。
--网络文库

Ⅸ 如何利用乡土素材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1. 利用乡土素材于初中地理课堂,有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乡土素材内容丰富,学生对其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从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发现并挖掘乡土地理教育素材,并在课堂上加以运用,会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随之增强,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2. 利用乡土素材于地理课堂,能使抽象、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 利用乡土素材于地理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地理的综合思维能力。
4. 利用乡土素材于地理课堂,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培养爱国情怀。

Ⅹ 浅议农村地理课怎样利用乡土地理结合课堂教学

一、在课堂教学中从乡土材料导入,使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目前,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案例分析编写的,这种方法将地理课的综合分析和具体分析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教材往往是具有全国性的,甚至是具有世界性的,有的内容学生没有接触到,有的甚至闻也未闻,对教材内容、知识点十分的陌生。地理知识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原理和概念往往难以理解,造成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难点。而有些问题虽然就知识本身并不难,但教师感到难教,不知从何说起,不知怎样才能讲明白,这些地方往往也成为教学的难点,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费尽心机,学生还是一片茫然。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问题化难为易呢?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能从学生最熟悉的乡土地理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在课堂恰当地选择家乡的地理案例,加以引导,从而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的距离,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那就迎刃而解,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更为显着。比如在学习世界语言时,课本中的“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其中大约有30%有文字,70%没有文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容易和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首先请同学们用本地的、不同的方言说出一句话,并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这样就有好多的同学是不能用本方言文字写出来,能写大多是用汉语来写的。再让同学们交流、对比哪种语言有文字,哪种没文字,最后由我来总结出本地的语言哪种有文字,哪种没文字,这样学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又如在讲世界的聚落时,我就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来设置情境问题进行教学。农村学生来自各个自然村坡,有的村坡仅有几户人家,有的几十户,有的上百户,另外大多学生都到过农村的集镇、县城,甚至到过省城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村坡有多少户人家,约有多少人口,自己的村坡大还是集镇大?然后我再小结,不管自己村坡有多少户人家,有多少人口都是一个聚落,也不管城镇和城市有多大它同样是一个聚落。
二、结合课堂教学学习乡土地理地知识,积累乡土地理信息
农村学生虽然身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可是他并不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把教学内容与乡土地理有关的知识点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乡土地理知识,使学生不断地储备乡土地理知识。从乡土地理导入新的知识点,又从新的知识返回实在的和生活中的乡土地理,学生能更容易的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世界气候时,我首先让学生回想几天来学校的天气情况,是否下雨,气温的高低,再让学生回顾一下,我们家乡是春节(过年)时候冷,还是现在时候冷,什么时候气温高,什么时候气温低,导入新课程。学习后我又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指出我们家乡是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并以我们自己家乡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作为参照,让学生更能真正地了解世界各种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三、利用课外学习乡土地理知识,养成观察乡土地理习惯
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善于把在生活中和活动中,发现有与地理课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加以比较、总结。比如:当地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属哪种气候类型,农业生产以什么为主;本地区流行多少种语言,是否有文字等等。在每一个章节的教学中,我们要作好备课工作,深入钻研教材,并且思考当地哪些材料与本课内容相关,如何把乡土材料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怎样才能达到哪些教学目标等。同时要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如何观察本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观察的顺序,由近到远,又要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观察后要做比较和总结。
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又要具有把地理知识运用于观察乡土地理事物的能力,因而一方面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要求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具备良好的地理素质,才可能在实践考察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有目的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乡土地理进行观察。比如讲授气候,就可以让学生对学校或者家庭周围的气候情况做观察记录,包括温度,降水等。对一年的气温、降水总趋势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印象,也可以向长辈请教。那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调查,他们对于我们当地的气候的状况就会有很深刻的认识,从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的气候特点。适时的教育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就是终身受用的知识。
四、结合乡土地理教学要适时,适度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也不可能都前去观察。我们只能具体地分析和钻研教材,充分利用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做为引导,以加快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概念的印象,让学生从对家乡环境、生活的感知中,真正走进世界。

阅读全文

与如何运用乡土地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0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7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