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中的试题“图”,主要有哪些类型
1区域分布图:
突出“知地明理”,是提供地理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涉及到全球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这类图用各种图例、符号、文字、数字来记载和传递地理信息。其内容丰富,直观明了,是地理学习和评价考查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学科最为基础的图形语言,也是学科技能考核的重点内容。
2数据统计图:
突出“以量说理”,多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或事物间的比例构成的情况。包括柱状统计图(有纵向的和横向的)、折线统计图、扇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三角状统计图等。对这类图形,无论哪一种都是从“定量”到理性的分析过程。
3等数值线图:
突出“以线释理”,如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线状图。等深线与等高线是反映地表和海面以下地理事物整体态势和局部特征的重要手段,具备考查地理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特殊优势。其他等值线图,也多用来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示意图,是反映某地理事象在一定地域内存在和发展的规模、范围、等级或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地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日期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
4地形剖面图:
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是一种平面直角坐标图,地形图是在两维空间表示三维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显示地表形态和地势起伏。剖面图一般是沿某一线段向下作垂直切面形成的更直观形象的解剖,它因为更能从某个角度突出地表现地理特征,所以是高考命题重要取材。
5地理示意图:
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最常见的是显示地理事物空间关系、地理事物形成过程、因果关系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一般有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通常是借助线段,特别是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之要素等组合成图。它一方面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前赡性特征。
6地理景观图:
是具有时间属性的,能够反映地表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其画面(画片、照片和卫星影像图片)直接表示地理事物,更形象、直观,能够反映地理景观的空间分布,显示区域内各种地理组成要素的发展规律,揭示各要素间的深刻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便于对具体区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景观图中的事物往往具有代表性,所反映的区域较小。要想获得同类地理事物大范围的地理信息,需在从图中仔细提取和总结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联想和借助系统的地理知识,不断使问题升华,使技能提高。地理景观图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景观图(名山、断层等)、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照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业景观图(耕地、林地和水稻种植业等)、工业景观图(采矿厂、生产车间等)、民族风情、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等。
7变式组合图:
地理试题图像大多是经命题者裁减、叠加或变形变式的“新品种”。由于教材或地图册中的图像,所载区域、信息量、比例尺等因素限制和纸笔测试的制约,往往不能满足命题者的要求,试题图像就需要进行加工,通常采取裁减、变形、抽取、叠加等方法进行图像变异,力求创新,避免重复,也体现考试的公平及能力立意试题的需要。这类图有的是由整体变局部、由综合到专题,也有由单一到叠加、由现实到模式等。另外,还出现多幅图的组合并用。其取材丰富,综合性强,倍受命题者的青睐,而且学科特色与能力也能很好地体现。
在地理学科的复习备考中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② 什么是地理过程的时间序列 说明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任何地理事物发展变化都有一个时间过程,即具有一定的“时间厚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主要是目前存在的世界,即我们所说的“现在”的地理事物,但实际上,“现在”的时间量度断面具有一定的“厚度”。时段的长短取决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性质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对于自然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而言,“现在”的概念是指自然地理事物相对处于稳定的一种状态,时间厚度差别很大,少则几天,长达几年、几十年,甚至千百万年。如山地地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静态的画面,但其形成可能追溯到几百万年前;河口三角洲、滨海平原的形成则可能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地震则可能是刚刚才发生的事。
对于人文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言,时间厚度可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现在”则是指人文地理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某一时段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城市现状”的时间厚度指的是近几年的状况,“人口现状”则可能特指上一次人口调查所得的结果,或研究人员到某一时刻为止所能收集到的人口资料。
时间序列对分析地理过程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即空间的时间性。是当代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地理过程的时间序列对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更具有全面的预测性,因此也是当代地理学家十分注重的领域。具体表现形式如下图
③ 什么是地理插图
具体讲是为了说明地理知识点中文字内容中不好理解而配的图片,或者直观展示某个地区的地理信息的功能性图片。
④ 地理讲解视频纪录片的形式
最近中央电视台有一套节目,介绍中国的各地情况的,应该不错,《远方的家》已经有边疆行了,现在在出沿海行,内容挺丰富的。
还有一套中国地理的,也不错,是纪录片,探索发现也可以挺好看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⑤ 什么叫地理图片
地理照片分三类
一
鸟瞰图
,是利用卫星从高空府拍的或利用飞机高空拍照。
二地形图,利用电脑制作成图,用
等高线
来表示。
三实物图,就是人们常用的照相机近距离拍摄的。
⑥ 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哪位老师给讲解一下。有图片,
汉代石砖画像拓片
拓片名称:牵车
拓片介绍:一辆车,四人拉一人推,一人坐车双手打击乐器,乐器系在一圆圈上,随车轮转动而转动。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材料。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
⑦ 地理讲解人文地理案例如何分析
一、运用地租曲线探究农业圈层现象形成机理的方法
作为农产品消费市场的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农业部门通过竞争决定其区位。因其竞争是围绕地租进行的,故地租曲线是探究农业圈层现象形成机理的重要工具。准确把握地租曲线的运用方法是探讨农业圈层现象形成机理的基础和前提。
(一)运用地租曲线分析市场所具有的农业圈层分化功能
根据《孤立国》中的六个前提,假定地租曲线R=(P-C-Kt)Q中的农产品单价P、单位农产品成本C、农产品运费率t、农产品总产量Q等为常量,讨论市场距离K的变动对地租R的影响。
(二)运用地租曲线分析市场作用下的农业圈层分化机理
在笛卡尔坐标系中,地租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首先,讨论农产品运费率t与直线斜率、单位面积利润P-C与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不同农产品的运费率t、单位面积利润P-C画地租曲线,探究运费率t、单位面积利润P-C在“杜能圈”形成中的作用。再次,分析不同农产品空间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及农业圈层分化机理。
(三)运用地租曲线探究农业圈层现象形成机理的分析步骤
学生经探究得知,整个分析过程有以下步骤:第一步,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第二步,分析农业生产的地域格局。第三步,分析农业生产地域格局同市场的关系。第四步,分析不同农业部门的单位面积利润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农产品运费的关系。第五步,比较区域农业地域格局与“杜能圈”的异同,并分析原因。探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二、运用地租曲线分析现实中“杜能圈”的形成机理
1980年代上海郊区农业生产表现出圈层结构,但与经典的“杜能圈”存在差别。引导学生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探究,能强化他们对农业区位论的认识。
(一)1980年代上海郊区的农业圈层现象
1980年代上海郊区农业生产由近郊到远郊可分为四大圈层:第一圈层以发展蔬菜、奶牛、花卉为主;第二圈层以生产棉花、蔬菜、奶牛和自给性粮食为主;第三圈层以商品粮、棉花、季节性蔬菜为主;第四圈层则以商品粮、棉花、渔业和奶牛为主。该农业圈比“杜能圈”要复杂得多,需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
(二)1980年代上海郊区农业圈层的特征
学生经过探究,发现1980年代上海郊区农业圈层现象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各农业圈层皆以市场为圆心。第二,越接近市场的圈层,单位面积农产品的利润越高、其运费率也越大;反之,农产品的单位面积利润越低、运费率也越小。如单
⑧ .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我也和你有同样的疑问,刚开始我觉得是“选择性”,后来看了有关的文档,是选“整体性”,后来想想也不无道理,你想啊,采用彩色图片VS只用黑白图片,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着色,整个区域的界定就比较明显,所以整体性比较强,当然也属个人一点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