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理解《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教育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背景知识,进而使学生掌握从事外贸工作所必须的贸易地理理论和知识。
二、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国际贸易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各国(地区)对外贸易活动的地域分工以及地域组合的空间特征;世界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的特点、产业部门的构成及其分布、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当今国际贸易地理新格局及发展方向;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网络和国际运输发展的新动态;了解世界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作用;掌握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基本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贸易特征、贸易地位等知识。
Ⅱ 国际贸易地理是什么
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Ⅲ 关于国际贸易地理论文怎么写
把具体要求发来看一下呢?
Ⅳ 为什么说国际贸易地理学是边缘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学 显然是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的交叉学科,既是 国际贸易学 的分支,又是 地理学 的分支,处于两个学科的边缘,所以是边缘学科。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Ⅳ 国际贸易地理的几个问题~!急求~!
这几道题都有点难度耶....
一、世界石油贸易地理格局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石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血液,其的地理分布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贫富,需求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增加,对石油的战略也越来越敏感。
世界石油地理分布呈现了一些的特点:分布集中是最大特点。1.西亚的阿拉伯——波斯湾盆地。这一地区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等多个大储油国家,总储量达700多亿,约占全世界的60%。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储油区域。2.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盆地。石油的总储量约为57亿吨。3.俄罗斯的伏尔加——乌拉尔。石油的总储备约为54亿吨。4.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石油的总储量约为50亿吨。5.墨西哥的雷马乌——坎佩切。石油总储量约为50亿吨。6.美国的佩米安盆地。石油的总储量约为42亿吨。7.利比亚的锡尔特盆地。石油的总储量约为42亿吨。①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是北纬24°~42°之间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东半球多于西半球,过去以西半球为主(占80%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现的油田多集中在东半球,目前已占80%以上,②油气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过去欧美地区占80%,从50年代开始向亚非拉地区转移,1990年末已占80%以上。特别是波斯湾沿岸富集了2/3,享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
石油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国际间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不可否认,上个世纪海湾地区爆发的几次战争,石油是其背后的重要动因。石油危机对国民经济的打击是非常可怕的。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缩水”1/3,通货膨胀率从3.4%上升到12.2%,失业率从4.9%上升到8.5%;20世纪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则使美、英的GDP负增长率分别为0.2%和2.4%。在我国,由于前几次石油危机爆发时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因而影响不大。但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对石油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以现在中国每天进口200万桶石油计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那么中国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万美元,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4-0.5个百分点,石油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
二、美国陆桥运输与OCP运输的特点及区别?
答:(1)MLB运输(陆桥运输)
MINI LAND BRIDGE,其运输方式是使用海上运输方式将集装箱货物先运至日本港口,再转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卸船后交由铁路运抵美国东岸港口、或加勒比海港口区域。我国出运到美国的集装箱货物,在使用小陆桥运输时可现将货物运至日本港口,再转运美国西海岸港口卸船后,交铁路运抵美国东海岸或加勒比海区域。
1. 小陆桥运输是完整的多式联运,由运输经营人签发全程联运提单,并收取全程运费,对全程运输承担责任。
2. 小陆桥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其提单制作应分别注明:卸船港:LONG BEACH ,交货地:MLB HOUSTON
3. 小陆桥运输下的到岸价集装箱货物,卖方(发货人)承担的责任、费用终止于最终交货地。
4. 小陆桥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运费计收应根据运输经营人在美注册的运价本收运费,原则上无任何形式的运费回扣,除非运输经营人与货主之间定有服务合同(SERVICE CONTRACT),即在一定时间内提供一定货运量后,货主可享有一个较低运价。
5. 在按服务合同收运费,而货物托运人是无船承运人时,小陆桥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应出具两套提单,一套是无船承运人签发给货主的HOUSE-B/L ,另一套则是船公司签发给无船承运人的MEMO-B/L,前者给货主用于结汇,后者供无船承运人在美国的代理凭其向船公司提货。
(2)OCP运输
OVERLAND COMMON POINT,含义是指使用两种运输方式,将卸至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货物通过铁路运抵美国内陆公共点,并享有优惠运价。
1. OCP运输下的集装箱货物,卖方(发货人)承担的责任、费用终止在美国西海岸港口,货物卸船后,由收货人委托中转商持正本提单向船公司提货,并负责运抵收货人指定地点。
2. 收货人在收到货物单证10天内,必须申请进口保税运输,以保证将货物最终运抵交货地。如不按时提出申请,货物即转至保税仓库,从而产生各项费用。避免这些费用支出的做法是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办理由铁路公司代办运输至内陆公共点的保税申请手续。
3. OCP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在买卖合同和信用证栏内应加注“OCP运输”字样,在签发提单时,其签发要求与买卖合同、信用证要求相符。
4. OCP运输的集装箱货物,如使用某一船公司美国航线专用提单时,因该提单栏内只有“卸货港”、“最终交货地”两栏内容,在国内港口装船运往美国使用OCP运输方式而签发某一船公司专用提单时,目的港一栏内应注明“LOS ANGELES OCP”。
5. 凡运往内陆公共点的集装箱货物,应在卸船45天内由收货人向铁路提供证明,如陆上运输单证、转运单、海关转运申请单等。如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上述单证或证明,货主则失去铁路给予的优惠运价。
6. OCP运输不是真正的多式联运,尽管全程运输使用海陆两种运输方式,但海、陆运输区段各自签单,海、陆区段运费各自计收,海、陆区段的运输责任各自划分,因此不具备多式联运一张单证、统一责任的要求。
三、美国国际地位?
答:美国综合国力超强,它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保持其“一超”地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不断发展,各大国与美国的力量对比将逐渐趋向相对均衡化,加上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地位而不断消耗它的资源和实力,美国不可能永远保持其一超地位。
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硬实力”将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第一,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最强,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美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将继续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第三,美国军力发展对经济和科技有促进作用。
从总体上预测,在21世纪头2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没有任何一个大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能够赶上美国,美国仍能保持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四、美国与法国的农业生产特征区别?
答: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1,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表现: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为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农业发达.
2,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发达的原因):首先美国农业属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良种化.这种农业的优点为:生产效率高,产量大;缺点为有时生产过剩.其次农业地区生产的专门化为美国农业的另一大特点,其优越性表现:
(1)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地区优势;
(2)大规模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3)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管理.
另外,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的划分也充分考虑市场需要,如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对乳,肉等产品的需求量大)
法国农业生产特点:
(1)中小农场和家庭劳动居主导地位 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法国农场数量逐年减少,1955农场数量是现在的两倍。
(2)土地租赁经营方式开始占优势地位 法国的土地经营方式有三种:租赁经营、土地所有者直接经营和分成制经营。
(3)专业化生产促进了农业商品率的提高 法国农业过去以自给性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很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面推行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也随之提高。法国农业专业化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在区域专业化方面,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将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牧生产合理布局,形成专业化的商品产区。
(4)农工商综合发展,形成多种类型的综合体 农工商综合体在法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类型有:生产综合体(包括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前综合体(包括能源、设备工业、生物工业、农业化学和其他工业、服务业);销售综合体和国际贸易综合体。农业成为农工商联合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农工商综合体拥有的人数占就业人口的1/4。
五、日本经贸特点及在亚太经济中的地位?
答: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1872年政府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学制,强制推行小学义务教育。1947年又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达到7.2%。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在经济恢复时期,为了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国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就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政府重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甚至利用产业间谍来获取科技情报资料;同时在50年代实施审批制度,对引进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导,以避免重复引进,节约外汇。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外汇支付能力加强,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松。日本引进技术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实际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主要引进电力、钢铁、汽车、造船、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部门的传统成套设备和技术。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60年代初开始,逐渐转向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又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为了对引进技术进行吸收改造,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195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过45亿美元,1960年就达到近85亿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亿美元,1970年跃升至近382亿美元。资本输出1970年累计达67.9亿美元。
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高积累的基础是高剥削率、高储蓄率和低福利。战后日本工人的工资水平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低,而且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相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日本民众的家庭储蓄率(即家庭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却是最高的,由家庭储蓄形成的投资约占社会投资总额的1/3。此外,政府也进行巨额投资,60年代政府投资占到国内投资总额的24%左右,70年代上升到约30%。私人投资和国家投资两者相加,使全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从1955年的17 030亿日元猛增到1985年的875 610亿日元,30年内增长50倍。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资本的投资效率也一直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效益的前提下,急剧增长的投资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
地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大经济实力及其特殊的发展历史,使得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已经并将继续对亚太经济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在客观上促进了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整个亚太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日本为早日这一目标而采取的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也使亚太经济的发展与合作面临着各种经济性及非经济性的障碍。
“还有一个就是那个五个国家什么资源东西的,日德法英意 ”这个我不懂你什么意思??抱歉不能帮你解答这道...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啦!
!
Ⅵ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我学贸易地理时是最头疼的。我是找地理比较好的人帮我讲讲然后用心去记,没事的时候可以多看看地图。
什么港口啊,地名啊我就找谐音来记。可以两个互相问答这个方法挺有用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Ⅶ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怎么写啊,关于中国与埃及经济贸易的,急求啊、、、1000-2000
国际货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进行的。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类,以下分而论之。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岛国如日本,气候适中、海运便利,这些成为其发展贸易的有利条件,但国土狭窄、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极其贫乏的矿产资源,又是制约其工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权衡利弊,日本人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制定了"教育、科技、贸易"这一立国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在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扬长避短,执行了一条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政策。利用其便利的海运(全国有1085个港口集中分布于三湾-海地区,其中有100多个是对外贸易港,它们往往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大城市),形成"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等初级产品,出口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制成品,使其"出口主导型"的经贸战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到60年代末,日本国民经济总值仅次于美、原苏联;到80年代初,超过原苏联仅次于美国,且保持至今。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事实,充分说明日本人在正确认识自身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成功的运用了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经济奇迹。
相反,在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内陆山区,因气候恶劣,交通闭塞,往往造成经贸的长期落后。如横跨赤道的非洲大国扎伊尔和纬度偏高的亚洲内陆国家蒙古,虽面积广阔,资源丰富,但经济却长期落后。原苏联解体后,经济原本较为发达的各加盟共和国之间传统的交通联系被打乱。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经北高加索到俄罗斯的铁路几乎中断,一部分勉强可使用的公路也无法保证运输安全。中亚五国地域辽阔,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但因交通不畅,使经济难以发展。为了把资源推向国际市场,发展经贸,解决交通出路刻不容缓。1993年5月,上述8国代表聚会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共同商讨地区交通发展问题,通过了欧洲经里海、跨越高加索到中亚的"欧亚运输走廊"计划(TRACECA)。该计划的实施,使参加国受益匪浅,因而成员不断扩大。1998年巴库国际会议又把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作为扩展TRACE计划、加强欧亚大陆交通和贸易合作的象征,为欧亚大陆中部各国经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直接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各国的港口有的可全年通航,有的则冬季封冻,船舶不能停靠。如俄罗斯,虽有广阔海域,海岸线漫长但均因纬度偏高(除黑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南部及特殊的摩尔曼斯克港),封冻期漫长,利用率极低。中南半岛及印度半岛各国大部分属有明显干湿季的热带季风性气侯,因而在签订业务合同,决定装运期时,要根据商品的性质选择季节。如雨季不宜装运易潮、易霉变的商品;夏季不宜装运易融化物品,如沥青、浸酸羊皮等。否则,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到西非,用多层牛皮纸包装,走苏伊士运河航线,当船行至红海时,沥青开始融化。红海气温高,盐度大,表层水温达32℃,盐度40%左右,为世界上温度和盐度最高的海区之一。高温使融化的沥青透过纸袋粘附在货仓里,当船入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到大西洋时,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里的沥青又凝固起来,到达目的地潜口时,卸货十分困难,清扫船仓更困难,不得不雇佣大量劳力,最后结算,入不敷出,贸易失败。究其原因,除出行季节不合适,还有对所选航线沿途温度的变化情况不甚了解,若采用桶装则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全球性气候异常,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世界各地旱涝失常,同时诱发狂风、大潮、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工业、交通、国际贸易以巨大的冲击,其中首当真冲的是农业生产。因为气候可以影响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由此而产生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世界市场上的粮食贸易。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内容广泛,主要指社会、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地理环境等。其中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的最活跃的因素,战争与和平的环境对世界贸易影响极大,前者使交战国双方经济受到破坏,贸易中止,后者则可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条件。60年代以前的中东地区,经济落后,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其后,石油的大量开采和出口,巨额的石油贸易顺差,使这里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区(OPEC成员国人均年收入都在10000美元以上)。但80年代的两伊战争,使两国经济遭到沉重打击,不仅两国贸易完全中断,亦波及到其它地区和国家。90年代的海湾战争,战争期间科威特、伊拉克经济受到毁灭性打击,战后,联合国对伊拉克长期的经济制裁,使原本富有的伊拉克缺衣少食,药品匮乏,民不聊生,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60年代中期才获独立的新加坡(面积632平方千米,280万人口)资源缺乏,是一个连淡水亦需进口的小国,但独立后,却因政通人和,扬长避短,在不长的时间内,经济迅速发展,跻身于新兴工业中国家的行列,被誉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
西欧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密集的地区,其经济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两次世界大战,使其遭受严重损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后西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前提下,利用物质、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础和潜力,依靠美国的扶持并化敌为友,结束历史上的长期敌对状态,积极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特别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署、欧元的启动和使用,商品、资本、人员、劳务的自由流通,使其在工业总产值、外贸总额、国际储备等项指标上成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中一支强大的劲旅。
此外,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消费习惯和水平等文化地理环境亦程度不同的影响到国际贸易中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如伊斯兰教国家不崇拜偶像,因而禁止进口人物雕像、肖像和娃娃玩具等;印度人把牛视为神明,任何人不能侵犯,因而不能向其出口牛类制品及其商标;欧洲人忌讳"13"和"星期五";英国人忌用人物肖像、山羊、大象等商标、图案,称"不列颠"人,忌称英国人(因英国人仅是英格兰人的意思):法国人热情、幽默、诙谐,艺术修养较高,但等级观念极强,喜饮酒,喝生水,爱吃蜗牛,酷爱蓝色,公鸡是其国鸟,而且法国人勤劳,爱整洁,善美化,有洁癖之称,严肃拘谨,诚实可靠,十分好客;喝啤酒是德国人的普遍爱好,年人均喝啤酒量世界第一,因而每年举办世界着名的啤酒节;意大利人较随便,时间观念不强,赴约常迟到,会议不准时开,办事效率不高,普遍爱好唱歌,常以歌声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嗜酒(葡萄酒),喜面食,据说其面食有700多种吃法,穿浅色衬衣,紫色被认为是消极的颜色,菊花是丧仪之花;日本人不喜欢"9"和"4",因"9"与苦同音,"4"与死同音,所以日本人不送四种礼品,没有4号病房,喜欢鸭子、乌龟、松、竹等图案,禁忌用荷花、菊花做商标、图案等。
总之,地理环境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它常常从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同时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显视了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Ⅷ 国际贸易地理的定义是什么还有他的属性是什么啊 ~!!! 知道的告诉我一声,谢谢
国际贸易地理(International Trade Geography)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为商业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分布特点的分析,研究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间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的原材料及加工产品的产销联系为对象,研究如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及尖端技术、高加工度商品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形成的空间流动。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对世界航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境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研究其作用、产生的条件、类型及布局,亦为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讲述了国际贸易地理属于社会经济科学范畴,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在涉外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建立国际贸易空间(地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差异及全球格局的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理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Ⅸ 国际贸易是什么讲得简单点.概括好点
国际贸易专业就业的是国际物流、
货运供应链管理、
国际贸易领域的市场和销售
大家必须取得OSTA证书(这是最最基本的)而且还要非常的熟练
再者就是流利的掌握一门外语(不一定是英语)
还有就是要考取 国际商务营销师 国际商务师 助理国际商务师 外销员从业资格证 国际商务物流师岗位资格证 国际商务单证员从业资格证···
等等一系列的证书(考取两本以上就可以了)
主修的课程是大学英语 英语听力 英语泛读 经济管理数学 西方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国际营销学 会计学 统计学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金融 外贸英文函电 海关通关实务 国际商法 国际结算 国际投资学 国际贸易英语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物流学 海上保险学 国际技术贸易 电子商务 外贸英语会话 外贸英语听力等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Ⅹ 国际贸易地理学习心得
知道了世界的位置,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了坚实基础,老师讲得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