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什么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1、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
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
5、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
总之,地理环境整体性主要是指各个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强调一致性。
⑵ 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征
中国地理环境具有复杂性。中国东部地区形成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降水丰富。自然环境以湿润半湿润的森林环境为主。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形成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和荒漠景观。青藏地区海拔高,形成高寒为主的地理环境。
中国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受地形和气候影响,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明显。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一个区域的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自然环境特色与气候一致。自然环境各因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地形地貌对地理环境影响明显。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异的自然环境。高海拔地区形成高寒气候和高寒植物区。
⑶ 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特性
1、气候多变,季风影响显着 。
2、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
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除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五种最重要的常态地貌类型以外,我国还有类型繁多的特殊地貌分布,如冰缘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其中冰缘地貌,仅青藏高原和大兴安岭北段,类型就有45种以上,比前苏联和美国多一倍,成为世界上冰缘地貌类型最多的国家。如此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多元化和中华文化的多样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我国地处地球的北温带,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气候宜人,众多的江河湖泊,使广阔的土地可垦可耕,供人们衣食。
因此,与世界上各古老文化相比,中华文化产生和延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同埃及文化囿于尼罗河流域,巴比伦文化囿于两河流域相异,中华文化滋生地不是依托一个江河流域,而是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大的区段。
⑷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三、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1)大气的整体性表现:
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
(2)水的整体性表现: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着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
(3)地形的整体性表现:
由内、外力共同塑造,受地壳运动、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的影响。
(4)植被的整体性表现:
受光、热、水、土壤、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制约。
(5)土壤的整体性表现:
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接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⑸ 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的特点.差异性.整体性.层次性.变化性.分别是指什么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着,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⑹ 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它具有三个特点:
(1)具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能和主要来自太阳的外部能量,并在此相互作用;
(2)它具有构成人类活动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条件,即常温常压的物理条件、适当的化学条件和繁茂的生物条件;
(3)这一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饮食、呼吸、衣着、住行。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组成物质和形态不同,水、热条件不同,地理环境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点。因此,保护好地理环境,就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规划、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结构与功能优化等。
⑺ 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7)地理环境有什么性扩展阅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2、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着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我们每个人却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过程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
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着差异。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⑻ 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8)地理环境有什么性扩展阅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