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资源
1. 树立正确的基本概念:对任何自然资源都一样,不利用就是最好的利用......
2. 建立并宣传“永续利用(可持续利用)”的观念。
3. 政府配合学术界,在资源利用的角度上暨不破坏海洋资源及环境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对各项资源做完整的调查及定期持续的监测。
4. 政府立法保护并设立专职机构,配合学术界所提供的专业数据及建议严格管理。
5. 建立监测、控管、预警及危机处理应急机制及系统。
6. 严格管制研究、调查及学术单位做无效采样及调查。
7. 积极沟通协调周边地区及国家,并协同各方建立海洋资源共同保育或有限开发合
作模式,避免竞争性开发导致开发不当或过当。
8. 针对因为保护海洋资源过度开发而失业的居民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长培训及再
就业或转业辅导,以避免滥恳、滥捕、滥采。
9. 针对因保护自然资源过度开发而没落的农、渔村或居民居住点进行迁村并为他们
创造就业机会或培养生存技能。
10.监测各项入海的水文物理及化学指标,并积极追踪其超标或污染来源,以期尽快
整治并解决污染源,以避免造成环境浩劫。
⑵ 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对任何自然资源都一样,不利用就是最好的利用......
要保护海洋资源:
1. 树立并宣传“永续利用”的观念。
2. 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对海洋各项资源做完整的调查及监测。
3. 政府立法保护并设立专职机构严加管理。
4. 建立监测、控管、预警及危机处理机制及系统。
5. 严格管制研究、调查及学术单位做无效采样及调查。
6. 积极沟通协调周边地区及国家并建立海洋资源共同保育或有限开发合作模式,避免开发过当。
7. 针对因为保护海洋资源过度开发而失业的渔民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长培训及再就业或转业辅导,以避免滥捕、滥采。
8. 针对因保护海洋资源过度开发而没落的渔村或居民居住点进行迁村并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或培养生存技能。
⑶ 我们要怎么保护海洋呢
海洋保护的任务首先要制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其次要保护好海洋生物栖息地或生境,特别是它们洄游、产卵、觅食、躲避敌害的海岸、滩涂、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属、农药、石油、有机物和易产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净化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和利用。
⑷ 怎样保护海洋
1、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保护海洋原始的面貌和状态,保护物种原有特性不至丧失;能保护、恢复、发展、引种、繁殖生物资源,能保存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能消除和减少人为的不利影响。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
3、禁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
填海造陆、能源开采等过度开发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滥捕滥杀也会造成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4、发展海洋科学与技术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为保护海洋生物提供技术支持。
5、减少噪音污染
据环球网报道,在过去的100年里,海洋噪音越来越严重,螺旋桨、声纳等在海洋中产生了各种噪音,这些噪音已干扰到海洋生物的正常活动。因此,要“静”化海洋,降低对海洋生物的有害影响。
⑸ 如何保护海洋
1、加强立法和海洋保护教育
制定并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和保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保证海洋治理有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意识。
2、污水排放治理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
3、禁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
填海造陆、能源开采等过度开发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滥捕滥杀也会造成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4、发展海洋科学与技术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科学研究,为保护海洋生物提供技术支持。
5、保护地球整体生态环境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溶于海水后会形成碳酸,使海水的pH值(酸碱度)下降,出现海洋酸化的现象。据《科技日报》报道,海洋酸化会影响珊瑚、贝类等钙化生物的正常生长,“腐蚀”它们的碳酸钙外壳,甚至对它们造成致命的影响,进而破坏整个食物链,给海洋生物的生存带来极大挑战。
⑹ 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近几十年来,在人类大规模向海洋进军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海洋资源将减少,海洋自然灾害更难以防治。海洋环境的恶化,已使人们认识到保护和保全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当前,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水污染
海水中存在自然污染现象,如动植物尸体的腐败、有毒微生物的繁殖等。但是海水也有自净的能力,污染和自净之间保持着某种平衡。然而海水的自净能力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污染的速度,人为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海洋自然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航海业的发展,航船数量增多,船上大量垃圾倾入海中,这些都会造成海水污染。
石油污染是海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海上油气井难免要产生油气泄漏,另外,油船在航运过程中有3%的石油漏入海中。油船卸油后要用海水压舱,装油前则要抽出海水,并要清洗,最后又把大量油水混合物排入海洋。据统计,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污染物多达1,000万吨。
海水污染不容忽视
核污染也不可小视。核动力舰船排出大量放射性废物;核动力舰艇及携带核武器的舰艇或者飞机失事沉入海底,都会造成可怕的核污染。有的国家在海洋珊瑚岛上或水下进行核试验,直接造成海水核污染。
最重要的污染源来自陆地,全球每年往海里倾倒的垃圾多达200亿吨以上,每年仅往北大西洋东部的北海倒入的垃圾就有1亿吨以上。垃圾中有玻璃制品、塑料制品、放射性废料、化学毒品、重金属等。濒海国家的沿海、沿河地带是人口密集、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带,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有的排入河中,有的直接排入海中,这些水中有酚、水银、铅、磷、硝酸盐、铬、锌、铜等,排入河中使河流成为毒河,再流入海中又使海水受到污染。据调查,每年注入渤海的工业废水达28亿吨,各类污染杂物共70多万吨。1997年,渤海无机氮超标66%,无机磷超标68%,油类超标63%。近来,更有学者发出呼吁:如果再不对这些污染加以治理,渤海有成为“死海”的可能性!
海岸带环境受刭破坏
海岸带的湿地、滩涂,由于大量的围海造田、围海养殖等活动,其自然景观受到严重破坏,一些重要经济鱼类、虾、蟹、贝类的生息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这也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能力。
海岸环境受到破坏
由于长期的围垦和砍伐,许多沿岸红树林已经退化为残留次生林和灌木丛林。红树林的被破坏,不仅使一些珍贵的树种消失,也使林地的鱼、虾、蟹、贝减少,林中候鸟绝迹,还使海岸防潮、防浪、固岸、护岸功能降低。
海中珊瑚礁是一种观赏品,还可用来制药、烧制石灰,因而成为沿海地区采捞的对象。过度的开采,使岸边珊瑚礁迅速减少,其结果也使丰富多彩的珊瑚礁生物群落遭到破坏。更严重的后果是使岸滩抵御台风、风暴潮的能力降低,可能引发海岸后退、树倒房塌等灾害。
目前一些入海河流因为在上游建坝蓄水,入海水量减少,造成干旱地区的河流季节性断流,河口三角洲退化,河口渔场消失或外移,河口洄游生物失去通道而衰退或绝迹,导致生态环境大大地恶化。
海洋动物锐减
海洋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大量减少主要是由海水污染和过度捕捞引起的。海水污染是一些沿岸和滩涂海洋生物的灾难,污染致使一些重要的经济鱼、虾、蟹、贝类失去生存条件,数量和种类都大为减少。例如,我国有的沿海城市,三四十年前贝类论堆卖,现在贝类在这里不仅价格暴涨而且已很少能见到。美国的切萨皮克湾的水产原来十分丰富,尤其是蓝蟹最负盛名,然而,由于人们在海湾四周无休止地开发,滩涂面积减少,城市垃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或通过河流入湾,毒害湾中生物,蓝蟹现已近于消失。另外,流域农牧业的发展又使营养丰富的径流进入海湾,导致浮游藻类急剧增长,阻碍了水下光照,水下植物因失去光照而逐渐消失,同时藻类死亡和分解时又消耗水中氧气,使海洋动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过度捕捞是海洋动物锐减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渔业发展迅速,1950年世界渔获量仅2000万吨,到1989年已达9000万吨。掠夺性的捕捞使鱼类大量减少,如美国新英格兰沿岸的鳕鱼、比目鱼减少了65%,北海已有50%的鱼种绝迹。有些国家在海上用流网捕鱼。这种流网被称为“死亡之墙”。一条船挂几十个流网,而且还使用细眼的“绝户网”,一网过去,大鱼小鱼一扫而光。
捕捞过度
污染加上过度捕捞,使许多海洋动物中的珍稀物种濒临绝种或在某些海区绝种,从而又使一些原来数量很多的物种成为了珍稀物种。
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刻不容缓
污染海洋,就是危害人类自己;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当前,全世界应当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保全人类共同依赖的海洋环境。目前应该在如下几方面采取行动:
保护海洋环境
①对海洋环境进行调查、监测,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的管理。海洋环境调查和监测是海洋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只有对海洋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摸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有力的措施,改善、保护和保全海洋生态环境。
②制订和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十分重视,1982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还相应颁布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等10多个条例,10余项部门规章和海水水质标准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③采取可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a.减少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量。主要措施有调整沿海大中城市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定期治理或关、停、并、转、迁,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三废综合治理利用等。
b.对港口、运输船舶和钻井船装备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和含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
c.各油田配置围油栏、化学消油剂和溢油回收船。
d.建立海上疏浚物倾倒区、空中放油区,建立倾倒许可制度,并加强对倾倒区的环境质量监测,逐步停止在海上倾倒工业废物,禁止工业废物和阴沟污泥在海上焚烧。
e.严格禁止在海上处理一切放射性物质。
f.实行海岸带综合管理,如对以煤和油为燃料的船舶的海滨砂矿开采、近海油气开发、工业化的捕捞和养殖、海岸工程的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滩涂围垦和围海造地,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活动实行综合管理。
g.限制捕捞数量、实行休渔制度和渔船报废制度,禁止使用各种围网捕鱼;投放人工渔礁,促进鱼类繁殖,保护水产资源。
h.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等。
④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世界海洋是一个整体,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资源宝库。国际上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如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系列海洋法规的制订,各涉海国际组织的频繁活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等。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这方面也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相继加入了国际海事组织等近20个涉海国际组织,参加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订工作,并于1996年批准了该公约。我国还参与许多国际协定的制订工作,并与几十个国家签订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协定。我国在和各国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⑺ 怎么保护海洋资源
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开展海洋环境容量研究
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防止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防止、减轻和控制沿海农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流域污染防治和海域污染防治相结合
防止、减轻和控制船舶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
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计划,制定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建立应急响应系统,防止、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
防止、减轻和控制海上养殖污染。我国海水养殖主要位于水交换能力较差的浅海滩涂和内湾水域,养殖自身污染已引起局部水域环境恶化。
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产生石油类等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防止和控制海上倾废污染。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实施伏季休渔制度,加强资源养护措施,保护渔业资源。
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试验区,加强海岸带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海岛生态环境,促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近岸海域赤潮的监测、监视和预警,努力减轻赤潮灾害
⑻ 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对海洋可再生资源而言,要改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要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可持续再生产能力;对海洋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不要影响后代人的利益。
3.优化配置海洋资源,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4.海陆一体化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行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5.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重点加强陆源污染物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止破坏海洋环境。
6.保护人类平等享有海洋资源的权益。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于这一共同财产的开发要实行有偿使用。通过资产化管理的方式,对海洋资源的使用收取适当的资源税,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全社会的平等享有权利。
7.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的管理协调工作,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
总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在于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⑼ 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英国着名的亿万富翁、慈善家理乍得·布兰森爵士一直都致力于海洋环境的护,他讲了关于如何保护海洋的10条建议。我们一起来看看。
⑽ 如何保护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至今那里还生活着20多万种生物。据统计,动物界有32个门类,其中23个生活在海洋里。尽管如此,人们对其中的许多物种至今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更没有去开发利用。但今天没有用的生物品种,并不是说明天也派不上用途,例如过去被认为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海星,近年海洋药物学家却发现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从海星中提炼出的一种明胶,可作为人造血浆的原料;还有,海星体壁中含有一种物质,具有显着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提炼出来可以制成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这说明浩瀚的海洋确确实实是生物资源的宝库,人类应该爱护它、保护它。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大,给海洋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破坏。最明显的是,一些海域鱼类资源量急剧减少,某些海洋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些沿海国家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自然保护区是一种对海洋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栖息地、重要自然历史遗迹以及具有特殊价值的海域、海岛和沿海区域等加以保护的自然区域。
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一部分尽可能不受人类干扰的海域自然状况,使各种海洋生物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一些海洋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的海洋生物能够保护下来,为人类持续利用。因此,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和旅游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上,常常把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海洋保护事业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标准之一。
早在1935年,美国就在佛罗里达州南部的一个海区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1938年,澳大利亚在着名的大堡礁建立了海洋公园,现在成为很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我国从1972年开始建立与海洋有关的自然保护区,1995年又正式颁布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10多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受到保护的对象有珍稀动物文昌鱼、海龟,海岛上的鸟类、蛇类,海岸自然景观,珊瑚礁和红树等等。1998年5月,天津古海岸和湿地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与美国切萨皮克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海南三亚珊瑚国家自然保护区与美国佛罗里达群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签署了建立伙伴海洋自然保护区关系的协议书。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制定的规划,在最近几年内还要建设15~2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使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