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灌溉的主要方法
漫灌要挖沟渠,以前用人工,后来用牲畜、拖拉机,后来最先进的用激光测距的先进机械,取决于 经济和地理条件,例如需要灌溉的地域面积大小,有什么可用的技术,人工费用等。植物在畦和陇沟中排成行或在苗床上生长,水沿着渠道进入农田,顺着陇沟或苗床边沿流入。也可以在田中用硬塑料管或铝管引水,在管上间隔距离开孔灌溉,用虹吸管连接渠道。
应用管道可以控制水流量,由于温度、风速、土壤、渗透能力等不同,漫灌容易造成有的地方水多,有的地方水不足的现象,管道可以移动,因此可以控制不产生这种不均的现象。尤其是如果采用自动阀门更可以增加效率。
但由于漫灌比较浪费水资源,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并且容易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因此使土壤盐碱化,在发达国家已经逐渐被淘汰。但由于只需要少量的资金和技术,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喷灌是由管道将水送到位于田地中的喷头中喷出,有高压和低压的区别,也可以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固定式喷头安装在固定的地方,有的喷头安装在地表面高度,主要用于需要美观的地方,如高尔夫球场、跑马场草地灌溉、公园、墓地等。
喷头的压力一般不能超过200巴,过高会产生水雾,影响灌溉效益,喷头有可以转动的,转动可以是360度回转也可以是转动一定角度。也有喷枪式。可以在275-900巴的压力下工作,喷射较远,流量达到3-76升/秒。喷枪还可以用于工业防尘。
如果将喷头和水源用管子连接,使得喷头可以移动,为移动式喷灌,将塑料管卷到一个卷筒上,可以随着喷头移动放出,也可以人工移动喷头。
喷灌的缺点是由于蒸发也会损失许多水,尤其在有风的天气时,而且不容易均匀地灌溉整个灌溉面积,水存留在叶面上容易造成霉菌的繁殖,如果灌溉水中有化肥的话,在炎热阳光强烈的天气会造成叶面灼伤。 滴灌是将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土壤中的灌溉形式,滴水流量小,水滴缓慢入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蒸发损失,如果再加上地膜覆盖,可以进一步减少蒸发,滴灌条件下除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部位的土壤水分均处于非饱和状态,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
但如果滴灌时间太长,根系下面可能发生浸透现象,因此滴灌一般都是由高技术的计算机操纵完成,也有由人工操作的。滴灌水压低,节水,可以用于对生长不同植物的地区,对每棵植物分别灌溉,但对坡地需要有压力补偿,用计算机可以依靠调节不同地段的阀门来控制,关键是控制调节压力和从水中去除颗粒物,以防堵塞滴灌孔。水的输送一般用塑料管,应该是黑色的,或覆盖在地膜下面,防止生长藻类,也防止管道由于紫外线的照射而老化。滴灌也可以用埋在地下的多孔陶瓷管完成,但费用较高,只有时用于草皮和高尔夫球场。 渗灌技术已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应用许多年了,是人工将地下水位抬高,直接从底下为植物根系供水的方法。
渗灌常用于商业温室产品,如对盆花进行灌溉,还可以施肥,用含有肥料的水溶液从底部浸泡花盆10 到20分钟,然后水可以回收,这种运作需要高技术自动操作,设备费用贵,但节省人力、水和化肥,同时维护和操作费用也很低,原理和地下滴灌一样。
调亏灌溉
调亏灌溉时在作物的非临界期减少灌水(亏缺),处于干旱胁迫状态,减少蒸腾耗水和延缓营养生长,而把有限的水量集中供给给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满足生殖器官形成和生长的要求。该技术可显着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而不降低甚至可增加产量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
该技术原来提出时,一方面是使部分根系处于土壤干燥的区域(干燥区)中,作物受到水分胁迫,根部形成大量脱落酸,传送到叶片,气孔开度减少,降低蒸腾耗水量;另一方面,使部分根系处于灌水的区域(湿润区)中,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满足正常的生理活动的需要。干燥区和湿润区交替灌溉。交替胁迫后次生根大量增加,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该技术在实用中改为隔沟交替灌溉系统,交替灌溉系统等。
甘肃省推行大田玉米隔沟交替灌水技术,在保持高产下节水33.3%,效果显着,且投入不增加,因此在几年前被列为当地节水技术推广计划。
❷ 初二下册地理题:我国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来自
选A。西北地区绿洲农业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至新疆一带具有灌溉条件的区域,这是气候和地形两个原因决定的。西北地区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且深居内陆,加上地形上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降雨量少、严重干旱。B、夏季降水不对,因为即使是夏季上述地区降水量仍然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灌溉的需要;C、湖泊水也不对,西北干旱地区湖泊密度很低,有些还是季节性湖泊,有些是咸水湖,同样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D、河流水的表述不正确,它不是水的最终源头,而且西北地区河流同样很缺乏,有不少季节性河流;唯有A长正确,西北地区在河西走廊主要是利用祁连山脉高山冰雪融水对农业进行灌溉,新疆地区主要利用天山、昆仑山等高海拔的山脉的冰雪融水作物灌溉水源。
❸ 地理题中的灌溉条件最好一般是什么求详细
这个要结合各个不同地形气候特征具体分析吧~
一般来说靠近河流,取水方便;处于气候较湿润的地区(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等);地形坡度不宜过大等等~
❹ 地理,灌溉农业,节水农业,绿洲农业的区别都分布在什么地区
灌溉农业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最主要的有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节水农业就是对灌溉农业而言,
绿洲农业也是一种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如新疆塔里木盆地
❺ 高中地理中提到的灌溉农业是什么
灌溉农业就是依靠河流水、湖泊水、抽取地下水来灌溉农业生产的农业模式。
❻ 水的来源
许多人都应该知道,水是一种纯净的液体,它看不见,也摸不透,但它能让人感觉到非常舒适。夏天用水洗脸感觉很凉爽,冬天用热水洗澡感觉十分舒服。所以,水是一样人离不开的东西。当地上的一滩水被太阳照晒,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凝聚在一起,变成厚厚的一朵云。云朵越积越重,就形成我们所看到的雨。水源不断的循环就是我们每天所看到的晴天与雨天了。
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吗?不是。是人类的实践中产生的吗?也不是。--地球上的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以前科学家认为,水的来源是地球内部,是地球形成时自然产生的。这一类理论漏洞百出、捉襟见肘、困难重重,近来几乎不再被认真看待。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理论:地球上水来自太空由冰组成的彗星。
这个理论的向外寻找的方向是对的,但归结为冰彗星,又会产生不少难题,比如无法解释九大行星为什么惟独地球会成为海量的冰彗星的“磁铁”?
地球的水的确是由某种力量放置在地球上的,而且用大气层通过大气水循环将这些水固定在地球上。如果只是放置了水,而没有大气层的话,即使有再大量的水,也早就散失在太空中了。
这是一个极其精巧的设计。
详情请参阅——http://ke..com/view/990604.html?wtp=tt
❼ 初中地理关于灌溉农业和河谷农业,(湟水,藏南谷地;河套,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具体省份,
湟水谷地:青海 藏南谷地:西藏 河套平原:内蒙古 宁夏平原:宁夏 河西走廊:甘肃 天山山麓:新疆 你记住,西北地区包括四个省区,一个省区一个灌溉农业。青藏地区包括两个省区,也是一个省区一个。
❽ 水除了能灌溉、发电、还能坐干什么
水的用途:喝、洗澡洗衣、发电、做饭、用水画画、刷牙洗脸、打水仗游泳、水可以跳舞(如音乐喷泉)、水会唱歌(小溪流水,大海波涛,海浪)、浇花种菜、养鱼、当镜子、倒影、可划船航行、冲浪、可以运东西、形成瀑布、阳光照在水面上可以形成彩虹、吹泡泡、冲马桶、可以加热取暖(如暖气,手炉)、加热可形成水蒸气太阳蒸发形成云彩最后变成雨、浇灌庄稼、淹死人、可降温凉爽、可冷冻成冰储藏东西、小鸭子掉进坑里可救小鸭子、皮球掉进洞里可以用水浮出来、可以发生水灾山洪、可以救火、可以用水沙里淘金、和泥巴玩、谁可以打仗消灭敌人(如三国里关羽水淹七军)。可以形成露珠、可以形成霜水雾、可以形成雪。
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水的地理意义
对气候的影响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海洋和地表中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形成了云,云中的水通过降水落下来变成雨,冬天则变成雪。落于地表上的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从地层里冒出来,形成泉水,经过小溪、江河汇入大海。形成一个水循环。
雨雪等降水活动对气候形成重要的影响。在温带季风性气候中,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气,形成明显的干湿两季。
此外,在自然界中,由于不同的气候条件,水还会以冰雹、雾、露水、霜等形态出现并影响气候和人类的活动。
对地貌的影响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水侵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平原,改变地表形态。
对生命的影响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水占70%;而水母中98%都是水。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淡水短缺问题与对策
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6x1018m3,但除去海洋等咸水资源外,只有2.5%为淡水。淡水又主要以冰川和深层地下水的形势存在,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仅占世界总淡水的0.3%。
世界气象组织于1996年初指出:缺水是全世界城市面临的首要问题,估计到2050年,全球有46%的城市人口缺水。对于水资源稀少的地区来说,水已经超出生活资源的范围,而成为战略资源,由于水资源的稀有性,水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为让全世界都关心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第47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水的利用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农业需要大量水进行灌溉,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早期城市一般都在水边建立,以解决灌溉、饮用和排污问题。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水在饮用、清洁、洗涤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兴修水利,与水涝害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因此形成了一些专门与水有关的研究领域,如水力学,水文科学,水处理等,甚而产生了以水为生的产业水产业。
工业生产和化工生产大量使用这种廉价的原料。但未经处理的废水的任意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污水的处理就变得十分必要。
❾ 高一地理
灌溉:在地理中灌溉指对农田的浇灌
径流:直白点说就是流动的水··也就是河流啦
径流减少: 地理中农业的发达一重要的因素便是灌溉条件的便利,而只有在有径流的,通俗点说也就是在有河流的地方才会灌溉条件便利。然而过度的抽取河流水进行农业灌溉则会导致河流流量的减少,也就是河流的径流减少
湿地减少: 灌溉是需要水资源的,湿地(包括沼泽、河、湖等)是贮存水资源的一个重要地方,灌溉量的加大必将导致湿地储水量减少,从而湿地的面积也将减小
地下水位的上升: 因为地下水循环和地表水循环共同构成陆地水循环,他们是相通的。由于过度的灌溉使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也将会上升填补所缺处···忘了还有个重要原因是,灌溉增加地表水下渗也会使地下水位上升
不知这样的解释你懂否?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咱们相互讨论O(∩_∩)O~
❿ 高中地理,河流,降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的来源都有什么
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
地下水位上升主要的原因是地表水较多,下渗导致地下水增多,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主要有:降水突然增多;冰雪融水;不合理的灌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