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的期刊是期数是Z1期,S1期,是啥意思呀
Z1是代表合刊。
S1一般都是代表增刊。仅1期增刊用S0,多于1期用S1,S2,……
有的期刊是月刊,一年正常是只能出12期,但是投稿的人有很多,有时候杂志社会出一两期的增刊,虽然增刊也属于正规期刊,但是很多单位都不认可增刊的。
(1)地理学报每期多少页码扩展阅读
“文章编号”由每一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其中,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YYYY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符。
期次为两位数字。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0”补齐,如第1期为“01”。
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4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4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139页为“0139”。文章页数为两位数字;实际页数不足两位数者,应在前面补“0”,如9页为09,转页不计。
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如: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共5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B. 安徽史学的报刊影响
《安徽史学》杂志的社会影响:由于她刊载的论文学术价值较高,被其它学术杂志转载的数量就比较大。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已成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学术影响的尺度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报、社会科学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在评价期刊和学术论文时以它转载率作为重要参数。据每年3月5日《光明日报》报道,《安徽史学》杂志自2003年以来发表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数量在历史、地理类的排名分别为第8位、第4位、第4位、第5位、第9位。《安徽史学》杂志刊发的论文也有不少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等报刊转载或摘载。如1996年第3期刊载的《武夷名实考》,近2万字,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99年第1期刊载的《滕王阁得名考暨滕王阁序新注》,同年6月24日新华社发了通稿,港澳多家媒体跟进,专题介绍这篇论文;2007年第5期刊载的《“三大政策”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也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安徽史学》杂志载文信息量有大幅度提高。复刊之初,《安徽史学》杂志为双月刊,每期80个页码;1987年起,因为经费紧张,改为季刊,仍为80页;1995年增加页码为96个;2003年开始恢复为双月刊,将页码增至112个;2004年起,为双月刊,每期128页。这不仅缩短了论文发表的周期,也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有助于及时地反映史学界的最新成果。
C. 地理学报的论文格式
《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本刊欢迎国内外地理工作者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投到本刊。
(1) 撰稿人应在写稿前广泛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引用的文献,以保证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文章要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语言精练。观测、实验、统计数据应包括新近的资料。
(2) 来稿(包括图、表及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10个版面(10 000字)。稿件请用WORD文件,论文格式请参照本刊最新期刊格式。
(3) 内容摘要100~200字左右, 关键词3 ~ 7 个,包括:研究专业、研究要素、研究方法、研究地区。
(4) 论文的1、2、3级标题分别按1,1.1,1.1.1编号,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书写。
(5) 凡属国家、省部级以上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点攻关课题项目的研究论文请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的中英文名称和编号。
(6) 文稿中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用标准符号表示。如“m”,“t”等。各种专业术语一律按已颁的标准使用。同一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统一。
(7) 表格格式为三线格 (在Word软件中选:表格-插入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简明1)。表格标题为中英对照,在表格上居中。
(8) 插图一般不超过5幅,凡涉及国界线的图件,请按地图出版社最新标准底图绘制,有审图证明的亦可。插图标题为中英对照。在插图下居中。
(9) 参考文献 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引用之处在右上角标注编号)。引用他人的资料和数据要认真核对,注明出处。英文文献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 如J. C. Smith 文献着录为 Smith, J. C. 为便于国际检索机构和读者查阅,中文和非英文参考文献应译成英文。(先英文,后其他语种文。)排列顺序为:
1) 专着: 作者(列前3名). 书名. 版次(首版不录).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2) 文集: 作者(列前3名). 文题. 见(In): 编着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 期刊: 作者(列前3名). 论文名.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起止页码.
(10) 英文摘要篇幅为半页,其中应有简要的研究方法、关键的观测、实验、统计数据和基本观点。
(11) 来稿发表与否,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本刊印刷版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光盘版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制作;网络版由万方数据网络中心和中国知网发布。来稿一经采用,将以三种版面形式刊载。稿酬在论文采用后一次付清。请勿一稿多投。稿件若不被采用,本刊将通知作者。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12) 为保证审稿的公正性,本刊采取国际惯用的盲审制。
(13) 为便于联系,请作者来稿时将姓名、单位、城市、邮编、E-mail地址和电话号码附上。
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传送:
自然地理、环境科学、遥感与GIS在自然环境中应用稿件传送到: [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4889293
经济地理、土地利用、遥感与GIS在经济地理中应用稿件传送到:[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4888892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会给作者回信。
《地理学报》编辑部
D. 有没有投稿不收费还给稿费的教育类报刊杂志
教 育 类 杂 志 征 稿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系列杂志征稿。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社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大主办、全国最富实力的教育期刊集团之一,其系列中学教学参考杂志经几代人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以其悠久的历史、上乘的质量、强大的阵容、诚信的服务在全国基础教育界享有盛誉,已成为全国中学师生的良师益友。“陕西师大杂志社系列中教参杂志”已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品牌。文章控制在3000字内。主要杂志: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是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所属杂志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等物理教育教学类期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刊宗旨,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导向性”特色,发行量一直稳居同类期刊之首。为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经过调研和论证,本刊于2006年改版为国际大16开,栏目、内容和形式全面创新。国际刊号:ISSN 1002-218X国内刊号CN61-1033/G4国内邮发代号:52-31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是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集团·杂志社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语文期刊是专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考试的教学辅导类期刊。本刊积极倡导一纲多本的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为优秀的教学实验、教学实录等提供展现教师才智的舞台,探索高考中考命题规律,充分体现教与学、学与考的有机结合。 刊 号: ISSN1002-2155 CN61-1031/G4 邮发代号:52-21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全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自1972年创刊以来,发行范围涉及国内外,而且可以在全国各地邮局订购,中国标准刊号:ISSN1002-2171,国外代号:M4267,邮发代号:52-30。《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创刊于1972年10月,至今已有33年历史。该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所属杂志社出版发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为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入选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邮发代号:52-31 邮编: 710062 刊号: ISSN 1002-218X CN 61-1033/G4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为中学基础教育服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学类期刊。它提供中学教改、课改、考改信息;反映初高中政治课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新动向、新问题、新成果;刊登教研论文和研究资料;开展对思想政治课重大问题和当前时政热点问题的讨论;促进教材改革、教师教学研究工作。本刊自1972年创办以来,以其较高的理论性和指导性、实用性深受广大中学师生的欢迎。邮发代号: 52-20 邮编: 710062 刊号: ISSN1002-2147 CN61-1030/G4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发行的历史教育教学类期刊。 邮发代号: 52-28 刊 号: ISSN1002-2198 CN61-1036/G4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是全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地理教育期刊。创刊至今240多期,坚持积极倡导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地理教育创新,着力体现最新教研成果,提供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交流平台,努力推动地理教育改革。被国家权威部门连续三次认定为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邮发代号: 52-29 刊 号: ISSN1002-2163 CN61-1035/G4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
《中学生物教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份中等教育类教学期刊。邮发代号: 52-124 刊 号: ISSN1005-2259 CN61-1256/G4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创刊于1972年10月,至今已有33年历史。该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所属杂志社出版发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为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入选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邮发代号:52-31 邮编: 710062 刊号: ISSN 1002-218X CN 61-1033/G4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是全国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地理教育期刊。创刊至今240多期,坚持积极倡导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地理教育创新,着力体现最新教研成果,提供最有效、最权威、最持久的交流平台,努力推动地理教育改革。被国家权威部门连续三次认定为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地理期刊。邮发代号: 52-29 刊 号: ISSN1002-2163 CN61-1035/G4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具体参考杂志”》
《教育研究与实验》征稿
《教育研究与实验》(双月刊)系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自1995年开始,本刊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会刊,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院校定为A类期刊,并从1998年起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国内刊号: CN 42-1041/G4
国际刊号: ISSN 1003-160X 邮发代号: 38-144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教育研究与实验”》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儿童中心联合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一级纯教育类刊物,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及“双效期刊”,教育部“2+1”项目教材的辅导专刊,是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的学术性权威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为正本大16开,168页码。国内统一刊号:CN11--317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502,邮发:80-609中国期刊网查询:http://xwll.chinajournal.net.cn/栏目设置:特别策划、名家专栏、名校采风、教改前沿、管理纵横、教研探索、德育研究、智力开发、素质培养、技能训练、教学方法、教师成长、科学自然、体育与艺术、特殊教育、职教幼教、学科教育、网络探究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时请注明《中国校外教育》)QQ:554681849
《职业时空》杂志征稿。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职业时空》(曾用刊名:乡镇企业研究) ,半月刊,正刊。可以发表各类职业的学术论文,包括:职业教育、教育技术、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财会审计、法律法制等各类管理等方面.审稿期短。作者10天内可以内收到用稿通知。有需要发表论文的各类职业人士,请联系我们。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职业时空”) QQ:554681849 。
主管部门: 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 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中国乡镇企业研究院、中国乡企协会学术委员会学科分类:职业教育、教育技术、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国内统一刊号: cn 13-1349/c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672-8963 ,国内邮发代号: 18-347/8
《科教文汇》杂志 征稿启事《科教文汇》杂志是集学术性、综合性、前瞻性、权威性为一体的理论期刊(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4-1274/g,国际刊号:issn 1672-7894,邮发代号:26-205。科教文汇杂志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数据原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学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栏目开设:
名师论坛、教研探索、德育研究、智力开发、素质培养、技能训练、教学方法、热点论坛、
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科学自然、体育与艺术、特殊教育、职教幼教、学科教育、网络探究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投稿请注名“科教文汇”》qq:554681849
《文教论坛》系省级教育教学类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1673-8918;国内刊号:CN22-1381/G4。发大中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为教师评审职称服务;为高校研究生论文发表提供服务。本刊系加强学术交流,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流期刊。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ASPT)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网收录网址:http://kdzk.chinajournal.net.cn/ 万方数据库收录网址:http://kszk.periodicals.net.cn/
龙源期刊网收录网址:http://wjlt.qikan.com/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投稿请注名“文教论坛”》qq:554681849
《中学生阅读》本刊旨在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构建教师发展平台,推进语文教育改革进程。主管:河南省教育厅主办:河南教育报刊社国内刊号:CN41-1036/G4国际刊号: ISSN1003-2207 邮发代号:36-72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中学生阅读”》
《向导》杂志征稿
《向导》杂志(教育理论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内蒙古教育厅主管、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期刊。刊号:ISSN 1008-3324 、CN 15-1059/G4,邮发代号:16-87,半月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科技部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本刊遵循“严谨、唯实、公开、优质”的方针,力求体现“现代”、“实用”、“综合”三大特色。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态势,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从而推动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向导》”》
《试题与研究》征稿启事
《试题与研究》是有着二十年历史的品牌刊物。创刊20年来因其权威性、导向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受到历届考生的喜爱。20年来我们秉承的一贯宗旨是:利用我们多年拥有的遍布全国的作者网络和最权威准确的信息渠道,探讨命题的真谛,传递最新信息;介绍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提供专项能力训练,指导考试复习。 国内统一刊号:CN41—1368/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1301. 邮发代号:综合版:36-13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试题与研究》”》
《新课程研究》征稿启事
《新课程研究》 主 办:长江出版集团大家报刊社 出 版:《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0568 国内统一刊号:CN42-1624/G0 《新课程研究》为旬刊,分上旬刊、中旬刊、下旬刊分别如下: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上旬刊每月1日出版,邮发代号:38-345,单价:7.5元,年价:90元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版)》,中旬刊每月11日出版,邮发代号:38-363,单价:7.5元,年价:90元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版)》,下旬刊每月21日出版,邮发代号:38-433,单价:7.5元,年价:90元 发 行:湖北大家书刊发行社 本刊经维普期刊网收录,为国家级优秀学术刊物。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新课程研究”》
《前沿》杂志是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联主管的社科类国家级核心期刊,该教育版是一本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ISSN1009—8267,CN15—1142/C。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前沿》”》
《文教资料》杂志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刊号/ ISSN 1004-8359 国内刊号/ CN32-1032/C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文教资料》”》
《中国职教》杂志服务于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关注职教工作的主要阵地为教师考核、评职、晋级创造机会和条件。“开展学术研究展示学术成果,繁荣职业文化促进职教发展”为本刊办刊宗旨。本刊国内刊号:CN11-4026/G4� 国际刊号为:1008-6870邮发代号82-1001。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中国职教》”》
《读与写》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育类期刊(主办:四川南充市文联、协办: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1578 国内统一刊号:CN51-1650/G4)创刊于1979年,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读与写》”》
《希望月报》(学术版)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1996年创刊,半月刊)。《希望月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来源期刊,“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3442,国内统一刊号:cn11-3825/c,邮发代号:82-321。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希望月报》”》
《现代校长》月刊,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 办:吉林省教育杂志社 国际流行大16开本,64页。每月5日出版。邮发代号12-117 国内统一刊号:CN22-1042/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0529-0252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现代校长》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征稿。本科院校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科技学院主办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3-1999,国内统一刊号为CN50-1175/C 。双月刊,正刊,双月末出版,主要刊登哲学、政治、经济、法制、管理、语言、艺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专题性或综合性的述评等。《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大学本科学报,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科技学院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学术,季刊,正刊,季末出版,《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3-1980,国内统一刊号为CN50-1174/N。刊登内容包括石油及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冶金与材料工程、化学与生物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医学、计算机应用及有关基础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需要有标题、单位、摘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教育前沿》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指导刊物,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师范大学主办,前沿教育文化信息中心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教育前沿》编辑部编辑,湖南中学物理杂志社公开出版。中国期刊网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号为:ISSN1673-1875(国际标准刊号),CN43-1041/03 (国内统一刊号)。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教育前沿”》
《教学与管理》杂志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标准刊号:CN14-1024/G4。分中学版、小学版和理论版。主要栏目: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德育建设、校园文化、课程改革、教师论坛、课堂管理、教学研究、教发研究、国外教育等。征稿对象为大、中、小学校教师及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人员。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教学与管理》”》
《职业技术》杂志 中国核心期刊 主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职业技术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教师所发文章均可在以上“全文收录期刊”上查找。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0601;全国统一刊号:CN23-1509/TU。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职业技术》”》
《小学教学参考》杂志(旬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9068;国内统一刊号:CN45-1233/G4。综合版需要有关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稿件,特别是各学科新课标研究及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思品、劳技、自然、科学、社会、心理健康等学科的教学设计、教法研究、问题研究、教学随笔、教学总结等等,也欢迎写教育学理论研究、学校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兴趣班活动、少先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幼儿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邮发代号:48-40。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小学教学参考”》
《中小学教学研究》杂志主管: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本刊全国公开发行,其读者是全国广大中小学校教师、省市区教研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本刊全国统一刊号为CN21—1396/G4。邮发代号为8-234。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中小学教学研究”》
《教育艺术》杂志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家级正规刊物。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月刊,国内刊号:CN11-2632/G4国际刊号:ISSN 1002-2821。邮发代号: 82-461。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教育艺术”》
《中学文科》《中学理科》征稿。《中学文科》杂志 主办:广西教育学院,月刊,国际刊号:ISSN 1002-6371国内刊号:CN 45-1280/G4 邮发代号 48-14 《中学理科》杂志 主办:广西教育学院 国际刊号:ISSN 1002-6363 国内刊号:CN 45-1279/G4 邮发代号 48-15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中学文科理科”》
《现代语文》杂志 教育部所属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刊,山东省教育厅主管、曲阜师范大学主办,同时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仓库、中国基础教育期刊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国内统一刊号是CN 37-1333/G4,国际标准刊号是ISSN 1008-8024。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现代语文”》
《新课程》杂志系山西省一级,国家二级期刊.主要围绕教学改革和实践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系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山西省新闻出版局主管,由希望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教改杂志,8K本,国内统一刊号CN14—1324/G4,国际刊号 ISSN: 1673-2162, 邮发代号:22-197 。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新课程”》
《今日教育》杂志由重庆出版社主办、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省级教育类杂志社,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重庆市教育系统内惟一基础教育指导刊物。: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867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31/G4邮发代号:78—150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今日教育”》
《语文教学与研究》征稿,《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中文核心,编辑出版: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主办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国内统一刊号: CN42-1016/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0498 国内邮发代号: 《教研天地》38-53;《综合天地》38-59;《读写天地》38-330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语文教学与研究”》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杂志(月刊,标准刊号ISSN1738-1559,CN13-5327/G4)是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类专业期刊。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特别注意针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老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欢迎广大教师投稿。
1.1教学类:新教材大家谈、专题研究、改革?探索?尝试、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教学争鸣、教学反思;
1.2教育类:教育随笔、教育论坛、新时期德育、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设计。
2.1紧扣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文章主题鲜明、观点明确、语言通顺、图表规范。
2.2来稿一般不超过2000字,并请按规范格式打印或用方格稿纸抄写工整,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及详细通
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等教育科学》杂志,征稿《高等教育科学》是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大型学术月刊,大16开本,国内刊号CN 63-1208/H 国际刊号: ISSN 1529-4513,主要栏目有研究与探索、高教综论、文史哲研究、高教体制与改革、德育研究、政法天地、课堂与教学改革、经济管理论坛、素质与创新教育外语教研等. 本刊由《高教理论导刊》正式更名为《高等教育科学》投稿邮箱:jiaoyulzz@ yahoo.com.cn QQ:554681849《投稿请注名“高等教育科学”》
E. 中国湖泊河流环境保护类专业杂志有哪些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安全与环境学报》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e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重庆环境科学 Chongq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Urban Environment & Urban Ecology
草原与草坪 Grassland and Turf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Photographic Science and Photochemistry
桂林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环境研究与监测 Environmental Study and Monitoring
贵州环保科技 Gui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dnce and Technology
环境科学学报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环境科学研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环境科学与技术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海岸工程 Coastal Engineering
这些都是我很辛苦才搜集到的哦!:)要奖励我哦。
F. 徐斌的主要科研工作
徐斌研究员主要承担草原植被生态遥感监测、草原沙化和退化遥感监测 、草地资源规划评价和草原沙化治理等多方面的任务。主持项目和课题等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级课题、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农业部等课题。课题任务主要集中在草原生产力、草畜平衡、草原长势、返青、草原沙漠化、草原水热旱情等遥感监测等方面。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中国农业科学院一等奖1项,登记软件着作权6项,申报国家专利2项,主编和参编着作7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中国科学》、《生态学报》、《地理研究》、《中国草地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至今培养了博士后2人,博士生6人和硕士生5人。此外,从1999年起每年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专题讲座”。 ①“中国草原植被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2009年度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②“基于MODIS的中国草原植被遥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200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③“冬牧70黑麦种养殖与农业结构调整技术示范”,获2003年农业部丰收计划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
④“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研究与应用”,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2完成人。
⑤“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获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8完成人。
⑥“省级资源环境信息服务示范研究与应用”,获200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2完成人。 [1] 徐斌(主编). 草原保护建设与饲料生产加工.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徐斌,杨修等编着. 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天然林资源与保护.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 徐斌(副主编). 中国重点生态建设地带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4] 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等,2011,第四章,青藏高寒牧区草原资源遥感监测与评价(59-89);第五章,青藏高寒牧区冬虫夏草资源评价研究(90-118)(约10万字);范小建主编,2011,扶贫开发与青藏高原减灾避灾产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1]B Xu, X C Yang, W G Tao, Z Qin, H Q Liu, J M Miao, YY Bi, 2008, MODIS-bas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 Proctio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9(17-18): 5313-5327. [SCI]
[2] Qin Zhihao, Xu B, Xin X., Zhou Q., Zhang H., Liu J., 2004,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to evaluate grassland ecosystem health in North chin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 4034-4037,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EI]
[3] Qin Zhihao, XuBin, Liu J., Zhang W., Zhang H., 2004, Monitoring land use dynamics for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ssessment in the rim zone of North China using MODIS and Land TM dat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 4021-4024,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 [EI]
[4] Qin Zhihao, Xu B., Zhang W., Li W., Zhang H., 2004, Comparison of split window algorithms for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retrieval from NOAA-AVHRR data.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VI:3740-3743, September 20-24, 2004, Anchorage, Alaska, USA. [EI]
[5] Yuxia Zhu; Zhihao Qin; Bin Xu; Maofang Gao; Huan Pei, 2007, An approach for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in Hulun Buir grassland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s Paper), Proceedings Vol. 6752, Geoinformatics 2007: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Weimin Ju; Shuhe Zhao, Editors, 675223. Date: 26 July 2007, DOI: 10.1117/12.760762. [EI]
[6] Lu Liping, Qin Zhihao, XU Bin, Tao Weiguo, Jianglipeng, 2007,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 growing in grassland ecosystems of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7, Remotely Sensed Data and Information, May 25-27, Nanjing,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0277-786X, v.6752 675225-1-9. [EI]
[7] Ruijie Wang, Zhihao Qin, Bin Xu, Xiaoyong Zhang, Maofang Gao, 2007, Using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 to estimate net primary proction of rangeland ecosystem in Inner Mongolia of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7,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May 25-27, Nanjing,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0277-786X, v.6753 67532S-1-8. [EI]
[8] Kebiao Mao, Zhihao Qin, Manchun Li, Lixin Zhang, Bin Xu, Lingmei Jiang, 2006, An Algorithm for Surface Soil Moisture Retrieval Using the Microwave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Index,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06). [EI]
[9] Kebiao Mao, Zhihao Qin, Bin Xu, Manchun Li, Jianming Wang Shengli Wu, 2005.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f Water Content for the Accuracy of Practical Split-window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 (IGARSS05), 5: 3266 - 3268. [EI]
[10] Zhihao Qin, Yuxia Zhu, Wenjuan Li, Bin Xu, 2008, Mapping vegetation cover of grassland ecosystem for desertification monitoring in Hulun Buir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s of SPIE, (7104): 71040C-1~71040C-12. 16-18 September 2008, Cardiff Wales, United Kingdom. [EI]
[11] Maofang Gao, Sanchao Liu, Zhihao Qin, Jianjun Qiu, Bin Xu, Wenjuan Li, Xiuchun Yang, Jingjing Li, 2008,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with GIS for grassland snow cover monitoring and snow disaster evaluating in Tibet. Remote Sensing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GIS Applications, and Geology VIII, Ulrich Michel; Daniel L. Civco; Manfred Ehlers; Hermann J. Kaufmann, Editors, 13 October 2008, DOI: 10.1117/12.800047. [EI]
[12] Lei Gao, Zhihao Qin, Bin Xu, Liping Lu, Huan Pei, 2007, Mapping drought status of winter wheat from MODIS data in North China Plain. Proceedings of SPIE, (6752): 675229-1~675229-10. 25-27 May 2007, Nanjing, China. [EI]
[13]Bin Xu, Zhongxin Chen, Zhihao Qin, Jia Liu, Guixia Yang, et al.. 2005,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to build climatic scene in 2036 and 2056 in China. 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Jul., 2005, Soul, South Korea,5110-5113. [EI]
[14]Bin Xu, Zhihao Qin, Jia Liu, Zhongchao Shi,Xiuchun Yang, Guixia Yang, 2005,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Grassland in Key region of North China. IEEE 2005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s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Jul., 2005. Soul, South Korea,3266-3269. [EI]
[15] Xu Bin, Yang Xiuchun, Tao Weiguo, Qin Zhihao, et al., 2006, MODIS-base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upon the Grass Proction in China. Second 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tative Rremote Sensing. ISBN: 84-370-6533-X. Printed in Spain by Guada Impresores.698-703. [EI]
[16]Xu Bin, Tao Weiguo, Yang Xiuchun, Qin Zhihao, et al., 2006, Vegetation Growth Monitoring in the Grassland of China Using MODIS Remote Sensing Data. Second Recent Advances in Quantitative Rremote Sensing. ISBN: 84-370-6533-X. Printed in Spain by Guada Impresores.704-707. [EI]
[17]B Xu, Z. Chen, et al., 2002, Hydrothermal Background Data Layer and Planting System of China,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115-120. [EI]
[18] B Xu, Z Chen et al., 2002,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ssland in Restoration and Climat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20-26. [EI]
[19]Xu Bin, Yang Xiuchun, Tao Weiguo, Qin Zhihao, et al.. 2007,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upon the grass proction in .China.Available online . Acta Ecologica Sinica, 27(2): 405−413.
[20]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李金亚,王道龙,马海龙,2011,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动态遥感估算.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12(41):1185-1195.(通讯作者)
[21] 徐斌,杨秀春,2009,东北草原区产草量和载畜平衡的遥感估算. 地理研究,28(2):402-408.
[22] 金云翔,徐斌,杨秀春,覃志豪,高懋芳,吕海燕,朱立博,2010,青藏高原那曲地区冬虫夏草资源分布空间分析方法. 生态学报,30(6):1532-1538.(通讯作者)
[23] 李亚云,杨秀春,朱晓华,徐斌, 2009,遥感技术在中国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28(1):55-62.
[24] 李金亚,杨秀春,徐斌,曹云刚,覃志豪,金云翔,赵莉娜, 2011, 基于MODIS与AMSR-E数据的中国6大牧区草原积雪遥感监测研究. 地理科学,9(31):1097-1101.
[25] 李金亚,徐斌,杨秀春,金云翔,李亚云,张济,赵莉娜,李润林, 2011,锡林郭勒盟草原沙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正蓝旗为例. 地理研究,9(30):1669-1682. (通讯作者)
[26] 杨秀春,曹云刚,徐斌,朱晓华, 2008, 中国北方草原积雪遥感监测:2007.10-2008.3期间. 地理研究,27(5):1109-1117.
[27] 杨秀春,朱晓华,徐斌,李亚云, 2008,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及其进展. 灾害学,23(2):117-122.
[28] 朱玉霞,覃志豪,徐斌, 2007,基于MODIS数据的草原荒漠化年季动态变化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中国草地学报,29(4):2-7.
[29] 白可喻,徐斌,邱建军, 2007,基于GIS的中国苜蓿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29(4):15-20.
[30] 陶伟国,徐斌,杨秀春, 2007,草原产草量遥感估算方法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 草业学报,16(2):1-8. (通讯作者)
[31] 杨秀春,徐斌,朱晓华,陶伟国,刘天科, 2007,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 地理研究,26(2):213-221.
[32] 陶伟国,徐斌,缪建明,杨秀春,覃志豪,2006,草地遥感估产中不同尺度信息源关联方法对比及评价. 中国草地学报,28(4):68-74. (通讯作者)
[33] 覃志豪,高懋芳,秦晓敏,李文娟,徐斌,2005,农业旱灾监测中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以MODIS数据为例. 自然灾害学报,14(4):64-71
[34] 覃志豪, 李文娟, 徐斌, 陈仲新, 刘佳, 2004, 陆地卫星TM6波段范围内地表比辐射率的估计. 国土资源遥感, 9: 28-36.
[35] 毛克彪, 覃志豪, 徐斌, 2005, 被动微波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研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8(5):12-14.
[36] 姜立鹏, 覃志豪, 谢雯, 徐斌, 2006, 基于MODIS数据的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探讨.中国草地学报, 28(6): 72-76.
[37] 毛克彪, 施建成, 覃志豪, 宫鹏, 徐斌, 蒋玲梅, 2006, 一个针对ASTER数据同时反演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四通道算法.遥感学报, 10(4): 593-599.
[38] 毛克彪, 施建成, 李召良, 覃志豪, 李满春, 徐斌, 2006, 一个针对被动微波AMSR-E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6(12): 1170-1176.
[39]徐斌, 陶伟国, 杨秀春, 覃志豪, 刘海启, 缪建明, 2006, 中国草原植被长势MODIS遥感监测. 草地学报, 14(3):242-247.
[40]徐斌,杨秀春,侯向阳,陶伟国,覃志豪, 2007, 草原植被遥感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25(9): 5-8.
[41] 陶伟国,徐斌,刘丽军,杨秀春,覃志豪, 2007, 不同利用状况下草原遥感估产模型. 生态学杂志, 26(3): 332-337. (通讯作者)
[42] 徐斌,辛晓平,陶伟国,覃志豪, 2005, 草地超载状况该如何应对. 中国牧业通讯,(21):48-50.
[43]徐斌,侯向阳,王道龙, 2004,沙尘暴的危害及农业防治措施. 生态科学,23(1):60-63.
[44] 曹云刚,杨秀春,徐斌,朱晓华,2007,MODIS在青藏高原大范围积雪制图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科技导报,25(21):51-54.
[45] 杨秀春,徐斌,2007,土壤风蚀农业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策略研究. 科技导报,25(19):65-69.
[46] Qin Zhihao, Xu B., Liu J., Zhang W., 2004, Applications of GIS and RS for land use dynamics monitoring in the Rim Zone of North China. Geoinformatics. Proc. 12th Int. on Geoinformatics-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avle ,Sweden, 7-9 June 2004.
[47]B Xu, X Xin, Z Qin, H Liu, Z Chen, G Yang, W Wu, Q Zhou, and X Wu, 2004, Development of spatial GIS database for monitoring on dynamic state of grassland proctivity and animal loading balance in north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4–Proc. 12th Int. Conf. on Geoinformatic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ävle, Sweden, 7-9 June 2004, Gävle University Press, vol. 2, 585-592.
[48] Z Qin, B Xu, W Li, W Zhang and J Liu, 2004, Integration of ground sampling with satellite imaging through GIS database to monitor rangeland proctivity for grazing in north China. Geoinformatics 2004–Proc. 12th Int. Conf. on Geoinformatics: Geospatial Information Research: Bridging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University of Gävle, Sweden, 7-9 June 2004, Gävle University Press, vol. 2, 715-722.
[49]徐斌,杨秀春,陶伟国,覃志豪,刘海启,缪建明.中国草原产草量遥感监测.生态学报,2007,27(2):405-413.
[50] 袁平,徐斌,张力建.县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生态足迹动态研究——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为例,中国农业科学,2007,40(4):7730-781
[51] 姜立鹏, 覃志豪, 谢雯, 王瑞杰, 徐斌, 卢琦, 2007,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遥感估算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2(2): 161-170.
[52]徐斌, 陶伟国, 杨秀春, 覃志豪, 高懋芳, 2007, 我国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县草原植被长势遥感监测.草业学报, 16(5):13-21.
[53] 高懋芳,覃志豪,徐斌, 2007, 用MODI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基本参数估计方法. 干旱区研究, 24(1): 113-119.
[54]徐斌,杨秀春,白可喻,陈仲新,覃志豪,邱建军, 2007, 中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研究. 草地学报, 15(4): 316-334.
[55]徐斌,刘佳,陈仲新,等, 2004, 中国草原分布与气候关系及西部草原建设问题.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20-22.
[56] 郭守平,杨秀春,徐斌, 2006,中子水分仪在流动沙丘上的标定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4(4):72-75.
[57] 杨秀春,严平,刘连友,徐斌, 2005,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土壤学报,42(5):737-743.
[58]徐斌,杨秀春,等, 2005, 内蒙古沙漠化地区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路明,赵明主编. 见:土地沙漠化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44-48
[59] 杨秀春,徐斌, 2005, 农牧交错带不同耕作模式对农田近地面风况影响的试验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路明,赵明主编. 见:土地沙漠化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105-109
[60] 杨秀春,徐斌,严平,刘连友,色布力玛, 2005,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19(2):125-129.
[61] 王道龙,毕于运,徐斌,周旭英,张小川, 2003, 西北地区利用冬闲田种植冬牧70黑麦的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4(5):1-4.
[62] 徐斌,辛晓平,大黑俊哉, 2002, 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 生态科学,2002,21(1):1-5.
[63]徐斌,杨秀春,金云翔,等, 2012, 中国草原牧区和半牧区草畜平衡状况. 地理研究(已接受).
[64]徐斌等,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过程及物种丧失机制放牧试验,生态科学,2002,21(1):1-5.
[65] 黄治平,徐斌.2008,规模化猪场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及影响评价分析.土壤通报. 39(3): 641-646.
[66] 黄治平,徐斌.2008. 规模化猪场废水污灌农田的土壤Zn和Cu空间变异分析,生态环境,2008,27(1):0126-0132
[67] 黄志平,徐斌,张克强,杨秀春. 连续四年施用规模化猪场猪粪温室土壤重金属积累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2007.11,239-244(通讯作者)[EI]
[68] 黄治平,徐斌,涂德浴, 张克强.2008, 规模化猪场废水灌溉农田土壤Pb,Cd,和As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24 (2):77-83.[EI]
[69]徐斌等,湖北利川市的草地资源特征及评价利用,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唐华俊主编,中国展望出版社,2003
[70]徐斌等,中国北方草地的超载状况和对策,《中国西部发展论坛》第五届论文集,2004
[71] 白可喻,徐斌,政府决策和管理体制在草地健康发展中的作用,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2004论文集,2004
[72]徐斌,覃志豪,白可玉,2004, 草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建设。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317-322,2004年9月,北京
[73] 徐斌,辛晓平,刘海启,刘佳,陈仲新,杨佳霞,吴文斌,周清波,吴晓天,覃志豪,2004, 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和载畜平衡动态监测。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469-472,2004年9月,北京
[74] 覃志豪,徐斌等,我国北方草原产草量遥感测算模型,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2004论文集,2004年9月,北京 [1] 徐斌、赵哈林、徐浩、刘寅虓 ,沙地草场放牧试验植物群落的TWINSPAN数量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0, 24(2) 252-256.
[2] 徐斌、赵永平.科尔沁沙地典型区景观要素动态过程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1), 40-44.
[3] 辛晓平、徐斌、王秀山、杨正宇、高琼,碱化草地群落演潜空间格局动态分析,生态学报,2001,21(6)878-882.
[4] 辛晓平,徐斌,单保庆,李建东,杨允菲.恢复演替中草地斑块动态及尺度转换分析。生态学报.2000. 20(4):587-593.
[5] 徐斌等,2000,“三北”风沙区生态建设与综合治理,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年第2期.
[6] 辛晓平,李向林、徐斌,放牧和刈割条件下草山草坡群落空间格异质性分析等,应用生态学报,2002,13(4):449-453.
[7] 陈佑启,Peter.H.Verburg,徐斌.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空间建模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0,19(2):116-127.
[8] 周清波,徐斌,王秀山.未来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与全球变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1): 29-32.
[9] 徐斌、辛晓平、唐华俊、周清波、陈佑启,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地理科学进展,1999, 18(4):316-321.
[10] 徐斌,21世纪中国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999,新世纪周刊(约稿).
[11] 赵永平、徐斌等,基于沙漠化的图形库方法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Vol.12 No.1 ,14-20
[12] 陈仲新、徐斌等,2001,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格局,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划所论文集)
[13] 赵永平、徐斌等,基于专题图形库系统的科尔沁沙地动态研究,地理科学,1998年第1期,14—20。
[14] 徐斌,科尔沁沙地土壤风蚀过程及其防治措施,1997,中国沙漠,Vol.17 Supp. 1,7-14。
[15] 徐斌、刘新民等,风沙流击打作物幼苗和土壤风蚀的野外研究,1997,中国沙漠,Vol. 17 Suup. 1,78-84。
[16]徐斌,数量生态方法的评述和TWINSPAN分析技术,中国沙漠,1997,Vol. 17,Supp.1,64-69。
[17] 赵永平、徐斌,专题图形库研究方法,干旱区地理,1997年第3期,36—42。
[18] 徐斌、赵松龄,不同放牧梯度下天然沙质草场群落分异特征及沙漠化发生机理试验研究,1994,兰州大学学报,30(4),137-142。
[19] 徐斌,科尔沁沙丘植物群落TWINSPAN数量分析,1995,中国沙漠,Vol.15 No. 3 233-236。
[20] 徐斌等,科尔沁沙丘植物群落围封条件下的动态过程研究,1995,西北植物学报,15(8).89-97。
[21] 徐斌,沙地培肥改土技术规程,1995,中国沙漠,Vol.15 Spec.3, 42-51。
[22] 徐斌、刘新民,风沙危害监测技术规程,1995,中国沙漠,Vol.15 Spec.3, 42-51。
[23] 徐斌等,科尔沁沙质草甸草场不同牧压条件下植物群落分异数量分析,1995,西北植物学报,15(5),134-139。
[24] Bin Xu, Xinmin Lu, Soil Erosion and its Control in the Farming-pastoral transitional Belt in Horqin Sandy Land. Inner Mongolia, Chines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 1995,Vol. 8 No. 4.
[25] 徐斌,刘新民,赵学勇,内蒙古奈曼旗中部农田土壤风蚀及防治,水土保持学报,1993,Vol. 7 No.2 75-80。
[26] Xu Bin, M. Nemoto et al,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es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Method in Northen Naiman Banner. Inner Mongolia, China, Proceeding of Japan-Chinn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Desertification, 1993:500-508 .
[27] 徐斌,刘新民,尧勒甸子试区土壤性状及其改良利用,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年,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65-72。
[28] 徐斌,黄学文,杨泰运等,沙土上沙打旺产量和土壤动态变化研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82-288
[29] 刘新民,赵哈林,徐斌,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与恢复机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论文集,刘新民,赵哈林主编,1993,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2-26。
[30] 杨泰运,徐斌,奈曼旗沙漠化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浅析及其调整利用研究,中国沙漠,1989,Vol. 9 No. 2 32-37。
[31] 徐斌,沙漠化土地围封后土壤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8,No. 4 65-70。
[32] 徐斌,杜明武,沙漠化土地围封后植被和土壤的变化,农业现代化研究,1998,No. 6, 45-48。
[33] 张继贤,徐斌,科尔沁草原南部不同类型沙丘水分研究,中国沙漠,1985,Vol. 5 No. 3. 33-39。
[34] 徐斌参加统稿、组织校对、讨论修改等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35] 徐斌参加合着,科尔沁风沙环境与植被,科学出版社,1996,页码分别为18-31,50-56,230-241(徐斌承担约4.5万字)。
[36] 徐斌参加编写,《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1999,中国农业出版社,69-93,承担第五章,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G. 池天河的着作
书名 地点 出版社 年份 页数 版式 北图编号 合作者 数字地面模型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5 350 26cm Z/LYX 56.194 395 柯正谊,何建邦 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集成系统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131 26cm 96/X43/32 等 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的设计编制与创新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9 287 16开 56.193056 711 廖克,齐清文 池天河主要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期刊名 年份 页码 收藏号 合作者 关键字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网络系统研究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9,(z1) 周旭,钱进等 基于区域资源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分析——以北京怀柔县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00,19(4) 366-373 张晓东 资源供需 环境承载力 模型 产业结构 怀柔县 可扩展的并行地理图像处理系统 地球信息科学 2000,2(4) 62-66 方金云、何建邦等 ParGIP 机群 插件技术 CS结构 从数字地球概念到数字福建实践 数字城市的理论与实践[赖明等主编]. 2001 26~33 王钦敏 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1,(3) 18-21 王雷 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地理研究 2001,20(4) 506-515 张晓东 省级区域 经济环境协调度 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阶段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的Web GIS 解决方案 资源科学 2001,23(1) 34-39 王雷、王月芹等 WebGIS 空间索引 信息共享 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理论与实践 资源科学 2001,23(1) 3-11 孙成永、王启明等 可持续发展 信息共享 数据 信息 知识 元数据 数据集成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资源科学 2001,23(1) 12-16 王启明 信息共享 可持续发展 网络 关键技术 地理数字图像机群并行处理试验 计算机科学 2001,28(5) 99-100,49 方金云; 何建邦等 知识创新工程中地图学学科规划若干问题 地球信息科学 2001,3(1) 71-76 齐清文、廖克等 识创新工程 地图学 学科规划 基于软件DSMs网络系统的机载SAR图像并行处理的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1,37(7) 82-85 陈荣国、何建邦等 DSMsJIAJLA并行处理SAR图像 国家自然地图集网络发布的WebGIS解决方案 地理学报 2001,56(z1) 49-55 王雷、廖克等 国家自然地图集 WebGIS 空间数据浏览 开发策略 多维动态地图中时态信息可视化 地理学报 2001,56(z1) 43-48 陈华斌、李伯楠等 时态地图 时空变化 动态用户交互 动态符号 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 地理学报 2001,56(z1) 8-18 齐清文 地学信息图谱 地球信息科学 理论和方法 基于R-tree的WebGIS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年会 20010301 余斌 R-tree;WebGIS;空间数据索引结构 地理信息共享关键技术研究--地理信息共享的技术环境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年会 20010301 周旭、王雷等 Web GIS;空间索引;信息共享;地理信息 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共享技术研究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1999年年会 20010301 钱进 网络系统设计; 地理信息共享; 可持续发展 GIS支持下的自然灾SAR图像信息快速处理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1999年年会 20010301 余斌 SAR图像处理;地理信息库;SAR;GIS;自然灾害 地理信息共享环境的研究与实践--营造地理信息共享政策、标准与技术环境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年会 20010301 何建邦、蒋景瞳 地理信息共享;地理住处共享环境;共享政策;共享标准 基于PC机群的地理数据并行处理试验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1年年会 20010301 方金云、黄国满等 地理数据处理;JIAJIA;并行算法;线性加速比 遥感地学信息的分布式共享系统研究 海峡两岸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2 290~296 吴洪桥、方金云等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中模型方法元数据及其集成 地球信息科学 2002,4(2) 11-16 毕建涛、吴洪桥等 方法元数据 模型元数据 资源环境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资源与环境元数据网络一体化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 2002,4(3) 38-42 吴洪桥、何建邦、黄裕霞 资源与环境元数据 元数据管理模式 网络一体化管理 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的GIS平台体系结构 地球信息科学 2002,4(3) 26-34 陆锋、周大良等 海量空间信息 分布式系统 大型GIS 体系结构 地学信息产品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以中科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若干信息产品为例 地理学报 2002,57(z1) 60-69 齐清文、陈华斌等 地学信息产品 资源环境数据库 信息加工 模型与方法元数据及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地理学报 2002,57(z1) 32-36 毕建涛、何建邦等 地理信息服务 模型与方法元数据 资源环境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国家自然地图数据库的建设及其信息产品开发 地理学报 2002,57(z1) 18-26 齐清文、廖克等 国家自然地图数据库 DCM DLM 动态浏览 静态分析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研究与开发 地理信息世界 2003,1(6) 32-36 傅晓锋、邵宇斌、毕建涛 可持续发展 信息共享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服务 三维地形的生成技术及实现 测绘工程 2003,12(3) 10-13 舒娱琴、彭国均等 三维地形 可视化 地形转换 应用实现 数字省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地理研究 2003,22(3) 281-288 王雷、王钦敏等 省级区域 经济环境协调度 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阶段 WebGIS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探讨 计算机科学 2003,30(2) 55-56,62 戚铭尧、霍亮 WebGIS,Enterprise,application 数字省建设技术体系研究 计算机科学 2003,30(2) 52-54 王雷、王钦敏、陈崇成 WebGIS, Digital fujian 基于Internet的元数据管理模式研究——以地理信息元数据管理为例 计算机科学 2003,30(4) 89-91 吴洪桥、何建邦、黄裕霞 Ggeopraphic Pmetadata 遥感地学信息的分布式共享系统研究 计算机科学 2003,30(7) 80-84 吴洪桥、何建邦、方金云 Multi-source Geo-information GPS支持下的机载SAR遥感图像无控制准实时地理定位 测绘学报 2003,32(3) 234-238 朱彩英蓝朝桢徐青王劲峰 SAR图像;GPS定位;帧定位元素;准实时纠正 数字城市的三维图形构建技术 地球信息科学 2003,5(1) 84-89 彭国均、唐丽玉等 数字城市,三维图形,实时绘制,交互式平台 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表达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 2003,5(2) 43-45,50 张新、陈华斌等 网络,空间信息表达,空间信息共享,XML 洪涝灾害的本底数据库构建方法 地球信息科学 2003,5(4) 22-24 何建邦、毕建涛 本底数据库,遥感,洪涝灾害,监测评估系统 机载SAR图像几何纠正的数学模型研究 遥感学报 2003,7(2) 112-117 朱彩英、徐青等 SAR图像应用 正射纠正模型 模型适应性 基于网络的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 2003,8(z1) 247-251 卢毅敏、张新、谢礼坤 可视化表达 C/S模式 空间信息共享 WinSock 地理信息共享价格政策诌议--各国地理信息收费政策及我国的对策分析 高技术通讯 2004,14(2) 91-96 王雷、毕建涛、何建邦 地理信息, 数据共享, 政策, 定价与收费 基于Agent多用户参与的虚拟地理环境 系统仿真学报 2004,16(5) 1092-1095 戚铭尧、舒广 虚拟地理环境 agent MAS FIPA java3D 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20(5) 20-23,44 邱炳文、王钦敏等 GIS 土地 土地适宜性评价 公众参与 洪水灾害快速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4,21(4) 39-42 张新、韩承德、方金云 遥感图象 并行计算 洪水灾害评估 ArcMap 海洋立体监测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4(4) 439-442 张新、王雷等 台湾海峡,海洋立体监测,信息服务,WebGIS GML的空间信息映射模式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5(1) 87-90 唐中实、谭玉敏 GML, 信息映射, 互操作, 空间数据集成 基于UML的环境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4,25(12) 钟大伟;陈崇成;邓钟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模;统一建模语言;海岸 基于SVM的遥感数据并行服务体系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28(4) 350-355 吴洪桥、方金云、何建邦 多源遥感数据 并行机群 服务体系 立体索引机制 基于Web Service的地理信息服务研究 计算机科学 2004,31(1) 69-71 毕建涛、王雷、何建邦 WebGIS,地理信息服务,元数据,信息共享 台湾海峡海洋动力环境立体监测信息服务系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2(4) 19-22,27 张新、王钦敏、陈崇成 台湾海峡 海洋立体监测 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地理信息 基于并行计算的洪水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研究 人民长江 2004,35(5) 21-23 张新、韩承德、胡伟武、方金云 洪灾 灾害评估 合成孔径雷达 系统研究 图像处理 基于克里格法的定点监测数据连续空间化研究与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41(9) 樊明辉 陈崇成等
H. 谈一下自己关于《山海经》的看法。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史载四五千年前,大禹
治服洪水、划分九州之后,率众大臣和科技人员考察山川大地,
记录物产风情,撰写国土资源白皮书,绘制物产风情图。可惜古
图久已失传,所幸考察内容被记录在<<山海经.五藏山经>>中, 计
有南、西、北、东、中五个区域的447座山,水系地望606处、矿
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正所谓:
功成洪水退, 帝禹定九州, 踏勘海内外, 千古一图收。 由于年代久远、环境变迁、文字错讹等诸多因素,<<山海经
>>记述的远古自然与人文信息早已变得难以解读,<<五藏山经>>4
47座山的方位难以寻踪确认。为揭开<<五藏山经>>群山方位之谜
和<<山海经>>其它远古信息之谜,再现神奇瑰丽的古代华夏大地景
观,王红旗与孙晓琴历经二十余年艰辛探索,于1997年基本完成
山海经方位考证及远古信息解读工作,绘制出山海经神异图数百
幅(水彩画、国画等)、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数十幅(丙烯画
); 并于1999年9月9日绘制出巨幅<<帝禹山河图>>(全称山海经五
藏山经艺术地理复原全景图,丙烯画),该画高5.4米、宽7.8米,
将<<五藏山经>>记述的全部内容均绘于画面之中。 国衰而疑古,民弱而疑祖。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近代屈辱史
,反映在古史研究上的效应之一便是怀疑、冷漠与否定,以致我
们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已不了解<<山海经>>等古籍的价值何在,也
不清楚研究山海经、绘制山海经艺术图画究竟有什么现实意义。
事实上,<<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网络全书性质的典籍
,我们今天研究<<山海经>>的价值在于: 1 、重新认识<<山海经>>的文献价值,它是由帝禹时代的<<
五藏山经>>夏代<<海外四经>>、商代<<大荒四经>>、周代<<海内
五经>>合辑而成,其文献资料既有助于目前正在进行的夏商周断
代工程,也有助于更进一步的先夏史时期的编年史研究。从这个
角度来说,<<山海经>>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宝典,也是人类的共
同文化遗产,是一种与金字塔同样雄伟的文明聚集。它有助于我
们去寻找祖先的失落的文明。 2 、重新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与辉煌,我们祖先在四千多年
前曾对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地进行了国土资源普查测量绘图工作
,这是人类文明史(包括测绘技术史)的奇迹! 3 、获得数千年前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活动信息,涉及那个时
代的地理、地貌、湖泊、沼泽湿地、沙漠、山川及其变化信息,
矿物分布信息(古人对颜料矿石的寻找加工促成了冶金术的诞生)
, 植物分布信息(记录着气候变迁)、动物分布信息(记录着动物的
迁徙与灭绝、变异与演化),民族部落的分布、交往、迁徙信息,
以及那个时代的医药学、预测学、天文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人
文活动信息。显然,这等于为我们今天的人类增加了数千年的生
存经验,而其中大量信息是从出土骨头、陶片上难以获得的。 4 、开发形成前景可观的山海经文化产业,这是因为山海经
文化是中国独有的,而且是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其博大精深的
文化内涵,完全可以转化成巨大的文化产业。例如,<<帝禹山河
图>>等艺术绘画作品可以印制成艺术地图,复制成壁画、瓷砖画
、艺术挂毯、地毯、丝绸画、面料图案、邮票图案,山海经神异
动物人物造型可以转制成系列玩具、玩偶、工艺品和国际文化交
流礼品,还可以建造山海经游乐园、拍摄山海经卡通电影电视片
,为开拓者带来无限商机(欢迎各界人士与我们合作)。 事实上,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山海经》以及山
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的价值,我们的研究与创作也得到社会各界
广泛好评和关注,《地图》杂志自1998年起连载两年,中国国家
地理杂志2000年7月号用7个页码予以介绍,《地理学报》、《文
史杂志》、《东方文化》、《中国画报》、《中国科技画报》、
《中华锦绣画报》,以及新华社、香港明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科学时报海外版、北京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国人口报、中国海
洋报、中国资产新闻报、人民公安报、江南游报、旅游时报等等
新闻传播媒介均有报道和介绍。我们相信,《山海经》及其山海
经文化不仅会得到中国人的喜爱,而且还会走向世界,向世界人
民传播伟大的华夏文明与文化。
I. 论文注释符号 [A] [M]是什么意思
根据GB3469规定,单字母[M]表示专着。[A]表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参考文献类型:专着[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9)地理学报每期多少页码扩展阅读
参考示例
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 Gill,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 London: Macmillan,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