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庆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安庆,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长江沿岸着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建筑材料、机械电子为四大支柱工业.历史悠久,二千多年前为皖国,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庆已有782年历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国初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
1.基本市情
1.1 区位交通
安庆市位于北纬29°47’-31°17’、东经115°46’-117°44’,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靠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庆位于宁汉长江黄金水道之要津,是连接武汉和南京两大经济圈的中心纽带城市.历来是长江中下游及其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称. 因为军事战略如此重要和张英、张廷玉父子的极力举荐,所以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二百多年里,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的省会,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曾一度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这四个沿江城市并列为中国“长江五虎”城市. 安庆是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工业城市之一,长江十大港口城市,是国家一级口岸,可常年通航5000吨级货轮和万吨油轮;公路方面,安庆是中国东西向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出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与南北向大道206国道的交汇处,有多条高速公路在此汇合,同时建有安庆长江大桥.铁路方面,合九铁路贯穿境内5县(市),与大京九铁路相连.随着宁安城际建设的加速,合安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安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距离,将会被极大地拉近.增强了安庆与长三角地区各大城市之间的军事防御和经济联系.届时,通过陆路、铁路交通,安庆到南京仅需2个小时,到上海仅需4个小时.民航方面,安庆天柱山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
1.2 人文历史
安庆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应该建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了血腥镇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并又“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支枪,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并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十四年(1908年)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在安庆成为安徽省历史上第一个省会省市后,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作为省会配套设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着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1.3 生态环境
安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城市.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皖江公园、菱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物,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8.26%,绿地率达35.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03平方米.但是,由于过去实行“牺牲环境要经济利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安庆整体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比如说安庆的花亭大沟周边环境就很不好!
1.4 自然灾害
安庆防洪同马大堤
安庆是全省旱涝灾害的次频繁地区(仅次于阜阳和正阳关).以某一旬出现旱为旱旬、出现涝为涝旬,平均每年有8~10旬的时间非旱即涝,占全年时间的22~27%,有5旬时间是大涝或大旱.一年内旱涝相连的年份占70~95%左右.一年内既出现大涝又出现大旱的机遇较多,约3~4年一遇.旱涝季节分布,干旱以秋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又次之,春季最少.水涝主要集中于夏季,大致从4月下旬到6月下旬都是涝多于旱,尤以6月下旬大涝旬多出大旱旬1倍以上.7月中旬后梅雨结束,旱明显多于涝.
1.5 现任主要领导
现任中国共产党安庆市委员会书记、安庆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安庆军分区党组书记:朱读稳 现任安庆市人民政府市长:肖超英
1.6 城市竞争力
目前,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统计,安庆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安徽省居第6位.列于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蚌端口之后.
1.7 城市发展
早在中华民国时期,着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建国大纲》就提出了大力建设安徽安庆市,并跨江发展建设双联市,形成规模与武汉、南京大略的城市,形成强大辐射,带动皖南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李鹏、朱镕基、回良玉、吴仪等先后视察安庆,他们对安庆的经济发展十分关心.但由于受到自然灾害频发、市民经济创新能力不强、省会迁移而沦为地级市、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重新明确了安庆的定位,是全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产业集团之一、六大交通枢纽之一,打造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安庆的发展,不仅纳入皖江城市带中的重要一轴,也纳入到面向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不过,现在安庆经济在全省较为偏后,与规划目标相差稍远,故实现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坚信未来的安庆(大约10年以后),将逐步建成一个辐射皖鄂赣三省的产业布局齐全的跨江大城市.
1.8安庆方言
由于安庆地区地理位置处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带.因此,安庆地区方言存在地域的多样性.安庆区内方言既含有“楚语”、“赣语”、“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掺杂各种方言而汇成地区独有的地方色彩.
编辑本段2.人文地理
2.1 名称由来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潜山县有天柱山,是大别山脉的最高山,也叫万尖山,古时候是皖国,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皖公山).汉武帝南巡封禅天柱山,称之为南岳,旧称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皖水、潜水),注入长江(皖江).山下之城,叫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2.2 建置沿革
安庆府城古地图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庆元元年(1195年)“ 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时期.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考虑南宋边疆安全,为了阻止金军从水路进攻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市)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治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清干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省会(皖省省治).新中国成立后,安庆单独建市,是皖西南(不包括桐城市)的中心城市.
2.3 1949年后城建大事记
1949年设安庆市,由安庆专署领导.1951年安庆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辖.1952年安庆市由省直辖.1960年安庆市委托安庆专署领导.1961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 1949年设安庆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安庆专署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驻晋熙镇)、岳西(驻衙前镇)、潜山(驻梅城镇)、桐城、桐庐(由桐城县析置,驻汤家沟)等8县. 1952年安庆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辖13县. 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辖1市、12县. 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辖1市、11县. 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 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辖1市、8县. 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辖安庆市及桐城、枞阳、怀宁(驻石牌镇)、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潜山(驻梅城镇)等8县. 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安庆地区辖8县.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 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6]59号)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由安庆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函[2005]38号)批准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将五横乡、大龙山镇和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归宜秀区管辖.
编辑本段3.行政区划
3.1 市辖区
市辖区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街道办事处 下辖乡镇
迎江区 207 24.42 246003 宜城路、新河路、华中路、人民路、孝肃路、建设路 老峰、龙狮、长风、新洲
大观区 204 29.56 246004 德宽路、玉琳路、龙山路、菱湖、集贤路、石化路、花亭路 海口、十里铺、山口、皖河农场
宜秀区 410 19.06 246003 大桥、菱北 杨桥、大龙山、罗岭、白泽湖、五横
3.2 县
县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镇 下辖乡 政府驻地
怀宁 645 40 246121 高河、月山、平山、三桥、小市、黄墩、黄龙、公岭、马庙、金拱、茶岭、洪镇、江镇(中国包子之乡)、石牌 雷端口、清河、秀山、凉亭、石镜 高河
枞阳 1808 96.21 246700 枞阳、藕山、老洲、周潭、陈瑶湖、横端口、项铺、汤沟、钱桥、麒麟、义津、官端口桥、浮山 铁铜、凤仪、长沙、钱铺、白梅、白湖、金社、会宫、雨坛 枞阳镇
潜山 1686 57.21 246300 梅城、王河、源潭、余井、黄泥、槎水、官庄、水吼、黄柏、黄铺、天柱山 油坝、痘姆、塔畈、五庙、龙潭 梅城
太湖 2031 55.83 246400 晋熙、徐桥、新仓、小池、寺前、天华、牛镇、弥陀、北中、百里 大石、城西、江塘、汤泉、刘畈 晋熙
宿松 2394 80.28 246500 孚玉、复兴、汇口、许岭、下仓、二郎、破凉、凉亭、长铺 高岭、程岭、九姑、千岭、洲头、佐坝、北浴、陈汉、隘口、柳坪、趾凤、河塌、五里 孚玉
望江 1357 60.47 246200 华阳、杨湾、漳湖、赛口、高士、鸦滩、长岭、太慈 雷池、凉泉 华阳
岳西 2398 39.86 246600 天堂、店前、来榜、菖蒲、头陀、白帽、温泉、响肠、河图、五河、主簿、冶溪、黄尾 毛尖山、莲云、青天、包家、古坊、田头、中关、石关、姚河、和平、巍岭 天堂
县级市
县级市名 面积(k㎡)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下辖街道办事处 下辖镇 政府驻地
桐城(并入合肥经济圈) 1572 74.48 231400 文昌、龙眠、龙腾 双港、新渡、金神、孔城、范岗、青草、吕亭、大关、唐湾、鲟鱼、嬉子湖、黄甲 文昌
编辑本段4.交通运输
沪渝高速(G50)、济广高速(G35)、合安高速(G4212)、京台高速(G3)等高速公路干线、105、206、31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已建成通车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建设中的安庆长江铁路大桥,跨江与建设中的宁安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连接.安庆天柱山机场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目前又在扩建之中.安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安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是3000吨级海轮入江的终点港口.
编辑本段5.经济发展
5.1 概述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0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988亿元,财政收入达121亿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
元.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庆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00多种.
5.2 地区生产总值
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88.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5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3.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8.57亿元.
5.3 工业和建筑业
2010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5.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8.6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75.4亿元;集体企业6.2亿元;股份制企业231.0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0.3亿元.重工业增加值222.9亿元;轻工业增加值145.7亿元.全市新产品产值72.7亿元. 全年石油加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59%.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63.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2%;原煤生产下降10.4%,发电量下降3.4%. 安庆最繁华的商业街——人民路
5.4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9.4亿元. 全年第一产业投资31.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408.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69.6亿元.在投资中,工业完成投资402.6亿元;制造业投资360.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43.5亿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投资85.7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2.2亿元,商品房销售销售额85.1亿元. “861”行动计划成效显着.全年共安排“861”行动计划续建、新开工项目171项,总投资规模2161.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14.3亿元.
5.5 国内贸易
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7亿元.分城乡看,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0.1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8.6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90.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43.4亿元;住宿业零售额4.8亿元.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装潢材料类比上年增长27.5%,家用电器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7.1%,汽车类增长82.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3.5%.
5.6 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10全年进出口总额68093万美元.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93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22255万美元.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160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755万美元,当年外派劳务人员104人. 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93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6亿元.
5.7 财政、金融
2010年全年全市财政收入为12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6亿元.全年财政支出161.2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为1156.0亿元.
5.8 经济开发园区
国家级安庆经济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省级开发园区:安徽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安徽太湖经济开发区、安徽宿松工业园、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安徽望江经济开发区、安徽安庆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安徽桐城经济开发区、安徽怀宁经济开发区、安徽潜山经济开发区等.(石牌经济开发区申报之中.)
编辑本段6.文化艺术
6.1 京剧发源地
1790年(干隆五十五年)秋天,为庆祝干隆帝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 京剧鼻祖:程长庚
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这个徽班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北京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自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还没有歇下,后面又已开场叫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真是群戏荟萃,众艺争胜.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三庆班进京,原本只为进宫祝寿演出而来.由于徽戏曲调优美,剧本通俗易懂,整个舞台演出新颖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而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样,三庆班演完祝寿戏欲罢不能,就留在北京继续进行民间演出.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入京时才三十岁,演旦角,擅长二黄腔,技艺精湛.《目下看花记》称他:“体干丰厚,颜色老苍,一上氍毹,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因此三庆班在北京越演越火.徽班在进京演出的过程中又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表演技艺,使自己更加丰富,不久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种.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他们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着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徽班进京开始了我国国剧――京剧的孕育期. 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 四大徽班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着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 在捧旦之风十分火爆的京城,技艺不凡的高朗亭自然受宠.抵达北京后,他接替原三庆班班主余老四掌班,一做就是30多年,同时还担任了京师戏曲界行会组织“精忠庙”的会首,通过精忠庙对北京的戏班、戏园实行行政管理,他也成为梨园领袖.继高朗亭之后,程长庚、徐小香、杨月楼、刘赶三等人均任过此职. 至嘉庆初,徽班在北京戏曲舞台上已取得主导地位,据《梦华琐簿》记载:“戏庄演剧必‘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庆乐园’,亦必以‘徽班’为主.下此则‘徽班’‘小班’‘西班’,相杂适均矣.” 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揭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
6.2 地方戏剧——黄梅戏圣地
黄梅戏《天仙配》剧照
据宿松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黄梅县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历史上不少时候两县曾属同一行政区域.就是共产党创建初期,两县还属同一个党支部.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中国戏曲志》、《黄梅县志》、《宿松县志》等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如:1、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开始,宿松人就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十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第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严风英是黄梅戏着名演员,真正唱活黄梅戏,代表作《天仙配》、《女驸马》等.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江淮官话.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Ⅱ 安徽地理具体情况
安徽,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的省份,简称“皖”,省会合肥市。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隶)东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庆府、徽州府(今黄山市)首字。中华民国沿袭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对日战争期间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长江为界分设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安徽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河南。
自然地理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 。 灵秀而繁盛的合肥市[1]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省内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长江下游平原区以及皖南山区。长江流经安徽中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境内全长430公里。
人文地理
根据《安徽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为3024.6万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925.5万人,占49.1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39;0-14岁人口为1069.9万人,占17.98%;15-64岁人口为4274.5万人,占71.84%;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8.5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41.0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261.9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662.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政区地理
安徽省共有16地级市,6县级市,45市辖区,56县。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处。
撤销原巢湖市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并对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2]此次撤销的地级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因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得名,下辖庐江、无为、和县、含山四县和居巢区。
为理顺巢湖管理体制,专门成立了巢湖管理局,统一管理巢湖规划、水利、环保和巢湖流域主要控制设施管理事务。从8月22日起,安徽省将全面启动行政区划调整的对接实施工作,计划9月10日前基本完成人员安置等主要工作。
历史地理
安徽建省
安徽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治安徽,江苏两省),从原江南省的安庆府、徽州府各取两个首字,简称为“安徽”,首府定于安庆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而“皖”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象征着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
顺治二年(1645年),清设江南省,置江南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驻江宁府,右布政使驻苏州府。今安徽境内所属府、州、县隶属左布政司,右布政司管辖今江苏。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司为安徽布政司,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7府及滁州、和州、广德3直隶州,从此安徽省正式建立,与江苏省分治。
文化地理分区 秀色江南、徽风皖韵安徽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多元。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导致安徽全省分为若干不同的文化区域。皖西南地区,以安庆市(古时称宜城)为中心,属于古皖文化发源地。皖东地区(滁州、马鞍山、芜湖)由于历史地理因素属于淮扬(即淮左)、西吴文化区、南京都市圈成员。皖中地区(合肥、六安)属于江淮文化淮右区。皖南地区则是江南吴越文化和浙、赣文化的相互融合,徽州(黄山市、绩溪县、江西婺源县)文化和浙江文化有一定的联系,故今天的浙江文化与之相类似。皖北(宿州、阜阳、亳州、淮南、淮北、蚌端口等)地区由于历史上是北方人南迁的聚居区,文化上保留了古淮河文化,同时又融入了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
正是基于多元的文化,形成了安徽丰富繁荣的文化资源,和渊远流长的灿烂历史。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安徽这片江淮大地上,团结努力,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创造了安徽繁荣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
灿烂文化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在蚌端口市禹会区发现的禹墟距今约4000年,乃是中华封建历史的开端。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文化和楚文化都在安徽大地上熠熠生辉。新安江流域的徽州文化是安徽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有力地诠释了儒家文化与经商之道的结合真谛,开创了“儒商”典范。徽商纵横华夏,徽州文化更是广播万里。徽州培养出的状元、进士更是数不胜数。如今,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称当代中国三大地方学。长江流域的安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浑厚的底蕴,安庆文化博大包容、深沉细腻,桐城派可以说是安庆文化在明清时期的一个不小的结晶,安庆文化是长江中下游一朵美丽的奇葩。安徽的戏剧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徽剧(发源于安徽徽州、池州与当涂,发展于安庆石牌)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发源于安徽安庆-湖北黄梅一带的长江流域)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扬剧和越剧在安徽大地上也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发展。
建置沿革
区域/朝代 淮河以北 江淮之间 长江以南
西周 宋国、蔡国、徐国 吴国、六国、舒国 吴国
东周 宋国、楚国 越国、楚国 越国、楚国
秦 泗水郡、陈郡、砀郡 九江郡 九江郡、庐江郡、彰郡
西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扬州
东汉 沛郡、豫州、徐州 扬州 扬州
三国 曹魏豫州、沛国、徐州、扬州 魏国扬州、吴国扬州 吴国扬州
西晋 沛国、豫州、徐州 扬州 扬州、东扬州
东晋、十六国 后赵、前秦 东晋 东晋
南北朝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南朝宋 南朝宋、齐、梁、北周 南朝宋、齐、梁、陈
隋 汝阴郡、谯郡 钟离郡、江都郡、历阳郡、庐江郡、同安郡 丹阳郡、宣城郡、新安郡
唐 河南道 淮南道 江南西道、江南东道
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吴国、南唐国、后周 吴国、南唐国
北宋 京西北路 淮南路(后分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江南路、江南东路
金、南宋 金朝南京路 南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 南宋江南东路
元 河南江北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江浙行省
明 南京(南直隶) 南京(南直隶) 南京(南直隶)
清(含太平天国) 江南省,安徽省 江南省,安徽省 江南省,安徽省
中华民国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皖北行署,安徽省 皖北行署,安徽省 皖南行署,安徽省
交通地理
公路
安徽交通发达,水网密布,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公路客车营运班线14857条,其中跨省班线1714条,跨区班线2567条,总营运里程271.692万公里。高速公路客运异军突起,零担和大件、集装箱货运满足了不同的运输需求。以合肥为中心,城市为枢纽,内联乡村,外联省际的客货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集装箱货运量逐年增长,大件运输生产初具规模。自1986年以来,累计投资18791万元,建成合肥、芜湖、安庆、马鞍山、蚌端口、淮南、滁州等地市级汽车客运站14个,建成天长、桐城、繁昌等65个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货运站20个和社会公用型汽车站65个。使旅客乘车环境、运输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芜湖长江大桥铁路运输
主要铁路线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青阜线、阜淮线、淮南线、宣杭线、皖赣线、宁西线、宁铜线、沪蓉线、铜九铁路、合九铁路等等。
高铁线路
主要有: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速铁路、宁安城际铁路、郑徐客运专线、合安城际(规划中)、合福客运专线、合蚌客运专线、商杭客运专线(规划中)、六安—安庆—景德镇铁路(规划中)、合武高铁等。其中,京沪高铁与合蚌客运专线、合福铁路组成京福快速通道;沪宁、合宁、合武共同组成了沪蓉快速通道的一部分。
高铁站
(含在建及规划中) 安庆长江大桥水路运输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一级港口:蚌端口港、淮南港、阜阳港 一级港口:芜湖港、马鞍山港、安庆港
二级港口:凤阳港、凤台港、利辛港 二级港口:铜陵港
三级港口:怀远港、五河港、寿县港 三级港口:池州港
民航运输
合肥骆岗国际机场 安庆天柱山机场 黄山国际机场 阜阳西关机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在建) 池州九华山机场(在建) 蚌端口机场(军用) 芜湖湾里机场(军用)
管道运输
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主管道安徽段,同步建设省内支线管道,
山水醉城,皖东中心-滁州(13张)实现安徽省管道运输“零”的突破。根据安庆石化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南京—安庆输油管道的前期工作。交通枢纽重点建设水路枢纽芜湖市马鞍山市安庆市蚌端口市铜陵市淮南市阜阳市重点建设铁路枢纽蚌端口市合肥市阜阳市安庆市芜湖市铜陵市重点建设公路枢纽合肥市芜湖市蚌端口市安庆市滁州市铜陵市阜阳市
Ⅲ 七大洲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总结 急用 求!
首先应是七大洲的自然情况,分别从地形,气候,洋流,植被等来总结
再是人文地理主要从工业,农业,首都,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来总结
Ⅳ 中国东西南北四部分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概况 总结
自然地理:北方主要指东北地区,有东北大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四面环山,有大小兴安岭。是典型的温带气候。植被主要以落叶林为主。算上华北也属于北部,有华北平原,山脉较少,气候是温带气候。东北作物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南方是水乡,有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植被以阔叶林为主,作物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流密布,丘陵山脉众多。
南部跟东部基本差不多,主要看怎么划分了。
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沙漠戈壁众多。植被多以耐寒的植物为主,河流较少。
人文地理:北方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包括东北华北。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为密集的地方。
东部,南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较多
西部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工业农业都不发达。 近几年来很多传统行业开始慢慢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Ⅳ 如何上好人文地理复习课
1.抓核心,构建知识体系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人文地理是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区位、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而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该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突出,能够有效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迁移、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所以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人文地理类在教材上包括高中地理(必修下);高中地理(选修一、选修二),其中,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这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到旅游景点、地缘政治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
2.掌握人文规律和原理
人文地理规律和原理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点等布局原理;区域合作与竞争关系原理、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原理等,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原理对人文地理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时间上合理安排
人文地理复习的时间安排宜放在后阶段.一般先复习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然后再复习人文地理,因为对于人文地理问题的分析往往是综合性的.
4.总结试题的解题规律
(1)人文地理试题应重点分析基本思路和方法
如对于工业问题要注意原料产地、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分析环境问题时,要注意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思路包括分析其现状、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等方面.
(2)对所给材料进行归纳、提炼信息
一般而言,高考题中所给的任何一个文字都是有用的,切不可轻易放过,对于总量较多的文字,也应认真阅读,找出这段信息到底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其中哪些信息是解题必不可少的,甚至于本身就是试题答案;还要注意题中的关键字或隐含信息;其次要正确地进行图文转换,对于题目所给出的各种图示信息,要能够结合图名、图例、图中所标注的文字等获取有效的信息.
5.强化训练
通过人文地理练习整理知识体系、进行强化训练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选取高考原题和好的模拟试题进行训练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当然人文地理练习最好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情境,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会贯通,从一道题中摸透出题者的用意和规律.
Ⅵ 江西和安徽的人文地理详细点谢谢
安徽位于东经114°54′一119°37′与北纬29°41′— 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 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 3位,全国第22位。200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为6461万人,居全国第8位。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O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着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 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襟江带淮,吴头楚尾,承东启西,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缝对接的纵深腹地。安徽交通便捷,公路密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300公里;铜陵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安庆长江大桥连接南北,公路和内河运输能力分别居中部地区第 2位和第3位;京沪、京九、亚欧大陆桥等铁路纵贯境内,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326公里,居华东首位;空中交通拥有合肥、黄山、芜湖、安庆、蚌端口、阜阳等6大机场。安徽邮电通讯发达,是全国第三个实现所有市县通讯数字化的省份。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全省现有耕地408万公顷,水面105万公顷,其中可养面积48万公顷。共有 生物资源1091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木本植物有 30种,珍稀野生动物54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18种和368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水资源蕴藏总量约为6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0位。全省已发现近140种有用矿产,探明储量的67种,煤、 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
安徽地位的变迁
安徽在建国初期,曾被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列为沿海省份,它的两个主要城市蚌端口和芜湖当时被公认为大城市。这一点在当时的报纸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毛选和邓选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有关文章。而在建国后到八十年代的三十多年里,安徽的经济地位也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十四五名左右,属中等发达的省份。
安徽当年敢为天下先,凤阳小岗村在全国最先实行以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此而名扬中外;芜湖的“傻子”年广久则成为当时中国个体户的代表,被誊为“中国第一商贩”。资源方面,安徽有天下第一山--黄山,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有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有四大米市之首--芜湖,有华东最大的煤炭基地,有华东最丰富的铁矿和铜矿,有中国最丰富的水泥原料,有中国第七长的内河通航里程,铁路长度华东第一,科技方面,有中国科技大学,有中科院安徽分院,省城合肥号称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等等,基础在中西部来比是相当的超前的。
但自八十年代以来,安徽发展缓慢,在全国的位次逐年往后靠,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明代,安徽的芜湖就是全国五大手工业区域之一,以浆染业与松江的棉纺织、苏的丝织业、铅山的造纸业、景德镇的制瓷业并称与世(见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明清时期的徽商称雄中国商界达数百年,芜湖、巢湖、安庆素称鱼米之乡,虽不敢比湖广熟天下足,但从芜湖米市能成为四大米市之首,就可看出鱼米之乡的富庶了。1918年芜湖海关进出口货值就达当年全国对外贸易的3.5%,成为长江通商巨端口之一。
安徽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名人辈出,星转斗移,改革开放给安徽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今,安徽省正在以崭新的姿态,笑迎天下客,广结世界朋友。安徽因天柱山旧称皖山而得其简称“皖”,于1667年(清康熙六年)建省,是取历史上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命名。它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分别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接壤,跨长江、淮河流域,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面积约为十四万平方公里,人口五千多万。
安徽历史悠久。和县陶店镇汪家山龙潭洞里发掘出三、四十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猿人骨化石,被命名为“和县猿人”,同时证明早在三、四十万年前安徽省境内长江流域就有古人类活动。根据《左传》的记载:夏禹曾在涂山(今怀远的当涂)大会诸侯,说明安徽早就是个着名的历史名地了。其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境内山脉主要分属大别山山系、黄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海拔高度约在500-1900米之间。大别山系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豫省、大部分在安徽省境内,最高峰海拔1700米左右。黄山山系位于省境江南地区中部,为世界着名自然风景区,古人早就有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最高峰海拔近1900米;天目山山系位于省境南缘,为皖浙两省界山;大别山以东的江淮丘陵,海拔多在100米—200米之间,最高峰不超过400米,低处为海拔10—30米的起伏不定。
境内河流自北向南分属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新安江位于省境南部,发源于休宁县内,为浙江省钱塘江正源,向东经新安江水库流入钱塘江,境内流长240公里,流域面积6400平方公里,支流多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全省有大小河流200多条,大小湖泊500多个,大小水库5000多座。位于省境中部的巢湖,是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平均水深1—3米,常年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水质优良,适合各类淡水动、植物生长。位于皖南的太平湖,是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面积90平方公里,风景秀丽,可以作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安徽旅游资源众多,有各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近200处。风景奇绝的黄山是闻名遐迩的游览胜地,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九华山、古称“南岳”的天柱山、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等名山。还有战国时期的古城寿春(即今寿县县城)、灵璧虞姬墓、乌江项羽祠、唐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铭》而闻名的“陋室”、保存在和县历阳镇上以李白《赠汪伦》诗而闻名的泾县桃花潭、宋代名臣包拯的故乡合肥有后人建造的包公祠、包公墓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旨于凤阳建造的中都城遗址和明皇陵及皇陵碑,另外安庆市有太平天国英王府,毫州有曹操宗族墓群和华佗庵,歙县有许国石坊和棠樾牌坊群等。
安徽资源丰富,本省茶竹林特产丰富,全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4个: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此外广泛分布于皖浙赣接合地区的气味清香的屯溪绿茶也很有名。竹编制品舒城舒席篾片细致薄软,曾在国际赛会上获奖。安徽是我国主要的中成药产地之一,名品有铜陵凤丹、宣城木瓜等。传统的毫州古井贡酒、淮北口子酒为荣获全国金奖产品。
着名果品有砀山酥梨、徽州雪梨、怀远石榴、宣州蜜枣、三潭枇杷等。水产以长江鲫鱼、巢湖银鱼、清水大蟹为佳品。特产风味食品有宿州符离集烧鸡、无为熏鸡、安庆胡玉美蚕、豆酱、当涂采石茶干等。传统工艺品有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以及芜湖铁画、徽州木雕等。集散于泾县的皖南特产宣纸生产有1000多年来历史,绵韧、洁白、不腐、耐折,是名贵的书画用纸,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用之而得以久存传世,徽墨有“药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而光辉千古。芜湖铁画出自明清,它吸取了传统国画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的奇葩。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现存78座古寺庙,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着名的道教圣地齐云山,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有45峰、86怪石、18瀑等胜景;琅琊山以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特色。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歙县、寿县、亳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
集中在歙县、黟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省内还有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庆、黟县、桐城、凤阳。
Ⅶ 安庆风景介绍。人文风采怎么样的
安庆所属安徽省的地级市之一!安庆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 皖鄂赣三省交界处,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庆是安徽省重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国家一类口岸和对外籍轮开放口岸。 安庆市辖区面积1.54万平方公里,现辖一市七县三区,即桐城市,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七个县和迎江、大观、郊区三个区,总人口604万人。 东晋诗人郭璞说“此地宜城”,故别称“宜城”。南宋绍兴年间置安庆军,始得名“安庆”,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始筑安庆城。清干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为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学史上着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统治文坛200余年;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杂技皇后”夏菊花都诞生于此。 安庆境内遍布名山秀水、人文古迹,有地处潜山县境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遗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 安庆正在形成石油化工、轻纺、机械电子、建材和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安庆科技教育事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已连续25年高考录取人数居全省第一
Ⅷ 安庆市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安庆(Anqing,Anking),又称宜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庆是安徽省省辖市、安徽省新兴工业城市,总人口约604万,其中市区约73万人,面积1.54万平方千米,辖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三区,桐城市一县级市,宿松、枞阳、太湖、怀宁、岳西、望江、潜山七县,共三区一市七县。人口主要为汉族。南宋置安庆府。元改为路。明初改宁江府,后又复改安庆府。清及民国为安徽省治所,1912年置怀宁县。1949年析怀宁县城区及近郊设安庆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棉花、油料、麻类、茶叶、柑橘、蚕桑等农作物以及家禽、家畜和水产品。矿产有大理石、石灰石、铜、磷矿石等。水能资源丰富。安庆是桐城派文学与黄梅戏的发祥地,是以石油、化工、轻纺、食品为主体经济的中等工业城市。市花为月季,市树为香樟。旅游点以“五山二湖”(潜山天柱山,枞阳浮山、宿松小孤山、岳西司空山、市郊大龙山、花亭湖、石塘湖)为主。太平天国后期着名的安庆保卫战、1907年徐锡麟刺杀清安徽巡抚恩铭、1908年11月马炮营起义、1912年孙中山主持焚毁英商偷运的鸦片等,均发生在这里。
地理位置、人口区划
安庆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 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长江下游的第一个城市,也是万里长江安徽段的第一个城市,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以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干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国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丰十一(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着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安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是国家园林城市。安庆城北枕龙山,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东接石塘、破罡诸湖,狮子山、凤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镶嵌其间,整个就像是一座大园林。城北的大龙山—石塘湖风景区,山景、水景、石景、树景、洞景融为一体,别具特色;城西的陈独秀陵园,林郁山静,幽雅肃穆,令人叹止;城南沿江岸建设的外滩公园、桥头公园绵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城内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国英王府”等古建筑,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貌;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菱湖公园与近年建设的莲湖公园、市民公园、大湖风景区已连成一片,总面积近五平方公里,堪与杭州西湖媲美;建设在景区内的文化广场、黄梅戏艺术中心、邓石如碑馆、黄梅阁、血衣亭、日本樱花园、徽派盆景园、黄镇纪念馆和科技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物,以及程长庚、邓石如、严凤英、邓稼先、陈延年等塑像,更是增添了一层文化的氛围。城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 8.2 6%,绿地率达3 5.6 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8.O3平方米。
安庆山川秀美,物产丰饶,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不仅有天柱山、花亭湖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有大龙山、小孤山、浮山、白崖寨、鹞落坪、妙道山、薛家岗等数十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或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黄山、九华山、庐山等世界着名风景区之间的交通枢纽。潜山县境的古南岳天柱山,一柱擎天,万岳归宗,以雄奇灵秀着称;岳西县境的司空山,为佛教禅宗二祖慧可“遁迹修禅”之处,是着名的佛教圣地;宿松县境的小孤山,耸立大江之中,世称“海门天柱”;“白崖寨”则有“南国小长城”之名;枞阳县境的浮山,幻若水上蓬莱,是典型的火山地质公园;市区的迎江寺振风塔,塔影横江,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誉。安庆交通便捷,旅游服务设施齐全。住宿优雅方便,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自古闻名。鲥鱼、鲚刀鱼、大闸蟹、墨子酥、油酥饼、桐城丰糕、怀宁贡糕、江毛水饺、鸡汤炒米等特色食品让人回味无穷,望江挑花、潜山舒席、宿松蜡染、岳西翠兰茶叶等传统工艺品或土特产品令人爱不释手。沪蓉、东香、安合、合铜黄等高速公路干线、1 0 5、2 0 6、3 1 8三条国道和合九铁路在市境交汇,已建成通车的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和建设中的安庆铁路大桥,跨江与建设中的南京——安庆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安庆——景德镇高速公路连接。安庆天柱山民航机场先期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航线,目前又在扩建之中。安庆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宾馆酒店等旅游配套环境设施非常齐全,主要的宾馆酒店有:在建的五星级:马山宾馆、碧桂园凤凰城、天柱山养生酒店、天柱第一城等;四星级的有:安庆大酒店、 安庆迎宾馆、皖源国际大酒店、全力古井假日大酒店等;三星级的有:安庆宾馆、恒华大酒店、潜阳国际大酒店、皖城假日大酒店、天柱国际大酒店、乐天然宾馆等。星级宾馆酒店主要集中在安庆市区和潜山县城及天柱山景区等地。
安庆充满生机,蓄势待发,是一座潜力巨大、大有希望的城市。安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是3000吨级海轮入江的终点港口。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安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基地,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纺织加工业基地,又被省列为皖江开发的重点开放城市之一,社会经济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6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490亿元,财政收入达45亿元。农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工业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涌现了安庆石化、华茂、环新、海螺、全力、鸿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基础教育成为品牌,文化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通讯和商业服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安庆已与世界上1OO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出口商品达2 0 O多种。
新的一年,在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和谐安庆的征途上,安庆市委市政府决心围绕建设“千亿安庆”、“活力安庆”、“和谐安庆”和文化强市的目标,以追赶跨越、奋力崛起为主题,以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强力推进“3231”工程,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安庆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于改革和建设事业。
黄梅之乡
[编辑本段]
黄梅戏的基本常识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二、语 言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字数可压缩或增扩,曲调则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字。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