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什么方法
优质解答
一、位置(区域定位)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区域范围,确定一个具体地点)
2、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判断区域
③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判断区域.
④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判断区域.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①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②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来描述.
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a用等高线判断;b根据图幅提供的图例来判断;c根据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④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指板块的碰撞、挤压和张裂以及大的地质构造.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是风力作用.
⑤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2、气候:可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方面分析,主要介绍两个方面.
①气候类型: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②
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大区域的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的其气候特征,第二种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就要根据
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等温线在局部地区的弯曲、延伸、闭合及影响因素.
3、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
①水文特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冰情(有无结冰期、冰期长短、凌汛)等.
②水系特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水系排列形式).水力资源等.
③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通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航运.
⑵ 如何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地理位置: 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韩方名为“独岛”)领土争端.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温泉遍布全国各地.境内河流流程短,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资源: 资源贫乏,80%以上依赖进口.主要资源蕴藏量为:金矿689.6万吨,银矿1689.7万吨,铁矿62.1万吨,煤826.5万吨(以上数字为2000年统计).铅矿为4317.9万吨(1992年统计),铜矿为1155.3万吨(1996年统计).石油100%依靠进口.核能开发较早,截至2002年8月,拥有53所核能发电站,总发电装机容量为4590.7万Kw(千瓦).森林面积252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木材52%依赖进口,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日本山地与河流较多,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每年1353亿Kwh(千瓦时).日本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约相当于国土的10倍,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资源量近年逐渐下降. 一、自然地理特征 1、领土组成 日本是东亚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临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 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2. 多山的地形 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每年平均多达1500多次. 3. 海洋性季风气候 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比较丰富. 4. 自然资源 日本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森林资源丰富.山间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发展经济的条件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多优良港口,海上航运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狭小,矿产资源缺乏,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棉花等工业原料90%以上,甚至100%从国外进口. 2. 日本经济特点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调整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 这些工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品. 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主要工业区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的工业区. 2. 影响日本工业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为依托,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依靠国际市场,是形成日本工业临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 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横滨和神户是着名的海港. 四、日本的渔业,北海道渔场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着名的渔场,日本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淡水养殖业也较发达. 日本的捕鱼量占世界第一位. 五、日本的农业 日本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 公顷,现在专门从事农业的人也很少. 由于地块较小,日本农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平原地区多生产稻米,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 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种植蔬菜,但蔬菜、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六、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日本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经过消化,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现代日本文化既有日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在古代,日本与中国等东方国家早有往来.日本不仅从中国传入了水稻、铁器,而且日本的文化、艺术也深受中国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古代建筑,文字等. 近代,日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美文化的影响出深入到日本社会,例如许多日本人平时已不再穿传统的服装——和服,而穿上了西装. 饮食方面,由于大量进口小麦,吃面包的人逐渐增多. 在日本各地,人们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东方的佛教寺庙,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见的基督教堂.
⑶ 中国地理怎样快速认识省级区域
分片记:东北、西北、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自西向东一对一对地记、西南五省、南部沿海自南向北有顺序的记忆,这样重复几次就记住了,各省轮廓发挥想象记忆,想象成各种形状的好吃的等等。
⑷ 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我们一般从什么等方面进行分析
半球位置:分析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海陆位置:分析该地是沿海地区(包括沿海的方位)还是内陆地区,或是岛屿
经纬度位置:分析该地经度维度各是多少
行政位置:分析该地处于那个大洲,哪个国家的哪个省份的什么方位,以及分析附近的交通情况(位于XX高速的哪个路段,XX铁路的XX路段)
自然位置:分析该地处于哪条河的X游,XX山的X面,XX高原,XX平原等
⑸ 如何认识区域
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重点、难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方法指导:合作探究、自主探究
知识连接:回忆地理环境的特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法
自主探究:
一、区域的含义:
A 1、概念:
以前经常提到聊城地区,聊城就是一个区域,那么什么叫区域?
联系甘肃省的干湿区划分,总结归纳区域的含义:
思考:区域一定有明确的界线吗?区域一定没有明确的界线吗?
A 2、区域的划分
1)、单一指标、综合指标:
举例:
2)、自然要素、人文要素:
举例:
3、区域划分的目的:
二、区域的类型
A自主学习 区域的类型 完成下列问题:
1、均质区概念:
举例:
2、功能区概念:
举例:
3、区域的空间尺度:(空间尺度与对区域描述的关系)
B我国的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特点及所包括的省份)
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省份
经济差异 发展速度
发展水平
2)、三大经济地带的特征和发展
地带 特征和优势 主要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经济地带 (1)主要的农业基地
(2)最主要的工业区
(3)交通便利,海运独具优势
(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5)科技文化水平最高
(6)城市分布最密集 (1)能源、原材料不足
(2)北方各省区淡水短缺
(3)环境污染严重
(4)江河下游的涝年汛期防洪问题突出 (1)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建设人才、信息、外贸、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3)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拓展新兴产业
中、西部经济地带 (1)面积广阔
(2)能源和矿产丰富
(3)我国主要的牧区和粮食、棉花、油、糖的重要产区
(4)中部地带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较发达
(5)中西部边境贸易有较大优势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基础设施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1)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
(2)改善生态环境
(3)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4)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三、区域的特征
A自主学习,举例说明下列几个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开放性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
B海南岛:
阅读课本海南岛的一组地图,思考下列问题:
1、 海南岛地理位置的特点:
2、 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海南岛经济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⑹ 高中地理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地势特征 就是从哪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给的信息来提取分析的依据,信息不同,方向和方法就不同.
1.可以根据图片信息判断地势特征,如①河流的流向:顺着河流的流向一定是地势变低
②大陆内部同一纬度气温的差异:若只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分布规律来看,同一纬度气温应相同,但会受地形影响,地势低气温高
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凸高为脊,凸低为谷(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有山脊,向海拔低的地方凸有山谷,即河流.)
④直接从等高线图中看等高线数值的分布规律
⑤根据农业的分布特点:种植业往往分布在平原地区,林业牧业一般分布在山地或丘陵地区
⑥根据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是平原,稀疏地区为山区或高原
⑦根据等压线的分布规律:海拔高气压低
2根据对信息提示的地区特点判断,比如说亚洲地区,中间高四周低;美国东西高,中间低;欧洲东高西低等等.也就是要掌握大量不同地区地势地形的分布特征,因此作为判断的依据.
时间很短,简单总结了这几点,如果有缺失,希望能自己补充,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
⑺ 认识一个区域可以从那些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该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② 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该地区域地理特征
③ 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地理特征的成因
④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第一步: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
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文字整理归类:成因分析、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
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区域经济分析.区域发展
第四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可持续发展模式.
⑻ 地理:如何界定一个区域
地理区域是一个有联系性、相容性、协调性、地区性、地理地势性、种族性的分区。为了各个体单位的更加和谐,所以就有必要来划分一定的区域。
区域的介定有的是依靠地形地势的,例如:山川、河流等,各大洲的分界线大都以江河湖海及山脉来分隔;有的是区域间的联系紧密,例如武汉市由汉口、武昌、武汉三个以前分隔地区合并为一,还有京津塘、沪宁杭、珠三角等;
首先看它的经纬度
如果途中没有经纬度,就看图的轮廓,地形地貌,
(一般图题都会给出经纬度,因为图中的轮廓不准确,凭空想象很难,逾越了中学生的能力)
看经纬度,要自身对地球每个大洲,大洋,以及重点国家的范围心中有数(不要求很准确)
如果这些记忆有些模糊,就联想当地的气候,地形,以及降水等来确定!
区域定位是难点,要求综合水平,要联系各种知识点!只要基础稳,做几道题就可以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