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比例尺地理知识点
比例尺(scale,又名缩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的工具,它也是建筑、设计和测绘行业绘制平面图、设计图和地图等图纸时使用的工具。 其主要功能是方便绘图人员精确的在面积有限的图纸上绘制大尺寸物体按比例缩小的图形,或测量图上形状对应现实中物件的大小。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又名数字比例尺),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1∶50,000,000,或1/50,000,000。
(2)线段式(又名比例尺),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② 在地理中怎样计算比例尺
若图上两点间距离为2.5cm,而比例尺为1:100,则2.5×100=250m,所以实际两点间距离是250米。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量况。
(2)地理比例尺怎么算扩展阅读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③ 地理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怎么求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由此可以变成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例如:实际距离100cm,图上距离1cm,那么比例尺就是1:100,即图上距离一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厘米。
④ 地理比例尺怎么算呢 的
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 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 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 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
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纬度差*111千米的同单位之比。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统一)
2、经纬网距离的计算
(1)赤道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2)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3)纬度相差为φ的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为111*cosφ千米。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点垂至于海平面的距离。
(2)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①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 (n+1)d
② 陡崖高度计算:(n-1)d≤△H< (n+1)d
崖顶处海拔高度的计算:A≤H< A+ d
崖底处海拔高度的计算: B-d<H≤B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A表示崖顶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⑤ 地理中比例尺的运算怎么做啊
地图比例尺
:”
表示
图上距离
比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的程度,因此也叫
缩尺
。如1∶10万,即图上1厘米长度相当于实地1000米。严格讲,只有在表示小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图上,由于不考虑地球的曲率,全图比例尺才是一致的。通常绘注在地图上的比例尺称为主比例尺。在地图上,只有某些线或点符合主比例尺。比例尺与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精度有关。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
比例式
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
000
000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计算比例尺。
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
图幅
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1,
分母
越大,比例尺就越小。通常比例尺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地理课本和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小比例尺地图。
放大比例尺
放大比例尺和地图比例尺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放大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放大的倍数。如:原长度为1cm的零件,画在图纸上为10cm,则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0:1。
放大比例尺的分母(后项)通常为1。分子越大,比例尺就越大,内容也越详细,精度越高。
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Xn
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X(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X(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⑥ 地理中比例尺的运算怎么做啊
地图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如1∶10万,即图上1厘米长度相当于实地1000米.严格讲,只有在表示小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图上,由于不考虑地球的曲率,全图比例尺才是一致的.通常绘注在地图上的比例尺称为主比例尺.在地图上,只有某些线或点符合主比例尺.比例尺与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精度有关.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 000 000或写成:五千万分之一.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根据两地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可计算两地的图上距离;根据两地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计算比例尺.
根据地图的用途,所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图幅的大小和表示内容的详略等不同情况,制图选用的比例尺有大有小.地图比例尺中的分子通常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通常比例尺大于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介于二十万分之一至一百万分之一之间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一百万分之一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在同样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图内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反映的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地理课本和中学生使用的地图册中的地图,多数属于小比例尺地图.
放大比例尺
放大比例尺和地图比例尺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放大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放大的倍数.如:原长度为1cm的零件,画在图纸上为10cm,则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0:1.
放大比例尺的分母(后项)通常为1.分子越大,比例尺就越大,内容也越详细,精度越高. 比例尺缩放的计算
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原比例Xn
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原比例X(n+1)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原比例X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原比例X(1-1/n)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⑦ 地理比例尺怎么算啊
500000000:x=15000000:1
x=500/15≈33.33cm
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
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
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
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
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纬度差×111千米的同单位之比。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统一)
2、经纬网距离的计算
(1)赤道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2)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3)纬度相差为φ的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为111×cosφ千米。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点垂至于海平面的距离。
(2)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①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
(n+1)d
②
陡崖高度计算:(n-1)d≤△H<
(n+1)d
崖顶处海拔高度的计算:A≤H<
A+
d
崖底处海拔高度的计算:
B-d<H≤B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A表示崖顶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⑧ 地理的比例尺怎么计算
500000000:x=15000000:1
x=500/15≈33.33cm 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 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 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 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
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纬度差×111千米的同单位之比.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统一)
2、经纬网距离的计算
(1)赤道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2)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3)纬度相差为φ的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为111×cosφ千米.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点垂至于海平面的距离.
(2)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①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 (n+1)d
② 陡崖高度计算:(n-1)d≤△H< (n+1)d
崖顶处海拔高度的计算:A≤H< A+ d
崖底处海拔高度的计算:B-d
⑨ 在地理当中,比例尺的实际距离怎么求
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抄尺求实地距离,用基本公式: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当然可以,但很麻烦,稍不注意还容易错误。现在给你个简便方法:如果有线段比例尺或者文字比例尺,那直接用图上距离的厘米数乘上一厘米代表的千米数,就算出实地距离(单位千米)了。如果是数字比例尺(分子是1或者前项是1)光要分母(或者后项),通常末尾够5个zd0,把这分母的末尾去掉5个0,剩余部分乘上图上的厘米数就得到实地的千米数了。如果比例尺太大,分母末尾不够5个0,就去掉2个0,同样计算,计算的单位是米。这样计算简便而且不容易错误。
⑩ 地理比例尺求法
你要先确定一下,你把550千米缩到30厘米时,宽是不是在24厘米之内,如果是的话哪么就把55000000/X=30 算出了X,就知道缩放了多少倍了。再用400除X,400/X=Y,哪么Y就是地图上的宽了,长就是30。第二种情况,就是如果你把550千米缩到30厘米时,大于24,哪么就用宽做标准。。这样就成了。我是跟你说怎么算~~~这个数嘛,一看就知你写错了,你写错了我就不帮你算了。550千米的长,会只有400米宽的学校吗???这是你学校吗???建得好像一条带一样,而且还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