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地理生物要怎么复习才能考高分
地理是主要背诵,把课本的知识和老师给的讲义背熟,背透就没有问题。生物主要是要学会,生物还是比较偏理的,主要是要懂是怎么会事,这样基本不用很多背诵就能考很高的分数。当然你要考满分就得面面俱到,不会的就要问同学和老师,才能保证考好。
2. 明天就要中考地理和生物了,我该怎么复习
明天就要中考了,所以你今天是不能复习的,你主要就是为了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够正常发挥,所以说也就是尽量的休息,如果想复习的话,就看看你们之前所做的卷子就可以。
3. 如何进行初中地理中考复习
首先向您致敬,祝您和您的学生健康,快乐。
个人以为,地理的学习主要靠地图。
最好能够让学生的心中形成一个形象的地球仪,其中有经纬网,有七大洲四大洋的形状位置,
然后在这个地图中,能找到常用的地形地点,像哪个山、哪条河、哪个海峡在哪个大洲,这个大洲的主要气候有哪些?由此气候而产生的经济作物及特殊矿产资源。具体到各个地区和各国家也是这样的。
初中地理的知识点虽然比较复杂,但是能够形成形象的逻辑网络树。一旦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思维,那么也就不用临时抱佛脚的考前复习。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4. 中考地理如何复习
我大连的刚中考完 ~~~
有啥难的,不知你是哪个学校的,我们考的时候超级简单,奔一百分答的。
看书,看书,我最后几天就是看书,能看个三遍,认真一个字一个字看。看完了默想,什么温度带,降雨图,气候类型图,重要的山川河流,中国之最,大连之最(大连地理很重要,山河就要背下来)你们好像不让贴东西吧(这帮神经,抄得怪累的)不知道你是怎么解决的,(八成是不会检查的,中考就那么回事,不用担心)实在不行就粘。
建议把书上每一章贴标签纸(不知道你贴没,不会这也不让吧)
放松考,简单
5. 中考怎样复习地理
初中地理会考应该是开卷考试。你的复习应该着眼于“地理知识生成(读入记忆)”和“地理知识读出(作业表达)”。
要背的是地理目录而不是地理课文,是地理原理而不是具体题目--------------也就是给你一个地名,你就必须迅速想到它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给你一个地理短语,你就必须迅速确定它是哪一章哪一节的知识。
个人学习生成的地理知识(识记)应该与地图密切相关,与地理目录密切相关,与地理短语密切相关。所以你在复习过程中的读书可以是画地图(用自己的方式,像写字那样画出来),编(写)目录,说(写)短语;也可以是背你不熟悉的地图,过去在学习中不太注意的教科书目录,还有一些概括描述地图的课文段落(原理,在天气和气候里比较常见)。
读入(画地图,编目录,记短语)是你在做“自己知道的地理包装袋”,考试是你从自己的“地理包装袋”里根据“别人的需要”去“探囊取物”。
-----------------------举一个关于你的家乡(乡土教材)的例子吧:
1、它在哪个半球?
2、它在五带中的哪一带?
3、它的经纬度是多少?
4、它在世界地图上?
5、它在中国地图上
6、它离哪个大洋比较近,它通过哪条河流,哪条公路(铁路)到达海洋比较方便
7、它在哪个地形区,哪个气候区,哪条大河的流域范围内
8、它属于哪个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
9、当地人主要住什么,吃什么,做什么,想什么
10、当地人为什么这样住,这样做,这样吃,这样想(说明人的生产生活与地形气候环境习惯的关系)
-----------------你的家乡是这样一些问题,别人的家乡也是这些问题。能够从家乡走出去(通过乡土看世界),就能够从任何一个地方走回来(通过区域地理认识世界,并应付考试)。
6. 中考地理该怎么复习
地理复习方法
一、强调各单元知识结构,加强知识间内在联系
有了地理基本知识后,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能够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千差万别的实际问题,就能够进行创造。地理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图像系统、练习系统三者是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成为该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些同学在复习课本时,只重文字,忽视图像,不看课后练习,而高考以能力立意,往往又与图像、课后练习有关联,这样就会出现知识弱点和盲区,在不该失分的地方失分。因此后期复习,不可忽视图像和练习部分,更应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课本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气候”时,我们可以从气候的四大因子: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展开联想。使高、初中地理结合起来,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可能拓展其外延,尽量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这样,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
二、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专题复习有多种专题划分方法,但我本人更倾向于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
专题一,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时空变化。本专题内容分属于教材不同的单元,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地球运动能否引起大气运动、水体运动。这就要求学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去分析问题,从而推理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可以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推理出成因。让学生掌握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让他们遇到某一事物的时候会自己分析,自己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专题二,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复习人口问题时,传统型和过渡型选修新老教材有明显的矛盾,新教材表达更为合理、科学,因此在复习时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在教材很多单元,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专题三,区域地理系统。它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科试题的瓶颈,这么认为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综合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学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在本专题的城市区域中新老教材有差异,对于城市地域结构与功能分区中的工业区和住宅区位置,新教材采用的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因此采用新教材的说法更合理。
专题四,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题复习中,要求学生达到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综合归纳读出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设计一些变式图让学生训练,也可以让他们自己画变式图。近几年的文综合试卷中都把相应的地理信息分别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命题的立意在于对图表的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注重综合复习
能力目标是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来完成的,考前这一段时间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复习方法,指导他们自己整理出基础知识,总结出知识规律,构建知识网络。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因为综合复习具有逻辑性强、复习的知识面广、学生思维训练多等特点。在综合复习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寻找资料和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可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对区域地理中的某一个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对一个问题一个区域是否分析得完整,可对照以上几方面检查,并引导学生寻找思维线索,设计出综合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具备积极有效的思维。进而学会思考,学会运用知识,逐步形成综合能力。
四、精选习题,加强模拟训练
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是必须防止让学生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设计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另外,对不同的习题可解答到不同的程度,有的习题要一步一步认真解答,而有的习题则可略去复杂过程,或干脆“看题”,即寻找解题思路而不动笔。最后对超教材、超教学大纲的偏、难、怪题应坚决放弃,避免无谓浪费时间和精力,掌握复习的主动权。
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定点训练,教师应准备出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试题,限定时间高标准地完成训练任务。然后应进行批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剖析命题思路,引导解题思路,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老师讲评,让学生发现题目背后蕴涵的学科思想。然后采用“练习----课本----练习”的复习模式,以做练习题为主线,每题必联系课本、双基。在课本知识指导下,再去练习。众所周知,解题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变能力,提高考试成绩,但解题训练必须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抓基础是根本,解题训练仅仅是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手段,是一种“根据问题来复习巩固知识”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错位。为了提高实战能力,必须认真参加模拟考试,积累考试经验。
亚 洲
第一节 概述
复习考试内容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世界第一大洲。东部的岛弧。南部的三大半岛。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主要的河流、湖泊。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着。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知识要点
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在东半球的东北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陆地接壤。亚洲南部有三大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东部有一系列岛屿组成的岛弧,即千岛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东南和南部海面还有许多群岛和岛屿,如马来群岛。
亚洲面积约有4,400万平凡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是世界第一大洲。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等几部分。
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 亚洲的地形起伏很大,高原和山地面积很广,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约1000米。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和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巍峨突出,雄踞中部,向西有伊朗高原、向南有德干高原,向北有蒙古高原。这些高原的平均海拔都比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低得多。
亚洲着名的大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等,它们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外围。
亚洲的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各河的中下游大多是平原。其中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大河主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向东流入太平洋的大河主要有黄河、长江,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向南流入印度洋的大河主要有恒河、印度河,它们的中下游地区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大河,水利资源都很丰富,又有灌溉和通航的便利,经济意义很大。
亚洲西部的里海,位于亚欧两洲交界处,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湖泊。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着 亚洲范围广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又名各地地形和距海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一)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着。中南半岛、印度半岛主要属热带季风气候。那里终年高温,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稀少。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和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
(二)亚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处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属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亚洲北部,冬季漫长,气温很低;夏季短促,但较温和。那里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只有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和北冰洋中的岛屿,终年严寒,属极地气候。
(四)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南部的印度河平原一代,终年炎热,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成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五)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终年气温很低,多雪峰冰川,属于高山气候。
复习题
选择(下面各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着; B.广阔的大陆导致了单一分布的大陆性气候;
C.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 D.复杂多样,西北部极地气候分布。
2、亚洲最南部的大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帕米尔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
3、位于南海和猛加拉湾之间的大半岛是:
A.阿拉伯半岛; B.中南半岛; C.小亚细亚岛; D.印度半岛。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是:
A.贝加尔湖; B.青海湖; C.苏必利尔湖; D.里海。
简答
1、亚洲大河的流向与地形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亚洲为世界季风气候最显着的地区?
答案:选择题:1、C 2、D 3、B 4、D
简答题:
1、由于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河流一般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向四周辐射。
2、亚洲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大,因此主 要受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影响的季风气候也就最显着。
重要还是你靠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加油!
7. 初中地理怎么复习
一.狠抓“讲”、“练”、“补”三个环节。
要使会考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从历年来会考试卷看:学生在地理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存在不牢、不活、不准、不全等问题。不牢是记不住地理概念;不活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准、不全是答题不准确、不完整。故会考复习必须对症下药、狠抓“讲”、“练”、“补”三个环节。
第一步是“讲”。教师必须根据考纲要求,向学生讲清概念。复习要求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使地理知识系统、完整、准确。从而让学生做到概念明确,答题完整。如复习我国的四大工业区时,要突出四大工业区的特点、形成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等内容。
“讲”,还必须讲清知识的网络关系。既要按先后顺序的纵线复习,使学生记准、记牢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还要按地理要素把有关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横线复习。如复习地形时,可把总的地形与四大区域地形相结合,复习农业时要求结合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这样复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知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练”要循序渐进。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应用能力的练习,都要逐步提高难度。如通过比较南方和北方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差异。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分析与思维。如“天津近海,为什么是大陆性气候?”“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为什么要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练习题还应针对学生易出错误的方面出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京广铁路和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相交于“株洲”而不是“珠洲”或“株州”。
第三步“补”。补是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进行分析、讲解,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补课。补是提高复习质量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
三、重视乡土地理的复习
http://tieba..com/f?kz=200648926,里面有具体的方法,好好看看吧,希望对您有用~~
8. 初中地理怎么复习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插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用《十分钟掌控》来加强训练。《十分钟掌控》是七、八年级统一使用的巩固练习,虽然有部分难题,但题型较好,较灵活,应作复习时重点训练的主体。
主要还是靠背,我们那时就是靠背的中考考得基本上都是90左右。
每复习完一章,做到大部分学生课文基础知识牢固记忆;插图读懂并理解其用途,能正确获取其所承载的知识信息;课文中的题目都能解决;《十分钟掌控》中的题目重新复习。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9. 2019中考地理复习计划
猿辅导2019暑假班地理 网络网盘
链接: https://pan..com/s/1-voEGNoOBB20T6LYirYvxw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10. 如何进行中考地理复习
众所周知,文综里的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很多文科学生在地理学习与复习方面总是觉得毫无头绪,而且觉得花了时间效果却不明显。下面我想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对整个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全面的有重点的掌握。可以节约时间,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而且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会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的同时,要注意知识的有机结合与迁移。
要正确处理好高中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三、适度练习,规范训练。
四、分析考题,体会特点。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
历年高考题常以教材以外的知识为切入点,重在考察学生临场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联系综合能力、表述能力。高考不会考“死记硬背”的知识,不会重复书本上的原词原句。所以,要重视图像语言的判读和分析,学会联系迁移,灵活运用。尤其是对各类图表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要能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调动课本知识。对知识进行迁移与运用。
五、注重知识面的拓展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知识都与地理有关。在平常的学习中不一定要天天抱着课本学习,可以看一些《探索与发现》《自然世界揭秘》《动物世界》等之类的电视节目,还可以看一些世界地理杂志等。在看这些节目与书籍的同时,一方面减轻了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在轻松之余还拓展了知识面,同时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有启发。
总之,地理的学习不是常人所说的背一背就可以得高分。也不是常人所说的很难很难。只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把握知识主干,学会调用课本知识,学会运用数学的分析推理对各类图表进行分析,善于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学会答题一些技巧和规范。地理是完全可以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