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简要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啊。
呵呵,有系统开发的工作流程,有地图设计的工作流程,也有数字地图生产的工作流程等等。
你说是不是啊?
你的详细问题的答案就会得到。你不信搜搜。
㈡ 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物质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时空的烙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和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 GIS )作为获取、整理、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来临,理论上来说,GIS可以运用于现阶段任何行业。
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 GIS 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工具、方法和技术;
从学科的角度, GIS 是在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
从功能上, GIS 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
从系统学的角度, GIS 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简而言之, GIS 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的分析和管理空间对象的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操作对象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根本区别。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经过了40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并且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径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简单的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㈢ GIS的工作过程主要有哪些环节
GIS 又称为‘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它工作的环节: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应用领域:自然资源条件、区位和交通、人口劳动条件、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评估,为城市公共卫生管理提供预警
㈣ 、GIS的功能及其工作流程是什么GIS与IT技术有哪些综合应用举例说明GIS在现代物流中有哪些应用
GIS是地理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的一门技术,GIS中文是地理信息系统或者地理信息科学。工作中围绕地理空间信息(地理位置及地理位置上的信息)展开,分为数据采集(测量、遥感、导航、摄影测量)、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库技术,进入空间数据库前要进行检查)、管理(数据库技术、数据结构等技术、还有就是数据的权限管理等,简单的来说就是数据的进入数据库和出数据库的管理)、分析(主要指空间分析)、应用(在国土、规划、导航、地图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地方,都能将GIS和其他的行业结合,实现PC端、Web端、移动和互联等设备和网络中的应用,类似于网络地图、高德地图等等的,但是远不止这些的应用,简单的概括就是将所有的信息和信息分析的结果叠加在地图上面展示),在以上这些过程中还伴随着地图制图的技术。这是GIS的流程。实际中,GIS就是围绕以上这几个方面工作,对于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流程,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工作中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应用GIS系统,另一部分当然就是开发GIS系统了,对于应用的话,围绕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加工、分析展开,对于GIS系统的开发就是围绕应用展开,开发中就是软件工程了。于IT技术相结合讨论的话,就是GIS和IT都是处理信息的科学技术,狭义上的IT主要指软件开发,GIS软件工程和软件工程是差不多的,主要是软件的设计、开发,GIS技术中有空间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结构技术、还有一系列的软件开发技术(设计、编码实现,程序开发的话有C++/.NET/JAVA等),比较新的,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都有包括,应用的有数字城市、智慧地球等等。在物联网中,可以参考京东商城的物流,在物流中有物流配送路径选择、最短路径选择,物流信息在地图上可视化实时显示、管理和查询等,还有物流中转站的选址等等,很多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做。(纯手工打的,打得手都痛了,希望对你有用,细节技术,如有兴趣可单独联系)。
㈤ GIS的工作流程是什么
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管理、空间查询分析、可视化表达输出
㈥ 地理信息系统
在农用地分等中需要对地块(图斑)进行空间定位、面积测算、类型调查以及权属确认等,图件是辅助农用地分等最重要的技术手段,这些图件包括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坡度图等。这些图件如果采用手工方式绘制,操作起来费时费力,更新时也极其不方便。采用GIS技术可以轻松地完成这些工作。GIS技术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贯穿于工作的整个过程。该工作实质上是针对农用地这一特定空间对象所做的多因素叠加综合分析,以及基于此分析的进一步数据挖掘。在农用地分等中,GIS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库建设
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据值逻辑上的一致性等。而这一过程的工作量超过全部分等工作量的一半。该过程主要采用自动化扫描输入与遥感数据集成的方法,扫描后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编辑与处理后成为工作的基础数据(底图)。
2.数据处理
农用地分等工作中,数据的初步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化、转换和综合。由于各地采用的专业软件不同,在开始工作前必须对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数据格式、坐标系统和比例尺的统一,使之满足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为分等成果数据的共享打下基础。数据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之间的转化;数据比例尺的变换涉及数据比例尺缩放、平移、旋转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投影变换;数据综合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
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
这一部分工作在农用地分等工作中表现为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对接,是一个数据集成的过程,也是建立分等数据库的关键步骤,涉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在地理数据组织与管理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融合为一体。采用GIS软件系统将二者分开存储,通过唯一标识码(单元编码)连接起来。
以上部分构建了分等数据库,是农用地分等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农用地分等过程中同样应用了GIS技术,主要表现为采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二)在分等计算过程及省级汇总中的应用
1.空间叠加
农用地分等中同一个图斑受多种因素(主要表现为10个分等因素,涉及土壤图、地形图、坡度图、水文图等图件叠加)覆盖,需要采用叠置分析方法,按照面积或者中心权重进行运算。通过叠置分析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的数据层进行叠置,生成一个新的数据层(含有分等相关属性的图层),实现了各个图斑具有多重属性和各叠置层目标属性的统计计算。
2.缓冲分析
在因素量化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缓冲区分析方法计算确定某一因素的影响范围。将点、线、面等因素,根据各自的衰减方式计算得出缓冲区多边形,采用叠置分析的方法将分值赋予各个图斑。这是GIS重要的和基本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
3.空间分析与计算
在实现三级分等成果的联动追溯查询中还使用了包括泰森多边形分析在内的多种分析方法,解决市级图斑与县级图斑、省级图斑与市级图斑的一对多关系。泰森多边形可用于定性分析、统计分析、邻近分析等。如用离散点的性质来描述泰森多边形区域的性质;用离散点的数据来计算泰森多边形的数据;判断一个离散点与其他离散点相邻时,可根据泰森多边形直接得出。
4.地形分析
主要是利用等高线内插生成DEM或DTM模型描述地表起伏状况,用于提取各种地形参数,如坡度、坡向等数据。
(三)在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主要指用户的添加、删除和用户属性的编辑。该程序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通过菜单或工具栏,用户可以进行关联查询,通过省或市的数据查询县级数据,或者通过市、县的数据查询该数据相对应的省、市数据;还可查询汇总图中的某个分等单元是由工作底图中的哪些分等单元综合而成。
2.综合查询
综合查询指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提取和显示,主要有单目标查询、多目标查询和条件查询。单目标查询指通过鼠标选择某个分等单元,以查看其所有的属性。多目标查询指由多边形框选择多个分等单元,然后在列表中查看每个分等单元的属性。条件查询指使用界面提供的SQL语句编辑工具生成一个SQL条件语句,然后根据它来查找与条件相符合的目标,并把他们突出显示。
3.空间量算
空间量算包括空间位置、长度、面积的度量和图层的管理。图层管理包括图层的添加和删除、图层的移动、图层数据的表现形式和图形信息的提示方式。
4.图形操作
对图形的操作主要指对图形的浏览,主要有缩放、漫游、全图显示、导航图的显示、分等单元的突出显示、前景色及背景色的设置以及图层的分色显示。
5.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可以是当前的选择集,也可以是某个图层的全部对象。选择分类的字段,如镇、自然质量等,可对选择统计的对象进行和、最大值、最小值、计数等的统计,并以表的形式表达出来。
6.文件操作
文件操作主要是外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所有图层的基本信息(包括图层的名称、类型、保存的路径等)导入工作环境和各图层文件的生成。图层信息的入库通过程序代码自动录入。
㈦ 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
建议了解一下Geomedia /Mapinfo /ArcGis等三家的开发平台,你就会有思路了。
凭空先定什么方式还是什么平台,没有任何意义。要根据你的需求确定你的Gis支持平台,再根据GIS平台选用工具。
++++++++++++++++
比较流行的方式是采用B/S方式
++++++++++++++++
只要Mapinfo公司提供支持的相关控件,用ASP、JSP,还是其他工具开发都无所谓。
我公司的GIS是用ASP写的B/S方式的。
㈧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目前国际上普遍承认。虽然GIS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边缘学科,但其核心是计算机科学,基本技术是数据库、地图可视化及空间分析,是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综合考虑影响环境地质诸多方面的要素,借助恰当的数学模型和专家经验,对研究区的环境地质进行分区。
利用GIS可以实现地质环境信息的管理、可视化、查询、输出等功能,操作简单、移植性强。把GIS技术应用在地质环境评价与灾害预测中,其优点固然很多,但总的说来也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1)在生态环境评价中,一般的GIS软件虽然都能够提供诸如数据检索、叠加分析、属性统计分析、数字地面模型(DTM)等各种空间分析功能,但是要想满足为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专业分析的数据要求,仅仅依靠这些空间分析方法往往还很不够,这就要求我们在GIS基础软件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其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我们感兴趣的信息,但是具体如何操作,目前仍是一个亟需与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问题。
(2)地质环境评价具有多因素、多层次、不确定性强等特点,目前在利用GIS众多的评价预测模型中,不管是多灾种还是单灾种评价,人们都在努力寻求一种普遍适合的模型来解决地质环境的评价。虽然普遍的评价模型在宏观决策中有重要的意义,适合建立面向大众和政府的决策支持系统,但对中小尺度范围的评价时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寻求特定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很有必要。
(3)地质环境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工作量非常大,会涉及到地层、水文、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各个方面,对于这些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必然会涉及输入到GIS中资料的准确性问题,因为GIS所能完成的工作只是依据所得到的资料,对其作出相应的处理,也就是说“如果输入GIS的数据是‘垃圾’,输出的结果也只会是‘垃圾’,这不会因昂贵的设备和高级技术人才而改变”。因此,我们必须对所有的资料做出必要的、合理的取舍,以保证输入GIS的数据合理。
(4)从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来看,就两者的结合方式而言,大部分应用都集中在将GIS用于数据的前后期处理和结果的显示输出方面,两者的结合还处于低阶水平。作为紧紧追随工业标准化要求发展的GIS技术,标准化适当数据的缺乏也构成其广泛应用的桎梏;此外,GIS软件处理分析能力以及对于数据误差分析能力的不足、GIS处理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能力的不足、灾害模型建立的高难度性以及机构间协调不够而造成的成果用户面太窄等因素都暂时限制了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㈨ 地理信息系统工作都具体做什么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它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集成工具,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智慧城市,智慧矿山;交通消防,医院急救,山洪灾害预警与监测,电力管线管理等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一个优秀的地理信息系统,不仅需要准确和更新及时的数据,最关键的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者和编程人员。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平常所使用的网络地图、滴滴打车、快递运输以及许多可以获取用户位置的手机应用,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
㈩ 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数据采集-数据导入-数据编辑-空间分析-成果输出-成果使用
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测试-系统交付-维护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