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有哪些
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
汽车的尾气排放;
工厂的有害气体的排放;
居民生活和取暖;
垃圾焚烧;
城市的发展密度 。
空气的污染物有:
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空气污染源也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大类。自然污染源是由于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而形成,人为污染源是由于人们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形成。
Ⅱ 青岛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青岛市出露十分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着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据1898年以来100余年气象资料查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7℃,极端高气温38.9℃(2002年7月15日),极端低气温-16.9℃(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日最高气温高于30℃的日数,年平均为11.4天;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22天。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变率为62%。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年平均气压为1008.6毫巴。年平均风速为5.2米/秒,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
青岛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胶莱河。大沽河是青岛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招远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岛,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至胶州南码头村入海。干流全长179.9千米,流域面积6131.3平方千米(含南胶莱河流域1500平方千米),是胶东半岛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该河20世纪70年代前,径流季节性较强,夏季洪水暴涨,常年有水;之后,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断流。
北胶莱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千米。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干流全长100千米,流域面积3978.6平方千米。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千克/立方米。
沿海诸河系,指独流入海的河流,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哥庄河、白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Ⅲ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3)青岛地理因素如何影响空气质量扩展阅读:
空气质量不仅关乎人类生存质量,而且也深深影响着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因此我们要自觉维护环境保护义务,努力提高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我国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级,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病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API值大于200,表明空气质量较差,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一定时间接触后,对人体危害较大
Ⅳ 影响空气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空气质量的原因主要是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前者自然界自身原因引起,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后者则以工业废气、交通运输、燃煤、地面扬尘为主要原因。
Ⅳ 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空气质量受何因素影响?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3/12/11/000687429.shtml
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与季节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元兇是燃煤烟雾,其次是汽车尾气和悬浮颗粒物污染,它们的共同作用使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在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风、雨、气压、温度等气象条件则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
首先,大气逆温现象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一般来说,冬季逆温层较强较厚,维持时间较长;夏季则相对偏弱。通常在晴朗微风的夜间有逆温现象存在,使低层大气比较稳定,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太阳出来后,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使逆温层逐渐消失,大气湍流混合和垂直对流加强,有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冬天,一场冷空气过后,特别是其后连续几天不刮风或只刮微风,人们会渐渐感到空气污浊;如果近地面层空气湿度较大,又常常会有雾相伴。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与逆温有关。出现逆温天气会加重大气污染,危害人们健康,因此,有人称逆温是冬天的隐性杀人帮凶。
一般条件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约降低0.6摄氏度,这样,大气低层温度高,空气密度小;高层温度低,空气密度相对较大,造成了“头重脚轻”的现象,大气层结就不稳定,容易上下翻滚而形成对流,这样就会使低层特别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向高空移散,从而减轻在大气低层污染程度。可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比如一场冷空气过后,却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导致空气“脚重头轻”,大气科学中称这种现象叫“逆温”。发生逆温的大气层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厚度可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它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地面上空,空气不能向上扩散,“无路可走”后又向下蔓延,从而加重了大气污染。
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最大的是辐射冷却造成的逆温。秋末和冬季晴朗无风的天气里,一到傍晚日落时,地面强烈地向空中辐射热量,使地面和近地面空气温度迅速下降,而上层空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气温上高下低的现象,形成逆温层。又因为冬季昼短夜长,晚上辐射降温时间长,往往使低空辐射逆温层更多出现。白天,由于日照增温不足,使逆温层终日难以破坏,所以人们常会见到大气污染物整天覆盖着地面,特别是在城区,天空总是灰蒙蒙的。
其次,大气污染与风力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污染浓度与风速平方成反比,与污染源排放强度成正比。通常风速越大越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而长时间的微风或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使近地面层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但也有例外情况。在我国冬春干燥季节,几乎每年都有强大的西北风席卷整个北方甚至南方广大地区,将内蒙古和黄土高原的大量地表泥土沙粒带到空中,形成大风浮尘、扬沙或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使得天空呈现土黄色或漫天昏暗。
第三,大气污染与雨雪有关。自然降雨、降雪对空气污染物能起到清除和冲刷作用。在雨雪作用下,大气中的一些污染气体能够溶解在水中,降低空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较大的雨雪对空气污染物粉尘颗粒也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空气中的雨水已经不很干净。降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混合溶解会形成酸雨,则是大气质量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从季节角度来说,由于冬季北方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刮风天气较少,光照较弱,日照时间短,逆温层较厚,且温度较低,大气对流不活跃等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质扩散的因素较多。夏季由于太阳辐射很强,大气对流活动旺盛,逆温层的生成存在时间缩短,且降雨天气较多,降雨量很大,对污染物质清除作用明显,使空气污染程度相对减轻。
Ⅵ 空气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空气质量有哪些等级
空气污染指数是什么
空气质量预报中免不了提到空气污染指数。这是一项可以定量、客观地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指标,是对空气中的若干种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参照一定的分级标准,经过综合换算而得到的。以数字的形式表示空气的质量,有利于公众简明、清楚地了解空气质量的优劣。
我国不同省份、不同城市根据国家环保局的有关技术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计入大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不尽相同,但目前规定,空气质量必须依据的污染物有三项: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IP),这是根据全国污染情况及现有技术水平而确定的。
主要污染物的含义
二氧化硫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污染物。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及其他行业的工业生产,比如固定污染源燃料的燃烧、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化工、硫厂等的生产、小型取暖锅炉和民用煤炉的排放等来源。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在阳光下或空气中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下,易被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有很强的吸湿性,与水汽接触后形成硫酸雾,其刺激作用较二氧化硫强10倍,这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人体吸入的二氧化硫,主要影响呼吸道,在上呼吸道很快与水分接触,形成有强刺激作用的三氧化硫,可使呼吸系统功能受损,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如气喘、气促、咳嗽等。最易受二氧化硫影响的人包括哮喘病、心血管、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以及儿童和老年人。当二氧化硫与下述的颗粒物共存时,其危害作用会加强。
颗粒物是烟尘、粉尘的总称。有天然来源,如风沙尘土、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造成的颗粒物;也有人为来源的颗粒物,如工业活动、建筑工程、垃圾焚烧以及车辆尾气等。由于颗粒物可以附着有毒金属、致癌物质和致病菌等,因此其危害更大。空气中的颗粒物又可分为降尘、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其中可吸入颗粒物,能随人体呼吸作用深入肺部,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空气质量预报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该尤其值得关注。
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的一种,在大气中浓度较高,同二氧化硫一样,也有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除自然来源的二氧化氮外,能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城市汽车尾气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氮,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也可产生一些二氧化氮。据估计,全世界人为污染源每年排出的氮氧化物大约为5300万吨。吸入的二氧化氮可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从而引起肺水肿。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如哮喘病患者,较易受二氧化氮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二氧化氮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障碍。
质量等级如何评定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的程度,它是根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现象,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有了空气污染指数,评定空气质量就方便多了。空气质量预报主要是依靠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连续不断地实时监测数据,并自动传输到控制室,经数据处理后得出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再向社会公布。自动监测系统每4分钟就产生一组监测数据,连续不断地测量,然后计算出小时均值和日均值,一般来说,日均值是采用上一天中午12时到次日12时的数据。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空气污染指数≤50优级二级:空气污染指数≤100良好三级:空气污染指数≤200轻度污染四级:空气污染指数≤300中度污染五级:空气污染指数>300重度污染
不同等级的影响
当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时,人们可正常活动。例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空气质量好,污染指数多小于50,一般的商业区、居民区也在100以内;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轻度污染(即100~200间)时,健康人群可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200~300时,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于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当达到重度污染(即空气污染指数在300以上)时,则健康人也要避免室外活动了。
Ⅶ 空气质量原因分析
原因 扩散条件差、外源污染和工地扬尘
排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每年的3—5月都是云南省空气扩散条件最差的季节,昆明市空气质量在内部污染排放和外源污染输送的共同影响下,空气质量相对较差,这几个月的排名均不理想也导致上半年昆明市的排名不靠前。
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昆明4月排名在全国168个城市中排第88名,这是开展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以来的最差名次。昆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分析,2019年上半年,受大气环流变化影响,云南春季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少雨高温天气。据气象部门统计,降雨量较去年同期减少50%,气温上升了2℃。昆明市雨季较去年推迟到来近20天。由于干旱少雨,蒸发量很大,各地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太阳辐射进一步增强,导致整个区域臭氧大幅度升高,大多数城市臭氧超标情况明显。整个云南省空气质量与去年相比均下降。
此外,区域性远程污染输送是造成排名下降的直接原因。例如周边地区森林防火计划烧除、春种烧荒等,今年2月、3月就发生了两次较为严重的外源污染造成的空气质量异常事件。杨健介绍,其实每年的3-5月,东南亚国家、省内以及昆明市内部分区域均存在春种烧荒等情况,但是由于风向、风速、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各年影响程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
除了外源污染,目前昆明市正处于城市高速发展建设期,施工工地多、范围广,初步统计2019年昆明市住建口的工地就超过700个,加上其它各类建设、拆迁、裸露的工地、土地等数量超过2000个。虽然采取了大量的措施进行管控,但是由于数量较大,扬尘等污染物排放总量还是较大,加上部分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只要检查不到,各项防控工作和管理工作就做不到位,特别是夜间情况较为突出。这些建设的影响将在项目工程结束后消失,是短时期的污染来源。
“下一步,我们也会结合扬尘治理、大气污染防控等开展进一步工作,加强对企业、工地、渣土车、汽车尾气等污染的管理。同时,我们也建立了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对应措施,根据空气质量变化也会采取相应措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Ⅷ 青岛市大气状况
一
2001年青岛市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52毫克/立方米,较2000年降低5.5%;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23毫克/立方米,较2000年降低8.0%;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98毫克/立方米。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开展空气自动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连续两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各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连续两年达标。从空气质量日报统计看,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7天,优良率86.8%;因受西北地区沙尘暴影响,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以上的天气为2天,全部集中在春季。
尽管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大气环境问题:
2001年市区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百分率为90.9%,可吸入颗粒物成为青岛市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因子;各功能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明显偏高,尚未完全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并且市区年平均降尘量明显升高,再加上沙尘暴、浮尘天气影响,颗粒物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青岛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2001年冬季受全国优质低硫煤市场紧张影响,空气中 S O2反弹明显。根据监测资料,2001年夏、冬季 SO2平均浓度之比约为1:4。
近五年青岛市环境空气 N O2与 S O2污染负荷系数比值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表明,随着城区的扩展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青岛市煤烟型污染的地位在逐渐降低,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地位逐渐升高。
针对上述环境问题,青岛市一直采取积极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2001年认真落实《青岛市大气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加强煤炭含硫量抽检工作,继续淘汰燃煤锅炉,截至2001年底,市区共淘汰燃煤锅炉1992台;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加大机动车排气检测力度,市区机动车排气达标率已达82.96%。尽管采取了上述对策,但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仍不容乐观,建议今后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善:
(1)继续调整城市工业布局,加大老市区工业企业的搬迁力度,进一步减轻市区的大气污染负荷;
(2)确保引进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天然气,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并使用绿色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全市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3)继续控煤并完善煤炭市场建设,保证采暖季用煤质量稳定;继续推行城市集中供热,加快相关设施配套建设速度,减轻部分老市区的面源污染;
(4)从机构、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以保证,继续加大机动车尾气检测力度,采取合理措施限制市区机动车保有量的机械增加,严格控制机动车、船尾气污染,改善机动车污染状况;
(5)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治市区颗粒物污染,除建筑施工、道路等继续采取现有措施防治外,通过采取优化树木品种、建设防护林带及绿色走廊等措施减轻外来沙尘暴对我市的影响,减轻市区颗粒物污染程度。
二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市的空气质量一年比一年好。记者昨日从市环保局获悉,去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3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0%,较2005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创有监测统计值以来的最高水平,连续7年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二级标准。
据了解,去年我市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一是以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为重点,全面推进安装脱硫设施工作,加大燃煤锅炉烟气治理力度,确保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同时加快落实城市燃气、供热规划,按计划淘汰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二是进一步加大控制燃煤含硫量工作力度,继续推广使用含硫量达标的优质煤炭。同时,加强煤炭市场管理,规范煤炭流通秩序,实行煤炭准销、准运制度,对无证经营煤炭的网点和摊贩予以取缔,并对现有交易市场和供应网点的煤炭进行质量监督。三是以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燃煤污染负荷为重点,加快建设500万吨液化天然气接收工程及配套天然气高压管网,积极推进天然气转换工程。积极推进地热、海水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工程,逐步推广完善城市能源和资源再生利用系统。四是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制定机动车排气污染专项控制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在用车污染监督管理,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大力发展清洁燃料汽车。五是进一步加强扬尘污染控制,由市建委、市市政公用局、市城管执法局、各区市政府等部门负责,对建筑施工现场、拆迁施工工地和市政工程施工工地采取设置围挡、覆盖、简易绿化和及时洒水压尘等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Ⅸ 青岛空气质量为什么轻微污染
我没去过青岛,但是是学习空气污染的,现在就我的知识给你分析一下:
首先要明确的是,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是紧密相关的,青岛地处沿海,受海路风的影响,污染物可以输送的方式被清除,海风也会大大降低城市内的污染物浓度,所以相对于山东其他城市而言,空气质量还算是不错的。
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排放增多(新建工厂、居民生活、汽车尾气、建筑施工等等),使得局地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更加严重的是,受区域输送的影响,我国华北地区区域性污染问题更加突出,重污染地区的污染物随气流输送可以输送到很远的地方。以山东省为例,淄博、东营、聊城等等都属于重污染城市,必然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对青岛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此外,由于机动车的增加,氮氧化物排放增多,一种新型的污染类型逐渐开始出现——光化学污染。这种污染的直接效果是大气浑浊,臭氧超标,对人体危害大,在类似于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发达地区出现,在小风或无风的情况下,污染物逐渐累积会形成污染,青岛也会有类似情况。
最后,由于青岛湿度较大,为气相、液相化学提供了条件,而且高湿度更加利于颗粒物的凝结增长,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能见度恶化。
补充一点(可能比较难懂,不行就查查文献吧),臭氧作为一种特殊的污染物,其在城市中的特点是白天生成,夜晚同氮氧化物反应消除。但是由于海陆风的存在,傍晚的陆风将城市的臭氧吹到海面上面“保存”起来,而第二天的海风又将污染物从海面吹回来,继续存留在空气中,导致污染的不断累积。这个现象在台湾沿海,珠三角等地区都有发现,青岛可能也会存在,只是程度不同。
Ⅹ 影响空气质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霾的意思是灰霾(烟霞)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第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温馨提示:出行戴京@东有美国进口普卫欣可以减少雾霾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