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森林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种林产品也有着广泛的经济用途。但从全球来看,那些病人需要吸氧,森林破坏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恶果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森林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森林是陆地生命的摇篮。
自然界中的一切动物都要靠氧气来维持生命,而森林是天然的制氧机
。如果没有森林等绿色植物制造氧气,则生物生存将失去保障。2.
森林是消灭环境污染的万能净化器。
森林能够阻滞酸雨、降尘、可衰减噪声,还可以分泌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净化大气。3.
森林是自然界物质能量转换的加工厂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原动力。
森林是使CO2转化为生物能量的重要加工厂。能促进水循环,调节气候,延缓干旱和沙漠化发展。能保护农田,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4.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最理想的物种基因库。
森林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生物区,它繁育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它保存着世界上珍稀特有的野生动植物,为人类提供大量林木资源。5.
森林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
森林具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及生态旅游等功能。
B. 植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岩石上生长的植物
(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矿化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太阳的光能,把简单的无机物——水和二氧化碳,合成复杂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2.矿化作用复杂的有机物,经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这一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二)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主要反映在它对大气,水域,土壤的净化作用上.
植物对大气的净化,首先是能过叶片吸收大气中的毒物,减少大气中的毒物含量.如植物笃二氧化硫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所以在二氧化硫污染区内,植物含硫量比正常叶片含量高5~10倍.植物吸收二氧化硫后,便形成毒性小得多的亚硫酸及亚硫酸盐,只要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不超过一定限度,则植物叶片不会受害,并能不断对二氧化硫进行吸收.其次是植物叶片能降低和吸附粉粒,如茂密的树林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的大粒尘埃降落,特别是某些植物的叶面粗糙多毛,有的分泌粘液和油脂,更能吸附大量飘尘.蒙上尘埃的植物,一经雨水冲洗,又能迅速恢复吸附的能力.
植物对水域的净化,主要表现在对有毒物质进行分解转化和富集两个方面.在水中毒物低浓度的情况下,水生植物能吸收某些有毒物质,并在体内将有毒物质分解和转化为无毒成分.如植物从水中吸收有毒物质丁酚,并在体内形成酚糖苷一类无毒物质而贮存起来,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酚糖苷可以被分解和利用而参加细胞的正常代谢过程.水生植物吸收主富集的有毒物质,一般可高于水中毒物浓度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但利用植物富集能力来净化水域时,必须注意食物链的延伸对人类的影响.
植物对土壤的净化,主要表现在对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吸收上,如植物对化学农药,毒性除莠剂,工业废水,废渣中的有毒物质等都能进行吸收,从而减少土壤中污染物质的数量.
(三)植物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植物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以森林最为突出,森林的存在,使雨水可以通过树冠缓缓下流,经地面的枯枝落叶渗入土中,减少雨水在地表的流失和对表土的冲刷.因此,河川上游有茂密的森林,就能涵蓄水源,使清水常流,削减洪峰流量,保护坡地,防止水土流失.此外,森林枝叶的蒸腾作用,使其上空的水汽增多,容易凝结成雨,减免干旱.
除森林外,灌丛和草丛也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于.特别在陡坡,沙地,土层瘠薄等很难形成森林的地段,充分发展灌丛或草丛,就能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
C. 森林对保护环境起到哪些作用
①森林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据测定,一亩森林一般每天产生氧气48.7千克,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
②树木还能够吸收有害物质。一公顷的柳杉林,每个月可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女贞、丁香、梧桐、垂柳、松柏、洋槐等对减轻氟化氢危害有很好作用。
③森林能够保持水土。20厘米厚的表土层,如果被雨水冲刷干净,林地需57.7万年,草地要8.2万年,耕地是46年,裸地只要18年。这说明,缺少森林植被会使土壤侵蚀加剧。
④森林能涵养水源。树冠像一把张开的伞,可以截留10%~20%的雨量。5万亩森林的贮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我国一向有“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的说法。树木好像抽水机一样,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以气态的形式散发到大气环境中去。一亩杉木林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可蒸腾170吨水。在同一纬度相同面积的情况下,森林比海洋蒸发的水分多一半。此外,树木还能防风固沙,降低噪声。
D. 森林和草原植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有哪些
它能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沙城暴
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释放氧气供人类与动植物生存
增加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与干旱灾害、减轻污染以及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E. 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比如说减少水土流失,使空气质量变好
你好!
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F. 森林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森林破坏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个圈层都有或大或小的影响。
森林遭到破坏的主要影响有:
1、对岩石圈的影响,森林大面积破坏会影响到土壤,会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对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损失。
2、对水圈的影响,森林破坏对内陆水循环有一定的影响,内陆水循环中的植被蒸腾也是降水量来源之一。
3、森林的破坏会对生物圈造成影响,会威胁到以森林为栖息地的生物的生存,从而打破食物链。从人类的生存角度来讲,森林严重受到破坏会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影响。
4、对大气圈的影响,植物是可以一定程度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森林遭到大量破坏对这种大气的循环也造成影响。
水土流失加剧。植被破坏后,降雨对土壤的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一是土壤退化,如草原退化为沙漠;二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植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动物、昆虫等的栖息场所。植被破坏后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破坏。
G. 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森林是孕育人类的母亲;
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森林能保护土壤;
森林能涵养水源;
森林能调节气候,制造氧气;
森林能净化空气;
森林能消除噪声。
一、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随着工矿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凡生物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本领,但吸收速度和能力是不同的。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据测定,森林种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旺盛的生理活动功能,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二、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另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一公顷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公斤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三、森林是天然制氧厂。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人体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个健康的人三两天不吃不喝不会致命,而短暂的几分钟缺氧就会死亡,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2500升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照理论计算,森林每生长一立方米木材,可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约850公斤。若是树木生长旺季,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一吨二氧化碳,制造生产出750公斤氧气。资料介绍,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诚然,林木在夜间也有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特性,但因白天吸进二氧化碳量很大,差不多是夜晚的20倍,相比之下夜间的副作用就很小了。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
四、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元、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城镇尤为突出。据研究结果,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就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出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分贝,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分贝。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要使消声有好的效果,在城里,最少要有宽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带,林带不应离声源太远,一般以6-15米间为宜。
五、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冬季森林叶子虽大都凋零,但密集的枝干仍能削减吹过地面的风速,使空气流量减少,起到保温保湿作用。据测定,夏季森林里气温比城市空阔地低2-4℃,相对湿度则高15-25%,比柏油混凝土的水泥路面气温要低10-20℃。由于林木根系深入地下,源源不断的吸取深层土壤里的水分供树木蒸腾,使林正常形成雾气,增加了降水。通过分析对比,林区比无林区年降水量多10-30%。国外报导,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六、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风在入林前200米以外,风速变化不大;过林之后,大约要经过500-1000米才能恢复过林前的速度。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阻载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紧紧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七、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
工业发展、排放的烟灰、粉尘、废气严重污染着空气,威胁人类健康。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据资料记载,每平方米的云杉,每天可吸滞粉尘8.14克,松林为9.86克,榆树林为3.39克。一般说,林区大气中飘尘浓度比非森林地区低10-25%。另外,森林对污水净化能力也极强,据国外研究介绍,污水穿过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细菌含量大致可减少一半,而后随着流经林地距离的增大,污水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时可减至90%以上。
八、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
所以森林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资源;而且无论是在都市周边还是在远郊,森林都是价值极高的自然景观资源。
H. 森林在地球上有什么作用
我们都知道,森林能够生产木材、果实、油料、药材等林产品。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森林还有巨大的生态价值,而且森林的生态价值常常大过林产品价值的几倍到十几倍。
森林是地球的肺,它吸进去的是二氧化碳,吐出来的却是氧气。森林的储水能力非常强,郁郁葱葱的森林就像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它的根把从天而降的雨水送到地下,使之变为地下水,一片森林就是一个蓄水库,所以森林有“看不见水的水库”之称。森林还可以防风固沙,是防止荒漠化的一个重要的手段。由于森林在保护环境和气候资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不但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还能制造氧气。通常一公顷阔叶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而且,森林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粉尘、细菌以及一些有害气体,它好比大自然的肺,净化着我们呼吸的空气。例如,一公顷柳杉林每月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00千克之多。不少树种还能分泌植物杀菌素,不同程度地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如橙、柠檬、圆柏、黑核桃、法国梧桐等植物,都有较强的杀菌力。
在地球赤道的两侧,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生长着高大茂密、终年常绿的森林,这就是热带雨林。占地球陆地面积不多的热带雨林,为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动植物品种提供了生活居住的场所,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热带植被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产,比如:巧克力、坚果、水果、胶类、咖啡、木料、橡胶、天然杀虫药、纤维和燃料等。可以说,热带雨林就是一个“绿色宝库”。但由于人为的破坏,这个“绿色宝库”正在大片大片地消失,正濒临着灭绝的危险。
由于人类对木材的大量消费、无节制的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全世界森林面积在1990~2000年的十年间每年平均减少940万公顷。专家指出,这一现象已经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它既方便又卫生,使用后也不用清洗,一扔了之。然而,正是这种吃一餐就扔掉的东西加速着森林的毁灭。日本作为一次性筷子的发明国和使用大国,却不砍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而全部依靠进口,这是日本人的聪明之处。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及日本的一半,却是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每年用于一次性筷子的木材达130万立方米,向日本和韩国出口的一次性筷子达150亿双。所以,让我们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吧,不要让森林变木屑。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负起植树造林的任务吧,从一棵树、一片草地入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I. 森林植物对大自然的作用
森林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森林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森林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空气中的一些灰尘和颗粒净化空气
森林是一座生物水库,可以保持水土
一般来说,森林可以改善气候环境,降低温差,保持空气湿润
森林还可以防风治沙,改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