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元数据它的作用及应用是什么
元数据是对数据资源的描述,英文名称是“Metadata”, 通常被解释为data about data,即关于数据的数据。 元数据是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和前提,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内容、 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信息共享的迫切需求, 元数据技术被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如:在图书馆与信息界, 元数据被定为提供关于信息资源或数据的一种结构化的数据, 是对信息资源的结构化的描述;在数据仓库领域中,元数据被 被定义为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在软件构造领域, 元数据被定义为在程序中不是被加工的对象, 而是通过其值的改变来改变程序的行为的数据。
② 什么是元数据管理及其作用
元数据管理定义如下:
1、元数据管理包括业务词汇表的发展,数据元素和实体的定义,业务规则和算法以及数据特征。
2、最基础的管理是管理业务元数据的收集、组织和维持。
3、对技术型元数据的应用对主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元数据管理作用:
1、元数据是“所有系统、文档和流程中包含的所有数据的语境
2、如果没有元数据,组织IT系统中收集和存储的所有数据都会失去意义,也就没有业务价值。
3、元数据管理是一项和主数据管理、数据治理一样重要的功能,因为元数据管理是每一个这些准则的基础组件。
4、组织部署了数据治理项目,但没有解决元数据管理问题,仍然获得了成功,那是因为很多数据管家执行的活动和任务在聚焦元数据和元数据的管理流程。
③ 求 元数据 的相关资料 要英文和相应的中文翻译
Metadata可以译成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在地理空间数据中,元数据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元数据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实际上传统的图书馆卡片、出版图书的版权说明、磁盘的标签等都是元数据。纸质地图的元数据主要表现为地图类型、地图图例,包括图名、空间参照系和图廓坐标、地图内容说明、比例尺和精度、编制出版单位和日期或更新日期、销售信息等。在这种形式下,元数据是可读的,生产者和用户之间容易交流,用户通过它可以非常容易地确定该书或地图是否能够满足其应用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发展,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共享日益普遍。管理和访问大型数据集的复杂性正成为数据生产者和用户面临的突出问题。数据生产者需要有效的数据管理和维护办法;用户需要找到更快、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方法,以便发现、访问、获取和使用现势性强、精度高、易管理和易访问的地理空间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等元数据信息变得更加重要,成为信息资源有效管理和应用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和操作工具已经成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元数据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离退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2)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地理空间数据;
3)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
4)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可见,元数据是使数据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它可以用于许多方面,包括数据文档建立、数据发布、数据浏览、数据转换等。元数据对于促进数据的管理、使用和共享均有重要的作用。
4.1元数据的概念及类型
4.1.1元数据的概念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不同领域的数据库,其元数据的内容会有很大差异。通过元数据可以检索、访问数据库,可以有效利用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二次开发等。
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关于元数据认识的共同点是:元数据的目的就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并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服务。元数据的内容包括:
1)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集中各数据项、数据来源、数据所有者及数据序代(数据生产历史)等的说明;
2)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如数据精度、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分辨率、元数据的比例尺等;
3)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如量纲的转换等;
4)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
5)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4.1.2元数据的类型
元数据的分类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和更好地使用元数据。分类的原则不同,元数据的分类体系和内容将会有很大的差异。
1)根据元数据的内容分类
由于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数据所需要的元数据内容有差异,而且为不同应用目的而建设的数据库的元数据内容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将元数据化分为三种类型:
(1.1)科研型元数据:其主要目标是帮助用户获取各种来源的数据及其相关信息,它不仅包括如数据源名称、作者、主体内容等传统的、图书管理式的元数据,还包含数据拓扑关系等。这类元数据的任务是帮助科研工作者高效获取所需数据。
(1.2)评估型元数据:主要服务于数据利用的评价,内容包括数据最初收集情况、收集数据所用的仪器、数据获取的方法和依据、数据处理过程和算法、数据质量控制、采样方法、数据精度、数据的可信度、数据潜在应用领域等。
(1.3)模型元数据:用于描述数据模型的元数据与描述数据的元数据在结构上大致相同,其内容包括模型名称、模型类型、建模过程、模型参数、边界条件、作者、引用模型描述、建模使用软件、模型输出等。
Metadata can be translated as metadata, to describe the data. In geo-spatial data, metadata is to data content, quality, condition and other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Metadata is not a new concept. In fact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card, not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ook's right, disk labels are metadata. Paper maps the metadata for the main map type, map legend, including the plan name, the space reference system and map coordinates profiles, maps, description, scale and accuracy, the preparation of units and the date of publication or update date sales information. In this form, metadata is readable, between procers and users to easily exchange, through which users can easily identify the book or map not be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ir application.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GIS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atial data sharing is increasingly common. Manage and access large data sets the complexity of data is becoming a procer and user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faced. Data procers need for effective data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way; users need to find faster, more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way to find, access, access to and use of force is strong, high precision, easy-to-manage and easy access to geospatial data. In this case, the spatial data content, quality, metadata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situation become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becom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application of an important means. GIS metadata standards and operational tools has become a 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 an important part.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pplications, the primary role of meta-data can be summed up in the following areas:
1) to help effectively manage data pro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patial data,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 files, and to ensure that even if the key personnel retired, they never los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of data;
2) provide the data units of data storage, data classification, data content, data quality, data exchange and data network sales information, user-friendly query geospatial data retrieval;
3) to help users understand the data in order to meet their data needs can make the right judgments;
4) to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convert users to handle and useful data.
Can be seen, metadata is the data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it can be used in many way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 files, data dissemination, data browsing, data transfer. Meta-data for the promotion of data management, use and sharing have an important role.
4.1 yuan and the concept of data types
4.1.1 The concept of meta-data
Metadata is descriptive data about data, it should reflect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sets its own law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user's data set of accurate, efficient and full development and use of databases in different fields, and its meta-data vary significantly from the content. Through the meta-data can be retrieved, access the database, you can effectively use the computer's system resources, the data can be processed and secondary development.
So far,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on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meta-data is: the purpose of metadata is to promote efficient use of data sets, and 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ASE) services. The contents of metadata include:
1) a description of data sets; on the data of the data, data sources, data owner and data sequence generation (data proction history), such as a description of them;
2) a description of the quality of data, such as data accuracy, logical consistency of data, data integrity, resolution, scale and other metadata;
3) description of data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transfer dimension;
4) a description of data conversion methods;
5) update the database, integration, etc. Note.
4.1.2 Types of metadata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tadata to the full understanding and better use of metadata.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 metadata and cont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will be very different.
1)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nts of metadata classification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nature, different fields of data needed for meta-data content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nd purpose-built databas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metadata will be very different, it will be of meta-data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1.1) research-based meta-data: The main goal is to help users access to a variety of sources of data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which includes not only such as data source name, the author,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traditional, book-style meta-data management, also includes data such as topological relations. Such meta-data's mission is to help researchers to obtain the required data efficiently.
(1.2) metadata-based assessment: the use of essential services in the evaluation of data, including the initial collection of data, 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 used, data acquisition methods and the basis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algorithms, data quality control, sampling methods , data accuracy, data reliability, data and othe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1.3) model of meta-data: data model used to describe meta-data and meta-data description of data similar in structure, its content, including the model name, model type, modeling process, model parameters, boundary conditions, authors, reference model, modeling the use of software, such as model output.
④ 什么是元数据,在gis数据库中它的作用是什么
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对数据及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为数据仓库的发展和使用
从GIS数据库从面来看:元数据可看做 一行行 记录
⑤ 什么叫元数据
元数据(Meta Date),主要记录数据仓库中模型的定义、各层级间的映射关系、监控数据仓库的数据状态及ETL的任务运行状态。一般会通过元数据资料库(Metadata Repository)来统一地存储和管理元数据,其主要目的是使数据仓库的设计、部署、操作和管理能达成协同和一致。
元数据是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数据管理是企业级数据仓库中的关键组件,贯穿数据仓库构建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着数据仓库的构建、使用和维护。
元数据不仅定义了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模式、来源、抽取和转换规则等,而且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运行的基础,元数据把数据仓库系统中各个松散的组件联系起来,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 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被定义为:描述数据的数据,对数据及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数据仓库在数据仓库领域中,元数据按用途分成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首先,元数据能提供基于用户的信息,如记录数据项的业务描述信息的元数据能帮助用户使用数据。其次,元数据能支持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如关于数据项存储方法的元数据能支持系统以最有效的方式访问数据。具体来说,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机制主要支持以下五类系统管理功能:(1)描述哪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2)定义要进入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和从数据仓库中产生的数据;(3)记录根据业务事件发生而随之进行的数据抽取工作时间安排;(4)记录并检测系统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和执行情况;(5)衡量数据质量。
⑦ 元数据技术在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信息化中的应用
王静茹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三河065201)
摘要 本文从元数据概念出发,结合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现状,对实物地质资料采取元数据技术实现数字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索。重点论述了元数据技术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阐明了在实物地质资料领域应用元数据技术可以避免其他行业在数字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的实现数据共享,对促进实物地质资料成果的交流和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元数据;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应用
1 概述
信息化、数字化使信息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突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使信息资源实现更广时空范围内的共享。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交流范围的不断拓展,对数字化的信息资源采取标准化、专业化处理,已成为信息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共同要求。目前,很多领域在数字化时选择了元数据处理技术,它通过采用普遍适用的数据标准,使信息资源具有很强“可读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更大范围共享,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差异性要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元数据概念与技术特点
2.1 元数据的基本概念
元数据最本质的定义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元数据可以为各种形态的信息资源(或称本体)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为分散的、由多种资源组成的信息体系提供整合的工具与纽带。
元数据的功能或作用主要为描述、资源发现、数据管理、访问控制、数字化保存、内容分级等诸多方面。按照元数据的主要功能,元数据一般可分为描述性元数据、管理型元数据、结构性元数据、保存性元数据等。描述性元数据是用来描述、发现和鉴别数字化信息对象,它主要描述信息资源的主题和内容特征。管理型元数据是以管理资源对象为目的的属性元素,包括资源对象的显示、注解、使用、长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结构性元数据用于定义一个复杂的资源对象的物理结构,以利于信息检索和显示。元数据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数据元素集定义资源对象的各类属性,这些属性的大量实例可以表达为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从而能够利用数据库系统或各类应用软件进行管理。保存性元数据是以保存资源对象为信息系统的开发目的,特别注重资源对象长期保存有关的属性。
元数据的提供者可以根据本体的不同,有侧重地实现某些功能。如对实物地质资料而言,由于其历史价值一般较高,要求长期保存并能基本维持其原貌,但在自然条件下,要达到这一要求具有相当的难度,必须支付相当昂贵的日常维护成本。在数字化背景下,则完全可以实现永久“虚拟”保存功能,从这一角度说,实物地质资料元数据可以认为是保存性元数据,另外,实现资源发现等其他功能也比较重要。
2.2 元数据技术特点
简单地说,元数据技术是指基于元数据标准而实现资源数字化的一整套标准、流程的总称。元数据标准是经过标准化组织认可的元数据方案。
(1)元数据标准将成为未来数字化的普遍标准。数字化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产生的。同时,随着互联网语言标准的变化,数字化语言标准将作适应性调整和变化。目前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成果大多数基于第二代互联网语言标准。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一代万维网——语义万维网(Semantic Web)将赋予万维网上所有资源唯一的标识,并在资源之间建立机器可处理的各类语义联系,元数据将是语义万维网的语义基础。随着新一代万维网的普及和推广,目前的大多数非元数据数字化成果将面临被淘汰,或是付出高成本将其转换为元数据标准。
(2)元数据技术以资源数字化为前提,以元数据集为内核。资源数字化是采取元数据技术的前提和基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资源都可别标识,都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也都可以采取元数据技术,但限于技术条件和效益—成本约束,有些资源无法(或不值得)数字化,因此也不宜使用元数据技术。
(3)元数据强烈依赖网络平台。形象地说,元数据是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元数据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不是一种可视语言,它只有依托网络平台,其所描述的本体才能表达和展现出来,元数据对网络环境具有强烈的依赖性,离开网络,就无从谈论元数据。
3 元数据技术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实物地质资料一般无法复制,即使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分析手段的改进,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实现部分重置,但成本也是很高的。再加上同样高昂的采集成本,一份实物地质资料,其直观的经济价值就相当可观。
实物地质资料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为长期、可持续地研究、分析我国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等方面提供基础性研究样本。因此,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性和公益性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是一种形成于历史、发掘于现代、惠及后世的极其宝贵的社会资源。但是,由于实物地质资料大部分以实体形态存在(如岩心、矿心、岩石样本等),移动困难,资料使用者只好采取实地观察的形式,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且,这些实物资料在移动过程中易于损毁,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改进和提高分析手段,对加强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分析研究和提高其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元数据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在不见实物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对实物地质资料物理、化学等属性特征的分析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元数据扮演了实物“替代品”的角色,即使实体被损毁或丢失,通过元数据技术采集的信息仍可以达到“恢复”实体的效果。实体与虚拟体的分离,可以减轻对实体的维护压力,降低损耗和维护成本,亦可延长实体的使用寿命。
按照元数据技术原理,资源是可以被标识的任何东西,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以实体形态存在,包括岩心、矿心、软泥心、岩石、矿石、矿物、岩石光片、薄片、重砂等,另外,如分析材料、物理性实验结论、化验成果等则以抽象形态存在。从理论上来说,实物地质资料也是一种资源,无论其是实体形态,还是抽象形态,均可以采取元数据技术进行处理,因此,采取元数据技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国家已经发布了地理信息元数据(ISO 19115—2003(E)Geographic information-Metadata.GB/T 19710—2005)和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3),对指导和推进元数据技术在地质领域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2月7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这一系列与元数据有关的重要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在地质领域应用元数据技术已经有了成熟的制度基础。
元数据技术是以信息数字化为实践基础,以网络为背景,以元数据集为内核,因此首先要求资源的数字化,其次对信息平台有强烈的依赖性。随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经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要求,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岩心扫描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也使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成为现实。在实物地质资料领域采取元数据技术,在硬件方面已经没有无法逾越的障碍。
因此,在实物地质资料领域应用元数据技术,在理论上、制度上、硬件等方面已经具备成熟条件,完全可以根据元数据标准实现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信息化,建立实物地质资料元数据集。
4 结论与建议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我国也加大了对数字化的投入和建设,相对于其他领先行业和领域,如石油行业,实物地质资料领域处于较落后的位置,数字化建设基本刚刚起步,但正是这种明显的劣势,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却可以转化为优势,即在起步阶段就采取高技术标准,就完全可以避免重走其他行业在探索阶段所必须经历的弯路,大幅度降低成本。采用元数据这一“通用”语言,就可以实现数据在国际国内间的互换,对促进实物地质资料成果的交流和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依旧以传统的实体整理为主,数字化成果较少且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国家及有关部门对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还没有强制提出采用元数据标准。但是,元数据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信息资源整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新标准,现在数字化技术条件下的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将难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也势必会阻碍实物地质资料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共享。因此,根据网络新技术发展要求,尽快尽早地采用元数据技术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数字化,为全社会提供更广泛的公益性服务,是实物地质资料整理、应用的重要课题之一。
⑧ 为什么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要使用元数据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其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并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服务。
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l 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数据;
l 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的各种有关信息供用户查询;
l 帮助用户了解数据;
l 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数据。
l 采用元数据可以便于数据共享。
⑨ 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又称中介数据、中继数据,为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
元数据作用是:
1、描述数据属性(property)的信息,用来支持如指示存储位置、历史数据、资源查找、文件记录等功能。
2、元数据算是一种电子式目录,为了达到编制目录的目的,必须在描述并收藏数据的内容或特色,进而达成协助数据检索的目的。
元数据的应用举例:
1、数据结构:数据集的名称、关系、字段、约束等;
2、数据部署:数据集的物理位置;
3、数据流:数据集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非参照依赖),包括数据集到另一个数据集的规则;
4、质量度量:数据集上可以计算的度量;
5、度量逻辑关系:数据集度量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
6、ETL过程:过程运行的顺序,并行、串行;
7、数据集快照:一个时间点上,数据在所有数据集上的分布情况。
(9)地理信息中元数据的作用有哪些扩展阅读:
元数据的优点:
1、自描述:元数据自动提供 COM 中 IDL 的功能,允许将一个文件同时用于定义和实现。运行库模块和程序集甚至不需要向操作系统注册。结果,运行库使用的说明始终反映编译文件中的实际代码,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可靠性。
2、设计:元数据提供所有必需的有关已编译代码的信息,以供用户从用不同语言编写的 PE 文件中继承类。用户可以创建用任何托管语言(任何面向公共语言运行库的语言)编写的任何类的实例,而不用担心显式封送处理或使用自定义的互用代码。
⑩ 空间元数据的主要作用
:
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确保即使在其主要工作人员离退,也不会失去对数据状况的了解。
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的数据存储、数据分类、内容、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地理空间数据。
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要求作出正确判断。
目前,国际上对空间元数据标准内容进行研究的组织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TC287)、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地球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211)。
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地理空间信息中的元数据(简称空间元数据),通过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的这些特征资料,来达到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共享的双重目的。对于数据生产者,一方面通过提供空间元数据,及时发布有效的地理空间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地理空间信息的价值,另一方面根据空间元数据的内容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已有地理空间数据。对于各级的数据交换中心,则根据数据生产者提供的空间元数据,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准确定位,最终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空间元数据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数据用户提供的极大方便。方便数据用户查询检索有效的地理空间数据,了解已有的地理空间数据信息,选择合适的地理空间数据,促使地理空间数据的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