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的中原是指哪些地方
一是平原、原野。《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相对于边疆地区的对应区域的称呼即中土、中州。
狭义上,指河南一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陶(今山东定陶县)为天下中心的说法;随着华夏族向周围迁移,其活动范围扩大,古代豫州被视为天下中心。《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或指黄河流域。《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之“中原”即指黄河中下游流域,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千,北定中原”之“中原”即指黄河流域。
古人常将“中国”、“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一般认为,古代中原系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夏族部落集中分布的区域,中心是古豫州。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华夏文化或周文化的扩展而有所漫延。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文化较先进的华夏族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一些夏、商时期尚属夷蛮狄的周边地区,随着华夏文化的传播,成康之世的分封,也纳入中原文化区。实际上两周时期的中原地区除了今河南省外,主要还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
❷ 中原地区属于哪些地方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夏朝、商朝、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隋朝。
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国等先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
中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
中国有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表明较长时间的主要政权的八大古都中,中原地区占据四个,分别是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此外还有商丘、南阳、濮阳、许昌、登封、夏邑、偃师、虞城、淮阳、新郑等古都。
(2)中原指哪个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主要名人:
古代:
政治家:燧人氏、葛天氏、黄帝、嫘祖、颛顼、帝喾、嫫母、舜、商汤、姜子牙、比干、伊尹、宋微子、宋襄公、郑庄公、梁惠王、宋文公、孔父嘉、叔梁纥、春申君、信陵君、子产、百里奚、孙叔敖、商鞅、范雎、息夫人、许穆夫人、李斯、陈胜,
吴广、张良、陈平、晁错、刘武、刘秀、刘协、袁绍、司马昭、冉闵、谢安、司马光、长孙无忌、上官婉儿、姚崇、唐玄宗、赵匡胤、赵构、高拱、孙固、杜密、侯霸、卓茂、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正、刘福通、朱元璋
军事家:岳飞、风后、吴起、庞涓、灌婴、诸葛亮、司马懿、乔玄、司马昭、谢玄、石守信、岳云、荀攸、荀彧、徐庶、黄忠、魏延、陈元光、陈王廷、张良、吕蒙、常遇春、年羹尧
思想、文学家:老子、孔子、墨子、庄子、列子、惠子、韩非子、鬼谷子、申不害、陈抟、苏秦、郭嘉、吕不韦、范缜、玄奘、程颐、程颢、贾谊、江淹、阮籍、蔡邕、蔡文姬。
阮瑀、潘安、谢灵运、干宝、钟嵘、范晔、杜甫、白居易、元稹、李商隐、李贺、刘禹锡、韩愈、岑参、崔颢、祖咏、范仲淹、司马光、侯方域、丌官氏、贺铸、晁补之、王守仁
❸ 中原指的是什么地区
中原”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一般指狭义的中原,即专指河南省。广义的“中原”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辞源》解释“中原”云:“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是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
中原一般专指河南省。河南又名“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中土”、“华夏”和“神州”,历 中原河南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原河南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最主要决定性作用。现在我们说的中原,一般指河南省。其实中原指河南也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而河南也是自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和“中原”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不过河南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大批大批的河南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往异域他乡,这极大地促进了祖国很多地方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
❹ 中原地区指哪些地方
河南全省及湖北的荆山以北。
引自--关于九州
据《禹贡》载,中国九州分作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是古中原人的活动和思想所及的范围,并不是现今的中国范围,范围之外的是古人所说的化外之区;同时各州州名不一定就是现今的各州。
冀州-----《禹贡》载,西南东三方都以当时的黄河雍、豫、青州为界。即今之山西与陕西间的黄河以东,河南与山西间的黄河以北,和山东的西北部及河北的东南部。
雍州-----《禹贡》载,黑水西河惟雍州。此说后来大小有变化,一般认为,相当于今之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及青海的黄河以南。
豫州-----《禹贡》载,荆,河惟豫州。荆指荆山(湖北南漳西),河指黄河。《周礼,职方》和《尔雅,释地》都说,河南曰豫州。如此说来,豫州即今之河南全省及湖北的荆山以北。
荆州-----《禹贡》载,荆及衡惟荆州。《尔雅,释地》载,汉南曰荆州。荆指荆山,即今湖北南漳之西,衡指衡山,即今衡山县之衡山,汉指汉水。如此说来,荆州即包括,今之汉江以南,南漳以西,衡山北。
兖州-----《禹贡》载,济、河惟兖州。济指今山东利津海之古济水,河指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之古黄河。这样说来,兖州大致范围包括,今之河北沧县以南,山东济南以北。
扬州-----《禹贡》载,淮、海惟扬州。《周礼,职方》载,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载,江南曰扬州。淮指淮河,海指东海,江指长江。综合说来,扬州的范围包括,今之淮河以南,至长江南岸,东临东海。
青州-----《禹贡》载,海、岱惟青州。海指渤海,岱指泰山。《周礼,职方》载,正东曰青州。据此推断,青州当包括渤海以南到泰山以北,即今之山东德州和济南一线以北,及河北的一部分。
徐州-----《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海指今黄海,岱指泰山,淮指淮河。如此说来,范围应包括泰山以南,淮河以北,东至黄海,即今之山东东南,长江以北的江苏大部。
梁州-----《禹贡》载,华阳黑水惟梁州。华指华山,阳指山南,黑水指澜沧江、怒江、金沙江等。也就是说范围包括华山以南,直至西南地区。即今之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和任河以西,至贵州的桐梓。
各州大致位置是:
估且将全国分东中西三大块,西部由北向南是,雍州、梁州;中部由北向南是,冀州、豫州、荆州;东部由北向南是,兖州、青州、徐州、扬州。
❺ 中原包括哪些地区
广义上讲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历史上中原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河北省和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及山东省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有学者认为,中原最初是指山西南部,因为史书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南部。
❻ 中原到底有多大中原都包括哪些地方
中原地区这四个字我们一直都可以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但是究竟哪里才属于中原呢?中原到底有多大呢?这估计是所有看见这个词语的人们的心声吧!
这里能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有原因的,中原地区的地理条件是非常优越的,这里土地肥沃,人类最早就是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的,这里的土地对于早期农耕技术落后的人们来说就是一块宝地,在这里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可以得到满足。
同时,这里的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出现旱灾和雪灾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大多数的人们都会选择在此定居,人口到达一定数量之后,政权就随之诞生。
其实中原地区最常出现在华夏民族人民的口中,外族或是其他国家基本不会这样称呼我们,所以中原代表的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区的别称,更多的是无法宣之出口的民族自豪感,我们自称为华夏儿女,那么作为华夏别称的中原地区就是我们生活的故土,是历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❼ 古代所说的中原是指那些地方包括哪些省市
中原 是现在(河南省以及河北邯郸\山东聊城.济宁\山西晋城地区) 另: 江南 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指江淮地区(含)以南的苏浙皖地区. 关中 是指陕西潼关以西地区.要和关内(主要制山海关以南)分清楚. 关外 是指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地区.中原 维中原,在中国古语和汉语的史料和典籍中有以下含义: 一是平原、原野。《诗·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相对于边疆地区的对应区域的称呼即中土、中州。 侠义上,指河南一带。先秦时期已有雒邑(今洛阳)、陶(今山东定陶县)为天下中心的说法;随着华夏族向周围迁移,其活动范围扩大,古代豫州被视为天下中心。《明实录·永乐十四年》:“伏维北京,南俯中原。” 广义上,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或指黄河流域。
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比较满意,希望你给予采纳,因为解答被采纳是我们孜孜不倦为之付出的动力!
❽ 中原包括哪些地方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广义上来讲,按照省行政规划,中原地区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具体来讲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邻近的安徽北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狭义来讲“中原”专指河南。通常所说的“中原”是指狭义的“中原”,即代指河南。
❾ 中原地带指的是哪些地方
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河北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
广义的中原或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中原是“北起并州上党,西届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新蔡、安丰。”这个范围主要是现在的河南,还包括山西南部,江苏西部及安徽西北部少数地方。
“客家之源在整个古中原地区,具体说长城以南、长江以北的辽阔地带。”这样说来,上面所说的中原,那就是个“小中原”了,客家先民在900多年的三次大迁徙,“他们途中经过除河洛地区”之外的其他辽阔地区。受到秦陇文化、燕赵文化、晋赵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的多元影响。“可见“古中原”地区多么地广阔。
五帝时代是中原文明因素起源到中原文明社会形成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仰韶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因素起源、积累,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发展水平相同,处于并行发展的时期。此时,中原占有地理上的中心地位,尚未取得政治和文化上的中心地位。 龙山文化时期,初级文明逐渐形成,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中原文明中心地位开始明朗。
从仰韶文化经龙山文化发展到二里头文化,中原地区的文明因素在这一时段有一种疾速增长的趋势,这与周边地区的同期文化形成明显的反差。曾经辉煌一时的马家浜--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时已经是强驽之末。山东的大汶口文化经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时也给人以衰落之感。 仰韶文化时期,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江汉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等,都曾扩展到中原的豫东和豫南。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河南商丘、周口、许昌、郑州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或退回山东,或融合于当地,完全被河南龙山文化所取代。豫西南的屈家岭和石家河文化也遭到同样的命运。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正是中原文化强势扩张的历史真实。中原文化在不断汲取周边文明因素的基础上,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已经走在其它文化的前面,并以夏王朝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中华文明王中王的地位。
以文明要素为例,可以做为一个新时代标志的青铜冶炼术,在龙山时代逐渐普及。中原地区发现多处青铜冶炼遗存,登封王城岗出土的青铜规残片,陶寺遗址(山西襄汾县东北部)的铜铃等,代表着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随后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大量青铜兵器、礼器的出土,显示了中原文明的风采。
中原仰韶文化时期仅发现一座郑州西山古城。而龙山时代的古城仅河南一地,已发现了安阳后岗、淮阳平粮台、登封王城岗、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新密古城寨等6处。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同时代城址的发现。龙山时代大批城堡出现的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剧变,是战争、掠夺、权贵、财富集中。一个邦国林立的初级文明社会在中原大地已经出现。
从新郑县裴李岗(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龟甲刻符,仰韶(渑池县)文化的刻划符号,到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岗、陕西长安花楼子的陶文与骨刻文字,它们和后世的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二里头遗址陶文的文字功能更是无可置疑的。
中原古文明是诞生在中原龙山文化强大的综合实力基础上的。中原二里头文化的大型宫殿的出现,就是中原地区“大房子”建筑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原地区强大政治权威的标志。在龙山文化晚期以及二里头文化阶段,中原地区凭借自身实力,已经走到了时代的前列,成为当之无愧的文明中心。
河南、山西、陕西汉中部分,属于中原一带。
山东 河北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