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敦煌出土千年前的文献《凶吉书仪》,此次发现有何意义
敦煌出土的千年前文献《凶吉书仪》,记载当时关于婚丧嫁娶的书札体式、典礼仪注。背面被当时的小朋友拿来当草稿纸画画,旁边还标注“这是啥啥啥”。
到了现如今,流行的不再是书法,而是简体字。学习简体字不是对书法的遗弃,而是为了适应更快节奏的需求。
文化的传承,不仅仅留存在庄严的书写,也同样保存在随意的字画。笔墨之间,有很多文化符号,让人们一看就懂,会心一笑。心头闪过的一抹灵犀,荡漾千年,刹那即永恒。
⑵ 敦煌文献涉及了哪些内容
敦煌文献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历法、医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宗教、社会、民俗、民族、哲学、逻辑、经学、诸子、文学、曲艺、戏剧、音韵、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翻译、王朝律令、地方法规、均田文书、争讼、婚姻、结契、农业、水利、畜牧、兽医、印刷、装帧、商业、货币、会计、旅游、纺织、冶铸、建筑、石油、档案、交通、通讯、占卜、相术、榜示、转帖、印章、模拓、拓印、花押等等,范围之广,几乎无所不包。
尤其难得的是有大量失传的古佚文书,价值之大,无与伦比,被誉为“古代学术的海洋”。
⑶ 有关介绍敦煌,和跟敦煌有关的书,大家给介绍下,谢谢啊
敦煌梦书研究
郑炳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黄陵人,1956年生1982年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并留校任教,从事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曾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西北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着有《前凉行政地理区划初探》、《敦煌碑铭赞三篇证误与考释》、《敦煌地理问书汇辑校注》等。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4/Cathedra/DL/DL-477232这上面有音频和视频
⑷ 收集关于敦煌所有的历史资料
敦煌莫高窟是古丝绸路上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在中国西部的茫茫沙海中,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莫高窟自公元366年创建以来,经过一千多年的连续开凿营造,至今保存洞窟492个,彩塑2200多尊,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有敦煌的神话传说、敦煌本地的佛教故事、敦煌社会历史故事、敦煌历史人物故事、敦煌石窟故事、敦煌近现代故事、敦煌学故事、敦煌壁画本生故事、敦煌壁画因缘故事、敦煌壁画佛传故事、敦煌壁画佛教历史故事、敦煌壁画瑞像故事以及敦煌壁画经变故事。
(4)属于敦煌地理文献的书有哪些扩展阅读:
敦煌,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近5000年漫长曲折的里程。悠久历史孕育的敦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辉煌;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
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使戈壁绿洲越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就像一块青翠欲滴的翡翠镶嵌在金黄色的大漠上,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在这个群山拥抱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色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
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 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人才辈出……美丽的敦煌,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
⑸ 郑炳林的科研贡献
一、专着
1.《中国古典诗词地名辞典》(参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4
2.《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 甘肃教育出版社, 1989,12
3.《敦煌碑铭赞辑释》 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7
4.《敦煌本梦书》(与羊萍合作)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8
5.《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8
6.《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9
7.《敦煌学大辞典》(参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
二、论文
1.《高昌王国行政地理区划初探》,《西北史地》1985,2;64—7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85,6;132—140
2.《试论唐贞观年间所开大碛路—兼评西域史地研究论稿》,《敦煌学辑刊》,1985,1;121—129
3.《高昌城诸门考》,《兰州大学学报》,1985,5;25—31
4.《沙州伊州地志所反映的几个问题》,《敦煌学辑刊》,1986,2;66—75
5.《十六国时期姑臧的自然和人口条件》,《西北史地》,1987,3;21—29,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87,10;18—26
6.《秦汉吴郡会稽郡建置考》,《兰州大学学报》,1988,3;91—97
7.《高昌王国的民族和人口结构》(与杜斗城合作)《西北民族研究》,1988,2(总3);80—91
8.《论〈诸山圣迹志〉的成书年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1;143—150
9.《敦煌文书S.373号李存勖唐玄奘诗证误》,《敦煌学辑刊》,1991,1;21—26
10.《伯2641号背莫高窟修功德记撰写人探微》《敦煌学辑刊》,1991,2;43—56
11.《仇池国二十部护军镇考》《西北民族研究》,1991,2;207—215,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2;40—48
12.《〈梁幸德邈真赞〉与梁愿清〈莫高窟修功德记〉》(与梁志胜合作)《敦煌研究》,1992,2;62—70
13.《敦煌碑铭赞三篇证误与考释》,《敦煌学辑刊》,1992,1-2;96—103
14.《敦煌碑铭赞部分文书拼接与复原》,《敦煌研究》,1993,1;53—59
15.《前凉行政地理区划初探(凉州)》,《敦煌学辑刊》,1993,1;53—59
16.《〈索崇恩和尚修功德记〉考释》,《敦煌研究》,1993,2;54—64,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3,8;55—64
17.《前凉行政地理区划初探(河州、沙州)》,《敦煌学辑刊》,1993,2;69—80
18.《河西都僧统唐悟真作品和见载文献系年》(与齐陈骏合作),《敦煌学辑刊》,1993,2;5—15
19.《读敦煌文书P.2638〈后唐清泰三年六月亲司教授福集等状〉札记》,《西北史地》,1993,4;44—50
20.《敦煌碑铭赞抄本概述》,《兰州大学学报》,1993,4;137—143,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3,12;52—58
21.《唐五代敦煌新开道考》,《敦煌学辑刊》,1994,1;43—48
22.《〈索勋纪德碑〉研究》,《敦煌学辑刊》,1994,2;61—76
23.《敦煌本〈张淮深变文〉研究》,《西北民族研究》,1994,1;142—15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1994,12;83—96
24.《张淮深改建北大像和开凿94窟年代再探》,《敦煌研究》,1994,3;37—41
25.《读〈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札记》(与冯培红合作),《西北史地》,1994,4;44—49
26.《西秦赤水强川甘松地望考》,《西北民族学学报》,1994,3;70—75
27.《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与高伟合作)》,《西北史地》,1994,1;29—36
28.《敦煌汉文吐蕃史料综述——兼论吐蕃控制时期的职官制与统治政策》(与王继光合作),《中国藏学》,1994,3;44—55
29.《唐五代敦煌私营酿酒业初探》(与董念清合作),《社科纵横》,1994,4;64—6
30.《敦煌本〈修文殿御览〉考释》(与黄维忠合作),《敦煌学辑刊》,1995,1;36—48
31.《唐五代敦煌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的使头一职》(与冯培红合作),《敦煌学辑刊》,1995,1;17—28
32.《敦煌写本解梦书概述》,《敦煌学辑刊》,1995,2;9—30
33.《关于北凉后遗政权的有关问题》(与李冬栂合作),《西北民族学学报》,1995,2;40—46;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1995,8;67—73
34.《唐五代敦煌种植林业研究》,《中国史研究》,1995,3;67—73
35.《唐五代敦煌金安山异名考》,《敦煌研究》,1995,2;127—134
36.《唐末五代敦煌都河水系研究》,《历史地理》13辑,1995,31—38
37.《唐代敦煌僧医考》,《敦煌学》20辑,1995,31—46
38.《唐五代敦煌手工业研究》,《敦煌学辑刊》,1996,1;20—39
39.《俄藏敦煌写本中九件转帖初探》(与陆庆夫合作),《敦煌学辑刊》,1996,1;3—13
40.《唐五代敦煌畜牧区域研究》,《敦煌学辑刊》,1996,2;9—35
41.《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与王尚达合作),《中国藏学》,1996,4;43—53
42.《唐五代敦煌粟特人与归义军政权》,《敦煌研究》,1996,4;80—96;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7,2;64—80
43.《唐五代敦煌金山国征伐楼兰史事考》,《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03—415
44.《晚唐五代敦煌园囿经济研究》,《敦煌学辑刊》,1997,2;24—37
45.《都教授张金炫和尚生平事迹考》,《敦煌学辑刊》,1997,1;96—102
46.《从敦煌文书看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医事状况》(与高伟合作)《西北民族学学报》,1997,1;68—73
47.《唐五代敦煌的粟特人与佛教》,《敦煌研究》,1997,2;151—168
48.《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物价》,《敦煌研究》,1997,3;14—32
49.《论晚唐敦煌文士张球即张景球》,《文史》第43辑,中华书局,1997,111—120
50.《晚唐五代金银在敦煌的使用与流通》(与杨富学合作),《甘肃金融》,1997,8;45—48
51.《敦煌西域出土回鹘文文献所见qunbu与汉文文献所见官布研究》(与杨富学合作),《敦煌学辑刊》,1997,2;19—27
52.《敦煌写本类书概述》(与李冬栂合作),《历史论丛》,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等
⑹ 关于描写敦煌的书籍有哪些啊
1、《敦煌学大辞典》
国内外第一次以工具书形式反映敦煌学研究成就的大型专科辞典,中国2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100余人参与编写,共收词900余条,总字数约200万字,插图700余幅,对敦煌学所涉及的众多学科,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2、《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带走的敦煌遗书数量没有斯坦因多,但他进洞数周,“翻阅了每一张纸片”,所得7000余件皆为精华,文本、考古价值最高。去年,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终于“回家”,5300余件以数字资源登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距离1908年它们被带出敦煌,正好110年。
3、《敦煌变文选注》
敦煌汉文卷子中,许多人们前所未闻的变文、曲子词、白话诗等,使研究者大开眼界,改变了对中国文学史的认识。其中尤以变文最先引起中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郑振铎说过:在敦煌所发现的许多重要的中国文书里,最重要的要算“变文”了。
在它没被发现前,我们简直不知道“平话”怎么会突然在宋代产生?“诸宫调”的来历是怎样的重要问题,这些都一度成为疑案而难有确定的答案。
4、《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成名作,以社会学的观点,根据汉籍、印度经文、敦煌和其他西域文书,分析了从南北朝到五代期间的中国寺院经济。
比如,唐代实行度牒制度,持有祠部所颁发的度牒的道士方为正名,享有免除差徭、赋税、兵役的特权,而且籍隶宗正寺,享受皇室宗亲的待遇。所以,出家当道士在唐代很时髦,这也导致了国家为维持官方教团而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5、《归义军史研究》
近20年后再版,足以证明这部敦煌学入门书的畅销。作者重点探讨了归义军的政治史和对外关系史,对九世纪后中期至十一世纪前期将近200年的晚唐、五代、宋初的西北地区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这位北大历史系教授2001年出版的《敦煌学十八讲》,也是敦煌学的入门读物。
⑺ “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出自哪里要具体到哪本书,哪一章,哪一页!
出自《旧唐书·地理志》古代的书, 没有页码 ,也不分章节 ,都是多少多少卷 ,地理志就是旧唐书其中的一卷。
元宵灯会是一种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灯会。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隋炀帝时期,每逢正月国都洛阳宫城正门端门举办灯会,端门灯火盛极一时。
2006年5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申报的秦淮灯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50)。
2008年6月7日,多地合并申报的灯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81)。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国都南京城内就举办过元宵灯会,是中国最早记载的灯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东晋、南朝时期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张灯结彩。东晋诗人习凿齿有诗《诗灯笼》描写当时张灯的情形。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间,纸张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丝织品的大量应用,使得灯彩艺术迅速发展。
⑻ 敦煌遗书都有什么书
敦煌遗书包括5~11世纪间六、七百年的古代文献。其中有纪年者近千件,最早的为406年(西凉建初二年),最晚的为1002年(宋咸平五年)。大部分汉文写本写于中唐至宋初。汉文遗书除95%以上为佛典和其他宗教文献外,其余为经、史、子、集、官私档案、医药天文、诗词俗讲等。宗教文献以佛教的经、律、论即“三藏”以及佛经目录为主,其中大多有传世本,也有一些未曾传世的佛教文献。汉文典籍经、史、子、集中,除一部分是极为罕见的古写本,可用于校勘外,更有不少佚失千年以上的古书,如《隶古定尚书》、郑玄《论语注》、皇侃《论语义疏》、刘向《说苑》第二十卷及属于小学类的韵书、字书等。大量的官私档案文书,是研究中古历史、社会生活、风习民俗、寺院经济等的第一手资料,如唐代的《律疏》、《公式令》、《神龙散颁刑部格》、《水部式》等,使人们对唐代法令及其在古代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获得了全新的认识。符、牒、状、帖、榜文、判辞、过所、公验、度牒、告身,多是古代官府的原始档案。大批户籍、计帐、手实文书的发现,反映出北魏至唐中叶实行近300年之久的“均田制”以及相关的户籍、赋役制度的实际情况。各种各样的租佃、借贷契约,放良文等,使人们对中古时代的社会和阶级关系认识得更加深切。寺院文书反映着寺庙的生产和生活。各种社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古社会的民间社团、教团组织及其活动。张、曹二氏归义军政权时代的各种遗书,可了解敦煌地方史,敦煌石窟的凿建与发展,敦煌同邻近各民族的关系,以及敦煌和河西诸郡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各种地志、官私谱书也是稀世之珍。文学作品中,既有中原文人传世佳作的抄本和佚作,如韦庄《秦妇吟》,300余首王梵志诗等,更有不曾传世的地方性俗文学作品,如诗词、赋、变文、讲经文、押座文、俚曲、因缘、儿郎伟等。科技史方面的天文历算、医药术数价值极高。如S.3326《全天星图》,是现知全世界最古老、星数最多的星图。医药文献中则有久佚的医书和医方。敦煌遗书中还有用多种古代少数民族和西域文字如吐蕃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写成的典籍和文件,对于研究古代西域民族史、各种语言文字和中西交通史有着重要作用。总之,敦煌遗书以其内容广博、弥足珍贵而闻名于世,推进了中世纪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组织在从事敦煌遗书的研究工作,以至形成 20世纪国际上的一门显学——“敦煌学”(严格意义上的“敦煌学” 还包括敦煌石窟艺术考古和研究 )。
敦煌遗书内容可分为宗教典籍和世俗典籍两大部分。宗教典籍占80%,包括经律、论、疏释、赞文、陀罗尼、发愿文、启请文、仔海文、祭文、僧传、经国等。《金刚经》、《妙法莲华经》之类的复本甚多,也发现一些中土已佚的经卷,如隋唐时再三遭禁的三阶教的教义经文,以及一批疑伪经等。宗教典籍除佛典外,还发现了另几种宗教典籍。其中有道教卷子500件以上。北朝写本《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及《老子化胡经》等佚道经。摩尼教方面,有《摩尼光佛教法仪略》等。景教方面,有《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等。其中有一部分是久佚之典,具有补缺、辑佚之功,丰富了我国文献宝库。另一部分,虽是传世文献所已有的,但为从事校勘订补工作,提供了难得的版本。这些佚经的发现,推动了东酉学者对于摩尼教、景教的研究。
⑼ 关于中国考古的书籍
一,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
古墓、珠宝、古尸、陪葬 ,神秘的面纱背后是璀璨的古代文明。。。。。。
1、《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之谜》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个兵马俑发现,发
掘的详细经过。。。。。。
2、《寻找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中国北京猿人”轰动了当时的世界,被誉为“整个地球人类的震撼!”然而。。。。。。
3、《岭南震撼:南越王墓发现之谜》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
4、《日暮东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之谜》
1928年7月,流氓军阀孙殿英率部,以剿匪及军事演习为名,荷枪实弹进入东陵,用七天七夜的时间,打开干隆、慈禧两座地宫,劈棺抛尸,将价值连城的旷世珍宝洗劫一空,酿成了中外文明史上惊天动地的大案。 。。。。。。
5、《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
这是一部全景式、多侧面反映新中国以科学考古手段发掘第一座帝王墓葬--明定陵的长篇纪实文学。
6、《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再世之谜(修订本)》
位于陕西扶风县的千年古刹法门寺宝塔,在一个风雨之夜突然崩塌,考古人员无意间在塔下发现了秘密玄宫,这便是埋葬着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和大唐帝国无数珍宝并已消失了一千多年的法门寺地宫。本书从不同侧面,披露这座迷宫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佛祖真身舍利东来中国的秘密过程,为中国历史及世界佛教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空间。
二,《天国的灵光:佛像》
本书是走进珍宝世界系列图中的一册,全书以大量精美的照片介绍了汉、十六国时期至元、明、清代2000多年间的丰富多彩,造型各异的佛像,每件佛像均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及多篇局部放大照片,便对读者的欣赏。全书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既具收藏性又具有知识性及鉴欣赏性,是文物爱好者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三,《唐李宪墓发掘报告(精)》
本书是关于李宪夫妇葬墓的发掘报告。本书记录了该墓的墓葬形制、葬具、墓内装饰壁画以及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有陶瓷器、铜、银、玉、玻璃料器等妈妈,这些都为唐代的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四,《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序 我们的心愿引子壹 汉兵马俑坑的发现贰 发掘清理兵马俑叁 寻找兵马俑陪葬坑的主墓肆 陵墓的初探、试掘到正式批准发掘伍 内外墓道发掘告捷陆 会战主墓室柒 清理的珍贵文物捌 解答楚王陵墓的两个问题后记
五,《中国(世界)历史未解之谜》&《中国(世界)考古未解之谜》
六,《帝国的辉煌》
本书是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及秦文化的考古科普图书。秦始皇陵与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了秦国历史以及秦所创造的
七,《定格历史(隐藏于古墓中的奥秘)》
八,《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着名器物。
九,《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记》
继发现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之后本书纪之初,在成都平原又传来了令人再次震惊的考古大发现:一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蜀国邑遗址,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骇然现世……考古工作者将此遗址命名为“金沙村遗址”。
本书作者亲自参与了金沙村遗址的发掘工作,他们以如花的妙笔,将田野考古和丰富的知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融为一体,撰写了这本书。 作者将带你一起穿越数千年时光隧道,走进古蜀都金沙村,去体会古蜀人的社会生活
十,《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
本书集中展示了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问世3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
十一,《西藏考古与艺术》
找寻失落的文化——西部西藏前佛教时期重要考古遗迹调查报告(1992-2002)札达盆地岩画的发现及对西藏岩画的几点认识丁冬:西藏西部一处前佛教时期居住遗址的发?? 西藏西部陶器制作工艺的观察和初步研究 De-ga g.yu-tshal(榆林窟)之会盟寺的比定图像拉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松赞干布塑像的再观察
十二,《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
周口店北京直立人(俗称“北京人”)遗址发掘与研究,是世界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重大事件之一。此遗址被列入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中国境内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眼前的这本小册子,作者尽力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这一段牵涉众多学科和专业性很强的历史,融会了国内外相关的重要考古发现,写成一本雅俗共赏的书
十三,《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作品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
这是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的随笔集,收录其80及90年代所写书序、讲演稿、报刊文字及访谈记录。内容涉及考古人类学研究理论与发展,学者介绍,学界轶闻掌故、考古时事及对学术的前瞻。以随笔的形式,读者不仅可了解张光直学术上的直知灼见,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位诙谐、宽容、乐观、热富有社会使命感的尊长。这是“张光直作品系列”中的一本。
十四,《秦公帝王陵》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秦公、秦王和秦帝陵墓的专着。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获取了充足、完备、翔实的一手资料,详细介绍了秦陵四大陵区即西垂陵区、雍城陵区、栎阳陵区和咸阳陵区的陵墓、陵园、陵寝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情况。特别是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其规模之大在世界帝王陵中也属罕见。秦始皇皇陵的考古发现,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成为世界认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文明的重要窗口。
十五,《趣味考古》
本书包括趣探事源,趣谈考古,趣觅古迹,趣话文物几个篇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考古文化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究了考古中的来龙去脉之谜。
十六,《考古的故事:中国卷·彩图版》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力图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中国考古。编者在参考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考古者、考古过程、考古等多种角度来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考古探索过程中难以言表的身心体验。
红山玉器图鉴
·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
·走进汉画
·宜德彝器图谱
·清代地方私帖图录-甲种本之二十
·戴志强钱币学文集-甲种本之十七
·中国传统漆器/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
·广西考古文集(第二辑)--纪念广西考古七十周年专集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三卷)
·中国考古学(第5卷)=Chinese Archaeology
·古墓--雅俗中国丛书
·走进考古现场
·南宋官窑与哥窑(杭州南宋官窑老虎洞窑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宋元青白瓷鉴藏
·国宝
·中国寻宝地图
·国宝沉浮录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三编)上下
·考古探险·古代王朝的历史踪迹
·考古探险·绝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险·记录神秘的历史碎片
·考古探险·再现历史的神秘辉煌
·考古探险·医病史中的生死轮回
·再现昔日的文明:东方大港宁波考古研究
·鉴识古印
·唐代墓室壁画研究
·明清床榻
·盈握珍玩
·木样年华(中国古代家具)
·皇室文玩珍藏
·让你价值连城(收藏家发迹的秘密)
·洛阳考古集成(隋唐五代宋卷)
·洛阳考古集成(夏商周卷)
·簠斋金文化
·音乐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簠斋金文题识
·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
·昭陵唐墓壁画
·龙山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胡汉之间:“丝周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
·文物鉴定与研究
·科技考古(第一辑)
·西汉孤魂:马王堆汉墓发掘之谜
·古玩谈旧闻--文玩鉴赏丛书
·龙骨坡(200万年前的山寨(彩色版))
·文物保护与修复的问题
·东方考古(第1集)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
·翡翠首饰价值考成(上、下册)
·中国陶瓷史
·中国文物年鉴.2005
·巴东罗坪
·民族考古学家宋兆麟--中国民间人物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中国民间人物
·冶山存稿(南京文物考古论丛)
·历史与文化的考古学探究-原匈奴、匈奴
·古今神秘现象全纪录--考古篇
·中国考古学通论(修订本)
·最新田野报告:考古(《纽约时报》科学版)
·大考古(考古·文明·思想)
·中国考古未解之迷
·世界考古未解之谜:彩图版
·中国考古地图
·世界考古大探索(世界悬疑与文明大探索)珍藏版(4)
·火坛与祭司鸟神--中国古代祆教美术考古手记(紫禁书系)
·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中国考古学(走向与推进文明的历程)
·古代玉器通论(中国考古文物通论)
·天文考古通论(中国考古文物通论)
·沙漠考古通论(中国考古文物通论)
·古代铜鼓通论(中国考古文物通论)
·世界考古奇案(探索未知世界系列丛书)
·考古学、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网络系列)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着------考古学论文集(上,下)
·龙骨坡----200万年前的山寨[双色版]
·新石器时代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上、下册)
·探索· 考古发现
·考古的历史--彩色人文历史
·世界着名考古发现探秘(少年的文化之旅)/少年博览丛书
·青桐王都-----殷墟考古大发现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上、下册)
·世纪设计提案--设计的未来考古学
·考古学:追寻人类遗失的过去(插图本)
·中国考古未解之谜--彩色未解之谜系列
·考古的故事 (世界卷)
·沉舰--3000年海战史的考古之旅
·吴城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吴城文化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
·古代漆器(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宋元明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帛画(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屈家岭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红山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马王堆汉墓(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石窟(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服饰(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裴李岗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秦兵马俑坑(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城市(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隋唐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玺印(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秦汉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曾侯乙墓(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农业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夏商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第一辑(8本套装)
·古代岩画(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滇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秦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20世纪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旧石器时代考古(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楚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广州南越王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中国重大考古发掘手记--秦兵马俑
·(正背翻)中国 世界考古未解之谜
·语石 语石与同评-考古学专刊丙种第四号
·青藏铁路西藏段田野考古报告(西藏高原田野考古系列丛书)
·揭阳考古(2003-2005)
·郑州宋金壁画墓(中国·郑州考古)
·中国郑州考古四郑州大师姑2002--2003
·清江考古(长阳地区考古发掘报告)(精)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精)--中国文库
·中国考古学----走进历史真实之道(中国文库)
·中国化石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1901--2000(东北地区卷)
·2003年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原考古大发现3楚墓疑云
·中原考古大发现1叩醒商城
·中原考古大发现2殷墟之谜
·中原考古大发现4龙门佛光
·中国考古探秘-风雪定陵(插图版)
·中国考古(英文)
·美术考古学导论(刘凤君)
·中国考古学史 (插图珍藏本)
·考古学读本
·考古学读本
·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纪念甑皮岩遗址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考古学读本
·中国名砚揽胜
·考古探险·古代王朝的历史踪迹
·考古探险·绝境之地的神奇故事
·考古探险·记录神秘的历史碎片
·考古探险·再现历史的神秘辉煌
·考古探险·医病史中的生死轮回
·金沙:21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
·西沙水下考古(1998-1999)
·民国交通联运图印花税票(附数据库光盘)
·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考古学理论导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译丛
·理论考古学/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译丛
·考古人类学随笔--张光直作品系列--张光直作品系列
·华南考古(1)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第二卷)
·吴城--1973~2002年考古发掘报告
·中国名窑地图
·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
·东方考古(第1集)
·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
·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堤荆州马山段考古发掘报告)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上下)
·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
·高句丽遗迹(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渤海遗迹(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魏晋南北朝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敦煌吐鲁番文献(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石刻(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简牍/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青铜王都(殷墟考古大发现)/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丛书
·2002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北朝晚期石窟寺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张宏彦着)
·闽宁村西夏墓地(精)/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
·闽侯昙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报告(精)/福建文物考古报告
·文字考古(1)(精)
·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张昌倬主编)专升本)
·北京原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大发现--古代文明探索之旅丛书
·美术与考古(上下册)--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13
·许昌漯河钱币发现与研究
·临海文物志
·上海文博论丛·第13辑
·汉长安城武库
·羊城考古发现与研究(1)
·战国中山国灵寿城(1975-1993年考古发掘报告)
·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
·中国考古未解之谜世界考古未解之谜/彩色未解之谜丛书
·中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2000年卷)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
·白玉鉴赏
·石器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方法初探)
·中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200年卷)
·中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2000年卷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
·潜江龙湾:1987-2001年龙湾遗址发掘报告 上下
·文物学
·明清青花瓷画鉴赏
·古玩指南:铜器
·古玩指南:玉器·镶嵌
·马王堆汉墓探秘
·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南卷
·隋代虞弘墓
·北齐徐显秀墓
·面向大地的求索(20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敦煌考古漫记
·陈万里陶瓷考古文集
·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
·厦门考古与文物(第二辑)--厦门文化丛书
·真如集:浙江考古学会学术论文集
·揭阳考古 (2003-2005)
·名家收藏趣谈
·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堤荆州马山段考古
·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
·陶瓷器玩藏文图--精致生活丛书
·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提马山段考古发掘报告
·神木新华
·清代御窑瓷器
·旅游文物鉴赏
·铢积寸累:广州考古十年出土文物选萃
·清三代青花盖罐
·西湖名人墓葬(西湖全书)
·钧台窑发现与探索
·中国考古学(英文版 全四册)
·来自地下的声音:中国历史考古大发现
·沙漠考古
·华夏神都:全方位揭迷三星堆文明
·守望砚田
·故宫博物院50年入藏文物精品集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共二册
·陶白捐赠文物选集
·原州古墓集成
·满城汉墓--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八卷
·文博丛谈
·捐献铭记
·汉英文物考古词汇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文物精品集
·中国陶瓷简史:英文
·Pediatric Anesthesia Handbook
·揭阳考古(2003-2005)
·河南旧石器考古与第四纪研究论文集
·文物精华
·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
·考古大悬疑
·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 全三册)
·美洲考古大发现:被征服者扼杀的文明
·中国历史考古大发现:来自地下的声音
·西亚北非考古大发现:打开历史之门
·古希腊罗马考古大发现:欧洲文明之源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文明的曙光
·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彩塑保护
·安阳殷墟出土玉器
·考古大悬疑(发现·探索丛书(经典版))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社科文献精品译库
·长清西汉济北王陵(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
·宋元明考古(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两周考古(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古代帛书(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灿烂佛宫(敦煌莫高窟考古大发现)(古代文明探索之旅)
·屈家岭文化(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大汶口文化(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马王堆汉墓(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美术与考古(上下)(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
·晚清民国瓷器
·西域考古图记
·南通博物苑文物精华
·昙石山文化研究
·汉代青铜容器的考古学研究
·希腊艺术与考古学
·夏商周历史与考古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
·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
·中日两国考古学·古代史论文集
·古钱币
·太原隋虞弘墓
·龙泉东区窑址发掘报告
·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4辑
·邢台粮库遗址
·襄阳王坡东周秦汉墓
·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
·砚谈/把玩之旅丛书
·西亚考古史(1842--1939)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七卷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
·中国考古未解之迷:图文版
·昆虫羊甫头墓地
·触摸尘封的历史
·官窑内造款作品集/古玩与收藏丛书
·洛阳王湾--田野考古发掘报告
·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考古卷)
·甲骨文拓片精选:书体分类及临摹指要
·收藏杂学
·考古中国4D
·考古中国3D
·考古中国2D
·考古中国1D
·齐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巴蜀考古论集
·大家小书·野人献曝
·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
·古代青铜器/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四川历史考古文集
·中国古玉鉴藏
·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着上.下
·龙泉青瓷赏析
·中国考古学要论
·淘宝上海
·锦灰三堆
·旧都文物略
·古陶珍宝:唐三彩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十卷 考古论集
·2003成都考古发现
·东方考古(第1集)
·成都考古发现(2002)
·中国史前考古研究论集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八卷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二)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 第四卷 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语石;语石异同评(考古学专刊)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上)
·人类的十大考古发现
·潜山薛家岗
·中国化石古人类和就石器文化考古发现与研究(1901-2000)·东北地区卷
·探索·考古发现
·湖南考古2002(上下册)
·夏商周文明研究·五 殷商文明暨纪念三星堆遗址发现七十周年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大彩文库:古砚
·大彩文库:漆器
·大彩文库:清代玉器
·大彩文库:古茶器
·耶稣最后的法老:提示西方文明的真实历史
·天下第一剑:兖州镇水剑纵横谈
·乾陵文化研究(一)
·唐惠庄太子李�墓发掘报告
·闽侯县石山遗址第八次发掘报告
·七星河:三江平原古代遣址调查与勘测报告
·岱海考古(三)--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
·考古学研究(五):庆祝邹衡先生七十五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论文集
·郑州文物考古与研究一(上下)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 第二卷 卜辞通纂)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 第五卷 金文丛考)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 第三卷殷契粹编)
·秭归苗评(含光盘)
·郑州大河村(全两册)
·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众的研究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10卷
·中国西部考古记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金银器卷
·银器
·新中国股票证图录
·中国粮票目录 2003-2004年版
·中国债券目录 2003-2004年版
·中国旧纸币目录(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 2003-2004年版
·昨日盛宴: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支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
·神秘瑰丽:中国古代青铜文化
·混沌初开:中国史前时代文化
·旅游文物艺术/旅游学新视野丛书
·文物鉴定与研究(2)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二卷
·曾侯乙墓文物艺术
·安阳文物精华
·雕刻艺术.印钮
·收藏与投资 毛泽东像章目录
·大彩文库:象牙雕刻
·珠宝
·郭店楚墓竹简
·任式楠文集
·200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大彩文库:青花瓷
·大彩文库:古代铜镜
·考古之谜
·明代磁州窑瓷器
·火坛与祭司鸟神(中国古代袄教美术考古手记)
·任家咀秦墓(精)
·古玩
·历代印学论文选
·红山古玉藏珍
·中国古代器物大词典(兵器、刑具卷)
·观赏石·盆景石·石砚及印章石鉴赏
·先秦两汉考古学论丛
·简牍帛书发现与研究
·慧眼识宝(二)
·慧眼识宝(一)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楚地简帛文献思想研究(二)
·鉴藏如意(保值收藏)
·鉴藏铜墨盒
·斯坦因第四次中国考古日记考释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学术文库)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
·探寻黄河文明
·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
·秭归柳林溪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着--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上下
·中国音乐考古学
·二十世纪简帛学研究
·戏剧与考古
·宋元明考古/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中国考古大发现(上下)
·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3辑配合国家基本建设专集)(精)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
·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
·玉石之路(遗失在古墓中的历史)
·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都手记
·苏州考古
·考古学研究(五 上下)
·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四卷 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商周古文字类纂
·洛阳皂角树--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
·隋唐考古
·胶东考古研究文集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7)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8)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6)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5)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10)
·屈家岭文化/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9)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3)
·中国考古文物之美(2)
⑽ 敦煌的藏经洞里,都藏了些什么汉文文献
汉文的文献太多,汉佛的经文数量较多一些,比较如来佛经文,菩萨经文等等,都是有历史价值的。
敦煌藏经洞约有90%以上属于珍贵的汉佛经文献。长久以来,我们对敦煌文献的利用大多集中在数量不足10%的非佛教文献,并通过解读文献,补充传世史书的记载空白。其实,对“遗漏”历史的重视也恰恰成为敦煌学转型的推手,当非佛教文献的补史价值被“榨取”殆尽时,“新材料”也就变成了“旧材料”,这些非常珍贵而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更应受到更多传承和保护。
敦煌佛教各类珍贵文献在深化佛教史研究,以及拓展书籍史等领域具有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仍有待于各界学者持续关注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