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的介绍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Phylogeography)也叫谱系生物地理学(中文译法的差异),由John C. Avise和其同事们于1987年提出,主要研究基因谱系(尤其是种内和近缘种间)地理格局的历史演化以及形成的原理和过程。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从系统发育角度来探讨类群的地理学格局,并估计影响空间格局的基因流动、历史或生态的阻隔等。
② 请问什么叫族谱
基本解释 1. [genealogy;family history]∶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2. [genealogical tree]∶有关一个种族的父系和母系的系统记录 补充: 详细解释 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宋史·艺文志三》:“ 司马光 《宗室世表》三卷,《臣寮家谱》一卷。”明 叶盛 《水东日记·范氏家谱世系》:“吾家 唐相 履冰 之后,旧有家谱。 咸通 十一年,一枝渡 江 ,为 处州 丽水 县丞,讳隋。”清 龚自珍 《<怀宁王氏族谱>序》:“由是胪而为家谱,则史表之遗也;广而为家乘,则史传之遗也。”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有些人听汉奸 刘老五 说过,从刘 家的家谱上查起来,从他本人往上数,‘举人’比他长十一辈。”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基本含义: 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在1960年代中国的破四旧运动中,家谱被当作四旧遭到清理,“成千上万”的家谱被毁,很多中国人不得不毁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谱,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人文历史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都称家谱、家传的,宋代又有宗谱或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即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③ 分子谱系地理学能解决什么时间尺度的问题
我知道应该需要建立模型应用于CPU运算能力要求非高需要计算N力传递CPU错选择根本办
CPU要I7 2600打底 内存8G或者更高用1600或者2000套装计算结巨块SSD少机械硬盘用散热电源都要计算间等于期烤机相反显卡需要用集
④ 求助关于谱系地理学方面的书籍
到这里看看:http://list.jd.com/1713-3286-3793.html
找找你想要的书吧。
⑤ 什么是地理学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⑥ 地理学是什么!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在现代地理学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层,或者是指一个区域。“理”是指事理、规律,或者是事物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和人类活动,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综合体由地理要素组成。
(6)什么是谱系地理学扩展阅读
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体现为地理学研究具有多维、动态的视角。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来开展地理学综合研究,其综合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地表环境、地球环境动态变化为主的动态研究,即环境动态研究;
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动态研究,聚焦环境和社会动态之间的关系;
三是对区域、流域等研究区域的综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卫星城市之间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地理学的空间表达也是多元、多样的。除语言、数字等基本表达方式外,图形往往是地理学表达的主要形式,如通过研究地图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为地理空间演变研究提供直观支持。
⑦ 亚洲最大生物物种诺亚方舟可以保存多少颗种子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被称为生物物种的“诺亚方舟”,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质库,保存野生植物种子10285种,共82746份。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不仅保存有野生植物种子,还有我国重要野生植物的离体材料和DNA材料、重要动物的细胞系和重要微生物菌株等遗传材料,至今它已保存了各类种质资源21666种225522份/株/条。
作为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诺亚方舟”,种质库成为了与英国千年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等齐名的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翘楚,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7)什么是谱系地理学扩展阅读
亚洲最大生物物种“诺亚方舟”的研究方向:
1、功能基因和分子进化研究
建立竹类植物模式竹种(麻竹)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体系和组培体系,克隆EMF、CO、LEAFY的同源基因及其下游的相关MADS-box基因,以拟南芥和水稻为模式植物进行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达的分析比较,从核酸水平上认识并解释竹子开花现象的特殊性。
用抑制差减杂交方法分别在被子植物基部类群三白草和细辛中构建开花诱导和抑制的cDNA文库,对开花诱导的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功能和进化的研究,探讨ABC模型在被子植物中的进化问题。
2、保护遗传学与谱系地理学研究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如AFLP、SSR、ISSR等)对珍稀濒危物种,如喜马拉雅红豆杉、老虎须、杓兰等,开展保护遗传学研究,揭示其遗传变异式样、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大小等,预测种类动态,探讨濒危原因,提出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和重点保护地区。
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对红豆杉属和青冈属植物开展谱系地理学研究,通过对单倍型的谱系地理分析,结合地质历史资料,研究居群的分化历史和迁移路线,探讨遗传、生态和地理因素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⑧ 到访深圳大鹏湾的鲸鱼“小布”目前健康状况如何
到访深圳大鹏湾的鲸鱼“小布”目前健康状况良好,但需做好风险防范。
曾任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哺乳动物谱系地理学、种群遗传和种群生态学以及鲸豚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林文治,7月2日清晨4点多赶到深圳后,立即出海对布氏鲸进行了观察。
“根据7月2日当天上午的观察,与之前图片的对比,该海域推测只有一头布氏鲸,它很活跃,捕食意愿很强烈。目前看它很健康,搁浅风险较小,没有必要采取应急方式引导其离开。这是少见的布氏鲸近岸活动,科研机会难得,可采用吸附性的标识工具,记录布氏鲸的行为和活动轨迹。”他表示,基于目前掌握信息来看,大型货轮启动和航行较慢,对它的生命不会造成威胁。
但近日来,很多人出海观鲸,小型船只速度快,将干扰和威胁到鲸鱼活动,需要做好周末等游客聚集出海观赏行为的管理。
布氏鲸的生活习性
布氏鲸不集成大群,北太平洋的布氏鲸类通常单独或2~3头为一群,12头是最大的群。它们的喷潮高约3~4m。通常呼吸4~5次后,做一次长潜水。
有时在水下呼气,然后出水,此时几乎无喷潮。极少见到它们在潜水前举起尾叶。平时的游泳速度约2~7km/h,快速时可达20~25km/h,可潜至300m的深度,常看到布氏鲸类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