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醴陵与湘阴地理位置哪个好

醴陵与湘阴地理位置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4-24 14:06:51

① 湖南有几个市

湖南有: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地级市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醴陵与湘阴地理位置哪个好扩展阅读:

1.湖南: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宋代划定为荆湖南路而开始简称湖南,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南北而简称“湘”,也称潇湘,省会驻东北部的长沙市。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坐落于炎陵县西部的炎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舜帝明德天下,足历洞庭,永州九嶷山为其陵寝之地。 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

湖南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0位。下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

2016年,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31244.7亿元,比2015年增长7.9%。截至2016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82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598.6万人,城镇化率52.75%,比上年末提高1.86个百分点。

2.历史沿革:

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境地就已有古人类活动。距今1.2万多年前人类即在此种植稻谷,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开始在此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原始社会时为三苗、百濮与扬越(百越一支)之地,据宁乡县、安乡县、津市、澧县、道县和平江县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证明,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种植稻谷,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就开始过定居生活。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苍梧,洞庭二郡。秦始皇设黔中、长沙两郡;西汉初期属于长沙国,汉武帝之后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三国时属吴国荆州,置昭陵郡,为荆南五郡;西晋时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湘州、江州。

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而统一中国后,在湖南设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主要在荆湖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

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

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立湖南省,下设长宝道、岳常澧道、辰沅永靖兵备道、衡永郴桂道四道,道下为府,直隶州(厅),府(州)下为县[8]。雍正元年(1723年)设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

中华民国时,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民国三年(1914年),湖南省设湘江道、衡阳道、武陵道、辰沅道四道,道下辖县 。

民国五年(1916年),10月,省府裁撤武陵道 ,常德、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汉寿、沅江、澧县、安乡、临澧、南县11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4县划归辰沅道。湖南省分为三道,湖南划分的三道一直延续到道制撤消。

民国十一年(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湖南省划为九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市、衡阳市两省辖市。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以前,湖南省有2市、10行政督察区、77县,湖南省政府驻长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设置长沙地级市、1956年设置株洲地级市,以及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个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 。

截止2017年9月12日,湖南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63个县和7个自治县。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为渌口区的行政区域,渌口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网络-湖南

② 湘阴跟平江哪个富裕

从印象中看,平江好像是贫困县(但不知道是真穷还是假穷这个你懂的),虽然靠近长沙刘阳但位置偏,位于山区,目前没有铁路和高速(京珠东线在建)相比较湘阴虽然目前也没有铁路和高速(京珠西线在建)但靠近长沙市区,从湘阴县中心到到长沙市北站约需要1小时,交通位置上比平江好。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
就地形来说,平江是山区,而湘阴湘江东侧多山区这里和平江差别不大,湘江西部是湖区平原,西部水产丰富,公路密布,省道101直达望城长沙,当地农民富足,最近的沙田离望城(15公里,15分钟)离长沙西站(38公里,45分钟),湘阴又胜一筹。
湖南省内的2011年公布经济数据来看:
2010年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强
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攸县、资兴市、耒阳市、冷水江市、汨罗市、桂阳县、湘潭县、永兴县、华容县、湘乡市、邵东县、韶山市、岳阳县、湘阴县、澧县、常宁市。
2010年湖南省GDP总量前20强
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耒阳市、攸县、湘潭县、华容县、汨罗市、湘乡市、邵东县、湘阴县、桂阳县、资兴市、衡阳县、衡南县、永兴县、澧县、桃源县、冷水江市。

2009年湖南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
序号 县市名称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分类
1 长沙县 99.85 A
2 浏阳市 81.04 A
3 宁乡县 75.02 B
4 望城县 59.50 B
5 醴陵市 53.45 B
6 攸县 48.70 B
7 耒阳市 44.01 B
8 汨罗市 41.51 B
9 资兴市 41.12 B
10 湘潭县 39.24 B
11 冷水江市 38.96 B
12 桂阳县 37.72 B
13 邵东县 36.93 B
14 华容县 36.81 B
15 湘乡市 36.73 B
16 永兴县 35.77 B
17 岳阳县 35.54 B
18 常宁市 34.30 B
19 衡阳县 34.22 C
20 衡南县 33.52 C
21 湘阴县 33.01 C
22 临湘市 32.44 C
23 沅江市 31.84 C
24 祁阳县 31.59 C
25 祁东县 31.30 C
26 澧县 31.10 C
27 韶山市 30.82 C
28 衡东县 30.20 C
29 株洲县 29.57 C
30 石门县 28.09 C
31 桃江县 27.74 C
32 东安县 26.01 C
33 涟源市 25.78 C
34 汉寿县 25.38 D
35 衡山县 25.24 D
36 道县 24.85 D
37 桃源县 24.67 D
38 南县 24.21 D
39 吉首市 23.66 D
40 嘉禾县 22.89 D
41 津市市 22.60 D
42 临澧县 22.34 D
43 临武县 22.15 D
44 双峰县 21.35 D
45 新化县 21.27 D
46 慈利县 21.10 D
47 茶陵县 21.07 D
48 平江县 20.99 D
49 安乡县 20.87 D
50 蓝山县 20.76 D
51 洪江市 20.71 D
52 溆浦县 20.70 D
53 洞口县 20.33 E
54 中方县 20.15 E
55 安化县 19.56 E
56 宁远县 18.60 E
57 沅陵县 18.29 E
58 隆回县 17.71 E
59 宜章县 17.32 E
60 泸溪县 17.01 E
61 新邵县 16.76 E
62 邵阳县 16.63 E
63 辰溪县 15.51 E
64 绥宁县 15.18 E
65 城步县 14.66 E
66 炎陵县 14.53 E
67 武冈市 14.52 E
68 凤凰县 14.50 E
69 芷江县 14.21 E
70 双牌县 13.98 E
71 靖州县 13.71 E
72 龙山县 13.53 E
73 桑植县 13.20 E
74 江华县 13.16 E
75 保靖县 13.14 E
76 花垣县 12.57 E
77 永顺县 11.81 E
78 会同县 11.05 E
79 江永县 11.00 E
80 新田县 10.42 E
81 麻阳县 10.24 E
82 安仁县 8.78 E
83 汝城县 7.87 E
84 通道县 7.40 E
85 古丈县 6.73 E
86 新宁县 6.08 E
87 桂东县 5.69 E
88 新晃县 2.63 E

附一:2007年,祁阳首次进入中部百强,位列全省15,2006年祁东进入中部百强96,2007年祁东位列全省21,2008年祁阳位列中部百强87,系历史最佳,2009年,祁阳退出中部百强,退出全省20强。
2009年湖南省GDP总量前20名县市: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耒阳市、望城县、湘潭县、攸县、汨罗市、湘乡市、华容县、湘阴县、衡阳县、衡南县、桃源县、澧县、冷水江市、桂阳县、邵东县、资兴市。

2009年湖南省人均GDP前20名县市:长沙县、望城县、冷水江市、资兴市、浏阳市、宁乡县、韶山市、吉首市、汨罗市、醴陵市、临湘市、津市市、攸县、华容县、永兴县、花垣县、湘阴县、耒阳市、石门县、嘉禾县。

2009年湖南省地方财政收入前20名县市:长沙县、浏阳市、醴陵市、宁乡县、望城县、耒阳市、攸县、湘潭县、冷水江市、汨罗市、资兴市、桂阳县、湘乡市、永兴县、常宁市、衡南县、涟源市、邵东县、茶陵县、澧县。

2009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前20名县市:长沙县、望城县、韶山市、浏阳市、宁乡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湘潭县、耒阳市、华容县、岳阳县、衡东县、衡山县、临湘市、沅江市、祁东县、衡阳县、衡南县、邵东县。

2009年湖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20名县市: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醴陵市、桃源县、邵东县、耒阳市、攸县、澧县、衡阳县、涟源市、安化县、石门县、桂阳县、湘乡市、华容县、湘潭县、岳阳县、桃江县、沅江市。

③ 永州市好还是醴陵市好

醴陵市属于株洲市管辖的县级市,从人均GDP来看醴陵市高,生活水平醴陵市相对高,基础设施也是醴陵市相对要好,交通条件也是醴陵市要好,地理位置上醴陵市离长株潭重工业区很近,综合来说醴陵市比永州市要好!

④ 湖南在哪个地方

湖南历史沿革

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
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王莽新朝曾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桂阳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九嶷郡。东汉时恢复原郡名,但长沙不再立国而保留长沙郡。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属蜀,长沙、桂阳郡属吴。后零陵、武陵郡归入东吴版图,并增置南郡、临贺郡、衡阳郡、湘东郡、天门郡、昭陵郡6郡。
西晋时,湖南分属荆州、广州。东晋偏安江左,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陈朝时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州。
隋朝裁并州、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湖南省境设8郡:长沙郡、武陵郡、沅陵郡、澧阳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置潭州总管府,管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州、南云州、南营州8州。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统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邵州和道州。太宗朝始设道,道下设州(或郡),州下为县。湖南分属山东南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广德二年又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有湖南,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楚分其所辖地为28州1监,在湖南境有13州1监:潭州、岳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锦州、澧州、叙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阳监。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至此,现行的湖南省行政区域作为独立的地方一级政权组织才基本确立下来。
清代湖南总计分4道、9府、4直隶州、5直隶厅(不辖县)。直隶州、直隶厅直接隶属道与省,而不由府管辖。县以外设有散厅、散州,受府节制,相当县一级。湖南有散州3个,散厅1个。作为基本行政单位的县和散州、散厅,包括不辖县的直隶厅和直隶州在内,共有77个单位。
中华民国成立后,湖南的行政设置几经变化。民国3年(1914),分全省为湘江、衡阳、辰沅、武陵4道,其辖区与清代长宝道、衡永郴桂道、辰沅永靖道和岳常澧道基本相同,共75县。
民国5年(1916),裁常德道,所辖县常德、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汉寿、沅江、澧县、安乡、临澧、南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划归辰沅道。全省存3道,仍有75县。
民国11年(1922),撤销道制,仅存省、县二级。
民国24年(1935),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区,将指定绥靖范围的19县划为慈石庸、沅泸辰溆、永保龙桑、芷黔麻晃、乾凤古绥5个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正式设立专员公署。将澧县、临澧、靖县、会同、绥宁和通道6县划入,与原19县组成4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分别设在沅陵、慈利、乾城和黔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由省政府派出机构,代行省政府职权。
民国26年(1937)12月,全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专员兼任驻在地县长。全省划为9区:第一区辖浏阳、平江、临湘、岳阳、醴陵、湘阴、长沙、湘潭、宁乡、益阳等10县,专员驻浏阳;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驻常德;第三区辖沅陵、大庸、桑植、溆浦、永顺、泸溪、辰溪等7县,专员驻沅陵;第四区辖乾城、龙山、保靖、古丈、永绥、凤凰、麻阳等7县,专员驻乾城;第五区辖衡阳、常宁、衡山、耒阳、攸县、茶陵、安仁、酃县等8县,专员驻衡阳;第六区辖邵阳、湘乡、安化、新化、武冈、新宁、城步等7县,专员驻邵阳;第七区辖黔阳、绥宁、会同、芷江、靖县、通道、晃县等7县,专员驻黔阳;第八区辖郴县、桂东、汝城、永兴、资兴、宜章、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10县,专员驻郴县;第九区辖零陵、祁阳、新田、宁远、江华、道县、东安、永明等8县,专员驻零陵。民国29年(1940)4月,又将全省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曾一度增置阳明县(后改为阳明特别区),但不久即撤销。先后还增设2省辖市(长沙、衡阳)、2县(怀化、隆回)。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个直辖市、10个行政督察区,77个县。具体情况如下:
省辖市:长沙市(民国22年设,省会),衡阳市(民国32年设)。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岳阳,辖8县:岳阳县、长沙县、湘阴县、临湘县、浏阳县、平江县、湘潭县、醴陵县;第二行政督察区,治耒阳,辖8县:耒阳县、衡阳县、衡山县、攸县、茶陵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郴县,辖10县:郴县、桂阳县、永兴县、宜章县、资兴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蓝山县、嘉禾县;第四行政督察区,治常德,辖9县:常德县、澧县、桃源县、石门县、华容县、南县、慈利县、安乡县、临澧县;第五行政督察区,治益阳,辖6县:益阳县、湘乡县、安化县、汉寿县、宁乡县、沅江县;第六行政督察区,治邵阳,辖6县: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新宁县、城步县、隆回县;第七行政督察区,治零陵,辖8县:零陵县、祁阳县、宁远县、道县、东安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县;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永顺,辖6县:永顺县、龙山县、大庸县、保靖县、桑植县、古丈县;第九行政督察区,治沅陵,辖8县:沅陵县、溆浦县、辰溪县、凤凰县、乾城县、永绥县、泸溪县、麻阳县;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洪江,辖8县:会同县、芷江县、绥宁县、黔阳县、晃县、靖县、通道县、怀化县。
此外,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省境的平江、浏阳、醴陵、岳阳、临湘、湘阴、长沙、酃县、茶陵、攸县、郴县、宜章、永兴、耒阳、资兴、桂东、汝城、安仁、桑植、永顺、龙山、大庸、石门、慈利、华容等25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或者成为游击区,并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区苏维埃政府17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910多个,成为湖南最早的基层工农政权。省一级苏区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10月成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湘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上均行使省级革命政权的职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权的先声。

⑤ 湖南人祖籍一般都在江西,那本来的湖南人都去哪里了

很多人都听说过“湖广填四川”,然而在此之前,还有“江西填湖广”,目前两湖地区的人口,除了极少数的土着之外,绝大多数的先祖都来自于外省,其中名列前三的是江西、安徽与浙江三地,“屈楚之家,多豫章籍”,在两湖之地的外来移民中,来自江西的占了绝大多数。

按照现有的移民资料来看,湖南地区接受外来移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朝中晚期。如今肥沃的湖南平原地区,在隋唐之前,相对于中原来说其实条件并不算好,所以人口并不算很多,然而这种状况在唐朝后期发生了改变。

由于晚唐与五代时期,天下纷乱硝烟不止,中原与长江中下游的百姓流离失所,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而当时的湖南地区人烟稀少土地富足,加上地理位置上靠近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成为了诸多移民的首选之地,经过数百年的移民与经营开发,宋朝时期的湖南地区人口已经比较多,而且经济发展程度也有了大幅提升。

战乱使得湖南人口减少,外来人口增加

当时与湖南相邻的江西地区人口密度相对高一点,也是明朝建立之初人口最多的省份,所以朱元璋下命令从江西地区移民填充湖南。

明朝政府为了鼓励百姓自愿移民,给了很多福利性的政策。只要愿意移民,到达湖南之后国家给免费分配土地,还可以免去一定的税收,若是愿意开山种地的话,不但不用交税,甚至还能够从政府这里拿到一定的奖励。在如此的一个政策影响之下,有大量的江西人迁居到湖南地区,而这就是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

这因此也就造就在现在的湖南地区,有大量的人祖籍都是来自于江西。

不过也有一段野史记载了湖南的人口为什么稀少。“朱陈”交战之时,湖南曾支持陈永亮的军队,给朱元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朱元璋出自于内心的怨恨对湖南民众进行大屠杀。

——具体的故事内容为“当年在明朝建立之后,有一队兵马想要到南京朝圣刚好路过湖南。于是朱元璋便下令让军队不用着急,歇息三天,结果被传成了“血洗三天”,因此这队兵马便在湖南大肆屠杀,至使血流成河”。

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中并找不到相应的证据,明显有着污蔑朱元璋的嫌疑。因为在清朝建立之后,清朝统治者曾命令史官修改明朝历史,诋毁明朝。

因为朱元璋虽然一生杀人无数,但是他也是对于那些功臣,平民出身的他本质还是一个比较爱民的君王。在明朝建立之初全国内的人口又特别的稀疏,他也没必要因为个人的恩怨去刻意的屠杀湖南人。

看完这段历史,原来的湖南人在哪也就十分清晰了。

——从地理特性上来讲湖南属于典型的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的一块土地,此地应该自古都有人在此繁衍生息。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元末明初这段时间,原来的湖南人大多都死于战乱,剩下的湖南人原始居民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完全融合到以江西人为主的移民血脉之中了。

当时的湖南原住居民作为一个少数群体的存在,在环境极其不利的背景下是完全不可能独自存在的。他们要独自存活下来,有时候就难以避免需要近亲结婚,但大家都知道近亲结婚的弊端,所以当地的少数原住人口必定会选择融入到移民的大家族之中,而且多为自身主动。

而这也就造成了如今在湖南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绝大多数的湖南人祖籍并不是在湖南,而是由其他省份外迁而至,在这些迁移人口中江西户籍占很大的比重。

湖南人亲切的唤江西人为“老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⑥ 湘乡和湘阴是一个地方吗

不是的,是不同的城市。

三湘”是指湘阴、湘潭和湘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湘阴、湘潭和湘乡,是古代概念的湘阴、湘潭和湘乡,而决不应该是现在湖南省湘阴县、湘潭县和湘乡县行政区划的概念。

古代这三个地方管辖很宽,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南楚境内的“湖南”,也是当时“湖南”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因此以此概称“三湘”。

注意事项:

湘阴古称罗子国、罗县,后因为其地处湘水(湘江)之南,水之南,阴也,亦改为湘阴,大约包括今岳阳、湘阴、平江、汨罗、益阳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上湘。

湘潭古辖包括今攸县、醴陵、株洲、长沙、浏阳、湘潭、韶山等县市大部所辖之地,称之为中湘;湘乡古辖包括今湘乡、衡山、双峰、娄底、涟源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下湘。无论是指湘阴、湘潭、湘乡,还是指上湘、中湘、下湘,均为“三湘”也。

⑦ 请问湘阴县在醴陵的什么方向位置

在西北位置湘阴属于岳阳地区,地处岳阳南捕 ,长沙北部

⑧ 株洲醴陵哪几个乡和镇经济实力、交通好

株洲醴陵经济实力以及交通不相上下,总体水平比较高,醴陵市辖19镇、4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示范区,户籍人口105.3万。

2019年,醴陵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6.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2.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1亿元,增长10%,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4.9亿元,增长6.3%。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8.3:54.8:36.9调整为8.4:51.8:39.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2.6%、72.3%和25.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6%和2.1%。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万元。

(8)醴陵与湘阴地理位置哪个好扩展阅读: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宵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紧邻长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经济区。地貌以山地、丘陵和岗地为主,平原占16%,水域占5%。

醴陵市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无霜期28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00至19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至1600毫米之间。

醴陵市境内江河交织,均属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渌水、昭陵河和涧江。

⑨ 长沙的历史变迁

秦为长沙郡治临湘县。
西汉为长沙国都城。东汉复为长沙郡治,上隶荆州。
吴晋南朝,临湘析出湘西,临湘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荆、江二州置)。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废州郡,行州县二级制,临湘(省湘西)改称长沙县,为潭州州治(大业三年隋一度改潭州为长沙郡)。
唐武德三年人唐版图。贞观元年设十道,潭州(天宝元年即742年,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8年1月19日复改为潭州)暨长沙县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属江南西道。后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年7月18日)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长沙为楚国都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南唐边镐陷长沙,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常德)。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入宋版图,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潭州为荆湖南路路治。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设善化县与长沙县同附廓,潭州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潭、湘乡、益阳、安化、湘阴、醴陵、茶陵、攸县等12县,直至民初,长沙城为路、州及长善二县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长沙入元版图,设安抚司。十四年设潭州行省,十八年二月初九(1281年2月28日)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历二年三月初九(1329年4月8日),文宗以“潜邸所幸”,改潭州路为天临路,辖五县七州。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吴王朱元璋甲辰年九月二十四日)(1364年10月19日)徐达领兵至潭州,改天临路为潭州府。
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长沙府,辖十二州县,上隶湖广布政使司。
清顺治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十二州县。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长沙府上有盐法长宝道。干隆时长沙府城不仅为巡抚治,亦为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并县归府,长沙、善化二县合并为长沙府直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9月改定,旧长沙府附廓首县裁府改县。
民国三年(1914年)6月2日,湖南划为四道,长沙县属湘江道(即原长宝道,1916年裁撤武陵道,其中11县划归湘江道)。1914年废都甲设乡镇,长沙县辖7乡11镇。
民国九年(1920年),长沙设市政厅,年底设市政公所。省会警察厅设东、南、西、北、外东、外南、外北、商端口8个警察署(区)。当年废除“道”,县直属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攻人长沙,成立长沙市苏维埃政府)年底,长沙城分设东、南、西、北、外东特、商端口6个区,下辖158街团,街团下辖甲、牌、联(结),5家为1联,2联为1牌,10牌为1甲。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裁商端口入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裁商端口入西区。8月1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长沙设市,是第14个设为行政区划的市,也是第7个设市的省会,面积48.5平方公里(11月3日,废除街团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29日,划全市为4个区(按东南西北顺序命名为一、二、三、四区),每区分4坊,每坊设2至4保,共58保,40~60户为一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上属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8月11日,改区坊保甲4级制为镇(乡)保甲三级制,原4区为8镇,市郊为4乡。“文夕大火”后缩编为城南、城北两镇及两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镇4乡改为4镇4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设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文艺、金盆、岳麓、会春8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辖8区82保1838甲。
1950年3月30日设郊区办事处领导外四区。
1953年1月设水上区。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1955年内四区建306居委会2909居民组。
1956年5月撤销市郊外四区,辖乡并为7乡1镇。同年撤水上区。
1957年内四区辖26街道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个乡、镇。
1958年9月,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郊区建立万年红、东风、岳麓公社。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12月24日,湖南省调整县市行政区划,原属湘潭专区的长沙、望城二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3年2月8日,长沙市增辖浏阳、宁乡、湘阴(1983年7月13日湘阴回归恢复后的岳阳地区)。当年着手改变政社合一建制。
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面积490平方公里。

阅读全文

与醴陵与湘阴地理位置哪个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