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学家有哪些着名人物
1、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魏格纳以倡导大陆漂移学说闻名于世,他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不朽的着作中努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
李特尔(Ritter,Carl,1779~1859),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生于奎德林堡,卒于柏林。曾任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教授。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创建人。
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创用“地学”一词。主张地理学和历史学结合。坚持目的论的哲学观点,认为上帝是建造地球的主宰。着有《欧洲地理》、《地学通论》等。
㈡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
一、郦道元(约466至472年—527年 ),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关右大使。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着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集。是我国游记文学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发展影响颇大。另着《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二、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地理学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元丰三年(1080年),沈括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隐居梦溪园。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名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地理名着《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他经三十年考察撰成的六十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裴秀
(223年—271年),字季彦,魏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图学家。李约瑟称裴秀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古希腊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
㈢ 找一下在地理方面有成就的名人的简介。谢谢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厦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9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㈣ 地理学家有哪些着名人物
地理学家有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张相文、亚历山大·冯·洪堡、李四光、竺可桢等。
1、阿尔弗雷德·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
2、张相文:革新中国地理学的先驱,教育家。字蔚西,号沌谷。江苏泗阳人。在上海南洋公学、北京大学等长期任教。
3、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人,科学家,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生于德国柏林,亦逝于德国柏林,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4、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
5、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㈤ 世界上较着名的地理学家有哪些
徐霞客
顾祖禹
张相文
胡兆量
王恢
吴尚时
侯仁之
赵其国
国际着名旅美地理学家谢觉民
林超先生是国内着名的地理学家,珠穆朗玛峰的正名,就是他的功劳。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士光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着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
任美锷,着名地理学家和海洋学家
着名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 我国着名的地理学家和人文地理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明代着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
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着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着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教授、满志敏教授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李长傅先生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教授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谘询委员,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王育民先生
沙学浚,着名地理学家
李旭旦教授(1911-1985)是我国着名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
着名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
着名人文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恩涌老先生
蒋君章毕生从事教育、新闻工作,是着名的地理学家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
着名地理学家刘胤汉先生
着名历史地理学家黄盛璋
明代着名的地理学家罗洪先
㈥ 最着名的地理学家是谁他的简介
中国应该是李四光吧
简介: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着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着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
中文名: 李四光
国籍: 中国
民族: 蒙古族
出生地: 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
出生日期: 188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1971年4月29日
职业: 学者,科学家,地质学家
毕业院校: 英国伯明翰大学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
原名: 李仲揆
字: 仲拱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李四光
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着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春地质学院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1920年 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
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28年7月 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选定了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8年李四光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㈦ 地理名家以及他的成就
1、徐霞客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着《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2、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大陆漂移说创立者。
3、莫霍洛维奇
克罗地亚地球物理学家。他发现了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后来这个界面就被命名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他生于伊斯特拉半岛的沃洛斯克。
4、埃拉托斯特尼
公元前276年出生于昔兰尼,即现利比亚的夏哈特;公元前194年逝世于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港,希腊数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埃拉托斯特尼的贡献主要是设计出经纬度系统,计算出地球的直径。
5、郦道元
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且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着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着《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㈧ 中国古代着名地理学家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成就
中国古代着名地理学家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成就?
写回答有奖励 共1个回答
易书科技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关注
裴秀(223~271年),字季彦,西晋时着名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制图六体”。而且是中国古代唯一的系统制图理论。
郦道元(约466~527),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他一生阅读了大量地理着作,并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以《水经》为蓝本,撰写出了一部地理学巨着——《水经注》,共计40卷,约30万言,记述了大小河道计1252条。使原先仅记述137条河流、仅一万余字的《水经》扩大了20余倍,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经注》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江阴人。21岁开始出游,30年间历尽艰险,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将其观察所得,按日记载。被后人编辑整理成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但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而中国人对外国知之甚少,于是他决定编写《海国图志》。这本书的基础是林则徐主持编写的《四洲志》,在朋友的鼓励下,他仅仅半年就完成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后来又花四年时间精心扩充到六十卷,到1852年,编成一百卷。这本书是近代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的介绍世界各国国情的着作。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而且在书中魏源还重点介绍了自己抵抗侵略、民族自强的重要思想。
㈨ 着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有什么成就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号邻苏,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杨守敬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八岁的时候,母亲为他请了一位老师覃先生。
一天,母亲准备好酒席,请覃先生吃饭,开席后覃先生夹了一块鸡腿一咬,鸡骨头把牙齿“顶”了一下,覃先生就对杨守敬说:“香鸡稀烂棒硬。”此时,杨守敬正从厨房捧着一碗绿豆汤出来,随口就应声道:“豆汤翻滚热炀。”覃先生听后大吃一惊,想他小小年纪就出口不凡,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收下了这位学生。
第二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宜都陆城家家户户门口都挂大红灯笼,覃先生的夫人做了一个鲤鱼跃龙门的大灯笼,覃先生就在灯笼的右面写了上联:龙变鱼,鱼变龙,龙鱼变化。写好后叫杨守敬来对下联。杨守敬说:“老师,我若对上了,你奖给我什么呢?”覃先生说:“我书案上的文房四宝任你挑一件。”
杨守敬马上对出了下联:老携幼,幼携老,老幼欢欣。覃先生听后,大加赞赏,连说:“好,好,好!”杨守敬随即机敏地爬上覃先生的书案,抱上一块端砚跑回家去了。
杨守敬一生专心致志,刻心学习,一丝不苟,严谨治学,这既是他的成功之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十一岁时,由于生计而辍读,开始习商,但仍不废学业,白天站柜台,晚间在灯下苦读,常至鸡鸣才就寝。十八岁时参加府试,因答卷书法较差而落榜,于是他发愤练字。十九岁再次参加府试时,五场皆第一。
杨守敬一生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尤以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是与门人熊会贞历时数十年写成的《水经注疏》。他对我国正史地理志和其它地理着作,都曾深入研究,撰写、绘制了十余种历史地理着作和72幅历代沿革舆地图。为写《水经注疏》,他对《水经》和《水经注》作了深入研究和考订,总结前人的得失,比前人的研究更为周详。《水经注疏》吸取历代《水经注》的研究成果,以朱谋玮《水经洼笺》为正文,考证精详,疏之有据。
《水经注疏》是明清以来郦学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和发展,代表了郦学地理学派的最高水平,备受学术界重视。近代学者汪辟疆评价它:“抉择精审,包孕宏富。前修是者,片长必录,非者必严加绳正,至于期当;其引而未申者,稽考不厌其详。故精语络绎,神智焕发,真集向来治郦《注》之大成也。”
2006年5月25日,杨守敬故居和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㈩ 世界着名十大地理学家
世界着名的十大地理学家世界着名地理学家有哪些?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埃拉托色尼、李特尔、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达·伽马、斐迪南·麦哲伦等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地理学家。其中,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