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书上说一天是多长时间
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是24小时
‘贰’ 地理问题
你说的恒星日是以地球本身为参考系,就是说地球转了一圈为23小时56分4秒.而24小时是以太阳为参考系,因为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也要绕太阳公转,如果地球不公转的话,则太阳在两天达到正上方的时间会相差这个恒星日的时间,但是地球每天都得绕着太阳转一定的角度,而且方向与自转相同,这样使得太阳到达正上方的时间会比恒星日有一点的推迟.这个时间为4分钟.
这只是参照物的不同导致的时间差,不存在时间跑到哪里去的问题.而容易理解的是,每一年这个时间的累计恰好为(3+(14/15))*365=1436分,这和一个恒星日本身(1436分)正好相等!你想,地球绕太阳转了一年肯定回到原来的位置(原来的状态)了,那看上去不就象"多转了""一整天",其实并没有!
‘叁’ 地理上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都是几号
回答如下:
1.春分是3月21日前后
2.夏至是6月22日前后
3.秋分是9月23日前后
4.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
相关介绍:
一、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20或21日。 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每年在公历3月20或21日。
此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平分,故称。” 宋 苏轼 《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
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
二、夏至
夏至迎来,时而雨水充沛,时而阳光明媚。夏至日是多地进入“烧烤模式”的时刻。夏至日这一天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内受光最强烈昼长夜短。夏至也是我国最早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具
有指导农事和预示进入三伏天的意义。
三、秋分
秋分作为24节气之一,即意味着当天昼夜平分,又表示平分秋季。当到了秋分这个节气,我国南方
地区才正式入秋,此后的气温一夜凉一夜。
四、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
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肆’ 地理时间换算问题
地球一天(一太阳日)24小时,转三百六十度,则一小转十五度,所以地球上经度第隔15度时间相差一小时。
美国东部时间用的是西五区的区时,我国的时间(北京时间)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的时间表=8+5=13小时,所以美国东部时间是5点,北京时间就等于5+13=18点。由于没过0点,所以日期不变,依然是这个月的28号
结果:这个月28号18点
‘伍’ 急:高一地理,有关同一日期范围.....
答案:东经30°到180°为一个日期范围,而北京经度约为116°E,也在这个范围中,故这个范围即为所求。
分析:记住这样两点,一、顺着地球自转,即自西向东,从零点所在经线到180°经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二、180°的地方时是几点钟,那么地球上新的一天在那个时刻即为几个小时。如:180°是零点,则地球上全部为一个日期,新的一天还没诞生;180°是6点,则地球上新的一天为6个小时,昨天为18个小时;180°为12点,则新的一天为12个小时,地球上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技巧:做类似题目,只需找到①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②180°经线。
温馨提示:最后还要注意的是,18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重合,在某些题目中要特别注意,但是像你提的这种问题,可以把180°经线看作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陆’ 地理怎么算时区
相差一个时区(经度15度)时间相差一小时.
简单计算口诀:
1.同一个时区的相差时间用减法,
2.不同时区的相差时间用加法.
3东加西减.
例如东八区是8点,问东1区几点.根据上面口诀1,算:8-1=7,相差7个小时.再用口诀三,东一是在东八西边,减法.那就是8点-7=1点.
例如二,东八区是20点,求西6区时间:根据上面口诀2,算:8+6=14,那说明时间相差14个小时.再根据口诀三:20点-14=6点.
‘柒’ 每一天最准确的是时间是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一天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自转一周叫一个恒星日,时间长度是23小时56分4秒!
高一地理上册有.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钟,可是地球上的一天却是24小时。这不是矛盾吗?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就是昼夜交替一次时间。用什么标准来计量一天的长短最准确呢?
天文学家选取了太阳过子午线,也就是太阳到达地球上某地最高位置的时刻作为时间起算标准。太阳这一次经过子午线,到下一次经过同一地方子午线之间的时间就是一天,这中间所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
如果地球只有自转没有公转,那么,由于地球的自转,太阳两次过子午线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事实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当地球自转了一周以后,由于公转运动的原因,地球不在原处了。第一次正对着太阳的那一点,在地球自转一周后,还没有再一次正对太阳,必须要等地球再转一个小角度后,才正对太阳。地球自转过这个角度的时间,约需要4分钟左右。
在太阳两次经过子午线的时间中,实际地球自转了一周多一点,这段时间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天--24小时。
这样,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后,地球自转的周数实际比一年中的天数要多1。
‘捌’ 地理上来说,新旧一天都有12小时吗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新旧日期的范围大小是由0时所在经线的位置决定的。只有当0时所在经线位于0度经线上时,新旧日期才都是12小时,如果0时所在经线位于180经线是上的话,那么全球就只有一个日期了。
‘玖’ 高中地理如何算时间
可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根据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晨昏线中哪条为晨线,哪条为昏线。
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晨线西部的地区将由夜晚进入黎明,昏线东部的地区则由白天进入黑夜。
地理时间可根据区时计算,每个时区相差一小时,从西到东时间增加,从东到西时间减少。
看图的话,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晨线的地方时为6时,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春秋日出在东,夏在东北,冬在东南。
地理时间的算法:首先要明确,你所说的地理时间是什么时间,地方时还是区时。
地方时的确认方法:一地太阳高度角最大时的时刻为中午12:00,到第二天太阳高度最大时,为一天,24小时。
区时指,一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地点相差一经度相差4分钟,十五度相差一小时。
在我们计算的时候往往是以一个地方的区时来计算的。
1)已知一点球另一点:基本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应的加减几个小时。得数值大于24就日期加一日,在数字上减24即可;若不过减便向前借一天,即日期减一日,数字上在加24进行减法,得出数值,即可。
2)有晨昏线:赤道终年6:00日出,18:00日落,晨昏线与赤道相交那点的经度为6:00或18:00,由经度差按东加西减即可算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