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历史记载中,江东、江表、江左、江右是指哪
一、江左、江右
江左江右指的就是我们以中原的地区看,那么就是现在的苏南皖南,浙江。赣东北。等地区就是在长江的左边,那么就是成为江左。那么就大致的在现在的江西省,就是当时我们所说的江右。江右地区又被称为无头楚尾,这里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楚月三国的争霸的地方。
上面就总结了江表江东江右,指的是哪里,那么江南和江表实际上是一个意思,那么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那么如果从中原来看的话,地处长江之外,所以说就是江表,那么古人一般情况下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什么东西或左右互相可以替代使用那么也就是说江左就是江东,江右就是江西江北就是长江以北。
这样说的话,应该就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因为古代和我们现在的说法不一样,所以说就会延伸出这么多的说法,实际上如果看一下上面的介绍大家都会知道的,特别清楚,实际特别简单的,那么它只有江南,江东江西。没有更多的说法。那么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川真的是特别多的,那么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下地理位置,这样的话也不枉我们说我们是中国人。
B.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推断,古代的“江左”是哪里
江左中的江自然是指长江,但是有人可能会想长江不是自西向东流的吗?那么为什么会有江左这个词呢?
其实这是因为长江在安徽境内,有一段是向东北方向的,所以就出现了江左和江右,江左其实也就是江东就是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当中的江东,也就是现在南京周边加上皖南和江西东北部。
当然,这还因为曾经南京是明朝的京城,所以南京附近地区都是京畿地区,自然不可能画出来一个省份,所以现在就只有江西省,而没有江东省。而江西省从唐朝以来都非常的稳定,所以建国后也自然不会改名字。
C. "江东"“江表”“江左”分别指长江的哪一边
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皖南、 苏南、浙江一带;
古人以左为东,以右为西,故江东称江左;
江表:泛指长江以南地区(江西称江右、江表)。
(3)江左是指哪个地理区域扩展阅读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日录 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群英会蒋干中计》“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逸周书·武顺篇》:“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这是古人在观测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隐没于西边,所以说“天道尚左”,我国的地势是西北高峻而东南低下,江河之水向东流,所以说“地道尚右”。
D. 江左指什么地区
地理范围 江,在古汉语中特指现在的长江。中原地区开发较早,较早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古代的中国人习惯于以中原人的视野观察事物。如江南可称江表。表,外也,江表意即江之外。以中原的视野来观察,以长江为界限,江南地区确在中原之外。同理,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身处中原的古人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左右,故江左也称“江东”,包括长江下游以东的两岸。也就是说,在江苏境内,不管是长江南岸还是北岸,都可以称为江左。编辑本段江东与江左 江东,即长江以东, 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编辑本段含义宽泛 要准确知道江左所指,必需看上下文的意思。如“江左胜境”在泰州。再如史书称与秦淮八艳陈圆圆交好的冒辟疆,乃江左名士,这里江左就是称如皋(其时如皋属泰州)。史籍上有“钱谦益,为江左人望,文台领袖。”钱为苏州常熟人,清初着名文学家,这里的江左就是指苏州。再则清李驎诗“晋室(西晋)迁江左”。西晋迁到南京后,史称东晋,这里的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从这些事例看,长江下游的两岸都可以称为江左。
E. 古代江左指哪些地方
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即江东。长江下游的两岸都可以称为江左。江东,即长江以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着称,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宋朝时的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首府在江宁府(今南京市),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苏南部分,江西小部分。
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又因位于长江这段的南北走向,又将东南方的地区称“江东”。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唐开元年间设江南东道于江东地区,因此开始称江东为“江南”。之后江东、江左等词汇也逐渐不再为人所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范围更大的江南。
西晋迁到南京后,史称东晋,这里的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早期出现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区。《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区为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湖北长江以南一带。
唐太宗贞观元年设立江南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后来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
唐代以后,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非今日扬州市)。
唐代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东道(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宋代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南京一带)。
1645年清廷于此设立江南省,1667年分为江苏省、安徽省。但江南省不仅包括部分江南地区,还包括了大片的江北地区(淮北、苏北)。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在古代分为江南之东和江南之西。唐宋设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涵盖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后将江南西道演化为今江西省;而江东地区则以苏州市为中心,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南省(今苏皖沪三地)、江西省。
现代江南的定义,大概分大江南和小江南两种。
大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苏南、浙江、安徽长江以南、江西、湖南和湖北长江以南地区。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均位于小江南以外的大江南地带。
小江南大致指苏南和浙北以及部分皖南地区。这个概念大概从东晋南北朝开始,到明清时期成型,后又有变化。小江南核心地带,就是太湖流域的苏南、浙北地区,包括传统的江南六府,即: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杭州府。
而并非长江流域却多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等城市。长江下游以北某些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有时候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的一部分。
从字面来理解,地理上的江南即指长江以南,也就是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这大概包括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和太湖水系三个大组成部分。
气象方面看来,梅雨是江南地区的特征气候。除了最有特征的梅雨外,春雨、伏旱、冬季的阴沉细雨和阴冷,都是江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这个范围不仅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还包括了长江以北到淮河以南的大片江北地区。形容这些气候特征的古代诗词比比皆是,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地理概念里还有“江南丘陵”的说法。江南丘陵是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天目山以西、贵州高原以东的低山丘陵的总称。大致处于湖南中、东部地区,江西大部地区以及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地区。
F. 古代的江左、江右、江东、江西具体指的是今天的哪吗
江北
(1)、指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古代一般用指 唐 淮南道 、 宋 淮南路 地,境域较广;近代多专指 江苏 、 安徽 两省中位于 长江 北岸的地区。 《三国志·魏志·满宠传》:“﹝ 太和 ﹞三年春,降人称 吴 大严,扬声欲诣 江 北猎, 孙权 欲自出。”《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乾德 ﹞二年,又诏 江 北,许诸州民及诸监盐亭户缘 江 采捕及过 江 贸易。”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大纲 恃其猛鸷,屡犯官军, 咸丰 乙卯五月窜 江 北。” 陈登科 肖马 《破壁记》第二章:“黑稠稠的 苏州河 里,这样的住家大半是从 苏北 逃难来的, 上海 人叫做 江 北船棚。” (2)、泛指 长江 以北。宋陆游《梅花绝句》:“ 蜀王 小苑旧池台, 江 北 江 南万树梅。” 凌力 《星星草》第一章四:“我们是太平军在 江 南 江 北打散了的老兄弟。”
(3)、泛指江水的北面。《国语·吴语》:“于是 吴王 起师军于江北。” 韦昭 注:“江, 松江 。”《文选·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 李善 注:“ 永嘉江 也。”(4)、特指 北魏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江左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即长江以东, 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古地区名。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名江左。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的根据地都在江左,故当时人又称这五朝及其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左,南朝人则专称东晋为江左。
江右
江右,即今江西。
唐贞观间属江南道,开元中分置江南为东、西两道,主属江南西道,“江西”之名缘于此;宋称江南西路,元代设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江西省”之名始此;明代改设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沿明制。故知“江西”实为“江南西道”或“江南西路”之省称,并沿用至今。而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西”又别称“江右”。
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也有学者认为,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北面),也可指江北。以江左指代东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南面),也可指江南。
G. 江东为什么又称江左
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日录 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相当于宋朝江南东路涵盖地区。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大致范围包括今南京、皖南、赣东北。
(7)江左是指哪个地理区域扩展阅读:
古代以中原为中心,比如在长江以北的河南、山西、山东等地,那么长江的左边正好对应着长江的东边。由此,江左一般就是指江东。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由此,江东主要指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比如在楚汉争霸,项羽感慨“无颜见江东父老”,而项羽的家乡就是今江苏省宿迁市一带。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着称,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不过,江东这一区划还是延续了一定的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江左
H. 历史江左、江右、江东、江阴、江阳的概念意思
1、江左:地理名词,即江东。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大致范围包括今苏南、皖南、浙北、赣东北。此地域概念盛行于唐以前,尤其是魏晋时期,江左也是以金陵(今南京)为首都的六朝时代的政治与经济中心,人文昌盛,物阜民丰。
2、江右
指长江以西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又称江右。因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江之西地区称为“江西”。
3、江阴:长江以南地区。
4、江阳:长江以北地区。在古代,通常习惯用“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来判断,山的南面称作阳面,北面称为阴面。河流等的北面叫阳面,南面叫阴面。
(8)江左是指哪个地理区域扩展阅读:
历史上“江左、江右、江东、江西”中的江,专指的是长江。其中,江左,即江东。对此,一方面是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古代以中原为中心,比如在长江以北的河南、山西、山东等地,那么长江的左边正好对应着长江的东边。由此,江左一般就是指江东。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由此,江东主要指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等地。比如在楚汉争霸,项羽感慨“无颜见江东父老”,而项羽的家乡就是今江苏省宿迁市一带。
I. 古代的江南,江左,江右,江北是指长江流域的哪几个地方
江南有三重涵义:一是自然地理的江南,即长江以南;二是行政地理的江南,唐代设置江南道(今苏皖两省南部),宋代有江南东路(今苏皖两省南部)和江南西路(今江西省),明代有南直隶(苏皖两省全境),清代有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全境),江南的概念历代都有所变化;三是文化江南,在近代以前,基本与唐代江南名城*绍兴(18张)江南道的概念一致。在历史上,江南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区,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在今天有关“江南”的所有研究论着中,它也从未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南京,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等苏南地区,江西东北部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等地区,浙江北部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地区,安徽南部的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九华山)及徽州地区为典型意义上的狭义江南。较广义上的江南包括湖南的岳阳、长沙等北部地区,江苏、安徽江北临江的扬州、滁州、南通、南京六合等地区以及湖北南部部分地区。明清时期,江南主要是原江西省及江南省(江苏和安徽合称)以及浙江北部地区。
江北:指 长江 下游以北的地区。古代一般用指 唐 淮南道 、 宋 淮南路 地,境域较广;近代多专指 江苏 、 安徽 两省中位于 长江 北岸、淮河南岸的地区。《三国志·魏志·满宠传》:“﹝ 太和 ﹞三年春,降人称 吴 大严,扬声欲诣 江 北猎, 孙权 欲自出。”《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乾德 ﹞二年,又诏 江 北,许诸州民及诸监盐亭户缘 江 采捕及过 江 贸易。”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 大纲 恃其猛鸷,屡犯官军, 咸丰 乙卯五月窜 江 北。” 陈登科 肖马 《破壁记》第二章:“黑稠稠的 苏州河 里,这样的住家大半是从 苏北逃难来的, 上海 人叫做 江 北船棚。”
江右:历史上“江右”是“江西”的别称,但随着明朝时的移民使江右的概念已经扩散到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北部等地,即赣语分布的地方。
江左,江东,即长江以东, 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要准确知道江左所指,必需看上下文的意思。如“江左胜境”在泰州。再如史书称与秦淮八艳陈圆圆交好的冒辟疆,乃江左名士,这里江左就是称如皋(其时如皋属泰州)。史籍上有“钱谦益,为江左人望,文台领袖。”钱为苏州常熟人,清初着名文学家,这里的江左就是指苏州。再则清李驎诗“晋室(西晋)迁江左”。西晋迁到南京后,史称东晋,这里的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从这些事例看,长江下游的两岸都可以称为江左。
J. 江左是泛指江的左边还是特指某一个地区
我们读诗词知道了“江东弟子”,而我们看了《琅琊榜》知道了江左梅郎。但是我们可能知道江东是指长江东边地区,那么以此类推,江左难道是长江左边?那又是什么地方呢?其实,江左里的江也确实是指长江。江左,一个地理名词,即古时的江东,也同样指的是长江以东地区。
大家知道,我们所的江左地区,现在叫做江南。江南这叫法从唐朝时期开始。因为三国两晋时期,江左(江东)地区经济开始发展,文化也很多元化,一片欣欣向荣。随后陆续有人南迁,慢慢的,江南的叫法就盛行起来了,江左江东就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但是仍然还有人记得这两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