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哪些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
1、 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区分界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以西为牧区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秦岭~淮河。
(3)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地区分界线:大致长城—线
2、 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3、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4、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 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⑤ 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⑥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❷ 中国各省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大海分界线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以老铁山角、庙岛群岛与蓬莱角连线为界。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与济州岛的西南角的连线为界。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南澳岛经台湾浅滩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的连线为界。
(4)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
(5)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6)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7)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❸ 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哪些
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线
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
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
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等等
❹ 中国各个地理分界线有哪些
人口地理界限:黑河——腾冲;
北方南方界限:秦岭——淮河;
地势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❺ 中国地理的重要分界线
中国地理的重要分界线是以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线。
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与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大约重合。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4)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
人口密度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地势阶梯:
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最冷月均温0°C等温线的地方、大于等于10°C积温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地方、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钙质土与酸性土壤如红壤的分界线、小麦与水稻的分界线、农业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三熟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地形较完整(平原、高原为主)与地形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为主)的分界线、河流汛期长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线。
世界各大洲分界线:
(1)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2)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5)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6)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7)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❻ 中国各个地理分界线有哪些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限:大体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和云南省的腾冲市一线为界。 2.地势阶梯界限:第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区 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型区界限: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昆仑山脉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400mm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侧 5.200mm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7.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限: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 8.长江、黄河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9.长江、珠江分水岭:南岭 10.澜沧江、怒江分水岭:怒山 11.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12.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1)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 2)河流有无结冰期界限 3)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5)小麦和水稻的分界线 6)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区的界限 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限 8)南方、北方分界线
❼ 中国地图含三大区分界线,三大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三大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7)中国有哪些地理界限扩展阅读:
中国地理界线主要有:
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线:地势阶梯界线;地形区界线;气候界线;河流界线;三大自然区界线;自然地区界线;农业活动界线;行政区界线;大海分界线;综合地理界线。
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线: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地势阶梯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❽ 中国地理分界线是什么
中国地理界线主要有: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线:地势阶梯界线;地形区界线;气候界线;河流界线;三大自然区界线;自然地区界线;农业活动界线;行政区界线;大海分界线;综合地理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地理界线
❾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四大主要地理区域界线(常用)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秦岭、淮河。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大兴安岭、长城。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❿ 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
南北分界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水田与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不同。
我国南北自然分界线,实际上首先是气候分界线。就热量带说是北方暖温带和南方亚热带的分界;在水分区划中则是北方干旱、半湿润气候和南方湿润气候的分界;在雨旱季节类型区划中则是北方春旱、夏雨气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气候的分界。
然而,这个过渡和变化是通过相当宽的一个带来完成的。在淮河两岸,相隔一二十公里甚至更宽,并看不出气候、农业、自然景观等方面有什么变化。实际上,由于淮河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区,南北冷暖气流畅通无阻,确实也不可能产生一条截然分明的南北分界线来。以“橘逾淮而北为枳”为例,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中南下冷空气强,常常带来柑橘致命低温,因此现今即使淮河以南的长江两岸,除了局部有利区域外,一般也没有种植柑橘的经济价值。
我国南北分界带的西段秦岭,冬季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因而在岭北为典型暖温带情况下使岭南成为典型亚热带(能生长同纬度淮河两岸不能生长的柑橘等亚热带指标植物)。但是,秦岭分界也并非一条线。因为秦岭南坡约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亚热带,而秦岭山脉两坡千米等高线间的宽度,也就是分界带的宽度也大约有90-110公里。而且,在历史上南北分界带是随气候变化而南北移动的。如果全球持续变暖,亚热带北界将来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黄河的中、下游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