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会考长江上游水能大的原因,我写“流经一二级阶梯,河流落差大”
“河流落差大”是水能大的关键词,可以得满分。
② [地理]“水电站梯级开发”是个什么概念
更多的是利用地势,其中涉及其他相关知识,比如,能源的利用率。所谓的“阶梯”不只限于地势,也可以由水电站本身决定:高度和承压力。
相当与将同样的资源循环利用一样。
③ 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高二地理综合题
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长江流经地区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一般年份,随着雨带的推移,长江南北两岸支流及上游的雨季和来洪时间错开,使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洪峰。但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
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由于人们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再加上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从而形成“小雨量、高水住、大洪灾”的局面。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与上述人为原因有密切关系。
④ 长江流域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长江,是我国最大最长的河流。首先,它流经的地区大多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汛期长。其次,它由一级阶梯流到三级阶梯,流域广,由高原到平原。第三,支流众多。
⑤ 长江穿越我国三大地理阶梯
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各拉丹冬峰,流经11省,注入东海。所以是三个阶梯
⑥ 4.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农业活动的影响及原因
回答楼主: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从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植被,气候,河流水文特征等分析。
地理位置:
1、长江流域总体位于北纬24度-北纬35度之间,东经90度-东京122度之间(经纬度位置)
2、长江流域东部邻近海洋,西部(源头附近)离海洋较远
地形:长江流域上游处于第一、二阶梯,地势高,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和下游位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
土壤:长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肥沃
植被:长江流域的植被状况与黄河相比,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得多
气候:长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特征:(1)流量大(2)汛期较长,为夏汛(3)无结冰期(4)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⑦ 初二地理,关于长江的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河道弯曲、洪涝、水土流失等
一、长江易发洪涝的原因
自然原因: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沛,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中游多曲流,流水不畅;中下游地势过于地平;湖泊蓄洪、泄洪能力差;
人为原因:上中游山区滥砍滥伐,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水利工程失修;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弯曲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区
二、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一)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二)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三)地面物质组成。质地松软,遇水易蚀,抗蚀力很低的土壤,如黄土、粉沙壤土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对象。
(四)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一)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二)生产建设项目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解决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 2.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 3.定期清淤;4.加强上游水资源开发,合理运用水资源等。
⑧ 地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主要特征会的来!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从囊极巴陇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腹地内。因在高原顶部,河谷开阔,河槽宽浅,一般河宽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散乱,汊流很多。从巴塘河口到宜宾称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段,这里地形突变,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为宽谷外,河流穿行于峡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云南石鼓以下,突然转向东北流,着名的虎跳峡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峡长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出虎跳峡后、穿越云贵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镇以下进入第二级阶梯,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长江。自宜宾以下至宜昌之间长1030千米,习惯上称川江。河道蜿蜒于四川盆地之内,河床平缓,沿途接纳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众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宽。过奉节白帝城,长江穿行在第二阶梯至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切过七岳、巫山和黄陵3个背斜,两个向斜,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约200千米,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其中,从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长约420千米,因古代为荆州地区,所以取名为荆江。荆江又分长为上荆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两段。下荆江河弯发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两岸湖泊众多,江湖相通,构成庞大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长江接纳两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来水后,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进入下游段。
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江苏省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干流又称扬子江。得名于这一带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现在外国人常用扬子江这一名称泛指整个长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响,进入长江口的平均潮流量达26.6万立方米/秒,是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况下,一次进潮总量约为32.5亿立方米,大潮时可达45亿立方米。由于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减缓,所携带的泥沙便在下游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积下来,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