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们常用的图例是什么
图例定义
图例是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地图。它具有双重任务,在编图时作为图解表示地图内容的准绳,用图时作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指南。图例应符合完备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叫做图例。这些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图例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形式和方法,是现代地图的语言,是读图和用读所借助的工具。地图符号一般包括各种大小、粗细、颜色不同的点、线、图形等。符号的设计要能表达地面景物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而且还能反映出各种景物的质和量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因此图例常设计成与实地景物轮廓相似的几何图形。
作用
要看懂地图,必须先认识图例。图例有地图语言的功能,要从地图上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熟悉常用图例是十分必要的,如表示城市、村庄的符号,表示边界、道路的符号,表示山脉、河流的符号等等。 地面上的事物种类繁多,不可能按比例——表示在地图上,必须把它们加以分类、归纳,根据它们的特征,设计和制定各种形式的线条、图形,以代表相应的地理事物,这些线条和图形叫做地图符号。此外,还需要一些文字、数字和地图符号相配合,用来说明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的名称以及山高、水深等,这些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
编辑本段地图上的图例
就是指地图符号和注记的简要说明。它通常配置在地图的边缘或拐角处。 例如1∶4000000《中国地形图》(地图出版社,1982),它的图例是这样的: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其他城镇分别用大小不等的蓝色圆圈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等等。 还有一些地图,专门表示各种自然条件、工业分布等。在这些图上,也必然有相应的图例,说明某种符号代表某种森林,某种符号代表某种矿产,某种符号代表某种工业,等等。读图之前,先把图例中的地图符号和注记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可以这样说,图例是读图的“钥匙”。
❷ 图例里的符号是什么意思地理书上的
地图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比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是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图例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
例如1∶4000000《中国地形图》(地图出版社,1982),它的图例是这样的: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其他城镇分别用大小不等的蓝色圆圈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等等。还有一些地图,专门表示各种自然条件、工业分布等。在这些图上,也必然有相应的图例,说明某种符号代表某种森林,某种符号代表某种矿产,某种符号代表某种工业,等等。
❸ 五条地理信息
1.地球
(1)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地球并不是皮球似的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3.两极:南极和北极分别是地球上最南最北的两点。
4.纬线: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①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度不同的纬线长度不等,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③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5.纬度:赤道为起点,向南向北各90°。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6.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①指示南北方向。
②所有经线都是半圆状。
③长度都相等。
7.经度:起点为本初子午线,东西各180°,东西半球界线为20°W和160°E的经线圈。
8.经纬网:可确定一定的位置。
(2)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
②周期一天即24小时。
③形成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
②周期一年。
③形成季节变化。
④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66.5°,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3.五带划分: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地图
(1)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直线比例尺)
2.方向:
①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4.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2)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上辨别地势的高低起伏。
3.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海陆面积的比例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海陆分布大致为陆地集中分部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大陆漂移是板块运动形成的。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有五种基本地形: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2.七大洲地形特征:
①亚洲地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大。
②非洲以高原为主。
③欧洲以平原为主。
④南极洲为冰雪大陆。
⑤南、北美洲均为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
⑥大洋洲为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3.世界着名山脉: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4.世界着名高原和平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东欧平原。
5.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部。
(3)地形的变化
1.地形变化的内部力量的表现:褶皱、断层、地震、火山。
2.地形变化的外部力量的表现:风、流水、冰川、海浪。
4.世界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3.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①时间长短不同。
②天气时刻在变,气候较为稳定。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名词含义:
①气温年较差:一年中一个地方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②等温线:根据世界各地气温的观测记录,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形成的线。
2.气温的变化:
①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一般分别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和日出以前。
②气温的年变化:一是南、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值、最低值出现的月份不同;二是热、温、寒带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
③气温的年际变化:地球表面各年气温不同,气温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3.气温分布:
①气温分布的纬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极地逐渐降低。
②海陆影响——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
③地势影响——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3)气压、风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名词含义:
①气压:空气重量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
②等压线:在地图上,把同一时间气压值相同的点用曲线连起来形成的线。
③信风带: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定向风叫做信风。终年吹着信风的地带,叫做信风带。
④西风带: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偏转为西风。在南北纬40°~60°盛行西风的地带,叫做西风带。
⑤东风带:从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偏转为东风。在高纬度盛行东风的地带,叫做极地东风带。
2.气压高低的变化:气压高低随海拔高低而变化;气压高低随气温高低而变化。
海拔高——气压低
海拔低——气压高
气温高——气压低
气温低——气压高
3.风: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运动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4.世界上的主要气压带和风带:
①七个气压带由赤道向两极,高低气压带相间。
赤道地带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为低气压带。
两极地区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为高气压带。
南纬30°和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气流下沉,为高气压带。
南纬60°和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带,气流上升,为低气压带。
②六个风带:风由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名词含义:
①降水: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
②等降水量线: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形成的线。
2.水汽来源:海陆各种水体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
3.形成降水的三条件: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凝结核;水滴增大。
4.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
②两极附近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降水多。
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
5.降水季节分配:
①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地带)
②全年少雨区。(干旱地区、两极地区)
③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
④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
⑤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5)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的地区差异
1.名词含义:
①洋流:大洋表层的大股海水常年朝一定的方向流动。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③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3.气候的地区差异:
①热带多雨地带,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
②温带湿润地带,分布在中纬度受到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
③寒带和亚寒带,在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区。
④干旱地带,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少雨地区。
⑤高山地带,气候从山麓到山顶作垂直变化。
(6)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1.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多呈带状分布。
2.自然带按纬度的分布最明显的标志——植物。
3.九个自然带的气候、植物和动物:
①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雨林;猩猩、河马。
②热带草原带:一年分雨季和干季,干季炎热干燥;稀树高草;斑马、长颈鹿。
③热带沙漠带:终年气温很高;少数耐旱植物;单峰驼。
④温带沙漠带:夏季气温相当高,冬季较寒冷;少数耐旱植物;双峰驼。
⑤温带草原带:气温比热带草原带低;短草;黄羊。
⑥温带阔叶林带:较高纬度地区寒冷干燥;杨树、桦树;梅花鹿、大熊猫。
⑦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较低;松、云杉;熊、松鼠。
⑧苔原带:气温很低;苔藓;驯鹿。
⑨冰原带:气温极低;冰雪覆盖;北极熊、企鹅。
5.世界的自然资源
(1)概述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水、森林、矿产、阳光等。
2.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
3.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
(2)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原、建筑用地等。
2.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和大河流经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地区。
3.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①人口增加,耕地减少。
②利用多,爱惜保护不够,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
(3)水资源
1.水资源的重要意义: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
2.水资源储存:
①海水占96%——不能直接利用。
②冰川是淡水主体——利用少。
③河水、湖水、地下水——大量利用的水。
3.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水、湖泊水和部分地下水。
4.淡水资源的分布:
①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
②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5.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人口和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遭到污染;浪费水现象严重。
②解决方法:节约和合理用水;防止污染;防止水土流失。
(4)森林资源
1.森林是物质资源。
2.森林的作用:提供木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3.保护森林资源:合理采伐;人工造林。
(5)矿产资源
1.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现在社会离不开矿产资源。
2.矿产资源的种类: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
3.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要保护、珍惜并合理利用。
(6)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1.名词含义:
①能源:凡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由物质的运动而产生的能量资源。
②新能源:近若干年才开始被人类利用,或者过去曾被利用过,后来被其他能源取代了,而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
2.核能:主要是原子能,它是从铀矿中提取的核燃料。
3.核能的优点:能量大,核燃料运输量小。
4.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
5.风能:风力发电。
6.陆地上能利用风能的地方:主要在常年风力较强的沿海和内陆高原。
7.生物能:主要是利用生物燃料制造沼气。
(7)环境保护
1.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2.宣传、贯彻《环境保护法》。
3.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❹ 煤铁天然气石油地理符号是什么
煤(实心的黑色正方形)
铁(实心的黑色等边三角形)
天然气(空心的等腰梯形)
石油(实心的黑色等腰梯形)
❺ 地理几种图分别是什么
是比例尺图吗?
地图上的比例尺-地图分类
地图的分类,系指按照不同的标志将地图划分成各种类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地图内容的选题范围愈来愈广泛,因而地图的品种愈来愈多,数量愈来愈大。为了便于组织地图生产,地图的保管、使用和快速检索,帮助读者了解各类地图的性质、用途及其规律性,进一步研究地图,有必要对地图进行科学的分类。
地图分类的标志很多,主要有地图内容(主题)、比例尺、制图区域范围、用途和使用方式等。其中最主要的分类标志是地图内容和制图区域范围;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比例尺对确定地图内容的完备性、详细性和精确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亦为一项重要的分类标志。
(一)地图按内容分类
地图按所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等内容的种类、性质和完备程度,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型,且各自又可细分出若干子类。
(1)普通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内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其基本内容有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等六大地理要素,此外还表示测量控制点、独立地物、管线与垣栅等要素。这类地图的特点是着重描绘地区轮廓、地面起伏形态、自然状况和人类活动的成果。普遍地图是最常见的一种地图,应用很广泛,具有很高的通用价值,常为社会各部门所使用,广泛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主要供研究地域的基本情况、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分布规律,同时也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①平面图不考虑地球曲率影啊,把小块地区的地球表面(水准面)当作水平面,将地面上的地物按铅垂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用缩小的相似图形表示其平面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所测绘的地图,称平面图。平面图的显着特点是涵盖的实地范围很小,比例尺很大,一般大于1∶5000,在一幅图内比例尺处处相同。为工程施工和编制详细现划用图。
②地形图在平面图纸上既表示制图区域地物的平面位置,又用特定符号表示其地貌形态的地图,称地形图。对较大制图区域,因考虑地球曲率影响,需要采用一定的地图投影,按一定的精度要求测绘其地物和地貌,用图解图形或符号表示。地形图的特点是地图比例尺构成系列,一般由1∶500至1∶100万,其中<1∶5000的地形图图上各处比例尺不完全相等;多为实测的或据实测地图编绘而成的;具有统一的大地控制基础、有统一采用的地图投影和分幅编号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均严格按照测图规范、编图规范和图式进行作业;详细而精确地表示地面各要素;便于在图上进行量测和野外实地使用。地形图为国家各项建设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军事指挥和科学参考用图,亦是制作其它地图的基本资料。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典型作品。
③地理图以高度概括的形式反映广大制图区域内最主要的地理要素和区域的重要特征的地图,称地理图。地理图的特点是涵盖实地范围很大,常常为一个流域、一个国家、一个大洲或全球;比例尺很小,未成系列,一般为<1∶00万至1∶1000万不等,视需要而择定;没有统一的地图投影和分幅编号系统,图面上投影变形较大;地图幅面的大小参差悬殊。多用于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的一般情况,了解其概貌,故又称一览图。
(2)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为地理基础,着重表示制图区域内某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这类地图的显着特点是,作为该图主题的专题内容予以详尽表示,其地理基础内容则视主题而异,有选择地表示某些相关要素,因此专题地图的内容是由地理基础和专题要素两部分构成。在地图领域中,专题地图发展得最活跃、最迅速,地图的品种愈来愈多,层出不穷,表示的对象十分广泛,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专题内容的性质,可划分为以自然地理要素为主题内容的自然地理图、以社会经济要素为主题内容的社会经济地图和包容上述两类专题地图之外的各种专题地图的其它专题地图(又称工程技术图)三类;各类又可以分出若干种专题地图。
(3)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实质区别
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异同,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其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它们可能都用了某些表示方法、符号或颜色,但在内容上,它们始终是迥异的。前者依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的六大类地理要素,以再现制图区域的地理全貌,显示的是整体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而后者,则依其某种特定用途,择取制图区域的某一种或几种相关地理要素为其主题内容,其它地理要素皆概略或不予表示,显示的仅是制图区域某一地理特征的区域差异。
(二)地图按制图区域分类
地图按涵盖的制图区域分类,其分类标志有多种,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志,就有相应的种类。
(1)、按区域范围大小分,有全球地图、月球地图、世界地图、半球地图、大洋地图、大洲地图、分国地图、省(区)地图、县市地图、乡镇地图等。
(2)按自然区域划分,如世界基本地理图、欧亚大陆地图、太平洋地图、鄱阳湖地图、青藏高原地图、黄淮海平原地图、长江流域地图、四川盆地地图、准噶尔沙漠地图、黄土区地貌类型地图、云南自然区划地图等。
(3)按政治行政区域划分,如世界政区地图、中国政区地图、台湾省政区地图、江宁县政区地图、马集乡(镇)政区地图等。
(4)按经济区划分,如上海经济区地图、徐海经济区地图等。
(三)地图按比例尺分类
地图按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三类,这是区别地图内容详略、精度高低、可解决问题程度的,为人们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鉴于各个国家、国内各个部门对地图精度的要求和实际使用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对地图比例尺大小的概念有所不同,以普通地图为例,其相对性表现为:
(1) 在建筑和工程部门,地图按比例尺划分为:
大比例尺地图:1∶500、1∶1000、1∶2000、1∶5000和1∶1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1∶2.5万、1∶5万、1∶10万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1∶25万、1∶50万、1∶100万的地图。
(2) 在其它各部门,地图按比例尺划分为:
大比例尺地图:≥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的地图。
(3) 国家测绘部门将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和1∶100万八种比例尺地形图规定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简称基本地形图,亦称国家基本图,以保证满足各部门的基本需要。其中:
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0至1∶10万的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和1∶50万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1∶100万地形图。
在专题地图中,按比例尺分类亦有类似的细分方法及其相对性。
(四)地图按用途分类
地图按其实际用途,可以分为军用图、民用图、教学图、航空图、航海图、交通图、旅游图、规划图、邮政通讯图、参考图等类型。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再细分,例如参考图可以再分为科学参考图和一般参考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地图集》即为科学参考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即为一般参考地图。
(五)地图按使用方式分类
地图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桌图、挂图、屏幕图和携带图四种。
(1)桌图:放在桌面上供在明视距离内阅读的地图,如地形图和地图集等;
(2)挂图:张挂在墙壁上,供人近距离阅读的宣传展览挂图和供人远距离阅读的教学挂图等;
(3)屏幕图: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视屏幕图,如电视天气预报地图等;
(4)携带图:随身携带,供外行随时查阅的地图,如袖珍地图册、绸质地图或折叠得小巧的旅游地图等。
(六)地图按其它标志分类
(1)地图按其感受方式,分为视觉地图、触觉地图(盲文地图)。
(2)地图按其结构,分为单幅图、多幅图、系列图和地图集等。
(3)地图按其图型,分为线划地图、影像地图、数字地图。
(4)地图按其印色数量,分为单色图、彩色图。
(5)地图按其历史年代,分为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
(6)地图按空间信息数据可视化程度,分为实地图和虚地图两种。实地图即为空间信息数据可以直接目视到的地图,如包括线划地图和影像地图在内的惯用的传统地图作品;虚地图是空间信息数据存贮在人脑或电脑中目视不到的地图,其中存入人脑的地图称为心象地图,依一定格式存入电脑的称为数字地图。
(7)地图按其显示空间信息的时间特征,分为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两种。惯用的传统地图都是静态地图,它是现实的瞬间记录;动态地图是反映空间信息历时变化,连续呈现的一组地图,生动地表现出地理环境的时间变化或发展趋势。
地图的分类,因分类标志很多,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而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一幅地图可以归为这一类,也可以归为另一类,例如1∶10万比例尺地形图,既属于普通地图,又属于桌图;在工程部门称之中比例尺地图,在科研和军事等部门却又称为大比例尺地图。因此,在进行地图分类时仍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❻ 地理知识记不住怎么办
看图可以记得很快,
或者呢你可以静下来看书,找一个专门的活页本子,把你觉得是重点的,记不住的东西抄下来,
考前好好看看,
就差不多了.
❼ 求图片: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第一课时一些常用图例符号
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其他城镇分别用大小不等的蓝色圆圈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等等。还有一些地图,专门表示各种自然条件、工业分布等。在这些图上,也必然有相应的图例,说明某种符号代表某种森林,某种符号代表某种矿产,某种符号代表某种工业,等等。读图之前,先把图例中的地图符号和注记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可以这样说,图例是读图的“钥匙”。
❽ 地理图上自然资源的符号 ▲——表示铁矿符号还有石油等等一大堆的符号..谁能给把图给我呢
一般地图册前几页 都会有系统的,完整的
❾ 地理首都符号是不是一个圈圈里面加一个点啊
首都的表示方法 是,一个空心圆圈套着一个小的空心圆圈,直辖市、自治区、省会、重要城市的表示方法是,一个圆圈中一个点,世界地图与国家地图会有所不同,国家地图中的首都有的会用五星表示,但目前仅有中国用此方法。世界地图中则用圈套圈的方法表示各国首都。
❿ 地理图上的矿产小图标怎么来的
比如黑色的三角形表示铁矿,黑色的正方形表示煤矿,一般地图上都有标识的。可以参考下中国矿产资源,在初二地理书本上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