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家地理的产生背景
着名的黄色方框是《国家地理》在全球通行的标志。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两名飞行员在执行对日本本土的轰炸任务时,不幸被日军击中,他们的飞机被迫降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们万分紧张地刚从残破的飞机里钻出来,一群肤色奇异的人就围了上来,他们迅速地掏出了枪,但他们很快又轻松了下来。因为他们曾经在他们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看到过这个民族的介绍,它属于他们的盟国——中国。
1929年《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梅纳德·威廉斯(MaynardOwenWilliams)在给《国家地理》的主编葛罗夫纳(GilbertH.Grosvenor)的信中这样写道:“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一个记者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他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然后对他们说:尽管看吧,要不是因为我,你们无法看到这一切。”这一段话后来被《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广为引用,并成为他们激情和骄傲的工作理由。
这两个故事的价值在于,它形象地描述了《国家地理》所能给公众带来的一切:实用性。地理知识的价值,以及它被赋予的浪漫、激情。
《国家地理》由美国的一家非盈利科学教育组织——“国家地理协会”(NationalGeographicSociety)创办,它的创办人之一是电话的发明者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它问世的时候正值人类历史由于科技发明的巨大进步而揭开新的篇章之际。电话、电灯、汽车、飞机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惊奇,更是革命。诞生在这样的时代似乎注定了它永远追求革新的品质。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它的视角立足全球,从极地到内陆,从海底到月球,从草原森林中残存的原始部落,到现代化都市中奔忙的人群。它不但记录了地理的概貌,而且记录了一百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记录了人类的梦想和追求。
发明家贝尔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人类的交流,更在于他革新性的精神所带来的意义。这同样体现于对《国家地理》的影响上——他的两项决定为《国家地理》奠定了日后发展的基础:一是推行了会员制,将杂志卖给每一位想入地理学会的人,买杂志就是入学会、交会费,这为《国家地理》日后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创建了独一无二的模式;二是大胆起用了只有23岁的年轻教师葛罗夫纳。葛罗夫纳上任后一改《国家地理》的传统编辑模式,将版面三分之二的篇幅让给图片,精美绝伦的大图片所造成的巨大视觉冲击效果使它迅速引起读者的关注,加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朴素的自然状态,《国家地理》很快以它傲视全球的视角和广阔的思维立足于竞争激烈的杂志业。
发明家贝尔所倡导的革新精神为《国家地理》注入了永恒的活力。1910年,《国家地理》采用黑白与淡彩的照片和生动的插画;30年代,《国家地理》开始使用莱卡相机和柯达底片;1959年,《国家地理》固定用彩色照片制作封面,60年代,《国家地理》的领域开辟到了太空和海底世界。而到了70年代,杂志的领导层则再次打破了坚持几十年的传统,率领杂志迈向具有争议性的领域,开始报导化学污染、核能发电、非法野生动物买卖和人类演化等等课题。同时,唯美的风格又让它显得卓尔不凡。它对文字的要求同样严格,它讲究字字珠玑,强调文字与图片的和谐。它注意带给读者的不仅是知识性,更是艺术感。创新而非迎合,唯美但绝不自赏,把握时代脉搏并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这也使它吸引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爱好者。
这种革新的精神同样表现其所取得的巨大的商业成功。《国家地理》的会员制使它在全世界发展了上百万的会员,它的核心品牌战略使它的产品由期刊推广到图书、印刷品、图片库及教育产品、地图、电视节目、网站、CD-ROM电子产品乃至日用品,它的淡黄色方框和“NationalGeographic”的字样被人们所熟知。这也使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非盈利组织。它同时注重发行和国际化,在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和适应潮流的国际化方面都颇有建树。尽管不断有人强调“强势媒体”的文化侵略性,但却不能改变它日益扩张的势头——《国家地理》在全球的发行量已接近千万。
世界各地的地理杂志当然不只有《国家地理》,英国的《地理》杂志、加拿大的《加拿大地理》、德国地理杂志《GEO》以及法国的《科学与生活》,都是倡导自然和人文的刊物,但由于地域性强的特点使得这些杂志的读者群大多集中在某一地域之内。中国的地理杂志近些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最出名的当属背靠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中国国家地理》。在2002年9月之后,《国家地理》与《时尚旅游》杂志的版权合作,已经让这个充满魅力的黄色方框出现在了中国。
没有人能否认《国家地理》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它一贯彰显和坚持的革新与唯美,这是这本杂志始终如一坚持的气质。
Ⅱ 国家地理摄影师都用什么相机,镜头
见过他们的工作照,一般都是尼康佳能的旗舰机身,比如佳能1D系列、尼康D3、D4系列,镜头一般以大炮为主,估计是100-400、800之类的,其它的就是大三元之类的。
Ⅲ 为什么美国国家地理单反都用佳能
没有这种说法。
当年NASA选胶片机带上太空,用的的是哈苏、尼康、美能达等。都可以应对恶劣环境。
按道理,野外环境下,三防机身的宾得,也应该有一定优势的,但对焦速度有缺陷。
Ⅳ 初学者买佳能5d3还是尼康d810好。对相机没有多少了解,就是一直关注国家地理,所以自己也想试试。
初学者还是用佳能5D3吧,尼康D810的3600万像素不是一般人能hold住的,玩好D810不单单得有钱买配件比如镜头、脚架、滤镜等等,还要花心思学习各个配件的用法和适合什么情况使用,如果用的好,可以拍出极致的照片。新手一般更多的是在摸索各种参数的配合,调出漂亮的颜色和学习构图,不至于追求极致画面,所以我认为用5D3是绰绰犹豫。
Ⅳ 国家地理的图片使用什么相机拍的
我一直关注这本杂志。现在用数码的越来越多了。多数签约摄影家使用高端的全画幅数码单反了。
Ⅵ 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最爱用什么相机
【1】Canon 5D Mark III,Amy Toensing
【2】Wista 4x5 Field,Erika Larsen
【3】Nikon D3S,Thomas Peschak
【4】Sony Alpha a99,Mike Yamashita
【5】Rolleiflex TLR Medium-Format Film Camera,Rena Effendi
【6】Nikon D800E,Jim Richardson
【7】Canon 700D,Steve Winter
【8】Bronica SqAi,Anastasia Taylor-Lind
【9】Nikon D4,Carsten Peter
【10】Canon EOS-1D X 和1D C,Steve Winter和Tim Laman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16234.html
Ⅶ 国家地理记者都用什么相机
专业人士基本都用尼康的
长枪短炮的那些器材基本都是日本的
尼康做高端的比较好
Ⅷ 国家地理ng a5290怎么样
时尚与个性兼备国家地理NG系摄影包评测吉国家地理非洲NG系列双肩摄影包NGA5290和单肩摄影包NGA4567区别于常规摄影包的视觉感受,深谙都市丛林生活方式,个性与时尚兼备,是喜欢城市探险、户外拍摄的年轻摄影爱好者不二之选。NGA5290外部尺寸(长x宽x高)为27.5x14x43cm,净重1350克,属于中型双肩摄影包。包身使用了皮革搭配柔软的帆布作为主要物料,带来自然感觉的同时,经久耐用,保护性也特别好。整体上看过去,NGA5290的外观跟平常所见到的摄影包有很大的区别,反而像年轻潮人的背包,整个材质、外观的设计都跟时下潮人的背包差不多,因此这样的一款摄影包其实适合多个场合使用。侧面看过去,NGA5290还是显得比较小巧灵活的,上图模特身高约为179cm,演示作用我们只是上肩小试一番,里面如果装上物品应该更加好看。NGA4567是同一系列中的小型单肩包,整个外部尺寸为17X5X27cm,主要针对现在的单电相机,外观设计与NGA5209风格非常统一。斜跨起来也比较合适,NGA4567有这非常诱人的外观,而且它的容量空间其实也不小而且特别有意思,文章最后一个环节我们会看到。个性、时尚、休闲、简洁、轻便、适合多种场合使用,国家地理非洲NG系列摄影包的定位很清晰,用户群主要针对喜欢摄影的年轻人士。
Ⅸ 美国国家地理 使用什么相机
其实,国家地理用的是图片.
只要原生态.它主要是对图片要求高.
并没有要求相机多么好.
这里给楼主推荐一个国内牛人.推昆虫的高手.
开始他使用富士602,后来升级至D70+腾龙180微距.
到现在把D70升级为D200了.
它的作品经常被国家地理采用.
请看他的个网站:http://www.dmbug.com/index.asp
经典的图片:http://www.g-lens.com/page/album_detail.asp?album_id=13288
所以:好的图片,相机是一方面.关键还得有一个好的头脑.
Ⅹ 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用什么相机拍照多
1969年的用哈苏。1977年的那位用徕卡。1982年的那位用尼康。1990年的那位用佳能。2008年的这台家有7台相机。1台哈苏。1台徕卡。1台尼康。1台佳能。1台索尼。1台宾得。1台奥林巴斯。听说过几天再进新机敬请留意了 对于你说的拍摄远景和动物很清晰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用什么相机拍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