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判断各地区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判断特征:
1、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炎热干燥,极少下雨。
2、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4、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5、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
6、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干旱少雨,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11、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12、极地冰原气候: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13、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海拔加而减,随海拔减而加。(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全年低温,年气温差较小,日较差大。
(1)地理怎么判断气候扩展阅读:
温带、亚热带与热带的分界:
一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0℃以上,15℃以下为亚热带,15℃以上为热带,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15℃以下。
各地区气候类型差异的形成原因:
由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不同因素造成。
Ⅱ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怎么判断的
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以“温”定带(温度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 15℃;
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
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的描述技巧
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气温
①气温的高低;
②气温的年或日较差
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全年温和;
气温年较差大(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全年少雨
光照
①光照的强弱;
②年日照时数的多少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烈(较弱);光照充足(不足)
①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C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C表明海洋性显着,气温季节变化小。
②高温、凉爽、温和、寒冷:夏季月均温大于20°C可认为是高温,小于20°C可认为是凉爽;冬季月均温大于0°C一般可认为是温和,小于0°C一般可认为是寒冷。
③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 mm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 mm为少雨,50~100 mm为多雨。
Ⅲ 地理中的气候类型如何分辨
地理知识中得气候类型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气温和降水
首先判断南北半球
只要看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最高气温7、8月
说明在北半球
如果出现在1、2月,则该地是南半球
根据气温
可以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以及极地气候
高山气候
这叫做
以温定带
然后根据
降水的类型来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有夏雨型
冬雨型
年雨型
少雨型
或者具体的降水量来划分
这叫做
以水定型
如果还要再进一步划分的话
就要根据年积温
和年日照时数来划分
这样就划分很仔细了
比如温带的话就细分为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Ⅳ 地理气候类型怎么判断
可以根据所求点的地理位置来判断
对于大陆西岸来说,一般遵循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很好判断
内陆地区一般为大陆性气候,热带为沙漠气候
东岸比较复杂,北半球一般为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气候
Ⅳ 初中地理判断气候类型的简单方法
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分布均匀;分布:主要在南北纬5°以内;成因: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季;分布:南北纬5-10°;成因:副高与赤道低压交替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分布:亚洲东南部、南部;成因:受西南季风控制。
4、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干旱;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高控制。
5、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6、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西;成因:风带与副高交替控制。
7、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亚洲东北部;成因: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8、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全年温差大,降水稀少;分布:中纬度大陆内部;成因: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9、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分布:40-60°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西风控制。
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处;成因:纬度高,受副极地低压控制。
11、苔原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极圈附近纬度较低处;成因:受极地气团控制。
12、冰原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分布:极圈附近纬度较高处;成因:受极地气团控制。
13、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情况复杂,不好一概而论;分布:海拔较高处,一般3000以上;成因:海拔高。
(5)地理怎么判断气候扩展阅读:
气候类型成因:
1、太阳辐射:
陆地若受阳光照射强、 则地面气温高;若阳光照射弱、则地面气温低。而海水因为热传递强,所以温度稳定。
当陆地受阳光照射强、而导致陆地气温高时,陆地的空气膨胀上升,此时海面的空气相对来说比重大,海面空气沿着地表从海面流入陆地。而海面较低的温度导致海面上空的空气因收缩而下降,地面上则由于温度高导致的空气膨胀而上升,于是高空的空气从大陆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陆地受阳光照射弱、而导致的地面气温低于海洋温度时,海洋上空的空气上升,陆地上空的空气下降,地表的空气则是从陆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征而把各地不同的气候分为若干种类型。
2、大气环流
3、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
Ⅵ 如何判断某地理位置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以下几点是我建议的方法:
1首先看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北极圈以上的北温带,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南极圈以下的是南寒带),即位于热带就是热带什么什么气候,当然纬度越高处于的气候越冷;
2地形地势的不同也会造成同一纬度的气候不同,如盆地,高原等;
3这一点只须对号入座就好:赤道附近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热带沙漠气候位于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与内陆,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中国,美国,巴西的东南部及阿根廷澳大利亚沿海地区;
地中海气候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中国,俄罗斯的东北部,及朝鲜半岛;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南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位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南极和北极则分别是苔原气候的冰原气候;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Ⅶ 怎样判断是什么气候类型
1、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7)地理怎么判断气候扩展阅读
气候特征的描述
描述气候特征抓住核心三点: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降水以及光照三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于15°C可以认为大陆性较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C表明海洋性显着,气温季节变化小。
②高温、凉爽、温和、寒冷:夏季月均温大于20°C可认为是高温,小于20°C可认为是凉爽;冬季月均温大于0°C一般可认为是温和,小于0°C一般可认为是寒冷。
③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为稀少,10~50mm为少雨,50~10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
Ⅷ 怎么区分地理的各种气候
根据年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首先,根据年气温变化曲线形状定南北半球,“山峰”状线为北半球,“山谷”状线为南半球。其次,以“温”定带:1.看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下为温带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在0度--15度之间为亚热带 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高于15度的为热带气候类型。2.最热月均温在0度和5度之间为寒带气候类型。第三,以“水”定型: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Ⅸ 地理应该如何看图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年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首先,根据年气温变化曲线形状定南北半球,“山峰”状线为北半球,“山谷”状线为南半球。
其次,以“温”定带:1.看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下为温带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在0度--15度之间为亚热带
气候类型;最冷月均温高于15度的为热带气候类型。2.最热月均温在0度和5度之间为寒带气候类型。
第三,以“水”定型: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Ⅹ 如何分辨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即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
简言之,即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或1~12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或1~12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为南半球。
再根据气温曲线所示的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的范围。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气候类型。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或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后根据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布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10)地理怎么判断气候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
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
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