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保护三江源地理

如何保护三江源地理

发布时间:2022-04-28 10:38:38

Ⅰ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遭到了哪些破坏将怎样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

三江源是相当于我国经济源头的三驾马车,现如今三江源的冰山正在以一个恐怖的速度消失。生态环境,植被,动植物都在遭到人为的破坏,矿山开采和偷猎对保护区破坏严重,三江源一旦枯竭或是间接性枯竭,我国的三江流域的农业,经济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要保护三江源我们要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有生命力的植被,同时国家还要加大对偷采矿的打击力度

Ⅱ 三江源多个保护分区如何边界联防保护高原生态

2018年8月20日报道,从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获悉,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扎保护分区、东仲保护分区、通天河沿保护分区、江西保护分区、昂赛保护分区召开联席会议,签署《边界联防联调协议》,合力保护生态。

各保护分区森林公安派出所将着力共建“五联”联防联治网络。如机制上联防,各所互通辖区治安状况,制定相应措施,构筑“大联防网络”,建立健全治安预警信息机制,建立起边界林区情报信息网络,实现有效管控。

同时,信息上联网,对边界沿线及附近乡镇的木材运输车辆、木材加工行业、集贸市场、畜产品交易场点、矿山企业、水电站等从业人员做到底数请、情况明,同时向兄弟单位通报边界沿线警力配备、防范控制、重大案件等情况,及时掌握边界林区的治安动态。

Ⅲ 青海省对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采取的措施包括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该地区主要是保护湖泊、草原、森林和沼泽,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Ⅳ 保护三江源的生态意义有哪些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1,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证我国及世界人们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地区是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 ,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水源和生命。
2,保护世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防灾抗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三江源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的肾脏和生命摇篮,关乎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局部小环境的稳定。
3,促进三江源地区的社会发展,改善当地人们生活状况。三江源的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对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还影响三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关系到全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生态的平衡。所以,保护三江源的生态,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要求,而且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Ⅳ 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保护好三江源的生态,关系到青海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范围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全部行政区域的21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共158个乡镇,行政村1214个,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54.6%。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藏区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5)如何保护三江源地理扩展阅读:

三江源是一个典型的高海拔开放性生态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极为敏感,作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处于亚洲大陆对流层中部,极大的影响着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对抵御全球气候变暖有着重要作用。

三江源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形成了较强的水资源储蓄能力,是全球现代冰川集聚地之一,雪山冰川总面积约4900平方公里,冰川资源蕴藏量约2000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亚洲乃至世界上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年均出境水量约600亿立方米,干流水质均在Ⅰ~Ⅱ类标准之间,被誉为“中华水塔”、“地球之肾”,我国三分之二的产值和三分之二的人口均在三江流域范围之内,是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Ⅵ 保护三江平原的措施

宝宝知道
火爆的备孕、怀孕、育儿社区
立即下载
如何改善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环境?
十分钟内有问必答,下载网络知道立即下载
我来解答
推荐回答
“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首先要强化保护意识。要把保护生态作为我们的重要责任,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工程,坚决制止污染企业向藏区转移,让世界屋脊成为世人向往的永恒“净土”。还要强化发展意识,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理念,积极推进生态立省战略,大力开发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努力推动生态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清醒认识三江源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走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路子。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力量是当地广大牧民群众。当地牧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将决定他们的行为,要广泛深入宣传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危害性和改善生态环境对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宣传使广大牧民群众认清目前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所面临的窘境,从而增强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重点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三江源区水土流失有其自身特点,在大面积的风蚀、水蚀、沙化和冻蚀的同时,一些城镇和居民区山洪和泥石流较为严重,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在城镇和居民区周边地区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治沟工程和治坡工程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十分必要。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使流域水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村镇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遏止洪灾的发生,使当地群众生产条件、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以法律为保障,强化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和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禁止滥砍滥伐、乱开乱挖、超载过牧。加大对源区各县水保水资源工作人员进行水保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力度,使这些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法律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不断完善地方性水保水资源的法规体系建设,加强源区水土保持监督和水资源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管理,强化依法服务、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职能,坚持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和水资源项目论证制度,切实防止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工程的安全施工,及时消除拦渣坝、拦渣库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项目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生态的自然修复与人工辅助相结合。三江源众多的生态系统,其重要性和复杂性目前还未能被我们全部认识和掌握。三江源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难以恢复的原生态决定了三江源生态恢复必须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治理为辅的原则进行。在大区域要加强封育管护,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以生态修复为主,采取封禁管护、围栏封育、划区轮牧、退耕还林(草)等生态修复措施,对于局部地区的疏林地、轻度退化草地、黑土滩和撂荒地,要分类调查研究,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采取灌溉、涵养水源、人工种草、种树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加速生态自我修复的进程。

加强水资源监测与保护,保证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利用现有的水文站,与三江源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紧密结合,以小流域监测为主,监测方法以巡测为主,不断加强水资源监测,对水资源进行客观、科学、系统评价和实用性评价,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加强“三江源”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按照各自的功能要求划分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明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建设的重点和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环境监测,通过监测成果分析,得出科学数据,以便指导和完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正确实施,使投资效益最大化。建立三江源区建设和监管的有效机制,建立三江源地区草原、水资源、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从政策、资金、管理职能、政府考核指标等方面完善三江源区水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有效机制。

Ⅶ 三江源如何保护湿地蓄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江河源头的生态系统、高原湿地、高原特有野生动物、高原原始地貌和世界第三极自然景观。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1、是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的隆起打乱了行星风系的临界尺度,迫使大气环流改变行径,成为一个独立的气候区域,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许多着名的河流,是欧亚大陆上大江大河发育最多的区域。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起着各江河水文循环的初始作用。据资料,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该青海地区。
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防灾抗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安全体系中独具特色。湿地也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临时栖息地和越冬地。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3、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
源区最低海拔约3335m,最高海拔6564m,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护区地貌的主要骨架。由于保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三江源严酷的高寒环境,构成了独特的生命繁衍区,许多生物至此已达到边缘分布和极限分布,成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和高原基因库。更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横断山脉、羌塘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我国几个一级地理单元之间,“边缘效应”非常突出,生物的演化、变异等过程在激烈进行,孕育了众多高原独有的生物物种。区内维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属、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8%,其中种子植物种数占全国相应种数的8.5%。,分别约占青海省维管束植物的81%、57%、31%。脊椎动物370种,约占青海省脊椎动物种类的47%、全国的11%;其中哺乳纲84种,占青海省哺乳纲种类的44%。鸟纲237种,占青海省的56%;两栖爬行类15种,占青海省的6%。此外,已鉴定昆虫11目87科378种。因而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4、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不长,下垫面的物理属性较差,多数土壤、植被尚处于年青的发育阶段,在寒旱生境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受到外界干扰时,其自身的调节机制不够健全,恢复能力较弱,一旦破坏,即发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现象。无论是其中西部和北部的滩地、沼泽,还是东南部的高山峡谷,由于地质发育年代轻,地质不稳定,山高、坡陡、峡谷深,风化壳浅薄,土壤厚度薄、质地粗,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特别是一旦地表植被破坏,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极难自然恢复,而人工恢复则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大量的黑土滩和沙化土地即是最好的例证。

Ⅷ 中国三江源头如何保护(三江源头:长江源头,澜沧江源头,黄河源头)

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亚洲气候变化的启动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水源涵养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江河之源,黄河总水量的49.2%、长江总水量的25%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源于此。”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诺尔德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乱采金矿、滥挖药材等不合理行为的共同作用下,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雪山开始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中华水塔面临严重的生态之忧。

日前,通过初审评定的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表明,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长江源区冰川总面积目前为1051平方公里,比《长江源志》记载的1247平方公里减少了196平方公里,冰川年消融量达9.89亿立方米。冰川大规模消融退缩的速度,已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

生态之忧带来了现实的威胁。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王玉虎说,多年来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源头来水不断减少,源头数次断流,不仅严重影响到农牧民群众的生存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到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水安全和生态环境。

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作为中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原始地区之一,三江源自身调节能力弱,一旦地表植物被破坏,自然恢复周期较长,而人工恢复则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同时,三江源的生态恶化与区域性贫困交织并行。 该地区的16个县中,有7个国家级贫困县、7个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当地农牧民总人数的63%,是青海省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地区。

诺尔德和一些来自青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目的是要实现各利益主体的“权、责、利”相协调,既要保护好环境,又要帮助当地群众加快发展。

“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日渐突出,生态环境建设急需巨大资金支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缓解资金紧缺问题,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三江源生态效益使用不合理现象,保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诺尔德说。

生态补偿在国际上并不鲜见,流经欧洲多国的多瑙河,就建立了下游补偿上游的机制。北京和河北等地在水源地保护方面,也已经作出了一些生态补偿的有益探索。有专家指出,建立更加广泛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大势所趋。

“日前,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编制就绪,将成为未来三江源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王玉虎说。

Ⅸ 三江源保护现在具体要做什么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之现状评价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是亚洲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命之源”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 青藏高原的隆起打乱了行星风系的临界尺度,迫使大气环流改变行径,成为一个独立的气候区域,孕育了黄河、长江、澜沧江、恒河、印度河等国内外许多着名的河流,是欧亚大陆上大江大河发育最多的区域。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起着各江河水文循环的初始作用。据资料,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该青海地区。 水是生命之源,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个缺水大国,黄河近年来的连续断流已经对中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但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安定,也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所以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距,除了经济基础、信息、人才等的差别外,最关键的还是缺少水资源。历史证明,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得到保护、延续和发展,就是有稳定的生命源,有江河源区较为稳定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供应。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了。 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陆过渡性、系统脆弱性、功能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蓄洪防旱、防灾抗灾、降解污染、维持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着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在生态安全体系中独具特色。湿地也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地、临时栖息地和越冬地。因此,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三江源地区有河流、湖泊、沼泽、雪山、冰川等多种湿地类型,面积达7.33万km2。其中,沼泽分布率大于2.5%,是全国分布率最高的地区;有较大支流180余条;大小湖泊16500余个,其中在仅100余km2的星宿海就有2600多个湖泊;冰川总面积1400km2以上,年消融量10余亿m3。区内许多湿地为世界和中国所知名,仅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就有扎陵胡、鄂陵湖、玛多湖、黄河源区岗纳格玛错、依然错、多尔改错,以及着名的约古宗列沼泽、星星海沼泽,着名的有各拉丹冬、阿尼玛卿山、尕恰迪如岗、祖尔肯乌拉山的岗钦等雪山冰川。 3、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三江源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丰富的生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 源区最低海拔约3335m,最高海拔6564m,海拔4000—5800m的高山是保护区地貌的主要骨架。由于保护区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三江源严酷的高寒环境,构成了独特的生命繁衍区,许多生物至此已达到边缘分布和极限分布,成为珍贵的种质资源和高原基因库。更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横断山脉、羌塘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等我国几个一级地理单元之间,“边缘效应”非常突出,生物的演化、变异等过程在激烈进行,孕育了众多高原独有的生物物种。区内维管束植物有87科、471属、2238种,约占全国植物种数的8%,其中种子植物种数占全国相应种数的8.5%。,分别约占青海省维管束植物的81%、57%、31%。脊椎动物370种,约占青海省脊椎动物种类的47%、全国的11%;其中哺乳纲84种,占青海省哺乳纲种类的44%。鸟纲237种,占青海省的56%;两栖爬行类15种,占青海省的6%。此外,已鉴定昆虫11目87科378种。因而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3种,其中有着名的虫草(冬虫夏草),另有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占青海省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种类的26%,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3种。此外,还有三江源地区特有植物种类100余种,青海省分布的植物种类270种,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种类705种以及青海省级保护动物艾虎、沙狐、斑头雁、赤麻鸭等32种。充分显示了物种的稀有性。 三江源区还有9个植被型、14 个群系纲、50 个群系,以及众多的溪流、湖泊等秀美的水体和雪山、冰川以及沼泽等湿地。区内独特的地貌类型、丰富的野生动物类型、多姿多彩的森林与草原植被类型和秀美的水体类型,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随气象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天象景观、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林相及水体大小、形状的变化,更增添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 4、是我国生态系统最脆弱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 由于青藏高原隆起的时间不长,下垫面的物理属性较差,多数土壤、植被尚处于年青的发育阶段,在寒旱生境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受到外界干扰时,其自身的调节机制不够健全,恢复能力较弱,一旦破坏,即发生退化和逆向演替现象。无论是其中西部和北部的滩地、沼泽,还是东南部的高山峡谷,由于地质发育年代轻,地质不稳定,山高、坡陡、峡谷深,风化壳浅薄,土壤厚度薄、质地粗,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特别是一旦地表植被破坏,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极难自然恢复,而人工恢复则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大量的黑土滩和沙化土地即是最好的例证。 此外,三江源地区的人口密度不到2人/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州县城镇和河谷地带。而保护区人口约7.6万,人口密度则只有约0.5人/ km2,远远低于其它地区的人口密度。因此,虽然三江源地区人口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牧压加大,生态环境的人为影响增大,草原退化加剧。但据调查,因人为影响而产生的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离定居点近、水源、地形条件较好处,而在人、畜难以到达或者说还没有产生显着的不良影响的更多区域,则处于原始或接近原始状态,保持较好的自然性
求采纳

Ⅹ 25.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以下措施(

近年来,由于气候暖干化趋势、过度放牧以及人类活动,使三江源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三江源地区大片土地逐渐沙化.2000年8月19日,国家正式成立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面积31.6万平方千米.自然保护区内要求:①退耕还草(林),②全面禁猎,③禁采砂金,④休牧育草,⑤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这将有利于改善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故选:A.

阅读全文

与如何保护三江源地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